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冷落陈阿娇,宠爱卫子夫,馆陶公主的反应是什么?

汉武帝冷落陈阿娇,宠爱卫子夫,馆陶公主的反应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灰脸娱乐说 访问量:4216 更新时间:2024/1/30 21:02:43

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就是金屋藏娇这个典故的女主角,陈阿娇。后来她失宠被废了,很大的原因,还是性格过于骄纵,这点跟她的母亲馆陶公主很像。

馆陶公主,本名刘嫖,是汉文帝刘恒与窦太后唯一的女儿,也是长女。自幼受尽宠爱,说一不二。窦太后一共有三个孩子:刘嫖、刘刘武,其中刘启继承父位忙于朝政,刘武前往封地,刘嫖反倒陪伴母亲更多。

窦漪房做皇后时,因为生病双目失明,但是从丈夫刘恒那里得到的关爱很少,因为彼时汉文帝专心致志地宠爱着慎夫人,甚至还让慎夫人与皇后并肩而坐。这段孤独失望的日子,多半又是馆陶公主相陪。

得天独厚的身份地位,外加父母偏爱,造就出刘嫖说干就干的大胆性格。

当然,这也让她要的更多。

很快,汉文帝去世,弟弟刘启继位,作为天子长姐,太后爱女,刘嫖此时追求的是:更多话语权以及永续的地位。

有些东西,只有皇帝才能给予。所以,她开始拉拢刘启。

刚刚即位的汉景帝年轻气盛,正需要充实后宫,馆陶公主就从宫外选了许多美人,以良家子(身份清白的女子)的身份服侍刘启。久而久之,有一两个格外贴心,刘启甚是欢喜,也会记着馆陶的好。

而有些东西,只有未来的皇帝才能给予。

逐渐地,刘嫖发现,这一届皇帝对自己好有什么用?得下一届皇帝,下下届皇帝,都尊敬她,爱戴她。于是,她想到联姻,首选必然是太子。

景帝第一任太子刘荣,是个庶出儿子,母亲栗夫人。史书中描述的栗夫人心胸不够豁达,想到馆陶公主时常往宫内送美女,当即就拒绝了她的联姻请求。正如《史记 外戚世家》描述:

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得贵幸,皆过栗姬,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

但是我却认为,栗姬的拒绝不完全是因为“嫉妒”。刘嫖性格风风火火,爱做主,门路也广,如果刘荣娶了陈阿娇,恐怕未来后宫不安宁,这才是她所担心的。

后来,刘嫖将女儿阿娇嫁给了皇子刘彻,栗夫人失宠,刘荣被废,刘彻成为太子,馆陶公主如愿做上了皇帝的岳母。

然而即便馆陶这么“强”,她的女儿未来还是失宠了,甚至连子嗣都没有。

一转眼,已经是建元二年,昔日那个大言不惭说“金屋藏娇”的孩子,是大汉天子刘彻。这个时候,刘彻18岁,离开皇宫前往霸上祭祖,回来的路上拜访姐姐平阳公主。在平阳侯家,她遇到个歌女,名卫子夫,一见钟情后将她接到了宫里。

建元三年,卫子夫怀孕,这是刘彻第一个孩子,也是陈皇后想要却一直得不到的。直到此事,馆陶公主才意识到了威胁:一直以来,她都麻痹大意,但是别人得宠了,也怀孕了,而自己的女儿却越来越被皇帝厌弃。要不了多久,后位不保。

一些措施必须采取。

突破口就在卫家身上,他们小门小户,没有根基,想必亦没有底起。《史记 卫将军飘起列传》记载:

大长公主闻卫子夫幸,有身,妒之,乃使人捕青。青时给事建章,未知名。大长公主执囚青,欲杀之。

卫青那时还岌岌无名,馆陶公主想用卫子夫弟弟的生命威胁她。至于提出了哪些要求,要么让她日后安分守己,甚至离开皇宫。

幸运的是,卫青有一好朋友叫公孙敖,是好武之人,听说朋友被抓了,迅速集结起一群武夫,将卫青救了出来。馆陶公主永远都想不到,自己骄傲了一辈子,胜利无数次,最后竟然阴沟里翻船。

