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充分发挥“滨海好人”选树的时效性、群众性、先进性、示范性,滨海新区文明办持续开展“滨海好人”常态化推荐评议,每季度发布“滨海好人”榜单,并择优推荐参评天津好人,挖掘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平民英雄,传递见贤思齐社会风尚,汇聚向上向善精神力量。太平镇刘庄村李金峰荣登2023年一季度滨海好人榜单,让我们一起了解他助人为乐的故事。
李金峰,男,54岁,中共党员,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镇刘庄村乡村医生。自1992年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书以来,他扎根基层从医30余年,救难扶困、助人为乐初心未改,热心帮助乡里乡亲,坚持为孤寡老人、低保家庭等困难群体义务看病。在疫情期间他扛起守护乡里健康的大旗,对于独居老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他自愿上门入户走访帮助,在关键时刻亮出党员助人为乐的品质和扎根基层服务乡里的精神。
不忘初心,勤奋好学踏上从医路
1991年入伍四年的李金峰退伍返乡,他发现附近群众看病就医较为困难,一是就诊交通不便,那时候私家车还不普遍,村民赶上半夜生病得等天亮有公交才可以到大医院;二是村民生活条件比较困难,往往生了病也舍不得花钱看病,都是自己扛着。刚刚脱下戎装的他下定决心要披上白褂,换一个身份,继续守护一方百姓。他主动争取到乡卫生专业学校学习的机会,经过一年多的专业培训他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李金峰勤奋好学,平日无事时便一头扎在老村医家里请教学习,经常一学便是一天,加之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渐渐他的诊治越来越专业。他看病特别细致,遇到村民描述不清病情的从不着急,总是用浅显易懂的话耐心询问,考虑到村民经济条件和实际困难,李金峰总是为他们提供最有效又经济的治疗方案,慢慢地村民们越来越认可这个退伍村医,连附近几个村的村民也纷纷上门求诊。
助人为乐,扎根乡土救伤扶困
作为乡村医生,李金峰扎根 乡里,坚持为刘庄、红旗、树园子、友爱四个自然村3000多名村民提供医疗服务。
农村劳动,摔伤骨折、烧伤烫伤、发烧感冒总是难免的,以往村民们怕麻烦也怕花钱,基本是挨挨就过去了。李金峰看了心里不忍,也担心小伤不治耽误成大伤,所以农忙时索性下到田间地头,送诊上门。什么用镊子取出扎进掌心的木刺、用碘酒消毒被镰刀割伤的手指、用膏药涂抹烧伤的皮肤,李金峰随身总是带着百宝包,里面简单却实用的宝贝们总是能解燃眉之急,李金峰管这样的救治叫“举手之劳”,而这样的“举手之劳”他总是拒绝收费。面对贫困户、孤寡老人的求助,他总是热心帮忙,从不收取任何费用。乡亲们拿着东西上门谢他,他只说“都是乡里乡亲的,举手之劳,有嘛值得谢的”,便连人带物送出去了。
挺身而出,危难关头帮扶病弱
2022年4月,一辆轿车与电动自行车在刘庄村南侧路口发生碰撞,当时电动车主摔倒在地,伤势较重,路过村民纷纷上前查看并拨打了120救助热线,因自行车主头部血流不止,现场村民拨打了李金峰电话,李大钊*夫迅速抄起急救箱,一口气跑到事发地,当时伤者已经处于昏迷状态,他跪在地上用手摁住纱布为患者止血,因担心伤者躺在地上受潮造成二次伤害,他脱下白大褂与外套盖在伤者身上一直守在伤者身旁,直到20多分钟后救护车到来,救护人员说到“幸亏李大夫止血及时,否则失血过多会造成生命危险”。几十年下来,为落水者人工呼吸、为触电者心肺复苏、为交通事故者止血包扎,不知不觉中已经不知道救助了多少人。村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总会拨打这位生命守护者的生命热线。
李大夫常说“年轻时我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虽然退伍了,我依旧是人民的子弟兵,这30年还能行医守护着百姓,我是幸运的,只要我身体还可以就一直干下去。”
图文来源:太平镇刘庄村
编辑制作校对:季建爽
审核:吕佳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