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刘彻没有杀卫子夫。《汉书·外戚传上》载:“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自杀”,从史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卫子夫是自杀的,而非武帝所杀。
征和二年(前92年),江充诬陷太子刘据谋反,刘据因苦于不能向武帝直承自己的冤屈,他又深知自己的父亲是个无情之人,因此惶恐的他,再加上心腹的“蛊惑”,刘据索性就起起兵诛杀江充,希望杀掉江充后,再向武帝请罪。但是,因刘据的所能指挥的太子兵有限,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于是就希望自己的母后,也就是卫子夫,她能出动长乐宫卫队来帮助自己诛杀江充,之后身为母亲的卫子夫自然不会拒绝自己儿子刘据的请求,派兵协助。之后,凭借着优势的兵力,江充被诛杀。当时,江充被杀,刘据并未摆脱苦境,他擅自起兵之举,因为种种巧合,被武帝认定为是起兵造反,而后武帝就调动长安附近的兵卒去平定所谓的“叛乱”。如此,太子的军队如何能与武帝的军队相比,最终自然是刘据兵败,在之后,刘据自杀。而后,卫子夫协助刘据“谋反”的事情被武帝得知,武帝虽未下令赐死,但却收回了她象征皇后实权的皇后玺绶。
卫子夫在被武帝收回皇后玺绶后,她虽没被赐死,但却是惶惶不可终日,她深怕日后会被武帝清算,而为了不连累卫氏族人,最终她以死明志,自杀身亡。当然,卫子夫虽不是被武帝刘彻所杀,但她的死,与刘彻绝对是脱不了干系的,可以说是刘彻逼死卫子夫的。那刘彻逼死卫子夫,他后悔吗?不后悔,当然不后悔。汉武帝是为雄主,是为英主,但绝非仁主。对于大汉,对于中国来说,他是位功高盖世的皇帝,其丰功伟业,注定能让他名流千古。但是对于家庭来说,他不是位好丈夫,更不是位好父亲,为了祖宗的江山,为了祖宗的社稷,他对于自己的家人,多多少少都让觉得有些许的绝情。
晚年的刘彻,在选择8岁的六子汉昭帝刘弗陵为继承人时,为了不出现“主少国疑”的问题,为了不让西汉重蹈武帝初期后宫干政,外戚擅权的问题,他选择无情的杀掉陪伴了自己数年的时间的刘弗陵生母赵婕妤,以此来杜绝后宫干政问题的出现。当然,刘彻这般做,对于大汉天下来说,这并没有错,毕竟历来后宫干政,最终只会朝政大乱,从而百姓受苦。但是,杀掉赵婕妤对于天下来说,虽是百利而无一害,但对于家庭来说,却真的有些绝情,他让刘弗陵小小年纪就失去母爱,失去生母的照顾,这未免真的有些残忍。此外,在“巫蛊之乱”时,因刘彻认为有人想害他,而就是因为这莫须有的猜测,刘彻居然听信江充的诬告,无情杀害了自己的亲生女儿诸邑公主和阳石公主。想想看,为了这莫须有的猜测,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不放过,武帝是何等的绝情。如此,从刘彻为了天下,无情的杀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为了自己的性命,又无情地杀害自己的亲生女儿诸邑公主和阳石公主,我们就可看出刘彻的无情和冷血。
想想看,就是这么一个冷血的武帝, 他会后悔逼死卫子夫吗?当然不会。而从卫子夫死后,刘彻对她身后事的安排来看,就可看出刘彻是毫无后悔之心的。卫子夫死后,武帝只是派人用小棺葬在了长安城南桐柏亭,全无皇后该有的待遇,同时卫子夫在之后也没有被葬到茂陵。试想,若刘彻真的后悔,卫子夫绝对会被葬到茂陵,皇后该有的待遇,她肯定也会有,可事实上没有。由此可以看出,刘彻似乎真的不后悔逼死卫子夫一事。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