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刺客面临死刑,临刑对刘邦说:容我再说一句!刘邦急忙下令:赦免

刺客面临死刑,临刑对刘邦说:容我再说一句!刘邦急忙下令:赦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档案笔记 访问量:1993 更新时间:2024/2/11 7:51:13

刺客面临死刑,临刑时对刘邦说:容我再说一句!刘邦急忙下令:赦免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便是汉高祖刘邦著名的诗歌——《大风歌》。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屠杀功臣的刘邦必然是个残忍、刻薄之人。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刘邦却有着充满人情味的另一面。他心胸宽大,曾赦免了一位想要刺杀自己的刺客,甚至还想任命他为官。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带兵30万攻打匈奴,结果不幸中了冒顿单于的诡计,被围在平城的冰天雪地中长达7天,几乎丧命。好在谋士陈平使出奇谋,迫使冒顿单于解开重围,刘邦在战士们的护卫下,勉强逃出平城。这次经历也被称为“平城之辱”。

刘邦回长安之时,路过自己女婿——赵王张敖的领地。张敖是刘邦盟友张耳的儿子,他娶了刘邦唯一的嫡女——鲁元公主。到了女婿的地盘,刘邦也毫不客气,将一肚子气全撒在了张敖身上。当时,张敖亲自侍奉刘邦吃饭、洗浴,然而刘邦却怎么看他都不顺眼,不断用各种脏话辱骂张敖。对于刘邦的侮辱,张敖只能逆来顺受。

张敖能忍住气,但他的臣子们却忍不了,正所谓“主辱臣死”嘛!赵国国相贯高、赵午本是张耳的门客,年纪已经过了60岁,他们是看着张敖长大的。他们见张敖受辱,于是提出建议:“天下唯有能力者居之,大王对皇帝如此尊敬,而皇帝却对大王如此无礼,我们应该杀掉他!”听完贯高的话,张敖吓得浑身战栗,赶紧捂住他俩的嘴:“别说了,你们难道想灭族吗?我能有今天都是皇帝的恩赐,哪能忘恩负义?”

贯高等人见张敖拒绝了自己的方案,于是便背着他商议:我们的大王是个仁柔之人,不肯背叛道义。但我们也不能让他吃亏,皇帝侮辱大王,我必须要他付出代价!事情成功归于大王,失败了我们自己承担。”

第二年,刘邦巡游,途径赵国。张敖向刘邦献出美女,并让出自己的官邸让刘邦来居住。之后,刘邦又途经柏人县,准备在那里留宿。但刘邦没想到的是,贯高早已探明刘邦行踪,并在他行宫的墙壁内布置了一群武士,准备将刘邦当场格杀。谁知刘邦经过柏人县时,突然自言自语道:“柏人、柏人,怎么读起来像迫人?真不吉利!”于是刘邦临时改变主意,没有经过柏人县。

刘邦没死成,贯高就要倒大霉了。公元前198年,贯高的仇家探知了他的计划,于是立即上报官府,告知了刘邦。刘邦闻此大惊,于是立即命人逮捕张敖、贯高等人。听闻此消息后,十多个参与阴谋的人均准备拔剑自杀。结果贯高却怒吼道:“你们都死了!谁给我们大王澄清冤情?”于是贯高等谋反者和张敖一起被押送至长安,并打入了死牢。

在死牢中,贯高遭受了残酷的折磨,他被狱卒用铁锥刺得体无完肤,身上没有一块好肉。审讯官之所以那么残忍,就是想问出张敖与这次谋反是否有联系。然而贯高却紧咬牙关:“大王和我们的阴谋一点关系也没有!都是我们自作主张!”随后,贯高唯恐自己死了,他托朋友泄公向刘邦传达了一句话:“相比于大王,我肯定更爱自己的父母妻儿?如今我要被灭三族了,难道会为了保大王而牺牲亲人的命吗!那是因为大王真没造反,造反的事就是我们自己干的。”

随后,泄公将贯高的供词告知了刘邦。刘邦直到这时才知道,原来贯高之所以要行刺自己,全是因为他曾侮辱了张敖,心里感到十分后悔。于是刘邦感慨道:“贯高真是壮士啊!赶紧赦免张敖,把他和贯高放出来!”同时,刘邦还派人给贯高传话:“你真是个有信义的人,把伤养好了,就来我这里做臣子吧!”

接到刘邦的赦免诏书后,贯高却拒绝道:“我之所以强忍酷刑而不死,就是为了证明大王的清白。如今大王昭雪了,我也没有活着的必要了。作为逆臣,我还有什么脸面见皇帝?”于是贯高拔剑自刎。

受贯高的牵连,张敖被拿掉了王爵,被改封为宣平侯。而张敖的下属们不仅全被刘邦赦免,还得到了他的任用,纷纷被任命为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均得到了善终。由此可见,刘邦的心胸是十分宽阔的,如果换作朱元璋,张敖和他的下属恐怕免不了灭族之灾。对于贯高的悲剧,司马光曾感叹道:“使贯高行凶者,乃是刘邦之过;让张敖亡国,又是贯高之罪啊!”

