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创新引领、产业兴旺的‘好地方’,协同发展、城乡融合的‘好地方’,绿色发展、美丽宜居的‘好地方’,共同富裕、人民幸福的‘好地方’,文化繁荣、文旅共兴的‘好地方’,治理高效、活力彰显的‘好地方’。”近日,扬州市委书记张宝娟在接受现代快报等媒体采访时,这样描述了她心目中的现代化扬州。张宝娟表示,扬州将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人都有好生活”。
△扬州市委书记张宝娟
打造“枢纽港”“增长极”和目的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扬州拥江而立、跨江融合、向海图强,张宝娟表示,扬州将加快推进北沿江高铁、宁扬城际、扬州泰州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区域综合客运枢纽、国际旅游航空枢纽、江河海水水中转枢纽,打造连通东西、辐射南北的综合“枢纽港”,让现代化立体交通新格局为区域一体化发展助力赋能。
△扬州城市新景
扬州将聚焦聚力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主航道”,瞄准传统产业巩固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跑道”,积极抢占“数实融合”、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全力推动制造业规模总量、发展质态、企业转型、产业协同取得新突破,加快构建“一廊三区多点” 协同创新新格局,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制造业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培育1至2个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高辨识度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文旅一直是扬州的厚实家底,张宝娟表示,扬州将切实肩负起“让古运河重生”的责任担当,放大“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效应,高标准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着力构建以运河为标识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积极打造以美食为特色的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全力争创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努力成为文化江苏、美丽江苏靓丽窗口。
△上汽大众生产车间
不断赋予“好地方”发展新内涵和新任务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部署。张宝娟表示,踏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扬州将不断赋予“好地方”新的发展内涵和新的发展任务,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让中国式现代化在扬州大地充分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
张宝娟表示,将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努力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科创名城。突出促进共同富裕这一本质要求,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突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内在要求,进一步彰显扬州生态宜居名城的颜值和魅力。突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这一重要任务,不断提升“三都”品牌的影响力。突出改革开放这一关键一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突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要目标,努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而围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开好局起好步,扬州将推进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聚焦稳固经济大盘全面发力,在推动稳中求进稳中向好上创造新业绩;二是聚焦做强实体经济集中发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迈出新步伐;三是聚焦强化创新驱动同频发力,在筑牢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上增创新优势;四是聚焦提升城市能级协同发力,在融入区域重大战略中展现新作为;五是聚焦放大名城特色深度发力,在加快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六是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系统发力,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上交出新答卷;七是聚焦保障改善民生持续发力,在推进共同富裕上实现新进展;八是聚焦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精准发力,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构建新格局。
△扬州瘦西湖风景区
唱响新时代“运河号子”和“长江之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要求。作为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中国大运河原点城市的扬州,肩上的责任重大。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唱响新时代运河号子和长江之歌,为传播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贡献扬州智慧和力量。”张宝娟表示,扬州将坚持保护优先,扎实有效推进运河生态带、大江风光带、江淮生态大走廊以及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建设。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高品质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展示园,实施“运河十二景”改造提升工程,打响“千年运河·水韵扬州”文化旅游品牌。
扬州还将推动实施《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总体方案》及八大专题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实施“六个一”工程,加强“数字古城”建设,因地制宜、严格保护丰厚历史文化遗存。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古城有机更新,推动古城兼具传统气质和现代功能、古城居民兼享传统生活方式和现代品质生活。
“我们将讲好扬州故事,在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上担当示范。”张宝娟表示,扬州将充分发挥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的重要平台价值,持续放大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国家层面论坛作用,积极组织高水平文化研究、高层次文化交流活动,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不断彰显大江大河的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
△市民在农业科技园区参观
“好地方”就是要让“人人都有好生活”
“‘好地方’的根本追求就是要让‘人人都有好生活’。”张宝娟表示,扬州将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照“八个更”的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不仅物质富足而且精神富有。
围绕“有更好的教育”,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质量稳定在全省第一方阵,推动在扬高等院校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办学质量;围绕“有更稳定的工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强化经济发展就业导向,积极拓展和增加高质量就业岗位,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着力打造高质量就业示范城市;围绕“有更满意的收入”,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多渠道增加居民工资性、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确保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高于省均水平;围绕“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掉队;围绕“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快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着力打造上下联动、防治结合的公共卫生体系;围绕“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建立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可持续发展,让扬州人民的居住条件一年更比一年好;围绕“有更优美的环境”,加快推进“水美扬州”“蔚蓝扬州”“净土扬州”建设,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着力建设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公园城市;围绕“有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统筹实施文化服务提升工程、优秀文化润民工程和名家名品打造工程,着力推动城乡基层文化设施资源均衡配置,持续深化“书香扬州”建设,加快建成城乡“十分钟文化生活圈”。
现代快报+记者 常毅 韩秋 顾潇
(扬州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