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燕生:从零出发探索新“佛山模式”

张燕生:从零出发探索新“佛山模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南方Plus 访问量:2794 更新时间:2024/1/21 0:22:16

“佛山要有从零点出发的决心。对佛山来说,一个面未来新30年的探索开始了。”

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燕生接受南方+专访,解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对佛山的影响。

这份件在4月10日发布,提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过去,地方政府的竞争被视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意见》的出台会为地方政府的角色带来什么变化?

张燕生认为,过去地方政府主要竞争的是GDP,未来的竞争规则将不一样,主要在三个因素上:一是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二是以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三是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对于佛山来说,要建立统一大市场,就要真正使科技创新成为第一动力。这需要技术要素的流通和创新资源市场的统一。”张燕生说,要实现这一点,不仅要企业努力,更需要政府出力,借全球之力打造共性平台、推动技术要素合作,建立全球的创新跨境网络和世界大脑。

2013年底,张燕生曾深入佛山研究其过去35年的成长故事,并著有《中国未来:佛山模式》一书。站在新的节点,他建议佛山要突破过去40年的发展经验,探索新的“佛山模式”。

张燕生。受访者供图

制度现代化是关键

南方+:改革开放40年多以来,中国已经形成全国市场体系。为什么如今又提出,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张燕生: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建立统一的大市场,但离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和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首先体现在城市间的制度一律上。举个例子,从广州、佛山到肇庆、清远、韶关、云浮,甚至佛山市的五区之间,基础市场规则并不一样;尤其在发展举措上,各地有各地的做法。

第二,市场设施也没有做到高标准联通,即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的互联互通。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和广东其他城市乃至一些乡镇,其市场流通体制、社会信用制度是一样的吗?并不是。

此外,要素和资源市场配置体制的不完善,以及随之而来的不正当市场竞争与市场干预等,都在阻碍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和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影响着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此次的《意见》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了未来30年,制度现代化应该怎么推进、如攻坚,具有重大意义。

《意见》还提出了5个“立”、1个“破”,针对的就是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因素。当下我们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彻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但过去40年来形成的观念、行为模式并未完全转变。

南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如何?

张燕生: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双循环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支撑。提到构建双循环格局,首先就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而它的核心是依托国内大市场,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形成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但要依托国内大市场,目前还存在很多制度障碍,比如很多地方仍存在封锁行为、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等。这些让统一大市场的效益未能真正高效率地发挥出来。

此外,统一的全国大市场是推动国家现代化最重要的支撑和依托,更是吸引全球资源的有力武器,它可以真正撬动内需、外需。有研究表明,203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其市场规模可能是美国和欧盟的总和,蕴藏无限机遇。届时,统一全国大市场会让全球更离不开中国市场,因为离开中国就意味着离开机遇。

所以,包括佛山在内的各城市都需要相应的改革,让当地政府对本地企业、外地企业、外资企业一视同仁,打造一个全球资源用脚投票、纷纷涌入的高水平市场经济体系,并将改革成果推广到全国。

地方政府竞争规则将被改写

南方+:《意见》提到,可以通过省际区域间先行一体化,来达到全国市场的统一。原文是:“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你认为这会对佛山所在的城市群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张燕生:当前广东提出要打造5大都市圈,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它涵盖了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也包括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在新的政策背景下,这些都市圈一体化进程将加快,同时也需进一步聚焦下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不充分发展的矛盾要靠市场竞争的规律和机制调和,不平衡发展的矛盾则要靠政府和全社会来解决。因此,下一步区域一体化既要推动珠三角发展,还要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共同发展。

粤东粤西粤北有很多是生态区,本身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但他们是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的“绿肺”。因此要促进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就要有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

所以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背景下的区域一体化,既是一个生产力的重新布局,又是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社会发展差距所需要走的重要步骤。

南方+:在过去,地方政府的竞争被看做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在统一大市场的政策背景下,是否不再需要这个动力机制?

