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梅花奖”得主张燕:从艺30余年,在推广传承川剧的路上穿行

“梅花奖”得主张燕:从艺30余年,在推广传承川剧的路上穿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华西都市报 访问量:1033 更新时间:2024/1/11 9:19:32

  9岁登台演川剧,从艺30年,三次冲击梅花奖……燕的“摘梅之路”,映射出她麻辣酸甜的况味人生。

  终于,2021年5月,张燕凭借川剧《死水微澜》“邓幺姑”一角,成功摘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作为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张燕将代表川剧从业者前往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张燕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这是我的荣幸,也是非高的荣誉。”

百转千回,抵不过川剧魅力

  张燕出生于成都市新都区。幼年时,她常常跟着痴迷川剧的奶奶一起去看戏。一来二去,那个小小的身影,逐渐被梦幻般的戏台吸引。8岁那年,张燕陪着同学报考川剧艺训班,毫无川剧概念的她,带着“来都来了”的心态顺道参考,并以一首《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成功通过声、色、艺三个方面的考试。

  从16岁第一次担任主角,出国表演川剧《芙蓉花仙》,张燕渐渐成长为剧团里的中流砥柱,先后荣获四川省川剧学校第三届“桃杯”比赛二等奖、四川省旦角比赛一等奖、中国电视戏曲展播一等奖、第21届(2000年度)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四川省青年川剧比赛一等奖、河南省“英德杯”首届中国黄河流域戏曲红梅奖金奖等。

  不过,在张燕看来,只有摘下中国戏剧界最高奖项“梅花奖”,才能对得起老师、前辈们的教导,对得起自己的付出。然而,“冲梅”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3年,张燕的演艺生涯按下“暂停键”,她转而随家里人一起经商。虽然钱赚得比以前多了,但张燕发现自己并不开心。

  直到2008年,内心苦苦挣扎的张燕接到了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智林、陈巧茹等人递出的橄榄枝。带着回到川剧舞台的梦想,张燕再次鼓足勇气,坚定果断地来到四川省川剧院,继续做一名川剧演员。

  回归舞台的张燕,重拾当年的“冲梅”梦想。2014年,她第一次冲击梅花奖,演的是自己最拿手的《白蛇传》;2018年,她参奖的作品是非常考验演员功底的“折子戏专场”。但很遗憾,这两次冲奖均以失败告终。

  接连受挫,张燕依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打磨、沉淀自己。2021年,卡在报名年龄线上(45周岁)的张燕,带着“最后再拼一次”的决心,“三战”梅花奖。这一次,凭借对川剧《死水微澜》“邓幺姑”一角的全新演绎和多年的扎实功底,她成功“摘梅”。

从一而终,传承川剧经典

  登台演出的同时,张燕也将川剧的传承任务扛在肩上。她明白,相较于当今多元化的新兴娱乐方式,川剧化在本土的影响力逐渐式微,甚至有不少年轻人觉得川剧的表现形式是与时代脱节的。

  于是,张燕改变思路,探索川剧新的发展模式,如长期驻扎舞台不断磨炼演员自身技艺;缩短演出时长,调整唱腔,贴近现代人审美;保留川剧DNA和川剧特色的同时,加入当代技术,把经典的川剧更加鲜明、更具特色地呈现出来等。

  同时,把传承川剧作为己任的张燕,也通过朋友圈、视频号等社交平台,不遗余力地宣传着川剧艺术。她还希望通过“川剧进校园”“川剧进社区”等活动,推广、传承川剧,带给年轻人更多帮助与迪。

兴川剧,交出无愧于心的艺术答卷

  张燕将代表四川文化从业者参加党的二十大。她回忆,2021年成功摘得“梅花奖”时,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在这个见证我们党百年华诞的历史时刻,取得事业上的新成就,这将是我一辈子难忘的记忆。我现在正处于一个演员相对成熟的状态,希望未来能带给大家更多更优质的作品。”

