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对人才如此爱惜 曹操最后为什么还要杀杨修

曹操对人才如此爱惜 曹操最后为什么还要杀杨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48 更新时间:2024/1/7 18:37:46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杨修,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没有曹操,中国历史上便不会有魏晋。曹操,是一个逢乱世,披荆斩棘,运筹帷幄,终成大业的伟大政治家。曹操不仅仅是爱才,在绝不手软的情况下也很果断。

曹操与陈宫说出的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恰恰说明了他人性的复杂。作为杰出的政治家,一代超世之杰或者是奸雄的曹操,其性格更是复杂和多面的。从曹操的性格和杨修的性格探寻杨修为何被曹操所杀,是对还是错。

一、才华横溢的杨修遇现实主义人性的曹操

1、杨修的身世之谜

杨修出身于豪门望族,

杨修是太尉杨彪之子,祖上四世都是太尉,是东汉名门望族,与袁绍家庭声望同样不可小觑。生于东汉末年,是曹操手下一位有才学的谋士。

据史书记载,曹丕登基称帝之后,依然顾忌士大夫阶层的势力,为笼络人心,想要杨彪做太尉,被杨彪断然拒绝。不过这不影响任命杨彪为光禄大夫的重要职位。可见杨氏家族当时的势力和影响力之大。

2、为何杨修愿为曹操卖命?

杨修身处东汉乱世,孙曹刘三家争霸,杨修作为一代名士,在大汉朝不再能担负“道”的时候,他自然的把“道”肩负在了自己的身上,冷眼观察着孙曹刘三家,哪一家有能力,有资格得到他杨修的扶助,从而振兴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这个时候的杨修还没有找到这样的明主,报国无门,实现理想无路,所以心中惆怅。

当杨修发现曹操已先于自己祭扫过郭嘉墓时,曹操的爱才之心就己经打动了他,在曹操微服与他谈话时,杨修感觉到曹操祭扫郭嘉墓,意却在他杨修时,一种被重视的愉悦感,再加上曹操那“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忧国忧民之心,正符合了一个士子救国的政治理想,所有这些使杨修决定为曹操效力,从而实现自身的抱负。

杨修明知自己面对的是曹操,却不揭穿,等着曹操自己说出来,一方面体现了士子在面对权势时的不卑不亢另一方面,杨修也有意在曹操面前展示自己的才一华和政治理念。

杨修,虽然才华横溢,遇事有先知,却也没被塑造成像半仙一样的诸葛亮,万事尽在他掌握。他只是一个比普通人聪明,会用脑子的读书人。立下了军令状,半年之期将到,不见孔文岱的音信,杨修虽然故作镇定,内心还是焦急的,自己在花园之中以药当酒,孔贤弟无消息令他玄望。

二、杨修的死因是何?

1、三国演义中的杨修之死

对于他的死因,除了《后汉书》中“鸡肋”一说外,《三国演义》中写杨修之死时好像在竭力的告诉我们,杨修之死是因为曹操“忌才”,其实这不是真实的。其中有一场景是曹操为了卖弄自己的才干,在花园的门上写一个“活”字,而杨修这家伙不给曹操面子,曹操怀恨在心。

还有一个场景是曹操本想试一试曹植的才能,杨修偏偏显示自己的才干教曹植怎么做,杨修这样的行为被曹操知道后勃然大怒。这几个事件杨修自恃傲才,不把别人看在眼里,恰恰说明了也没有把自己看在眼里,也成了杨修之所以被曹操所杀的一个客观的原因。

2、历史曹杨二人真实的摩擦事件

有一次,曹操以锦袍相赠时,杨修有着得遇明主的欢心。可当他得知孔文岱被杀之后,他的信念动摇了,夜梦杀人的借口太不可信了,孔文岱是杨修举荐的,杀孔文岱,就是对他不信任的一种表现,主公不信任自己,那么有再大的抱负,又谈何实现呢理想无法实现的失望,士子的尊严受到了侮辱,杨修刚刚才有得遇明主,实现抱负的欢心,瞬间就消失殆尽了。

锦袍的落地,也标志着曹操和杨修之间第一次产生了裂痕,这个裂痕在以后会越来越大,直到双方都无法承受时,曹操便会以杀杨修来结束这一切。

曹操兵出斜谷,进退不得,杨修意在退兵,曹操面子上又过不去。这个时候的杨修,充分体现了一个士子的内在精神,他行事的标准,只看对错,只要他认为这样是对的,是有利于国家民生,有利于大局的,他就一定要这样去做,全然不会顾及自身的安危,也就更不会想到主公曹操的面子问题。