张燕生:地方政府的竞争仍然有意义,但是未来的竞争跟过去不一样。过去主要竞争的是GDP,未来的竞争我认为主要在三个因素上:一是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二是以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三是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地方政府在这三个方面的竞争,处于不同时间阶段,拥有不同的重点。

比如,未来10年的竞争重点可能是技术进步,第二个10年的重点则是绿色发展,第三个10年的竞争重点可能是共同富裕。这是层层递进的。你的科技创新如果放慢了,你就没有好的技术、好的办法,来高效率、高质量地做大蛋糕,也就没法为绿色发展创造技术设备和人才,更无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落到广东,这还意味着未来的竞争不仅是城市个体间的竞争,也是都市圈与都市圈的竞争,比如广州都市圈与深圳都市圈的竞争。而且今后衡量广州都市圈的发展水平,不仅看广、佛这两座主导城市,还要看清远、云浮、韶光;衡量的标准不仅是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还包括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

总之,未来地方竞争将是全方位的竞争。要动态、均衡地赢得这三方面的竞争,也考验不同城市群和地方长官的智慧与水平。

做好统一大市场的三篇文章

南方+: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对佛山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张燕生: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创造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奇迹。但一个事实是,佛山在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而此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文件政策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佛山需要突破的地方。

佛山人不能再躺在过去四十年的功劳簿上“吃老本”。也就是说,佛山不能一直在过去的基础上讨论佛山经验,讨论佛山的成功。那些经验、那些成功都是正确的,但是现在要有从零点出发的决心。对佛山来说,一个面向新的30年的探索开始了。

南方+:新政策背景下,佛山政府应如何调整自己的角色?接下来,佛山的政策重点应该是什么?

张燕生:未来10年,技术进步是佛山发展的第一要义。佛山要建立统一大市场,要真正使科技创新成为第一动力。

目前佛山GDP已过万亿,也诞生了2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但在科技创新上仍需要更大的突破。拿同样是制造业大市、GDP刚过万亿的东莞来对比,尽管东莞还未培育出世界五百强企业,但它在创新链条的打造上更有亮点。

东莞有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这一国家级实验室,有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还有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同时,华为、OPPO等科技龙头企业也在东莞设立了研究院。

这些共性技术平台,提供了数以百千计的研发工程师,为东莞提供技术转化服务。如此一来,当东莞当地企业缺技术、缺工艺、缺材料、缺零部件了,都可以享受到共性技术平台的创新转化服务以及龙头企业的创新溢出效应。

这就是要素和资源市场的统一。接下来,佛山在这方面也要有货真价实的行动,包括推进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实验研究等。佛山GDP高于东莞,但为何创新链不如东莞亮眼?从统一大市场的角度看,问题就在技术要素的流通和资源市场的建设上。

这不仅要企业努力,更需要政府出力。对佛山来说,光埋头拉车不行,要思考如何借全球之力、全省之力,推动技术要素创造、要素合作,建立起一个全球的创新跨境网络。这样才能吸引人才,打造世界大脑。

第二是绿色发展。佛山要以市场机制推动绿色贸易、绿色金融、绿色制造、绿色城市和绿色社区发展,包括鼓励碳交易。

三是补上法治化,多数情况下,需看情况发展的短板。香港在公共服务的490多个领域建立了法定机构,将“法定责任必须为”落地。佛山能否借鉴香港经验,推动这490多个领域一步步落实“法定责任必须为”?未来30年,“佛山奇迹”应构建在市场化、法治化,多数情况下,需看情况、国际化的基础上。

此外,围绕“统一大市场”,佛山还要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在佛山内部建立统一的市场;二是推动建立区域的统一大市场,“走出去”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15个成员国建立统一大市场;三是对接纽约、旧金山、东京这世界三大湾区,与其建立合作关系。

【南方日报记者】吴欣宁

【作者】 吴欣宁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 张燕生佛山都市圈大市场

更多文章

  • 张燕生:全球贸易缩水,我们不能光想着抢份额

    历史解密编辑:观察者网标签:外贸,东盟,张燕生,跨国公司,一带一路,全球贸易

    疫情之后,促消费成了舆论主调,但我们也应该看到,2022年内外环境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外贸成为中国经济的一抹亮色,规模首次突破40万亿元大关,增长率达到7.7%。进入2023年,当外贸面临结构性调整时,该如何重塑优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做客观察者网“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

