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众多妻妾中,薄姬是唯一被记载为漂亮的,却为什么最不得宠?

刘邦众多妻妾中,薄姬是唯一被记载为漂亮的,却为什么最不得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最爱故事 访问量:4399 更新时间:2024/1/15 17:44:46

刘邦攻下魏国后,将魏王的妃嫔全部纳入后宫。排着队一个个临幸后,独独落下了薄姬。多年后刘邦偶尔心血来潮,薄姬竟然就怀了孕。可是,刘邦与薄姬仅仅一夜风流后,就再也没有临幸过她。难道是薄姬不够漂亮么?显然不是,魏王后宫美女无数,薄姬是最受宠的一个。魏王曾经专宠薄姬,就为了能让薄姬怀上龙子。用脚趾头想想,薄姬肯定是百里挑一的美人。《史记·外戚世家》明确记载:“豹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色,诏内后宫,岁余不得幸。”

那么,刘邦为什么看不上薄姬呢?01 薄姬的个性不讨刘邦喜欢看看刘邦曾经喜欢过的女人,个个都是个性突出,十分有棱角。刘邦的第一个女人是同村的曹寡妇,漂亮风骚的她经营着一家小酒馆,常常混迹于各色男人之间。刘邦常带狐朋狗友去吃吃喝喝,次数多了,两人眉来眼去。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刘邦敲响了曹寡妇的家门。干柴烈火一拍即合,但是曹寡妇极为清楚刘邦的秉性,并不想嫁给他。两人维持了多年的情人关系,曹寡妇为刘邦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在女人需要依附男人才能生活下去的男权社会中,一个寡妇独自经营着小产业,其中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而她却能够不畏流言,以没有名分的身份生下私生子,独立性和勇气显而易见。刘邦喜欢的是大女人,也就是现代社会所谓的具有“女汉子”特性的独立女性。

再看看刘邦的妻子吕雉,在刘邦落魄浪迹于村野时,吕雉以坚韧的毅力和强大的内心撑起了整个家。刘邦还是沛县亭长时,接到了一个押送犯人的任务,因为贪酒,导致自己看守的几个犯人逃走。酒醒后,他惊慌失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思来想去,反正横竖都是死,干脆破罐子破摔吧。于是,刘邦把剩下的犯人都给放了。本来他打算回家跟老婆吕雉商量怎么逃跑,没想到还在回家的路上,刘邦就得知吕雉已经被抓,朝廷随时等待他的上钩。刘邦掉头就跑,根本就不管吕雉了。可是吕雉却并没有慌了神,她不仅想办法脱了身,还设法联系上了躲在山中的刘邦,给刘邦送去了饮食。后来,刘邦揭竿而起,四处征战。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吕雉带着两个孩子,陪伴着刘邦的家人,在贤妻良母的表象下是一颗永不屈服的心。

刘邦登基后,吕雉劳心劳力维护自己和儿子的地位。而刘邦死后,吕雉越发强势,权倾朝野,在大汉朝成为说一不二的女人。如果两个女人还说明不了问题,再来看看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她也是个不轻易屈服,而是一往无前朝向自己目标奔跑的强势女人。在吕雉强大的气场下,戚夫人不屈不挠地争取自己的利益,极力推动自己的儿子取代太子。而刘邦死后,戚夫人仍然在抗争,被打入掖庭辛苦劳作后,依旧唱着捣米谣表达自己不肯轻易屈服的态度。虽然看起来有点蠢,导致自己被残忍地挖去双眼、刺聋双耳、割去舌头和四肢。可是,她的性格却并不软弱,而是强势锐利的。刘邦喜欢有勇气、有气势的大女人,而那些柔情似水、低调内敛的女人并不是刘邦的菜。薄姬恰恰是极其隐忍和低调的女人。

