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何评价袁绍的“河北四庭柱”?3人曾与赵云交手,1人战平过

如何评价袁绍的“河北四庭柱”?3人曾与赵云交手,1人战平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的百态 访问量:649 更新时间:2024/1/28 9:20:38

所谓“河北四庭柱”,是指袁绍手下的4员上将:颜良、文丑、张郃、高览。此提法源自宋代《苏州评话》《评话三国》等戏剧评书。在正史中,别说“四庭柱”,“五虎上将”"五子良将"也未见有记载。故主要从演义角度来评判。

河北英杰

先看颜良,演义定位为“四庭柱”中武力最强者。不过在官渡之战中,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之劣绩太过“家喻户晓”,给人以武功很差的印象。事实上,颜良是4人中唯一具有超一流水平之人。

颜良

在遭遇关羽之前,堪称踏破曹营无敌手,三合击败宋宪,一合秒斩魏续,二十多合击退徐晃。吓得曹营众将皆战栗不敢出战。从这样的表现来看,颜良堪堪具备了超一流将领的风范。要知道,徐晃曾与许褚大战50余合不分胜负。

踏破曹营无敌手

如此比较,比起公认的超一流许褚,颜良甚至还要更强一些。那么关羽是怎么一刀斩颜良的呢?其实是刘备在一边打了辅助。《演义》原文:颜良辞袁绍时,刘备暗嘱曰: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高……、须长……“如此如此。

长这样的

颜良老老实实默记于心,在白马渡口忽见关羽,心中暗自回忆,此人莫非就是玄德所说的二弟?故正欲开口询问。没想到,关羽不讲”武德“,无视颜良“正欲”的微表情变化,单刀直入将其斩于马下,”枭其首“,确实是千古奇冤。

确实是有点冤枉

在袁绍心目中,颜良文丑乃”帝国双壁“、不分彼此、难分伯仲。但同样在白马之战,文丑被关羽绕河”战不三合“斩于马下的表现,不由得让人对”河北双壁“的武力提出质疑,其实这一战败得太快也是有原因的。

《演义》是这么说的:只见关羽提刀而来,交战不到三合,文丑便暗自胆怯,就掉转马头绕开河道逃走。可关羽此时已得赤兔马,仗着马快追上,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从整体战局看,此时的文丑因中荀攸之计,正被曹营诸将群体掩杀,不敢恋战。

神装加持

处于急于脱离的状态,怎料到关羽有赤兔马神装加持太过无解,故”三合被斩“情有可原。文丑的真实实力其实是很高的。在遭遇关羽之前,正面硬扛张辽和徐晃的围殴,先是两箭射伤张辽的坐骑。

第一箭没射中

“又”回马复来“主动和徐晃厮杀,徐晃招架了几合,感觉打不过,掉头跑了。在全军被曹军掩杀的情况下,文丑主动断后、沉着应对,击败了2员一流将领的围攻。从这方面来看,关羽的”三合“也有占车轮战便宜之嫌。

也是一员大将

在界桥之战中,文丑一人先是击败公孙瓒和其手下4员健将。而后又立即和赵云大战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帮助袁绍击败对手的白马义从,可谓实力之强。综合评价,文丑的实力具备一流偏上的水平,距离超一流的水准或许也不大。

一挑五的文丑

第三位是在正史《三国志》中唯一列传的一位,”四挺柱“中最有名气的:张郃。但若论武艺,《演义》中的张郃其实很惨,堪称场场被虐。除开刚出场和张辽打成平手,第二次禳山之战中正面对救主的赵云,被30余合击败。

张郃

第三次是潼关对马超,在于禁上前打了七八回合之后,打了20多回合就顶不住了,只好败下阵来。当然了,都是堂堂正正地面对超一流,而且都还逃得了性命。在《演义》中,张辽是各位超一流表演的垫脚石。先是在长坂当阳被张飞、赵云吓退。

长坂坡上的赵云

然后是在汉中,和众将一起看赵云耍梨花枪,吓得不敢出战。好不容易等到张飞、赵云等一线去世,准备说自己其实是大器晚成。却在诸葛亮和司马懿的配合下,在木门道被射成了刺猬。诸葛亮再踏上一脚:”本想射匹马,误中一只獐。“

木门道

事实上,张郃更多是以”儒将“身份出场,堪称智勇双全。官渡投曹时,曹操评价:”子若归殷,韩信归汉。“后在曹营如鱼得水,展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最有名的就是协助曹真在街亭击溃马谡,坏了丞相的第一次北伐。