刘彻很快就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愤怒异常,立刻给卫青封官,赏赐千金,以示安抚。从此以后,对卫子夫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多少有点儿跟馆陶对着干的意思。

后记:

1,陈阿娇当了皇后之后,虽说没有子嗣,可如果跟母亲安分守己,不做那么多出格的事情,我想武帝是不会废她的。因为汉代非常重视体统,皇后为尊为嫡,德行服众的话,文武百官都会支持她,到那时候,皇帝都不能轻言废立。

2,公孙敖未来跟着大军北击匈奴,失利。按军法 ,本应斩首,交了赎金以后幸免,被贬庶人。元狩二年,又跟着霍去病出征,前头霍去病孤军深入,后头公孙敖在沙漠中迷路,也是有点滑稽的。

更多文章

  • 无情帝王家:同样是汉文帝的女儿,绛邑公主为何不如馆陶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刘恒,馆陶公主,刘彻,栗姬,窦氏

    汉文帝一生比较节制自己欲望,不仅主张薄葬,对金珠玉器华衣美服这些都少有兴趣,连后宫妃嫔都不多,除了皇后窦氏之外,见诸于史书记载的也就shen夫人、尹姬,不像他孙子汉武帝,光红颜故事主角都换了好几位,从陈阿娇到卫子夫,再到倾国倾城李夫人,手握玉钩的钩弋夫人......所以汉文帝子女也不多,电视剧中经常

  • 馆陶公主的一系列神运作,成就了神勇威武的汉武帝

    历史解密编辑:史吴前例标签:刘彻,栗姬,王娡,刘启,汉武帝,馆陶公主(唐朝)

    影视剧中的汉景帝公元前153年,汉景帝竟打破太子与他子不能同年而封的旧例,于夏四月己巳日,立长子刘荣为太子,立刘彻为胶东王。并且不顾皇帝仍在世、皇帝妻妾不称太后的世俗忌讳,封王娡为(胶东王)王太后。影视剧中的栗姬刘荣被立为太子,母以子贵,刘荣生母栗姬非常高兴,但是汉景帝没有立她为皇后,因为此时无子无

  • 西汉馆陶公主有多荒唐?年过半百看上13岁男子

    历史解密编辑:汉江忆史标签:馆陶公主,刘彻,陈阿娇,吕雉,刘恒,刘盈

    中国古代由于是封建王朝,因此对于封建王权的统治阶层来说,他们手中的权力是非常大的,人性的丑恶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暴君就是极权的产物。汉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又一个统一的大王朝,这更加放大了统治者的权力,得益于皇室的风光,很多皇亲国戚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们的所作所为甚至比皇帝还要出格。刘嫖,乃是

  • 同样是长公主,为何西汉馆陶公主,权势远胜于平阳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平阳公主,馆陶公主,陈阿娇,刘启,卫青,刘彻

    人比人气死人,同样是长公主,梅开三度的平阳公主已经够显贵的了,可是跟馆陶公主一比,只能躲墙角羞于见人。按理来说,平阳公主的丈夫们,要比姑姑馆陶公主的丈夫拿得出手,在妻以夫贵的古代,她怎么就成了丑小鸭呢?嫁得多不如嫁得好,馆陶公主有双重身份馆陶公主是汉景帝的同母姐姐,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同母长姐,从出身

  • 汉文帝刘恒有两个女儿,为何馆陶公主受宠爱绛邑公主却无人问津?

