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刘庄是光武帝刘秀的儿子,他在历史上名声不显,却开创了东汉著名的"明章之治"。史籍上记载刘庄的性格暴躁严酷,也不是刘秀心中理想的皇帝人选,刘秀实际上更看重废太子刘疆。因为刘疆的性格敦厚宽仁,也明聪好学,刘秀一开始就把他立为皇太子,延揽各地的名士给刘疆当老师。然而残酷的政治斗争迫使刘秀改变了主意,刘疆的性格的确不适合与嚣张跋扈的南阳豪强们争斗。于是在"度田事件"的政治风暴中,刘秀半推半就的废了皇后郭圣通,改立阴丽华为后。不久之后,刘疆主动提出辞去皇太子,改立刘庄为太子。
可以说刘庄是靠着南阳豪强的支持上位的,没有南阳豪强与陇西、河北豪强的争权夺利,和"度田事件"引发的大规模叛乱,就没有刘庄上台的机会。南阳豪强们支持刘庄其最大原因是,他的母亲阴丽华出身与南阳新野的阴氏。阴氏做为南阳的名门望族,在王莽篡汉之前并无高官显贵,但是在民间有着很强的影响力。阴丽华优势光武帝刘秀的原配妻子,在刘秀的后宫中有着超然的地位。尽管阴丽华不是皇后,但在后宫的话语权却足以与皇后郭圣通分庭抗礼,因此南阳豪强将阴丽华之子刘庄选择为自己的利益代理人。
南阳豪强做出这种选择也是基于保证既得利益的选择,和其它地方的豪强门阀争夺国家资源的需求。当时皇后郭圣通和皇太子身后有着河北和陇西豪强的支持,尤其是陇西豪强在政治上表现得颇为积极。南阳豪强最为南阳勋贵集团的基础,是刘秀平定天下建立东汉的开国功勋家族。刘秀两次大封功臣,让这些豪门望族得到了大量的既得利益,这算是对他们的回报。然而这些南阳豪强并不知足,希望能够进一步的攫取权力,甚至全盘掌控朝廷的话语权。因此在朝廷政策的执行上与刘秀发生矛盾,出现各种阳奉阴违的事情。
"度田事件"就是这个矛盾集中爆发之处,也是让刘秀改变原来以安抚为主的手段,集中力量对付南阳豪强的开始。当时刘秀推行度田制,以此开重新丈量和规划国家的土地,制定新的土地和税收政策。南阳豪强不愿意自己的既得利益受损,带领河南、山东、河北的豪强与朝廷对抗。他们勾结地方郡县的官员,阳奉阴违,隐藏实际田亩数量,甚至利用手中权势趁机巧取豪夺,从老百姓手中夺取土地。这个事情引起了刘秀的震怒,并派出官员彻查此案。然后南阳豪强又暗中煽动这些地方豪强发动暴乱和叛乱,迫使刘秀派兵镇压。
南阳豪强之中很多家族都有东汉的开国功臣,其中以云台二十八将为典型代表。这些家族关系网庞大,人脉很深,在朝中影响力极大。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势和影响力,阻止朝廷派出的查案官员,甚至采取威逼利诱和暴力胁迫的手段。最终"度田事件"演变为政治风暴,差点让东汉重新陷入战乱之中。
后来刘秀为了国家的稳定选择了妥协,南阳豪强才善罢甘休,在度田制上做出退让。由此可见南阳豪强已经成为东汉尾大不掉的既得利益集团,在此基础上诞生的南阳勋贵集团成为了国家的毒瘤。这对于刘秀来说是巨大的威胁,其危急程度甚至涉及到东汉的根基。
南阳豪强想要的东西刘秀很清楚,但如果满足了他们的欲望,那东汉必然成为短命王朝。可是平息"度田事件"引发的政治风暴和叛乱,刘秀不得不做出妥协。刘秀废后和改立皇太子的行为固然是南阳勋贵的压力下的妥协,却也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他知道敦厚宽仁的刘疆不是这帮国家毒瘤的对手,自己死后他也无法捍卫东汉的皇权。可是性格急躁严酷的刘庄则不同,这位可不是那种传说中的仁君,而是那种六亲不认的孤家寡人。如果说治国理政肯定是刘疆最为合适,但是搞政治斗争,刘庄比刘疆强出不是一点半点。
最为重要的是,刘庄是南阳勋贵集团推出的代理人,对于刘庄上台他们不但不会反对,反而会积极支持。这不但保证了刘秀去世后政权的平稳交接,也能够掩盖刘秀去世前暗中的各种布置。于是在各方豪强门阀忙着瓜分新皇登基后的各种特权时,一场瓦解这些豪强门阀的政治斗争便悄然展开了。
