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玄(209年~254年),字泰初(《三国志》等作太初),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子,大将军曹爽的表弟。夏侯玄少有名望,仪表出众,时人称为“朗朗如日月之入怀”。魏文帝黄初六年(225年),袭封昌陵乡侯。魏明帝时,历任散骑黄门侍郎、羽林监。
曹芳继位后,夏侯玄被拜为散骑常侍、中护军,保卫皇宫。后任征西将军,任内与曹爽策划骆谷之役,大失人心。高平陵之变后,夏侯玄夺去兵权,改任大鸿胪、太常卿。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司马懿发动兵变后,夏侯玄手握重兵,却没有奋起反抗。而这,自然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议。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夏侯玄这位曹魏大臣。
一
首先,夏侯玄是征南大将军、荆州牧夏侯尚之子。黄初七年(226年),夏侯尚去世,夏侯玄承袭其爵位昌陵乡侯。对此,在笔者看来,夏侯玄的父亲夏侯尚,原本有机会成为曹魏大将军,但是,因为自己的爱妾被曹丕处死,所以,夏侯尚最终在公元226年病逝。
夏侯玄少时便有名声,在弱冠时,担任散骑黄门侍郎。因在和毛皇后之弟毛曾同坐时面露不悦,而被魏明帝曹叡记恨,贬其为羽林监。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虽然是夏侯尚的儿子,但是,因为得罪了魏明帝曹叡,所以夏侯玄一度没有得到重用。当然,这一情况在魏明帝曹叡去世后,发生了改变。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后,曹芳即位。彼时,曹芳由夏侯玄的表亲、大将军曹爽(夏侯玄为曹爽姑姑的儿子)辅政。对于曹爽来说,为了能够压制司马懿等对手,自然要重用夏侯玄等曹魏宗室。于是,夏侯玄升任散骑常侍、中护军。夏侯玄在中护军任上,选用的武官将卒,都是一时俊杰,后来大多官位显达,“牧州典郡”。《魏晋世语》称他选拔人才的标准、方式,成为了后继者的楷模。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夏侯玄显然是有一定才能的,他能够担任中护军这一官职,不完全依靠自己曹魏宗室的身份。
在中护军的基础上,夏侯玄后来任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州、凉州。而这,意味着夏侯玄执掌了曹魏在雍凉一带的大军。因为长期抵挡诸葛亮、姜维的北伐,曹魏在雍凉一带的兵力保持在10万人以上。从这一角度来看,夏侯玄手握重兵,这能够和大将军遥相呼应。但是,等到高平陵之变爆发的时候,夏侯玄却没能起到支援曹爽,讨伐司马懿的作用。
二
正始五年(244年),夏侯玄与曹爽一起策划骆谷之役。在这场战役中,曹爽、夏侯玄调集10多万大军进攻蜀汉,但是,因为地形崎岖,粮饷难以供应,耗费大量人力物资,司马懿举昔日汉中之战的结果为例,认为蜀汉已据险以待,如若再不撤退,恐将全军覆没。夏侯玄害怕,于是劝说曹爽撤军,大将军参军杨伟也力劝班师。曹爽这才下令撤退,,途中遭蜀汉重臣费祎截击,险些被困。此役“所发牛马运转者,死失略尽,羌、胡怨叹,而关右悉虚耗矣”,为当时的人们所嘲笑。
对此,在笔者看来,在骆谷之役中,曹爽和夏侯玄因为指挥失误,造成曹魏将士损失惨重。而这,自然削弱了曹爽和夏侯玄在曹魏将士中的威望。换而言之,虽然夏侯玄的官职没有变,但是,他在雍凉一带的号召力已经明显降低了。在此基础上,等到司马懿发动兵变的时候,不仅曹爽缺乏抵抗的勇气,夏侯玄也不敢调动雍凉一带的将士奋起反抗,因为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夏侯玄调动不了兵马,甚至会遭到反噬。毕竟,司马懿曾经长期扎根在雍凉一带,拥有郭淮等心腹将士。
三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在诛杀曹爽及其党羽之后,司马懿自然也没有忽略夏侯玄。为了避免夏侯玄奋起反抗,司马懿利用朝廷的名义,将夏侯玄征调到朝廷,入朝任大鸿胪,不久改任太常。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如果夏侯玄奋起反抗的话,那么,司马懿就可以指责夏侯玄违抗朝廷命令,自己就可以号召将士讨伐夏侯玄了。而这,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然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夏侯玄自从被征回朝廷后,只能明哲保身,不再过分朝政了。据《魏氏春秋》记载:当初,夏侯玄的叔叔、征蜀护军夏侯霸与他一同被召入朝,夏侯霸将南逃至蜀汉,想劝夏侯玄一起离开。夏侯玄说:“我怎么能为了苟存自己而投降敌国呢?”于是接受诏命前往京师。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夏侯玄选择和夏侯霸一起投奔蜀汉,或许就能避免杀身之祸了。虽然司马懿生前没有除掉夏侯玄,但是,在司马懿之后,夏侯玄还是没能逃过司马师的杀戮。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去世后,侍中许允对夏侯玄说:“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夏侯玄却叹息道:“士宗(许允字),你怎么看不清时事呢?此人(指司马懿)尚且能够以世代的交情善待我,而子元(司马懿长子司马师字)、子上(司马懿次子司马昭字)是不会容忍我的。” 对于自己最终的下场,夏侯玄已经有所预料了。
四
最后,嘉平六年(254年)二月,中书令李丰与皇后父光禄大夫张缉密谋杀大将军司马师,让夏侯玄代替他为大将军,张缉则为骠骑将军。值得注意的是,夏侯玄有没有直接参与这一计划,目前还没有比较明确的说法。不过,司马师显然不愿意放过除掉夏侯玄的机会,毕竟,夏侯玄在曹魏宗室中颇有能力和威望,如果不斩草除根的话,日后或许会成为司马懿家族的隐患。在此背景下,司马师秘密得知了李丰等人的计划,于是请李丰来相见。李丰去后,立即被杀。这件事交给朝廷主管部门,逮捕了夏侯玄、张缉、苏铄、乐敦、刘贤等人,押送给廷尉监管。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夏侯玄到廷尉,不肯写罪辞。钟毓亲自审理此事。钟毓因为他是名士,名节高而不可屈服,而在当夜就写出了罪辞,装作流泪交给夏侯玄看。夏侯玄看完后,只是点头而已。嘉平六年(254年)三月,夏侯玄被朝廷下令斩杀,彼时,夏侯玄仍然神色不变,举动自若,从容受刑,时年四十六岁。此外,除了是曹魏手握重兵的将领,夏侯玄曾经被太傅司马懿评价“皆大善”。博学多识,才华出众,精通玄学,成为“四聪”之一,与何晏等人开创了魏晋玄学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