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53年10月,北魏皇帝拓跋濬登上白楼俯瞰皇宫景象。突然看见一身材窈窕女子正在掖庭劳作,便立即召见了她。
“真乃绝世佳人,当纳为妃!”一夜风流后,这名女子身份一变,由阶下囚变成了皇帝的爱妃。看到这里,有人会觉得女子改天换命,将来定能享受荣华富贵。其实不然,相反这正是此女子踏上不归路的第一步。那这位女子的身份是谁?在这里要讲一个悲惨的故事。李氏原本是南朝官宦世家的大小姐,其父亲李方叔原本是济阴太守。因为李氏聪明伶俐,天生丽质,父亲从小对她格外疼爱。
然而好景不长,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南征时,其侄子永昌王拓跋仁攻陷寿春,将城内美貌女子掳掠一空,李氏就是其中之一。
回到京城后,拓跋仁将李氏纳为小妾,平日里恩爱有加。
可惜,没过两年,拓跋仁因谋反大罪,被文成帝拓跋濬族诛,其家眷全部没入皇宫掖庭为奴。所谓“掖庭”,就是皇宫内女囚居住之所,往往是犯了大错的妃嫔、宫女或者犯官女眷被强迫在这里劳作。她们吃着残羹剩饭,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如果不被皇帝看中或者恰逢“大赦天下”,就是一辈子为奴为婢的命运。当皇帝拓跋濬看到李氏时,她刚入掖庭不久,虽然干着体力活,但其身材、容貌未改。
拓跋濬见了,自然被其绝世容颜所迷,便迫不及待地宠幸了她。说来也是运气,不过一夜风流,没想到李氏便怀了身孕。拓跋濬十分高兴,从此对李氏宠冠后宫。没想到,这却引来了常太后(拓跋濬的养母)的不满。
有一天,常太后在自己的寝宫里召见李氏。见面之后,便厉声喝问:“你肚中孩子可是反贼拓跋仁的遗腹子?”李氏听后,大惊失色。她连忙跪下,哭泣辩解道:“此乃陛下龙种,绝不会错,臣妾不敢欺君!”可惜,任凭李氏百般哀求,常太后就是不愿相信。眼看,李氏就要被太后处死。皇帝拓跋濬匆匆赶来,他命人拿来“起居注”,上面写明了临幸李氏的确切日子,这才保住了李氏一命。常太后见皇帝出面作保,不好让皇帝难堪,便饶了李氏一回。然而,在她心中早已判了李氏的死刑。为了保住李氏母子的性命,拓跋濬不仅在宫里安排心腹贴身保护。即使领兵出征时,都把李氏带在身边。
怀胎10月,李氏顺利产下一子。这便是拓跋濬的长子,也是后来的献文帝拓跋弘。后继有人,这让拓跋濬很是高兴,对待有功之人李氏更是大加赏赐。常太后见此,便闷闷不乐。在她眼中,李氏只不过是个南朝奴婢,以后怎能与自己并驾齐驱。再说,两人关系已经势成水火,万一李氏的儿子继位,自己的家族必然会受到李氏的报复。于是,常太后想出一条毒计。用祖宗留下的制度,以“立子杀母”的方式除掉李氏。何谓“立子杀母”呢?为了防止外戚干政,毁掉拓跋氏的根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效仿汉武帝立太子而赐死钩弋夫人的例子,制定了一条祖训:皇子被立为太子,其生母必须赐死!
就在幼儿拓跋弘被立为太子,李氏获封贵人之时,常太后祭出祖制威逼拓跋濬处死李氏。这次,不管皇帝如何替李氏说话,甚至跪求,都没有挽回常太后的心意。最终,拓跋濬为了江山社稷,还是无可奈何地下了圣旨,李氏最终难逃一死。皇帝拓跋濬心中有愧,没有见李氏最后一面。只是让其同族兄长李洪之转达,将来会对其兄弟封官进爵的旨意。公元456年寒冬,绝代风华的李氏迎来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天,她哭喊着说出每一个兄弟的名字,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李氏被处死后,没有为皇帝生下一男半女的冯贵人成为太子拓跋弘的养母,以后得以用太后的身份,左右北魏朝堂20年。而这一切,原本应该是李氏所有。“立子杀母”直到宣武帝时,才得以终结。从此,后世王朝再也没有出现如李氏般悲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