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祁钰明明有机会除掉朱祁镇 朱祁钰为何迟迟没有动手

朱祁钰明明有机会除掉朱祁镇 朱祁钰为何迟迟没有动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961 更新时间:2024/2/14 11:45:5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朱祁钰朱祁镇,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皇帝朱祁镇被瓦剌军队生擒,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的奇耻大辱,皇帝成了俘虏,京师上下为之震动,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应对当前的危机,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临危受命,在万难之际登上皇位,也就是历史上的明代宗,因为年号为景泰,固后世也称之为“景泰皇帝”。

咱们中国有句老话——“一山不容二虎”,虎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执掌最高权力的皇帝了,令人奇怪的是,不管是朱祁镇在塞外还是后来回归京师,已经成为了皇帝的朱祁钰始终没有杀他。

甚至后来还发生了“夺门之变”,朱祁镇再度回归帝位,这多少有些蹊跷,也不符合帝王的心性,那么朱祁钰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才一直留着朱祁镇的呢?

图片:朱祁镇被迎回剧照

一、朱祁镇回归后为何不杀?

1、明英宗的影响力

朱祁钰刚刚继位的时候,朝廷内外是一片混乱,不说那帮蒙古后代随时会进攻京师,单是山河破碎,士气低落这件事就急需处理,因此朱祁钰身上的担子远比他哥哥当皇帝时更重千万分。

之后于谦登场,让各路勤王人马汇集,打造兵器军械誓死要保卫皇城,之后不久,朱祁镇被放回,朱祁钰将其幽禁在南宫,他之所以不杀,大慧认为他有自己的考量。

首先,要考虑到明英宗的威望。他在位14年之久,朝廷中的官员大都是宣宗时期留下来的元老,还有一部分是原本英宗在位时提拔起来的年轻才俊,这些人都对英宗很有感情。

即便是以前对皇帝颇有微词的大臣,因为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时下国之危难,皇帝受辱也不愿落井下石,这一点从朝臣一直怂恿代宗迎回英宗上面就可以看得出来。

另外,当皇权不稳的时候,太后的身份就显得无比尊贵,且权力也举足轻重,土木堡之后,英宗的亲生母亲孙太后尚在人世,当时代宗可以继位,也是获得了她的首肯,所以朱祁钰不得不照顾到这一点。

图片:朱祁钰与太后剧照

2、朱祁钰的处境

从朱祁钰自身的角度来考虑,他刚刚继位,在权力的中枢内还没有站稳,为什么这样说呢?英宗被俘后,王振一党被清算,一帮原本受到压迫的老臣得以回归权力,还有一批新官员被赏赐加封,这才有人帮朱祁钰说话。

说的直白点,他的继位本身就带有交易的性质,退一步讲也是各方势力妥协平衡下的结果,所以很多大臣不把朱祁钰放在眼里,老太后也一心想着保住英宗的血脉,于谦等新晋势力显然能力有限,因此朱祁钰很清楚,自己还无法取代朱祁镇的地位。

还有一点也必须要说,封建时代对于皇权的正统性和传承性是比较看重的,英宗当时亲征的时候就下旨说让朱祁钰监国,虽然他本人把所有的心腹和权臣都带走了,没给这个弟弟留下什么有用的,但毕竟圣旨是下了,监国的权利也坐实了。

说白了,朱祁钰后来的一切都是英宗朱祁镇给的,是来自皇帝的传承,所以贸然杀掉朱祁镇,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一个不小心,那可是灭顶之灾。

二、皇帝宝座坐稳了,为何不杀?

1、突来的打击

如果说朱祁镇刚刚回归京师时,朱祁钰不动手是碍于自己的皇位没有坐稳,那么在京师保卫战胜利后,于谦派和朱祁钰都获益匪浅后,为什么还不杀朱祁镇呢?我认为此时的朱祁钰心性和想法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最明显,也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换太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打压朱祁镇一脉。

正统13年的时候,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才刚刚出生,土木堡之变的时候还是个幼儿,到了景泰2年,也不过才3岁,在孩童夭折率极高的古代,确保儿子顺利长大成人,才是重中之重,后来看朱见济很健康,于是朱祁钰就动了取消侄子太子之位的想法。

眼看儿子有了,孙太后的权利被削弱,大臣们也慢慢接受了自己是皇帝的事实,这可谓咸鱼翻身的大好时机,景泰3年,朱见济被立为太子,一切都在按照朱祁钰的想法进行着,可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景泰4年,自己的儿子竟然夭折了,这个打击来得太快,太猛烈,朱祁钰完全反应不过来了。

图片:朱祁钰抱着儿子朱见济剧照

2、该面对的总要面对

说实话,景泰3年到景泰8年,应该是朱祁镇处境最危险的几年,但是朱祁钰始终没有下手,还是他内心有纠结的东西始终解不开。

首先来说,他自己没有了后代,即便杀了朱祁镇,那么继承自己皇位的大概率还是当过太子的侄子朱见深

只杀爹不杀儿、只杀儿不杀爹都后患无穷,可要是一刀都给砍了,那么就会引发政治上的大动荡,不管为自己考虑还是为国家考虑,显然都不能这么做。

图片:朱祁钰考虑问题剧照

其次,在儿子朱见济夭折之后,朱祁钰开始无心政事,不再和以前一样心怀大志了,关键是此后的日子里他一直没能再有新的子嗣。

在父子传承,无后为大的时代,这个打击对于朱祁钰来说十分巨大,他心如死灰,觉得人生已经没有了什么意义。

与此同时,英宗的一帮党羽也开始暗暗地发力,这些党羽并非是朝中的大臣,而是一帮宦官,换句话说也可以称之为王振势力的余孽,他们依托孙太后,开始用歌舞酒色来迷惑朱祁钰。

