孙坚死后,袁术急不可耐地跑到其遗孀吴夫人的房中,嘿嘿坏笑:“只要你把宝贝交出来吧!我就将孙策他们当亲儿子来养!”
吴夫人又羞又怒,却丝毫不敢得罪眼前的无耻之徒。她万万没想到,袁术会在孙坚的灵柩还未送回,就这般威逼利诱、明目张胆地欺负他们孤儿寡母。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思来想去,吴夫人还是同意了。她从床上暗格中取出一个精致的木盒,一打开,就有金玉之光笼罩房中。这其中便是大汉的传国玉玺!
袁术睁大双眼,尽显贪婪之色,伸手就要接过玉玺。
就在此时,年仅17岁的孙策和10岁的孙权兄弟俩夺门而入,挡在两人中间。孙策跪地伏首,央求吴夫人:“母亲,这可是父亲的遗物!岂能送予他人!”
孙权则拉住袁术衣襟,哭闹道:“袁大人,这是我父亲于洛阳拼着性命换来的。还请大人望在往日的情谊,将此物留给孙家!”
吴夫人心中戚戚,她见袁术面色不豫,似有杀机,连忙将玉玺交到袁术手中,又一左一右地将孙策、孙权拉到身后,强硬地命令:“你们父亲已逝,天命当归于袁家,还不拜谢袁大人的收留之恩!”
孙策和孙权悲愤不已,也知事不可为,心不甘情不愿地拜谢了袁术。
袁术接过玉玺,仔细端详。只见玉玺辉耀益彰,方圆约莫四寸,底面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上纽交五龙,却缺了一个小角。
袁术心中狂喜,笃定这就是货真价实的传国玉玺。
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玉玺,命令丞相李斯以篆书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秦末战乱,刘邦率先攻入洛阳,秦王子婴将此玉玺献予刘邦,刘邦称帝后,就以此为“汉传国玺”。
王莽篡汉时,逼迫太后交出玉玺,太后怒掷于地,于是玉玺便缺了一角;汉光武帝刘秀中兴,东汉重获玉玺,之后不断传承;直至十常侍作乱,汉少帝仓皇逃命,掌管玉玺的宫人出逃不及,怀揣玉玺投入洛阳城南的甄官井。
关东诸侯讨董时,孙坚数次大败董卓,率先攻入洛阳。孙坚部下发现井上有五彩云气浮动,震惊不已,将此事报知孙坚。孙坚命人下井探视,竟然打捞出这个传国玉玺。
后来,孙坚依附于袁术,将玉玺交由妻子吴夫人保管。只是谁都没想到,勇武过人的孙坚会在攻打荆州时中箭身亡,早有僭越之心的袁术趁人之危,从吴夫人手中夺走了玉玺。
见目的达成,袁术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丝毫不将孙策兄弟让在心上。孙策暗恨,默默将此仇记下。
此前,孙坚在讨董时数战连胜,大破胡轸及吕布,并斩杀华雄,袁术就曾断了孙坚队伍的军粮,使得孙坚不得不连夜奔驰百里向袁术服软;而后,袁术又命令孙坚去攻打荆州,虽是孙坚自己轻敌冒进,却也算因袁术而死。
再加上强夺玉玺之事,新仇旧恨加在一起,袁术实在负孙家良多。
然而,孙坚已死,孙家树倒猢狲散,旧部都被袁术吞并。孙策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纵使有千般不甘,也只能仰人鼻息,隐忍着逐步壮大自己的实力。
次年,在将家人们都安置稳妥,并完成丧葬守孝事宜后,孙策就跑来找袁术,乞求归还孙坚的旧部。
一年不见,孙策竟变得这般能屈能伸,袁术心中惊异。他担忧孙策继承孙坚的勇武,难以控制,就推脱孙策的舅舅吴景在丹阳担任太守,将孙策给打发了。
孙策无奈,来到丹阳找舅舅,刚招募了几百人,就遭到盗贼偷袭。那几百个新兵不堪一击,全军覆没,孙策也险些丧命。
正所谓福祸相依,孙策灰头土脸地来见袁术,低声下气,苦苦哀求。袁术以为他难成大器,为了博个好名声,就将孙坚旧部一千多号人马还给了孙策。
孙策大喜。这可是追随孙坚南征北战十多年的精兵啊!他们无一不是从尸山血海中搏杀出来的,而且对孙家忠心耿耿!
有人马,还得有地盘!孙策当前的实力还远比不上孙坚,也只能继续潜伏在袁术麾下。
孙策广交英雄豪杰,令袁术手下的文臣武将倾心敬佩;又任劳任怨地担任袁术的爪牙,每战先登,令袁术不禁感慨:“如果我袁术有孙策这样的儿子,纵死无憾啊!”
1年后,孙策抓住时机,请求为袁术攻下江东。袁术虽有猜疑,却不相信孙策真能拿下江东,毕竟孙坚也没能拿下荆州,倒是可以借此消耗孙策的兵力,让他甘心为自己卖命!
所以,袁术同意了此事,但只给了孙策1千人和几十匹马。
殊不知,此举是放虎归山。孙策刚出发,袁术帐下数百宾客就自愿追随而去,一路上不断有人投奔,渡江后竟已发展至5、6千人。
接下来2年时间里,孙策势如破竹,席卷江东。袁术被孙策一封又一封的捷报冲昏了头脑,以为孙策依旧听命于自己。
于是,袁术拿着从孙家抢来的传国玉玺,僭越称帝了!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袁术立刻成了众矢之的,孙策顺势与袁术绝交,割据江东自立。在孙策出兵前,袁术就已被曹操、吕布、刘备等人围追堵截,竟然病死了!
不久,孙策与周瑜攻破庐江,吞并了袁术的残余势力,还让孙权纳袁术之女为妾,孙袁两家的恩怨就此画上句号。而那枚传国玉玺在袁术死后,重新回到了汉室朝廷,而后又归于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