薄姬进入刘邦的后宫后,被扔在织布房,日夜劳作。眼见着日复一日,青春凋零,薄姬却并没有争妍斗艳,去吸引刘邦的注意,而是默默地隐忍下来。而薄姬获得的那次宠幸也是因为刘邦的怜悯和好色,而非喜爱。当时,从魏王后宫中“跳槽”到刘邦后宫的妃嫔很多,有两个得了刘邦雨露均沾的妃子忍不住嘲笑一直被冷落的薄姬,背地里说她太蠢。这些话恰巧被刘邦听到了,他有点好奇,就召见了薄姬。荆钗布裙难掩其姿色,刘邦不禁动了色心。薄姬好不容易见到刘邦一次,便紧紧抓住机会,她对刘邦说昨晚做了一个梦,梦到苍龙卧腹。刘邦听了薄姬的话后,感慨是个吉兆,又对冷落了多年的薄姬有了恻隐之心,于是就宠幸了她。

这是薄姬生命中唯一的高光时刻,可是,刘邦终归还是不喜欢薄姬的性格。因此风流一夜后,就将薄姬又抛到脑后。如果不是薄姬恰好怀了未来的汉文帝,她也会像后宫绝大多数的女人一样,默默地度过一生,在历史上留不下一丝印迹。02 薄姬除了姿色,没有其他突出的才艺刘邦做汉王的时候,有一个叫做石奋的小吏在服侍刘邦时,总是尽心尽力,极度恭敬。刘邦偶尔会跟石奋聊天,问他家里还有什么人。石奋恭敬地回答,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很会弹琴。于是,刘邦就召见了石奋的姐姐,将她纳入后宫。史书中并没有描写石奋姐姐的相貌,而刘邦之所以纳她入后宫,完全是因为刘邦喜欢有才艺的女子。

再说到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戚夫人声音动听,会唱歌,会跳刘邦最爱看的楚舞。刘邦生前最后一篇诗作,《鸿鹄歌》,就是在戚夫人的舞蹈中完成的。她们会的这一切,薄姬都不会。她的性格不对刘邦的胃口,又没有什么可以吸引刘邦的才艺。刘邦不会将目光驻足在她身上是顺理成章之事。其实薄姬并非后宫最不得宠的妃子,刘邦姬妾众多,露水情缘的女子更是数不胜数。与薄姬处境一样的女子不在少数。可是,有些女人使出各种手段争宠,而薄姬却并不愿意成为争宠大军中的一员。她选择了顺其自然,静静等待命运的垂青。薄姬一生信奉老子的“无为”和“不争”,这样为人处世的方法,让她躲避了残酷的宫廷斗争,不仅自己得以善终,也让自己的儿子抓住机会,坐上皇帝的龙椅。

03 薄姬无欲无求反而成人生赢家不得不说,运气是站在薄姬一方的。只有一夜风流,薄姬就怀上了刘邦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薄姬本身没有太大野心,能够平安度日,还有儿子可以依靠,她已经非常知足了。她虽然低调隐忍,却并不愚蠢。薄姬审时度势,看出吕雉的强势和心狠手辣,本来自己有儿子,就容易引人忌讳,给儿子带来灾难。因此避其锋芒,以免与吕雉发生正面冲突。同时,刘邦身周美人众多,争宠手段百出,自己并无特别突出的优点,没有机会在争宠中胜出,因此薄姬继续采取“忍”字诀。

薄姬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在残酷的后宫斗争和政治变换中,成为少数的几个幸运者。那些竞相争夺刘邦宠幸的女人们,在刘邦死后,遭到了吕雉残酷的反击。最惨的就是最得刘邦宠爱的戚夫人,她与薄姬正好相反,不能清楚地估计自己的实力,也不能忍耐任何委屈。最终的结果就是被砍去四肢,刺瞎眼睛,割去舌头,刺聋耳朵,成为可怕的“人彘”。薄姬因为自己的隐忍和委屈,反而引起了吕雉的怜惜,允许她与儿子团聚,赴儿子封地享受天伦之乐。薄姬能够审时度势,准确地拿捏各色人等的性格特点。没有合适的机会,她会低调隐忍,有足够的耐心。一旦有机会,她也会立即抓住,争取利益最大化。再加上一点点运气,这样的人,当然不会过得差。