更多文章

  • 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历史证明刘邦杀功臣没做错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吕雉,周勃,刘恭,曹参,汉朝,汉惠帝,汉高祖刘邦

    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历史证明刘邦杀功臣没做错读通鉴,用通鉴。今天陶陶继续给大家带来《资治通鉴》的讲解。说起刘邦,第一印象或许就是屠杀功臣。但是大家敢相信吗?刘邦其实或许是最善待功臣的开国君主之一。从史书记载来看,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被封为侯爵的功臣达到143人之多。除

  • 他是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结义兄弟,为何最终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卢绾,燕王,匈奴,吕雉,张胜,汉朝,汉高祖刘邦

    他是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结义兄弟,为何最终反目成仇?有这么一个能人,在整个汉初都是比较独特的存在。他与汉高祖刘邦不仅是同乡,而且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异姓兄弟。刘邦并未起兵之前,一直与他关系很好。哪怕刘邦起兵之后,他也一直追随刘邦。刘邦正式诛灭项羽,成为皇帝后的第五年七月份,燕王臧荼谋反失败。他在韩

  • 刘邦敲响寡妇曹氏的门,称帝后欲接入宫,曹氏:你把儿子带走吧

    历史解密编辑:小哈哈说历史标签:刘邦,吕雉,刘肥,齐王,封地,汉朝,曹氏(窦建德)

    一天深夜,刘邦来到了村里寡妇曹氏的门前,轻轻叩门。曹氏询问来者何人,刘邦应声:“是我。”曹氏心中欢喜,连忙打开了门,她娇嗔的说道:“这段时间又去哪鬼混啦,想死人家了”。面对如此绝色佳人的挑逗,刘邦哪里能够把持得住,抱起曹氏便走进了卧室。两人一番云雨后,刘邦起身就想要拿曹氏的钱出去玩。曹氏说道,我怀上

  • 吕雉对戚夫人下手时,戚父手握重兵,为啥不肯援手救自己的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昕梦倾城标签:吕雉,刘邦,刘盈,太后,戚父,戚夫人,平民百姓

    在古代的宫廷里,宛如花园一般的世界,众多妃嫔仿佛盛开的花朵,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其中,皇后吕雉与美丽而聪慧的戚夫人之间的恩怨,成为了一段令人心动的故事。吕雉,聪明而妩媚,自幼出身名门,被视为宫廷的璧人。她的地位高贵,威势无可匹敌,宛如宫墙上的明月。然而,她的心中却隐藏着一股深深的嫉妒之情。当戚夫人

  • 吕雉:被黑化2000年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议史纪标签:吕雉,刘邦,刘盈,皇后,刘如意,汉惠帝

    “吕太后贼害三赵,专王吕氏,赖社稷之灵,禄、产伏诛,天命几坠,危朝更安。吕太后不宜配食高庙,同祧至尊。”自古以来,对于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妻子吕雉的评价,大多数都是贬义的。但是无论历史给予怎样的评价,她能被诸多世人所评论,可见吕雉此人一定是有过人之处的,下面我们来走进这位独具个性的皇后的一生。下嫁刘季

  • 刘邦刚去世,就有人向吕雉求婚,吕雉:我年老色衰,把公主嫁给你

    历史解密编辑:诗停停标签:刘邦,吕雉,刘盈,匈奴,霍去病

    若说起我国历史上的杰出女性,那么吕雉必定占据一席之地。她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也是始皇统一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太史公将她列入本纪,评价她掌权期间"施政不出门户,天下却也安然无事。刑罪很少使用,犯罪的人也很少。百姓专心从事农耕,衣食富足。"

  • 刘邦刚驾崩,他就向吕雉求婚,吕雉:我年老色衰,给你找个公主吧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吕雉,刘邦,项羽,冒顿,刘盈,樊哙

    在我国历史上,有三位政治方面很辉煌的女人,他们分别是吕雉、武则天和慈禧太后。其中,武则天最被后世人称赞,吕雉和慈禧太后则贬低多于褒奖。其实,很多人对吕雉的评价多少有失公允,历史上真正的吕雉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执政者。历史学者王立群都曾说他为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让老百姓的生活得以安居乐业,汉朝的国力才能

  • 为何汉文帝不废掉窦漪房,封宠妃慎夫人为皇后?专家:他想但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安德森的创意标签:慎夫人,窦漪房,刘恒,皇后,吕雉,刘邦

    宫斗戏近年来大火,人们似乎对古代皇宫里的故事特别的感兴趣,不仅仅把清朝十几个皇帝的后宫都拍完了。还去历朝历代找可以用来拍的后宫题材,比如五代十国、南北朝等等。宫斗戏以其独特的环境和比较贴近人的生活的剧情让许多观众喜爱,因为虽然是以皇宫为环境写的,但具体的事情却讲的是男女之间柴米油盐酱醋茶。比如一部《

  • 汉文帝真的那么爱窦漪房?别被电视剧骗了,事实上男宠都比她受宠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窦漪房,刘恒,刘启,吕雉,薄姬,刘邦

    引言:林心如主演的古装剧《美人心计》,将历史人物窦漪房带进了我们的视野,她从一个民间人家的女儿晋升为大汉皇后,这一路的坎坷传奇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窦漪房的丈夫是入选24孝的汉文帝,也是历史上的明君,他们的爱情更是传为一段佳话。剧中的窦漪房美丽智慧,她用智谋帮助刘恒成为一国之君,两人恩爱有加,相濡以沫,

  • 汉文帝刘恒好歹也是九五之尊,他为什么废不掉年老色衰的窦漪房?

    历史解密编辑:昕梦倾城标签:刘恒,代王,吕雉,刘彻,窦漪房,汉文帝,孝文窦皇后,中国古文献

    在古代中国,嫔妃们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她们的美貌、聪明才智、出身背景等都会被考虑到。在汉朝时期,也不例外。刘恒是当时的汉王,他需要一位贤淑美丽、聪明能干的女子来做自己的皇后。然而,与其他的汉王不同的是,刘恒并不只是看中了窦漪房的美貌和才华,他深深地爱着她。窦漪房,一个出身贫寒的女子,能够成为吕雉的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