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专制的时期最大的弱点就是在世袭过程之中出现一两个没有能力的皇帝,比如说汉朝时期的少帝等等,而这时候因为皇帝的无能,大多数的情况是皇后或者是太后扶持,而这也就导致了外戚的出场。汉武帝时期在最后时刻立汉昭帝刘弗陵,并且处死汉昭帝的生母钩弋夫人,其实也是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但是汉武帝所能控制的只有自己所看到的局面,在之后依旧是无法阻止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
到了汉元帝时期,汉元帝刘奭去世之后刘骜继位,但是刘骜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虽然说熟读儒家经典,但是却无法治国。于是刘骜的母亲王太后立自己的弟弟王凤为大将军大司马,这也是霍光时期的最高权力职位,所执行的权力不亚于皇权。王凤去世之后王氏子弟继续掌权,王凤的侄子王莽也是在这一时刻出现,并且成功进入权力中枢。等到汉成帝去世,汉哀帝继位,但是汉哀帝仅仅在位不过六年,因为无子继承,王太皇太后改立九岁的汉平帝。
王莽
此时王莽已经是成为大司马,权倾朝野,而上下朝政皆由王莽而出。汉平帝也是短命皇帝,在十四岁时去世。王莽于是和王太皇太后商议,扶持汉宣帝的曾孙刘显的儿子继位,但是这不过是一个两岁的孩童,王莽趁机代行皇权。仅仅过去了两年王莽就按耐不住,干脆上演了禅让的戏码篡位,从此新朝得以建立,而一切也是百废待兴。
王莽
那么王莽都对当时岌岌可危的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呢?在这里先要提到王莽改制的基本策略,王莽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并且曾自比是周公,而且在篡位之后也是恢复周礼,以周礼作为改制大纲,推出了一系列的改制。
王莽
首先王莽为了巩固皇权,第一件事就是削弱原本的汉朝宗室。于是王莽要求各地原本王侯交出汉朝的授印,全部降格为民。这些王侯因为汉武帝时期的不断削弱,已经是毫无武力,所以这时候根本就不敢不交。但是这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是削爵之后,汉室宗室依然在当地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并且成为当地的豪强和富翁。随后王莽则是改爵位制度,恢复了周朝时期的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而且各有封邑,可以收取封邑的租税。
王莽
随后王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土地兼并以及奴隶问题,王莽在篡位之后马上颁布王田制,声称恢复周礼之中的井田制。也就是每个男丁占田不得超过一百亩,八口男丁超过九百亩这是要将多余的田地交出来,而没有田地的百姓则是可以得到免费的田地。从表面来看这实在是一条优惠策略,但是实际上其中提到的男丁并没有包括豪强和地主,也就是说只有平民才在其中。但问题是当时平民的情况是毫无田地,正所谓是弱者无地立锥,何来的田地分割呢?
王莽
也就是说大地主们不用将土地拿出来,百姓本身就无地可耕种,好不容易保存一点薄田的,还要考虑分给周边的邻居,这无疑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其次王莽规定禁止买卖土地,然而百姓正是因为生存不下去才选择变卖土地,可是唯一的生存渠道被王莽阻隔,自然也是苦不堪言。至于说奴隶制度同样是文字游戏,富翁和豪强的奴隶多达成千上万,但是却没有得到禁止,只是每一个奴隶需要多收三千六百钱的税收,以后也不得买卖。这也就影响了土地主的利益,百姓也没有了成为佃农的机会,所以这两条制度施行不过两年,就无疾而终。最后王莽妥协,宣布王田继续买卖,奴隶依旧可以交易。
在经济方面王莽改制更是一塌糊涂,先是提出了所谓的工商六管,其中提出了对盐、铁、酒的官营,之后则是山泽之利要求百姓申报交税,也就是上山砍柴,下河捞鱼,这些都需要花钱。之后王莽又提出五均赊贷,意思是调控物价,赊贷则是说发放低息贷款,以便官方能够强化对市场的调控管理。
王莽
最后一项则是王莽对铸钱的痴迷,首先是禁止民间的铸钱,王莽上位之后设立大小钱,其中大钱重十二铢,和当时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并用,随后又设立小钱五种,重量从一株到九株不等。这还不够,王莽又停止了五铢钱的流通,发布了各类的刀币和宝货,种类几十种,用了不久又选择废弃改为只用大小钱。钱币的混乱使得百姓全部受到影响,多少农商因此破产,正是因为王莽的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使得经济崩溃,而私铸反而更为流行,最后影响也是更加深远。
所以在王莽未篡位前所造成的社会问题是消除豪强和王侯的勾结,限制豪强兼并土地和商人的豪取抢夺。但是等到王莽上位之后,并没有将这些问题妥善解决。从王莽的作为上看,改制所改的并不彻底,而是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强和管制,然而依靠的主要核心内容却是周礼,这反而是让新朝陷入了经济紊乱之中,最后下层百姓更加受害。所以高调的开局,迎来的是惨败的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