她的这套处世方式,不仅让自己好好地生存了下来,也让自己的儿子躲过了政治斗争,用大智若愚来形容很是贴切。刘恒的封地在代国,即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是防御匈奴进犯的要塞。其他皇子嫌此地艰苦,语言中很是鄙夷。薄姬开导儿子:先贤孔子曾说“贤者避世,其次避地”,现在世道虽安宁但宫内不安宁,我们跑得远一点儿才安全。刘恒认为母亲所言甚是有理,因此高高兴兴地去了封地。可是,刚到代地时,刘恒看到满目苍凉,很伤感。薄姬发现后及时做儿子的思想工作:老子的“无为”和“不争”,是避免灾祸的处世法宝。汉文帝刘恒也一直以低调、宽厚的形象示人,在做代王的十几年中,默默做好自己的事情,爱戴百姓,轻徭薄赋,不结党,不争位。

因此,在大汉朝的皇位出现空缺时,各方都感受不到刘恒的强势和威胁,对他上位自然没有太强烈的反对情绪。推举刘恒继位的大臣们,给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薄姬是个清心寡欲的人,没有强大的外戚胡作非为,所以不会再出现吕后把持朝政的局面。低调老实的汉文帝登上皇位后,一旦机会来了,就展示出他的大智慧。从他开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文景之治”。可以说,汉文帝是对底层人民最为友好的皇帝。如果说历代帝王有一个可以学习的楷模,英明神武,节俭爱民,汉文帝一定可以排在前三。这与薄姬对他的教育和给他的榜样是密不可分的。

04 结束语曾经被刘邦宠爱过的吕雉和戚夫人,成也性格,败也性格。吕雉因为太过强势和霸道,强迫自己的儿子去看戚夫人的惨状,吓死了自己的儿子。她虽然权倾天下,却因为热衷于政治权谋,处处猜忌和提防,一直生活在惴惴不安中。而她一再维护的吕氏家族,也在她死后,全族被诛杀,她所筹谋的一切也都消失殆尽了。

戚夫人因为不肯服输,在刘邦死后,依然高调行事。触怒了吕雉,从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沦落为“人彘”,她的儿子也因为她的高调而被诛杀。只有隐忍退让的薄姬,无欲无求却成为人生最大的赢家。不仅得以与儿子共享天伦之乐,还助力儿子成为天子,自己成为万人敬仰的太后。性格决定命运,此言不虚也。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标签: 刘邦薄姬吕雉刘恒

更多文章

  • 薄姬:这个能逃过吕后手掌心的女子,并不是单纯的“白莲花”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薄姬,吕雉,刘邦,刘恒,皇帝,项羽

    公元前203年,刘邦忽然想起被自己冷落一年多的薄姬,便将其召来。薄姬害羞道:“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的肚子上,陛下您说这是何意呢?”刘邦邪魅一笑:那我为你促成这件好事。刘邦身旁有两个重要的女人,一个是与他经历风雨、出生入死的吕雉,一个是他宠爱有加、拥在怀中的戚夫人,可他们三个人或许都没有想到,当时

  • 聊聊王莽家族!王莽为啥能篡位成功?因为他家奋斗了两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王莽,王政君,汉哀帝,孝成皇帝,汉宣帝,国防政策,军事政策,军事制度

    公元9年,一月十五日,汉朝发生了一件特别重要的大事。这一天,已经贵为假皇帝的王莽,正式逼迫太后王政君交出玉玺,接受孺子婴的禅位。虽然在夺取玉玺的过程当中,太后王政君并不愿意交出玉玺,甚至还把传国玉玺摔到地上,让玉玺摔掉了一个角。但是除此之外,其他过程基本上是异常的顺利,根本就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简单

  • 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珍藏了272年,有何特殊之处吗?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王莽,汉平帝,太后,孝成皇帝,刘邦

    提起王莽,想必大多数朋友不太了解,因为他所出生的年代距离现在比较遥远,西汉。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实现大一统,史称西汉。王莽生于汉初元年,他身边的亲友皆是王公贵族,姑姑则是孝元皇后。西汉自建国起就有外戚干政的弊端,王氏亲族更是在当时权倾一时的外戚世家,族中之人皆是王侯将相,互相攀比荣耀