高览与张郃

在曹魏的南征北战中也战功累累,靠的不是冲锋陷阵的本事,而是像弱化版”韩信“,凭的是排兵布阵、机变应对和善用地形。综合评价,武功堪堪属于一流中等水平。第四位是高览。《三国演义》第三十回,袁绍兵出70余万讨伐曹操于官渡。

官渡之战

双方一顿对骂之后,各派出2员猛将出场。袁绍这边是张郃和高览,曹操这边是张辽和许褚。许褚的出场,本来是曹操见张郃能40多合打平张辽,起了爱才之心,派出来帮着捉人的。

2对2

哪知道许褚却被高览拦住。大家都知道许褚号称”虎痴“,后来能和马超大战两三百合而且打平,算得上是步入超一流门槛的猛人。《演义》原文讲的是,4人只好2对2,打得”不可开交“。这许褚和高览交手没有几百,也有几十回合了吧?

潼关战马超

然而却没有拿下高览。曹操看到之后开始着急了。令夏侯惇曹洪二人分兵两路攻打。也说明4人单挑局是不分胜负,如果许褚占了便宜估计曹操也不会着急。由此可见,高览这一场可谓不落下风。

张郃与高览

但在禳山之战中,高览对赵云的表现却让人感觉有点失望了。讲的是高览和张郃投降曹操后,奉令追杀刘备。穷途末路的刘备顿感绝望,大呼:”事事至此,不如就死!“,正要拔剑自刎,旁边的部将刘辟却慌忙劝住,说他愿意决一死战,助刘备脱困。

皇叔第一次绝望

结果却是“战不三合”被高览刺于马下。眼见到了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高览身后突然一阵混乱,只见一位少年将军冲突而来,一枪就刺高览于马下。转过头来,赵云又三十余合打跑张郃,在关键时刻又救了刘备一命。

背后杀出赵云

那么,能和许褚良久战平的高览,为何又被赵云秒杀呢?主要分析原因,一是心态问题。此时刘备已入绝境。刚刚投奔曹操的高览有可能立功心切而得意忘形。毕竟斩杀或者捉住对方大将,实属大功一件,没想到赵云会突然冲杀过来。

立功心切

二是从原文来看,高览是被赵云从背后突袭,明显准备不足。如果2人正儿八经地交战,至少也需要30合以上才能分出胜负。虽然赵云属于超一流段位,要解决高览也绝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综合评定,高览也算得上是一流将领。

势均力敌

由此可见,袁绍的“河北四庭柱”若论武功都属一流,其中颜良文丑的水平在超一流上下。难怪华雄在虎牢关傲视天下英雄时,袁绍会说:“颜良文丑若在一位,何惧华雄耳!”

袁绍

可惜的是,袁绍虽然号称“四世三公”为天下士族拥戴,文有田丰许攸等超级谋臣,武有颜良文丑等一流将领,却外宽内忌、多谋寡断,不能够人尽其才。最终在官渡被曹操以少胜多击败,消弭于历史长河中,被注上了失败者一角。

标签: 袁绍赵子龙张郃关羽张辽文丑

更多文章

  • 三国中的“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分别指得谁?

    历史解密编辑:卧龙吟手游标签:颜良,张郃,文丑,高览,袁绍,赵子龙

    不读三国,不识英雄!大家好,这里是卧仔~众所周知,三国乱世的历史,可以说是我国封建历史进程中,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段时期,比如刘备的五虎将,曹操的五子良将,孙权的十二虎臣,而在东汉末年,各地诸侯争霸的时代,四世三公之后的袁绍也曾占据黄河北岸,一度成为最有力量的军阀,他手底下也是谋臣猛将一大把,最让人熟知

  • 袁绍麾下的“河北四庭柱”都是谁,他们的经历和结局又是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袁绍,张郃,颜良,关羽,汉朝,公孙瓒,官渡之战,曹操手下,河北四庭柱

    所谓“河北四庭柱”,是指东汉末年军阀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四员大将,即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他们作为袁绍麾下的主要武将,皆随袁绍参与了“官渡之战”,但各自结局却各有不同。颜良:成名经过不可知,白马之战被关羽所斩由于史料没有记载,“官渡之战”前颜良的成名过程已不可知。根据现有资料来看,颜良应该是琅邪临沂人

  • 如果“河北四庭柱”当时在袁绍身边,分别与华雄对战,结果会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袁绍,华雄,张郃,张辽,徐晃,文丑

    十八路诸侯会盟,举义兵共伐董卓。盟军兵进汜水关,正遇上了董卓麾下猛将华雄。数场恶战,盟军被华雄打得落花流水,屡屡受挫。盟主袁绍感叹:“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大家都知道,袁绍手有四员猛将:颜良、文丑、高览、张郃,个个都英勇善战,武艺高强,并称为“河北四庭柱”。那么如果“河北