  作为四川籍土生土长的川剧演员,张燕表示,她将继续发扬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在传承、推广川剧的道路上一如既往,一脉相承,一往直前。“虽然在此之前,我和川剧都经历过波折和落寞,但我们都在拼搏奋进。在我们国家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期望我能有幸与更多的川剧演员们共同奋斗、齐心协力,用更多、更好、更靓的川剧作品,回馈我们挚爱的川剧事业、亲爱的观众朋友,交出一份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观众的川剧川军答卷。”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实习生 刘星宇

人物名片

  张燕四川省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代表作有《芙蓉花仙》《铁笼山》《死水微澜》等。2021年7月,荣获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更多文章

  • 张燕生:明年稳外贸稳外资难度加大,重点还要扩内需稳消费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外贸,外资,张燕生,进出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张燕生 主办方供图“当前的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明年甚至后年都将很难,稳外贸难度加大。”12月17日,在2023《财经》年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如是说。他转述了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明年大约有1/3的经济体将陷入经济萎缩。

  • 张燕生:广州高质量发展突破口是科技创新综合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南方Plus标签:香港,深圳,张燕生,广州市

    “读懂广州高质量发展论坛——广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方位和路径选择”2月19日在广州举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提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是科技创新的综合优势。张燕生首先举出两组数据,一方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中,广深港科技集群排名高居全球第2,广州在其中的“自然指数

  • 张燕生: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仍在止损、修复中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经济新闻标签:张燕生,民间投资,财政收入,房地产开发投资

    每经讯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数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消费、投资方面的增速在今年一季度已经恢复到5%以上,但规上工业生产、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仍在止损、修复之中。下一步,稳信心和预期、稳就业、稳物价仍是重中之重。比

  • 张燕生:2023年中国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历史解密编辑:中企思智库标签:外贸,张燕生,民营经济,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3年中国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张燕生:2023年中国经济的机遇和挑战】3月18日,第十三届《今日经济》大会暨中国之路·名家讲坛在广州隆重开幕。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做了题为《2023年中国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经济成果举世瞩目,中国持续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是

  • 张燕生:我们将进入与通货膨胀长期相伴的新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标签:张燕生,通货膨胀,金融危机,货币

    张燕生中国国际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关于当前美国、欧洲等为代表的全球性通胀,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过去30多年通货膨胀消失了?自1979年世界主要国家采取严格反通胀宏观政策以来,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全球主要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一步一步趋近于零,这

  • 东西问·释典丨张燕生:为什么外部压力不会延缓中国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西藏网标签:中国,张燕生,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第二大经济体

    世界正经历新的动荡变革。作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发展的蓝图,中共二十大报告重申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为什么中国改革不会停顿?中国改革获得巨大成功的奥秘在哪?或可从思想文化史中找到答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分享对中国深化改革的看法。现将

  • 新晨科技:董事张燕生拟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

    历史解密编辑:界面新闻标签:股本,张燕生,新晨科技,公司股份

    新晨科技4月14日公告,公司股东、董事张燕生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300万股(占公司股本比例不超过1%)。截至本公告披露之日,张燕生持有公司股份3250.1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83%。

  • 张燕生:建设贸易强国就像是一场拔河赛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经济周刊标签:外贸,大国,张燕生,制造业,贸易摩擦,贸易强国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 | 北京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这为我国贸易发展方向提供了明确指引。1978年,中国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在过去40多年里,中国经济持续保持平均每年高达8%左右的经济

  • 张燕生:优化营商环境要排除干扰 化压力为动力

    历史解密编辑:看看新闻Knews标签:中国,张燕生,李克强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关于今年工作重点相关部署,报告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发出了“对外开放”强音,也成为焦点话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外资企业落地中国主要看重市场准入、营商环境等多个因素。值得

  • 张燕生:优化营商环境要做好三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南方Plus标签:孙颖,百川,张燕生,林毅夫,郑永年,龙永图

    4月22-23日,百川论坛“第二届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系列研讨会”在深圳前海举办。研讨会以“中国式现代化与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题,来自学界、政界、企业不同领域的25位专家和学者齐聚于此,共话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实现路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以“新形势下制度型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