  • 王莽的头颅究竟有何特殊?被历代皇室当成宝贝,收藏了272年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王莽,皇帝,淳于长,大司马,王政君,皇室,军事制度,军事政策,国防政策

    古代史学家们评价王莽一生,以否定态度居多,原因在于封建社会讲究正统传承。虽王莽以禅让获取皇位,但依旧不容于世俗。 近代史学家们评价王莽则比价正面,尤其是胡适先生,还特意为王莽平反,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主义者。 特别是土地国有、均产以及废奴这三大政策,更是让他完全区别于其他封建皇帝。 可很少

  • 新朝的履灭伪圣王莽之四

    历史解密编辑:著名管理学家专栏标签:王莽,王政君,张敞,党羽,安汉公

    王莽嫁女后,他又进行了一系列变革。首先是搞车辆与服装制度。其次,又改革官民养生、送终、嫁娶、奴婢、田宅、器械等规定。再其次,继续改革帝王祭祀五谷神的社宫。最后,又在郡国、县邑、乡里都设置教育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学校校长等官吏。搞车辆与服装制度,主要是规范老百姓与官

  • 王莽疑似是彭加木穿越回去的,专家发现此文物,能否证明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王莽,穿越,皇帝,彭加木,科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

    穿越是很多人都好奇的一个话题,穿越是否真实存在,世界上有没有人真的穿越回到了过去呢?这些问题至今都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这并不能影响人们对于穿越的研究,甚至人们还找出了历史上的穿越者——西汉的权臣王莽,关于王莽是穿越者的说法,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但是如果王莽是穿越回去的,那么他在穿越之前又是谁呢?

  • 新朝王莽连续杀掉自己儿子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王莽,王政君,臣子,杀掉

    王莽是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可以说在他篡汉之前,没有人能够做到臣子做得像他这么成功。他之前没有,他之后也没有,他完完全全按照儒家的思想做派来做一个臣子。但他因为篡汉,导致很多人把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其实这对他是不公平的,当然对于他而言,研究他的角度非常多。我们来研究一下他为什么杀掉了自己的五个儿

  • 王莽头颅有什么秘密?被几代君王保管200多年,令人难以置信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王莽,汉平帝,太后,孝成皇帝,刘邦

    提起王莽,想必大多数朋友不太了解,因为他所出生的年代距离现在比较遥远,西汉。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实现大一统,史称西汉。 王莽生于汉初元年,他身边的亲友皆是王公贵族,姑姑则是孝元皇后。西汉自建国起就有外戚干政的弊端,王氏亲族更是在当时权倾一时的外戚世家,族中之人皆是王侯将

  • 王莽的头是东汉国宝,关羽的头是礼物,最羞辱的是“尿盆脑袋”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王莽,关羽,国宝,秦国,商鞅,东汉,汉朝,三国,赵襄子,军事制度,光武帝刘秀

    “推出去斩了”这句经典台词一直是大众对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典型印象。“说这话是要掉脑袋的”,也都以砍头作为恐惧的代表,不时地出现绷紧人们的神经。就中国而言,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下,对于头颅的用法和象征各不相同。有的头颅被奉为国宝,有的头颅被当作计数器,有的头颅作为珍贵的盛酒器皿,有的头颅作为征战杀

  • 历史上有哪些让人直冒冷汗的故事?刘邦、王莽为何都善待子婴

    历史解密编辑:人文史旅途标签:王莽,子婴,皇帝,汉朝,宋太祖,直冒冷汗,汉高祖刘邦

    历史上,有哪些让人直冒冷汗的故事呢?其实,历史上骇人听闻的事件是非常多的,我来讲一下历史上曾经发过的某些巧合事件,这样的巧合让人不禁怀疑,冥冥之中是否有命运的安排。在英国曾发生过两起谋杀案,其实,谋杀案并没有什么太多值得注意的地方,毕竟全球每年都会有几百甚至几千起。但是,这两个案件有几点相似之处,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