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很多人知道孔融将大梨让给哥哥,却很少人知道后来哥哥让他一条命

很多人知道孔融将大梨让给哥哥,却很少人知道后来哥哥让他一条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1199 更新时间:2023/12/21 18:11:52

孔融的名望很高,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毕竟很多人都是听着"孔融让梨"的故事长大的。孔融兄弟之间谐友爱的关系流传了一千多年。但是相对于"孔融让梨"的其乐融融,孔融兄弟还有一件充满血腥色彩,但同样能够证明他们的感情的事情。在"党锢之祸"中,孔融的哥哥孔褒将命让给了孔融。

"融四岁,能让梨"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相信很多人熟悉,但是小编还是要简明扼要地复述一遍。按《后汉书·孔融传》引注的《融家传》的记载,孔融一共兄弟七个,孔融排行第六,排序还是比较小的。

孔融年幼的时候"有自然之性",在四岁左右的时候,每次和几个哥哥吃梨,孔融总是拿最小的。大人问他为什么拿小梨,孔融回答:"我是小孩,所以要拿小梨。"因为这件事"宗族奇之",至少他在孔氏这个大家族中留下非好的印象。

"党锢之祸"事起

东汉末年发生两次"党锢之祸",是影响力非常大的政治事件,汉桓帝和汉灵帝期间各一次。在汉灵帝时期的那次,也就是第二次"党锢之祸"尤为严重。第二次"党锢之祸"的关键人物叫做俭。张俭是一个名士,名列名士群体"八及"之一;同时他也是山阳郡的东部督邮。

中常侍侯览就是山阳人,侯览以及侯览家属、党羽在山阳郡有很多不法之举。张俭作为名士,与宦官处于对立面,他在处理侯览家属的时候得罪侯览。而后侯览的同乡朱并诬告张俭与二十四个同乡为朋党。朝廷下令抓捕张俭等人,而宦官势力借机将事情扩大到整个名士群体,于是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

作为第二次"党锢之祸"的导火索,张俭正在逃亡的路途中。因为张俭的名望太高,又是因打击宦官势力获罪,所以即便有家破人亡的危险,但也有人愿意容纳张俭,其中就包括孔融一家。而张俭的到来也确实给孔融一家带来了灾难。

一门争死

张俭与孔融的哥哥孔褒有故旧的交情,在逃亡的路上投奔孔褒。结果孔褒出门了,张俭没有遇到孔褒。这个时候孔融才十六岁,张俭看他年纪太小做不了主,也没有开口求收留。孔融看出张俭窘迫的脸色,"党锢之祸"闹得沸沸扬扬,大概也知道张俭的境况,他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面,难道我不能成为你的东道主吗?"于是自作主张收留张俭。

结果事情败露,朝廷要捉拿张俭。由于张俭名望太高,地方官吏掩护张俭逃走,而孔褒、孔融就倒霉了。兄弟两人被收押狱中,官府却不知道该处置哪一个。孔融说是自己接纳张俭,所以应该处置自己;孔褒说张俭是来投奔自己的,应当处置自己。

官吏问孔褒、孔融兄弟的母亲,看处置哪一个比较好。结果孔融的母亲又说自己作为家长应该处置自己。孔氏一门三人争死,地方官吏也难以决断,于是上表请求朝廷定罪。

古代非常推崇孝道,孔融的母亲理应被排除;在孔褒和孔融当中,最后朝廷还是处死孔褒。其实作为实际接纳张俭的人,小编认为孔融的责任更多一些。孔褒也算是"让"了孔融一条命。而在这件事之后,孔融的名望也攀升起来,成为扬名天下的名士了。

参考献:《后汉书》

标签: 孔融宦官汉灵帝张俭名士

更多文章

  • 三国曹操已经灭了孔融三族,为何后世各朝各代还有“衍圣公”?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孔融,曹操,孔子,衍圣公

    很多人都以为孔融让梨的事情是真的,但正史中其实并没有发生过这件事情,这纯粹就是一个故事,在孔融去世多年后由人们根据孔融年少时的一件事情改编而来。原型事情发生在孔融16岁的时候,在当年,孔融哥哥的朋友张俭介入到了孔融的生命中。孔融哥哥的朋友张俭是东汉时期的一代名士,在朝野间有着很大的名声。当时张俭因为

  • 曹操将孔融满门抄斩,孔融7岁女儿死前说13个字,却成千古绝句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孔融,曹操,甄宓,诸葛亮,曹丕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就像故事中所说的那样,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若是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伯乐,那么千里马也不能显现出千里马的才能。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就有无数的千里马没有遇到自己的伯乐,愤愤不平一生,最后郁郁而终。也有不少的千里马,遇到了自己的伯乐。就比如杜如晦和房玄龄,他们

  • 孔融临终哀求曹操放过子孙, 9岁儿子冷冷说出9字, 曹操, 一并处决

    历史解密编辑:麦小民标签:曹操,孔融,曹丕,孔子,三国,曹魏,东汉,汉献帝

    世人皆知这 孔融让梨的故事,都说这孩子懂得谦让,还尊师重道,不过 ,最后却还是死在了曹操的手下。曹操曾这般评价孔融:“世人多采其虚名,少於核实,见融浮艳,好作变异,眩其诳诈,不复察其乱俗也。”可见,这孔融除了我们所认知的那一面之外,其实还有我们未曾认识到的一面,那么,曹操和孔融之间 究竟有何过节呢?