    历史解密编辑:杨子去生活标签:刘恒,馆陶公主,刘彻,刘启,窦太后

    一、汉文帝对待绛邑公主比馆陶公主好太多馆陶公主刘嫖是窦太后的女儿,又是汉文帝的首个孩子,汉但还没有达到受尽宠爱的地步。汉文帝并不是一个吃素的主,在窦太后生下第二孩子刘启之前,汉文帝就多添了4个男孩,可惜全都夭折而亡。汉文帝到处播种,绛邑公主的生母名字没有留下,绛邑公主的本名也没有留下,在她的丈夫周胜

  • 汉文帝只有两个女儿,为何馆陶公主备受宠爱而绛邑公主无人问津?

    历史解密编辑:肤浅世觅标签:馆陶公主,刘恒,汉景帝刘启,刘启,刘彻,栗姬,窦漪房,汉文帝,绛邑公主,馆陶公主(唐朝),唐朝,中国古文献,国防政策

    这与当代明星是否红火的原理是一样,馆陶公主地位高、事迹多,自然更受众人的宠爱与追捧,相较之下绛邑公主地位卑微、事迹少,所以存在感那么低。汉文帝刘恒,西汉第五位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宣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帮助西汉迅速富强起来,并开启“文景之治”的发端。汉文帝刘恒一生共有十个子女,但成功活

  • 窦漪房的女儿馆陶公主,为何叫“窦太主”,她难道不姓刘吗?

    历史解密编辑:垄疯堂主标签:皇帝,刘恒,刘嫖,窦漪房,窦太主,长公主,馆陶公主,孝文窦皇后

    馆陶公主刘嫖,因为宠爱男宠董偃,被认为是公主、贵人豢养面首的始作俑者,曾经被东方朔批评伤风败俗。她母亲姓窦,在汉武帝时期又被封为大长公主,所以人称窦太主。我们现在一般将古代皇帝的女儿都称为公主,其实在古代,不同时期,称呼并不相同;而且,公主、长公主、大长公主也是有区别的。1.公主称呼起源在周朝时期,

  • 绛邑公主也是汉文帝之女,为何她就不如馆陶公主有名呢?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恒,馆陶公主,窦太后,吕雉,刘彻,刘启,绛邑公主,汉文帝,馆陶公主(唐朝),唐朝,中国古文献

    汉文帝刘恒从一个“弃子”,成为了一个真正手握大权的皇帝,经历可谓跌宕起伏。而馆陶公主和绛邑公主,虽然都是他的女儿,可她们在3个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这才让她们同人不同命。一、出身的差距汉朝是中国王朝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汉朝是自秦朝之后,出现的第一个长久稳固政权的大一统王朝。从汉朝初年的积贫积弱,

  • 馆陶公主说:陛下,主人翁特地为陛下修建的这座蹴鞠城可还行?

    历史解密编辑:花芷兮标签:刘彻,皇上,安陵,卫子夫,东方朔,蹴鞠城,馆陶公主(唐朝)

    一天早上,馆陶公主请汉武帝和卫子夫到家中观看蹴鞠赛,汉武帝和卫子夫正在细细打量着新修的蹴鞠城,馆陶公主开口道:“陛下,主人翁特地为陛下修建的这座蹴鞠城可还行?”汉武帝还没开口,卫子夫已经笑得花枝乱颤。主人翁,我们都知道是当家做主的人,可在汉武帝时期,主人翁是笑指吃软饭的小鲜肉董偃。董偃与馆陶公主相差

  • 汉朝馆陶公主有多厉害?正大光明养嫐宠,一生影响两代帝王的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馆陶公主,刘彻,栗姬,陈阿娇,吕雉,刘启,汉朝,帝王,馆陶公主(唐朝),唐朝

    都说男人爱江山又爱美人,女人对美色又何尝不留恋呢?纵观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哪个能过得了美人关?就连女皇武则天和垂帘听政的吕雉、慈禧太后也不例外。那女人养男宠之风究竟是从谁开始的呢?这就要来看一看汉文帝的亲生女儿馆陶公主有多么疯狂了!馆陶公主刘嫖是汉朝最为有名的长公主,她是汉文帝和窦皇后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