不过这也正是为官的大忌,做官是要为领导意图是从的,对错不重要,领导满意才重要。杨修才不会管这些,他自负的说“我料定他不敢断然杀我杨修。”

一个自傲的士子跃然台上。杨修料到曹操要退兵,虽然还没说出来,他就急着要去安排退兵的后事了,虽然后来证明他是对的,可他一再挑战曹操的权威,是任何一个权臣都不能容忍的。

士子是自傲的,杨修是自负的,常常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行为说三道四,只要有人不同意自己的观点,那就是这个人有问题。

杨修的性格在对待阶级相同或者其他谋士身上倒无可厚非,可他面对的是曹操,曹操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总是被杨修弄的很下不来台面,曹操的威严何在?

三、君主权臣的博弈

1、曹操的隐忍与杨修的不懂人情世故

明君贤相往往相互依傍,忠臣昏君总是捉对厮杀。君主权臣是“势”的代表,他们一方面依赖卫“道”的士子辅助自己的统治,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两者发生交锋的时候,又会对士子恨得咬牙切齿,忍无可忍,就要杀一做百,维护权威。

曹操恼的是杨修久久不能释怀,还要卖弄高才。杨修想逼曹操认错,重议出兵之事,可他不了解,对于权势人格来说,什么都可以商量,认错是没得商量的,一个没事就认错的君王,哪还有威信可言。

曹操他内心的想法永远不会表现在脸上,而士子的心情往往让人一看便知。在曹操给杨修牵马这个情景中,曹操在马下怒火中烧,马上的杨修就好过么他也一样的煎熬。对于一个士子来说,礼数上是过不去的,可“道”的尊严又要求他坐下去,杨修苦于没有一个合适的台阶给自己下。

这也是士子们共同的弱点,在秉持正义的时候,往往不懂人情世故,一味的遵循儒家道家思想,捆绑自己也捆绑了别人,反而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2、临死前杨修与曹操的肺腑之言

临刑之前,曹操杀修之心已决,也就不会再和杨修计较之前的事情杨修抱着必死之心,也就不再顾忌什么君臣之别,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二人才能敞开心扉,做临别之谈。杨修本是性情中人,而权相曹操却不同,如果不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如果不是面对将死的杨修,他又怎会放下心防,抛却种种顾忌,一倾肺腑之言呢。

曹操本爱杨修之才,欲借其才而共成大业杨修也确实有才干,期望投得明主,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样两个惺惺相惜的人,又为何会走到这一步呢。

刑场之上,曹操得报,诸葛亮突袭粮草的计谋,被杨修化解,这样的情境再一次激发了曹操内心的矛盾,他一直在杀与不杀之间犹疑,爱才之心始终不减。这时的曹操,惜才之心是占上峰的,可作为一个独断专行,自信满满的垂相,碍于面子,又不好随便更改自己的决定,要知朝令夕改可是为官的大忌。

所以他希望有人能给他找个台阶下来,好赦免杨修,留下这只擎天手。可众人的反应刺激了曹操,他所有的心腹爱将都跪在地上为杨修作保,“平日里一片颂扬对曹某”,但这样的场景不得不让曹操生疑,难道众望所归是杨修。

对于曹操来说,这众人的做法说明我杀杨修是错的了?人可以死,城可以丢,仗可以败,最忌讳的就是有人威胁到了自己的权威。这时的曹操杀修之心再一次坚定,屏退众人,要和杨修说说心里话,作一次最后的告别了。

结语:

曹操的权势人格,杨修的士子精神,在现实社会都代表着不同的人群,而他们之间那种不可调和的性格冲突所形成的悲剧命运,能引起每一个人不同程度的感同身受。

曹操确实要和杨修说说心里话,以解自己内心的苦闷同时内心深处也许还抱有那么一点点希望,想最后一次努力,收服杨修的心,如果杨修能求曹操饶他不死,曹操是一定会同意的。

怎奈杨修一点都不领情,还在一点一点揭着曹操心里的伤疤。他们心里都明白,可性格的矛盾决定了这场命运的悲剧,只能互指对方不明白,最后两人由相对而笑变成相对而泣,人的性格原来包含着多种因素,面临新的考验,于是,原来未得到显现的因素突出的显现出来,这是人性中复杂丰富的一面。

参考文献:

《三国志》

《资治通鉴》

标签: 曹操杨修

更多文章

  • 为明朝铸火炮,帮清朝修历法的汤若望,为什么会被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汤若望,明朝

    还不知道传教士汤若望为明朝铸火炮,帮清朝修历法,为何却落得被凌迟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都知道,明清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两个王朝,明清之际根据相应的史料记载,曾是有着西方传教士的出现,然而在我国的历史上,一众的王朝对于所谓的宗教信仰兴趣,并没有像西方一众国家那

  • 吴三桂造反有获胜的机会吗 历史上有没有给过机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吴三桂,康熙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吴三桂造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吴三桂再强,也不可能以云贵一角之力,对抗全国。即便短期上吴三桂拥有局部优势,但从战争的长期性上讲,一个被视为没有气节的汉奸,又怎么可能得到重视气节的传统人才的支持呢?注定是悲剧的一仗!机会是有的,吴三桂如果年轻十岁,天下可定

  • 刘备为何要让阿斗迎娶张飞的女儿?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三国

    为何让阿斗迎娶张飞的女儿?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桃园三结义”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之间的兄弟情义,“虽然不能做到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是所有拜把兄弟之间的承诺,但是古往今来能有多少兄弟可以如愿呢?他们三人下场不同,但刘备为何让阿斗迎娶张飞的女儿,难道关

  • 为何说吴用在梁山上说话有一定的权威呢?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吴用,宋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吴用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梁山上,108好汉都有自己不同的背景,除此之外,梁山的这群好汉们,并不是铁板一块儿,他们也是有着自己的小圈子。那么在梁山上,究竟谁的话最具权威呢?在年叔看来,梁山上说话最具权威的人,不仅仅是宋江,还有吴用和鲁智深。宋江的话当然是最具权

  • 蜀汉叛将黄权的家属为何会受到刘备照顾,其子为蜀汉捐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黄权,三国

    黄权是蜀汉叛将,为何他的家属却受到刘备照顾,其子为蜀汉捐躯?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夷陵之战中,刘备为给大将关羽、张飞报仇雪恨,兴兵伐吴,没想到运气不佳,遇到东吴四大都督之一的陆逊,被火烧连营,惨败而归。这一战,据不完全统计,刘备一共阵亡程畿、马良、王甫三人,黄权、史郃、庞

  • 揭秘:历史上“杀人不眨眼”的张献忠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献忠,明朝

    张献忠和李自成同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但是历史对于两人的评价却似乎大相径庭,李自成是救苦救难的“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深受劳苦大众的欢迎,而张献忠则是杀人如麻的“杀人魔王”。甚至连两人的死亡都遭遇到了不同的待遇,李自成虽然死于地方团练之手,但是很多人并不希望他就此死去,还为其编织了一个“出家为

  • 李自成在故宫住了28天,这期间他都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自成,明朝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帝集居住、办公于一体的大型建筑群,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正式动工,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代才建造完成,可谓汇聚了中国古代建筑工匠的全部智慧,即便历经六百年的历史沧桑,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会被故宫的宏大和瑰丽所震撼。明清两朝的皇帝大部分居住于此,明朝16位皇帝、清朝12

  • 诸葛亮为什么七擒七放孟获 仅仅是收服人心那么简单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孟获

    很多人都不了解七擒孟获,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东汉末年,由于各地群雄都崛起了,形成了三方非常强大的势力。而这三个势力,在东汉灭亡之后,就自发而形成了一个个国家。其中北方为北魏曹氏,东南方为东吴孙氏,而优势最小的就属西蜀刘备建立的魏国。刘备建立魏国之后,由于外敌的强烈猛攻,没有时间去好

  • 吕布只不过杀了几个菜鸟 吕布怎么就成为三国第一猛将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吕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吕布三国第一,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对三国时期诸侯割据的历史进行系统的艺术加工和演绎,当中塑造了不少气吞山河、骁勇善战的人物,尤其是其中不少猛将谋士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三国演义》中关羽忠义,诸葛多智近妖,而公认三国战力排行榜榜首的

  • 曹操最喜欢曹植和曹丕 曹操最后为何会选择曹丕作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曹丕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和曹丕,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一共有四个儿子,而在这四个儿子当中曹操最喜欢的就是曹植跟曹丕。他们一个满腹诗书,一个雄韬伟略,都深受曹操的喜爱。原本曹植跟曹丕是一对很相亲相爱的兄弟,但由于曹操后面选世子,王位的争夺让他们兄弟反目成仇,昔日的兄弟情也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