  • 卫子夫陈阿娇都被汉武帝厌倦,为何独独李夫人一直盛宠不衰呢?

    历史解密编辑:和他去远方标签:刘彻,卫子夫,陈阿娇,李夫人,钩弋夫人,平阳公主

    大家在荧屏上看到的各个朝代后宫的形象,都是经过修饰的。为了让剧情看起来更加跌宕起伏,就连薄情的皇帝,都可以变成多情的好男人,比如说汉武帝在观众眼中的形象,就是比较正面的。他对李夫人的宠爱程度,让很多女性都羡慕不已,哪怕是在她病逝以后,她的男人依然对她极为思念。事实上,汉武帝并没有电视上所演绎的那么多

  • 从“金屋藏娇”到废后, 陈阿娇为何敌不过卫子夫!

    历史解密编辑:黄元说体育标签:刘彻,卫青,陈阿娇,卫子夫,长公主,金屋藏娇,孝武陈皇后

    不是阿娇敌不过卫子夫,而是陈家敌不过卫氏一族。也不是陈家敌不过卫氏一族,而是这时候的陈家已经过气了,失去利用价值了,敌不过正当用时的卫氏。阿娇的母亲是馆陶长公主。馆陶是窦太皇太后的唯一的亲生女儿,是汉景帝的唯一的亲姐姐。虽然说“无情最是帝王家”,但是馆陶是女人,没有争夺帝位的可能,所以与母亲、与弟弟

  • 汉武帝为何会废了陈阿娇陈皇后,改立歌女出身的卫子夫为皇后呢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陈阿娇,卫子夫,刘彻,陈皇后,馆陶公主

    西汉第七位皇帝刘彻,是汉景帝与进宫前曾嫁作金家妇,并育有一女的貌美女子的王娡的儿子。刘彻16岁登基,21岁亲政。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韬武略的皇帝,一生成就颇丰: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颁行推恩令,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

  • 汉武帝对这3个女人的感情:讨厌陈阿娇和卫子夫,唯独喜欢李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刘彻,陈阿娇,卫子夫,长公主,汉武帝,孝武陈皇后,孝武李夫人

    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皇帝,但对他的女人却多薄情,不管是陈阿娇还是卫子夫、钩弋夫人,都没有好下场,可为何对李夫人做到了自始而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汉武帝对这3个女人的爱与厌。喜欢李夫人的刘彻。说起李夫人有些人可能感到陌生,但说起李夫人的哥哥、那个战绩平庸总是损兵折将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大家应该更清楚。

  • 金屋藏娇的汉武帝,为何辜负了陈阿娇?二人为何惨剧收尾?

    历史解密编辑:今古元小小标签:刘彻,陈阿娇,长公主,窦太后,汉武帝,馆陶公主,金屋藏娇

    因为汉武帝是一个不断进取的人。呵呵,这话看起来像是开玩笑,其实是真实的。汉武帝刘彻,原名叫刘彘,是景帝众多儿子中并不起眼的一个:年纪太小,也没显示出什么过人的才智。之所以被立为太子,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一句孩子气的玩笑话:“如果我娶了阿娇,就盖一座金屋子给她住。”阿娇何许人也?她是馆陶长公主的女儿。而馆

  • 为何武则天能收拾王皇后,而卫子夫却不敢动陈阿娇?两人性格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糖不天呀标签:刘彻,唐朝,卫子夫,陈阿娇,王皇后,孝武陈皇后,女皇武则天

    拿武则天和卫子夫比,送你三个字:太过分!武则天不是卫子夫,同样王皇后也不是陈阿娇。所以会出现王皇后被武则天给灭了,而陈阿娇却没有被卫子夫给灭了的现状。武则天的确是一代明君,可这位老大姐,简直是皇后界的一颗重磅炸弹!基本上属于怼天怼地怼空气的那种,不光灭了王皇后,还灭了萧淑妃,长孙无忌,上官仪等人。前

  • 陈阿娇治不孕不育花费九千万,汉武帝废皇后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刘彻,栗姬,刘启,陈阿娇,陈皇后,长公主,汉武帝

    成语“金屋藏娇”一般是形容男人有外遇。这个故事来源于一本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汉武故事》。说的是汉景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有一个女儿,名叫陈阿娇。公主想把阿娇许配给当时的太子刘荣,遭到太子母亲栗姬的拒绝。公主改打汉景帝的另一个小孩刘彻的主意,有一回公主将小刘彻抱在大腿上,指着家里一群美女说:“你想要老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