这样慢慢地,朝中的大臣一看皇帝不务正业,还没个子孙后代,这怎么能行呢?朝中的人心也是在这个时候改变的。

图片:朱祁钰深受打击剧照

所以朱祁钰考虑再三之后,心里很清楚,侄子当皇帝,或者是自己找别人当皇帝都不是最佳的选择,对国家对家族最有利的办法,还是把权力交给哥哥朱祁镇,虽然心中不乐意,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况且他在位后期也已经无能为力了。

标签: 朱祁镇朱祁钰

更多文章

  • 解析:康熙为什么会成为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有成百上千位皇帝,但其中能文能武,并且名垂千古的没有几个,康熙皇帝算其中一个。后世的专家学者研究历代帝王,综合评价,统一认定康熙皇帝也就是爱新觉罗·玄烨是千古一帝。既然有这么好的评价,康熙肯定有比其他帝王更多的长处。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事,让我们后人如此崇拜,仰慕他呢?感兴趣的读

  • 汉武帝在位期间任用的丞相分别是哪些人?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武帝,汉朝

    汉武帝初期为了解决黄权与宰相之权相矛盾的问题:一边设立了内廷,一边儒生布衣为相。选拔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如此背景之下,导致汉武帝在位期间先后任用的十四任丞相,大多下场较惨。1、卫绾:任职期间无所建树,因未能履职被罢免。卫绾于汉文帝时弄车之技当上郎官,后升任中郎、河间王太傅。汉景帝时,因平“七国

  • 关羽和张飞作为两员猛将 两人为何甘愿辅佐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关羽,张飞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关张三兄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羽张飞和刘备结拜的时候,关羽和张飞为什么会选刘备作为大哥?刘备当时的身份又是什么样的?两人为什么会辅佐刘备?汉末乱世,群雄崛起。织席贩履的刘备是如何招兵买马的。三国演义,一笔带过,导致大家对刘备的能力误解千年。如果刘备只能织席贩

  • 张绣去世后,曹操是如何对待他的子女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绣,三国

    张绣是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在东汉末年,董卓被杀之后,张绣跟随张济进攻荆州。张济被杀之后,张绣选择和刘表联合,从而割据宛城。自此之后,张绣成为东汉末年的一方诸侯。对于张绣来说,一度归降曹操,因不满其言行而突袭曹操,再一次

  • 让大明富强海瑞做不到,张居正为什么可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居正,明朝

    张居正是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曾辅佐明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恪守成规、严格地遵守礼法、不懂变通只能是儒家圣人的典型代表人。而官场上需要的是做实事、为民请命的杀法果断、雷厉风行,最重要的是变通之术。海瑞与张居正虽然都一

  • 蒙恬留下的遗言说了是什么 曹操为什么读一次就哭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蒙恬

    曹操铁石心肠是世人皆知的,别人当初杀猪招待曹操,曹操不由分说就将一家人都杀了,就这样一个铁石心肠的人,在每次读到蒙恬的遗言说,曹操为什么都哭了起来?蒙恬到底说了什么?曹操的感触为何那么大?蒙恬作为秦朝的名将,年轻时就继承了家族的传统和能力,由于家里三代都是在军队中任职,参军不久的蒙恬,不久也成为了将

  • 在韩信被杀后,吕后是如何对待他的妻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信,汉朝

    韩信 西汉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然而,由于才能太过出众,再加上重军事而不重权谋,结果先被刘邦废为淮阴侯,后又被卷入陈豨谋反案,最终被处死。汉十年(前197年),陈豨于代地发动叛乱,刘邦率兵亲自前往平叛。

  • 诸葛亮是指挥入川之战的蜀汉主帅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飞,三国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从张松建议,派法正邀请刘备入川襄助自己对付张鲁,法正、庞统在此时劝刘备图取益州。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虽然当时主簿黄权与从事王累等人劝说刘璋不要这样做,但刘璋还是执意采取了张松的建议。当时刘璋命法正到荆州邀请刘备入川。当法正见到刘备后,他与庞统一同建议刘备借此机会占

  • 刘邦早年间是如何当上泗水亭长的?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汉朝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之后,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不过,由于当时的官僚制度尚不完善,导致地方基层仍然有较强的等级划分,那么出身贫寒的刘邦,是如何当上泗水亭长的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在秦朝官僚体系中,亭长到底

  • 揭秘:“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瑀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阮瑀,东汉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瑀是个怎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阮瑀,生于东汉末年,字元瑜,今尉氏人,世代为官,家学深厚,又拜一代经师蔡邕为师,精通儒学、书法与音律。曹操几次欲召他做官,他都拒绝,后躲进山中,曹操放火烧山,他才为官。为谢曹操之恩,他勤奋为政。文学创作成就颇大,其文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