  • 张燕生:激发内需潜力 加快消费提质升级

    历史解密编辑:金台资讯标签:张燕生,内需,低碳,大市场

    人民网北京12月23日电 12月23日,由人民网主办的“2022国民消费大会”在北京举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在会上提到,要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有效挖掘内需潜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答每经记者问:解决经济内生动力不足,核心在于提振信心、改善预期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经济新闻标签:金融,张燕生,研究员,经济交流

    5月20日,在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下称“NBD”)采访时指出,解决经济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就是要解决信心和预期不足的问题,就是要解决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舆论环境的不确定性、社会心态的不确定性。NBD:最新的宏观数据层面,4月份C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解决经济内生动力不足 核心在于提振信心、改善预期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经济新闻标签:内需,张燕生,研究员,经济交流

    每经记者:张寿林 每经编辑:廖丹5月20日,在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采访时指出,解决经济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就是要解决信心和预期不足的问题,就是要解决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舆论环境的不确定性、社会心态的不确定性。

  • 张燕生:中国外贸运行的底层逻辑正发生新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商学院杂志标签:中国,外贸,东盟,张燕生,海关总署,世界贸易组织

    中企出海,要深刻认识到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2023年4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发布最新一期《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其中预测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增长1.7%,高于2022年10月预测的1%。世界贸易组织表示,该数据虽然好于2022年预测的增长1%,但相较2022年2.7%的贸易量增速

  • 张燕生谈外贸“新三样”火热:需求带动、竞争驱动、供给提升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外贸,张燕生,新能源,新三样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主办方 供图 5月20日,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期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需求带动、竞争驱动、供给提升,拉动外贸出口“新三样”表现亮眼。近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在出口上增势迅猛。今

  • 陈智林肖德美刘谊张燕四朵“梅花”携经典川剧亮相泉州

    历史解密编辑:封面新闻标签:川剧,戏曲,刘谊,泉州,陈智林,肖德美,折子戏,齐特琴,刺目劝学,拨弦乐器,民族乐器,京剧演员,张燕(古筝家)

    来源: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泉州报道 实习生 汪灵“更阑静,淡月色,怀玉低头心忐忑……”5月3日晚,泉州梨园古典剧院,随着川剧表演艺术家肖德美的高腔唱响,巴蜀文化“活化石”——川剧,正式亮相“首届海丝泉州戏剧周·2023年全国南戏展演”闭幕式的舞台。《石怀玉惊梦》泉州演出照当晚,四川省文联主席

  • 金圆股份最新公告:职工监事张燕茹窗口期买入公司股票2000股并致歉

    历史解密编辑:证券之星标签:张燕茹,金圆股份,股票,证券,监事

    金圆股份公告,2022年08月11日,公司职工监事张燕茹通过手机软件购买股票时,因误操作买入了公司股票2000股,成交价格17.41元/股,涉及金额34820元,而2022年08月25日为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的公告日。经核查,此次交易行为确系张燕茹在公司股票交易过程中操作失误造成。张燕茹深刻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张燕——作品灵动传神 独树一帜

    历史解密编辑:候尔标签:张燕,中国美术家协会,文联,美术师

    艺术简介张燕,女,济南人,1970年出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文联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山东水彩画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女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当代著名实力派书画家、济南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济南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农工党山东省书画院理

  • 华中科大杨祥良/张燕团队在肿瘤铁死亡-光热联合治疗研究获进展

    历史解密编辑:新材料科讯标签:治疗,蛋白酶,杨祥良,肿瘤细胞,华中科大,拨弦乐器,癌症疫苗,中国音乐家,张燕(古筝家)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杨祥良教授和张燕副教授在蛋白酶激活型纳米酶用于光声/磁共振引导的肿瘤铁死亡-光热联合治疗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Protease-Activatable Nanozyme with Photoacoustic and Tumor-Enhanced Magne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