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就是要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让自己的形象尽快恢复。
征和三年,汉武帝得知实情,顿时百感交集。
他有懊恼,也有愤怒,可当他平静下来的时候,更多的,却是恐惧。
是他指使江充去调查巫术的。
是他派人去捉拿刘据的;
是他屠了刘据一脉的人;
是他害死了她的卫子夫。
这一次的灾祸,未必是他有意为之,但在世人眼中,却是他蓄谋已久,害死了妻子,害死了儿子,灭了三个家族。
他一生睿智,到了晚年,却变得如此丧尽天良,没有半点怜悯之心,必定会被世人所不齿。
这是一位君王最惧怕的。
所以,他必须要有人替他顶罪。
这口黑锅,自然是由江充来背。
为了能更好的推卸责任,他不但要让江充来背黑锅,而且要制造更大的声势。
越是这样,他越是愤怒,这就是在向世人宣告:我被人欺骗了,我不是一个杀妻杀子的恶人,我只是一个被欺骗、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儿子的可怜人。
这就是他在大庭广众之下,焚烧苏文,处死所有有功之臣的原因。
他要把自己的怒火发泄到整个世界,然后让世人知道他是多么的可悲。
后来,汉武帝在湖县(刘据的自缢之地)建造了一所思宫庙。这一刻,所有人看向皇帝的目光,都从愤怒,变成了哀伤,甚至是同情。
诛杀江充一家,可以说是彻底稳固了汉武帝的形象。
此时,江充等人,已经将巫蛊的罪责,转嫁到了深受百姓喜爱的皇帝陛下。
这甩锅的手法,有点像是“红颜祸水”。君王一旦沉溺于美色,误国之事,首当其冲的肯定是女子,妲己,褒姒,杨贵妃,这三个都是倾国倾城的典范。
巫蛊的事情,已经闹的沸沸扬扬,他不得不向世人解释。
看不透的罪名,比愚蠢和杀戮,要容易得多。
只要皇帝陛下不是傻子,知道如何取舍,他就必须要将江氏一家斩尽杀绝。
第二,就是要稳固朝中局势,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没有任何理由。
巫蛊之灾,是军方对朝堂的压制,影响很大。
皇后、太子、后宫、前朝的官员,几乎都被卷入其中,高层官员和平民,也都被波及。
这是一次“谋反”和“镇压谋反”的血腥之战。
巫蛊之灾,令大汉元气大伤,群臣惶惶,民不聊生。
连太子、皇后、公主都会死,何况是普通人?
当所有的事情都被证实是错误的时候,他就不得不做出一件大事,稳定整个朝堂。
他要在朝中和百姓面前,向所有人展示自己的立场,发出一个和平与安定的讯号,以免一场以“清君侧”为名,企图造反的暴动。
卫家终究是差点被灭门,可卫青和霍去病,在军队中的威望,还未完全消失。
如果有人想要利用这一点,那就是大汉王朝的末日。
这一点,汉武帝也是心知肚明,他在斩杀江充满门之时,也表扬了田千秋,将其提升为大学士。
田千秋什么都没干,就是在为太子辩解。
他又上奏说:子不经父之兵,必当鞭笞。皇帝之子,误杀人,何罪之有!”
事实上,从征和二年开始,就有人为太子鸣不平,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担保。
然而,汉武帝却充耳不闻。
田千秋则是委曲求全,被汉武帝直接提拔为宰相。
这其中的差距,完全是因为田千秋的提醒。
一方是打压江充的势力,另一方则是对田千秋的赏赐。
汉武帝的态度很明确:“我很想念你,你放心,我不会再杀人了,我会好好奖赏你,不会说那些污蔑我的话。”
有了这样的态度,百姓们才能安心,朝中的局势才能稳定下来。
就算有人想要钻这个空子,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成功率。
除以上两点之外,汉武帝这一举动,还有两个更深层的目标。
首先,提出了由“穷兵黩武”转向“与民休息”的国家政策。
在此之前,汉武帝重用的都是一些酷吏,像江充,苏文,李广利。
他们的“执法不阿”、“奉法不阿”,都符合了汉武帝的武道作风。
奉法不阿,固然好,但一旦过分,那就是坏事了。
江充当初就是因为“奉法不阿”,得罪了太子刘据,与之有梁子。
事实就是如此。
那时候,刘据的贴身侍卫,骑着一辆马车,沿着官道而行。
负责调查皇亲国戚的江充,一看,就派人将太子的亲信拿下,交给官府处理。
刘据知道后,连忙向江充赔礼道歉,请他原谅,将这件事揭过。
刘据说:“我倒不是心疼这辆马车的银子,而是怕父亲会怪罪于我,说奴婢管教不严。”
经此一役,江充声望大涨,更得皇帝的欢心。
若是江充能“奉法不阿”,那就不会有后来的巫术之灾了。
但他却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走上了严刑峻法的道路。
汉武帝以武为先,刘据主为张仁政。
这对父子思想上的差异,让汉武帝很是不满,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太子还活着的时候,暗示刘弗陵是“尧”了。
刘据也知道,如果是这样的话,以太子的身份,又怎么会被诬陷,杀人灭口呢?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汉武帝的态度。
巫蛊之灾之后,汉武帝亲眼目睹了人民因穷兵黩武而遭受的苦难,也目睹了人民的苦难。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武道,他很清楚,如果按照之前的方针,这个国家很可能会崩溃。
所以,他下定了决心,要好好休息一下。
要改变这个国家的风气,就得由汉武帝来领导。
因此,对于江充一脉的灭族,被汉武帝惩罚的,可不仅仅是巫蛊之灾,还有“严苛执法”的反太子、主战派。
其次,这是一份哀悼的圣旨,也就是“轮台诏书”。
“轮台诏”是皇帝陛下的一道悲痛的旨意,也是他的罪状。
大和四年,汉武帝颁布了《轮台诏书》。
在《圣旨》中,汉武帝检讨了自己的所作所为,言词诚恳,并指出了国家稳定的重要,同时也抨击了一些大臣们提出的关于“屯田轮台”的建议。
汉武帝说,现在的国家大事,最重要的是“严刑峻法,禁赋税,力本农”。
班固对“轮台诏”的评价,是一种“仁者”的忏悔。
可以说,“轮台诏”是汉武帝后期,甚至汉昭帝前期,“昭宣中兴”之始,都是西汉王朝恢复元气的重要转折点。
从巫蛊之灾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年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汉武帝为了制定轮台诏书,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剿灭江氏一族。
从感情上讲,汉武帝首先平息了朝臣、百姓的愤怒,博取了人们的同情与宽恕;
在政治上,汉武帝对文武百官的指点,并着手提升文武百官;
从心理上来说,汉武帝也有足够的时间来了解和接受,刘据的想法,更符合现在的汉人。
不得不说,即便是在巫术上,汉武帝也有失败的时候,他的谋略和远见还是有的。
自从巫蛊事件之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不管是江充全家,还是建思子宫,都不是为了发泄和缅怀。
经历了一场大乱的西汉,终于在他的手中得到了喘息,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只是,卫子夫死了,却是一去不复返。
他不知道,这位年迈的皇帝,是否会有一丝的遗憾,以及对自己的妻子的思念。
那么,“子”这个“思子宫”里,是否就有卫子夫的一半?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我是文史兄弟,文不离史,史不离文,文史两兄弟。
创作不易,杜绝抄袭,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