  • 三国演义之中,华雄作为虎牢关猛将,和河北四庭柱单挑有无胜算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华雄,关羽,颜良,张郃,文丑,单挑,汉朝,虎牢关,赵子龙,河北省,历史片,曹操手下,河北四庭柱,三国演义(电视剧)

    作为演义小说,在尽可能尊重历史的情况之下,为了让这本小说更有可读性,罗贯中在《三国志》的基础上做出一些改变。比如说在正史之中,战争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常常是需要大军冲锋陷阵,才能打赢的。但是在演义里面,战争往往是以双方武将单挑为主的,输的一方丢了性命,赢的一方乘胜追击。在虎牢关城门前,华雄这位骁将大

  • 袁绍的“河北四庭柱”有多厉害?一人不输武圣,一人差点击杀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袁绍,关羽,颜良,张郃,赵云,三国,汉朝,赵子龙,曹操麾下,河北四庭柱

    事实上,袁绍虽然被评为好谋无断,但是他手下的大将还是非常厉害的,其中以“河北四庭柱”尤为出色,他们一个不输武圣,一个差点击杀赵云!河北四庭柱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原本袁绍是天下间最强的势力,但由于他在官渡之战中惨败,且没过多久就去世了,而他的儿子又没能守好袁家家业,最终被曹操击败,所以众人在评价袁绍时

  • 纪灵是袁术的头号大将,武力是什么档次?他能战胜河北四庭柱吗?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袁术,纪灵,张郃,张飞,刘备,关羽

    袁术帐下,共有13员部将(不算孙坚派系)。骁将俞涉,单挑华雄未及三合,被一刀砍于马下;偏将荀正,在关羽面前疯狂叫嚣,被一刀秒杀;大将张勋,曾被吕布吓退,在袁术死后逃亡江东;上将桥蕤,单挑夏侯惇,被惇惇奋起一枪戳死;陈兰、雷薄,背叛了袁术,逃往山中,落草为寇;杨奉、韩暹,有护驾之功却沦落为贼,被刘备诱

  • 河北四庭柱之“高览”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高览,张郃,袁绍,曹操,张飞,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诸侯自立,北地军阀袁绍割据河北雄霸一方,手下河北四庭柱勇冠三军,为袁绍征战,扬名于沙场之上,(在正史中他手下最得力的猛将是麹义)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就是河北四庭柱中的大将“高览”。高览是汉末名将,在历史上关于他的介绍并不多,只是记载了他最后和张郃一起投降曹操,之后这个人就像是消失了一样,在历史

  • 三国鼎立:孙休密谋诛孙綝,曹髦独自战司马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孙休,孙綝,曹髦,贾充,东吴,司马昭,诸葛恪,三国鼎立,史说三国

    三国鼎立:孙休密谋诛孙綝,曹髦独自战司马先是丹阳太守李衡因孙休徙封丹阳,屡加侵侮,李衡妻习氏劝谏不从。孙休上书乞徙他郡,乃改迁会稽;至孙休入嗣位,李衡惧孙休报怨,意欲奔魏。习氏复谏道:“君本布衣,荷蒙先帝拔擢,未曾报德,乃反虐待诸王,自贻嫌衅,一误已足,奈何再叛主降虏呢?”义正词严。李衡皱眉道:“今

  • 同样是面对权臣,为何孙休可以杀掉孙綝,曹髦却除不掉司马昭?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孙休,孙綝,曹髦,司马昭,权臣

    嘉平六年(254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除齐王曹芳后,拥立曹髦为帝,年号正元。曹髦即位后,不满司马懿家族篡夺曹魏大权,于甘露五年五月己丑日(260年6月2日)亲自讨伐司马昭。不过,曹髦最终被太子舍人成济所弑,年仅十九岁,以王礼葬于洛阳西北。同样是三国时期,孙綝废掉孙亮后,改立孙休为皇帝。面对孙綝这位权臣

  • 铲除孙綝时英明果决的孙休,为何很快就堕落了?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孙休,孙綝,孙权,太守,丞相,诸葛恪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连载61孙綝被铲除后,孙休摆脱了傀儡的身份,东吴内政也重归安定。孙休其实是个颇有能力的君主,他虽然性格谨慎小心,但该出手时绝不犹豫,铲除奸臣时的果决颇有其父孙权之风。尽管如此,孙休却不是孙权那种崇尚法术的独裁暴君,他本人有着深厚的儒学素养。早年间孙休在射慈、盛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