"明章之治"是东汉前期的大治,也是儒家比较推崇的盛世之一。然而在这个时期内,汉明帝刘庄的大部分精力并非放在治国理政上,而是与豪强门阀作为一辈子的斗争。在他当政的十八年中,加强中央集权,对朝廷中专权的勋贵、外戚、宗室和豪强门阀势力严厉打击,严酷到了六亲不认的地步。
奇怪的是,如果一般的皇帝这么干,肯定被带上暴君的帽子。清朝皇帝雍正就有类似的行为,在后世被传统的儒家学者所不齿,还编造出各种荒诞无稽的小说。直到新世纪开始,才有部分学者重新评价雍正皇帝,中肯的对雍正的改革表示了赞扬。然而汉明帝刘庄在这方面比雍正强汉十倍,却得到儒家弟子的推崇。在我看来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刘庄激烈的手段却加强了东汉的根基。这使得原本被豪强门阀霸占的国家资源得以合理分配,稳定了东汉的社会基层,让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刘庄上台第一件事便是在南宫云台挂出了二十八将的图画,以示褒奖跟随刘秀创业的名将,这便是后来的云台二十八将。同时他又把自己的老岳父马援排除在云台名将之外,让人觉得他亲勋贵而排斥外戚。在我看来他这不是褒奖云台二十八将,而是捧杀南阳勋贵家族。
从功勋来看,云台名将中能与马援相比的也就五六人,剩下的二十余人在战争中都是以马援的手下出场的,也就是说这些名将大多都是德不配位的。这种捧杀一开始让这些名将的后人得到了高官厚禄,家族也兴旺发达,可是却成为各方豪强的众矢之的。
汉明帝时期大多数开国元勋都已经去世,只有窦融等少部分还苟延残喘。这些勋贵家族都出现了勋二代,仗着祖宗的功勋飞扬跋扈。刘庄这一招就是挑拨这些豪强门阀内斗,让其两败俱伤。而他便可以用皇帝和朝廷的权威将其镇压,一步步的削弱这些豪强门阀的力量。
他对自己看重的人和家族都严厉管教,反而对要处置的豪强门阀听之任之。因此我们看到在他当政期间,他的几个小舅子都没有封侯,几位舅舅也位不过九卿。就连他的姐姐馆陶公主想要给儿子求个郎官,他宁愿赐予一千钱,都拒绝了这个请求。
可是对于嚣张跋扈的豪强家族,他却是手段非常严酷。不论是外戚、宗室、还是勋贵之后,只要犯错,都是从严从重处置。所以刘庄在位期间,东汉的外戚、宗室、豪强和勋贵受到严厉打击,伤亡惨重。刘庄的同母弟刘荆、异母弟刘英先后被逼自杀,刘疆的弟弟刘康和刘延也获罪,而被削减封地。
在对付外戚和豪强方面,刘庄手段更加残酷。窦融是河西军阀归附刘秀的,也是云台增补的四将之一。他的侄子窦林欺君罔上,获罪被杀。他的长子窦穆身为驸马,假借太后阴丽华名义侵占六安侯封地,逼六安侯娶自己的女儿。案发后除窦融外,整个家族被迫迁离京城,返回原籍后还被监视居住。
后来窦穆在监视居住期间心怀不满,口出怨言,贿赂官吏,被刘庄派人下狱。最后他和他的两个儿子窦宣、窦勋都死在狱中。由此可见刘庄对这些豪强门阀和勋贵之后绝不容情,即便是有着外戚的身份,一旦犯错都没有生路。
刘庄的这以操作可就大大出乎了南阳豪强们的意料之外,原本还想延续荣华富贵的他们,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与刘秀不同,刘庄在政治斗争方面手段残酷,心狠手辣,典型的六亲不认。被他处死的、抄家的勋贵和豪强,都与刘氏宗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不少就是他的姐夫、外甥、小舅子什么的。但是他从来不讲究这些亲情,该杀人的时候绝无转圜的余地。这让南阳豪强有些欲哭无泪,似乎他们当初扶持刘庄上位就是个大大的错误,最终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