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上位后就毁掉了雍正改革 乾隆又是怎么做的

乾隆上位后就毁掉了雍正改革 乾隆又是怎么做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525 更新时间:2024/2/15 21:32:40

乾隆雍正不合?为何一上位就毁掉雍正改革,雍正又改了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他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一生六下江南奢靡无度,更是一上位就迫不及待地,毁掉了他爹所推行的改革,他就是雍正的败家儿子乾隆,乾隆为何要毁掉雍正改革?,他又是如何毁掉雍正改革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乾隆 清朝第六位皇帝,是个不折不扣的“爷宝男”,自打12岁见到康熙开始,就把老父亲雍正忘到了脑后,上位之后更是直接毁掉了,雍正折腾了一辈子的改革,乾隆为什么要毁掉雍正改革?

这事就要从一场殿试说起了,1742年已经把龙椅坐包浆了的乾隆,看着大殿中奋笔疾书的考生,突发奇想地在殿试中加试了一道题目,让考生来论证一下,他爹雍正发起的“火耗归公”,到底是不是个好政策,考生们看到题目都傻眼了,谁敢对雍正评头论足,即使是政策也不敢啊。

虽然乾隆在开场白中说了,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但这话大家听一乐就好,谁信谁就是傻子,但这事只是乾隆的一个引子,他随后下令,让九卿、翰林与各省督抚,对雍正改革进行深入分析,明白人都反应过来,乾隆这是又要搞事了,此时的乾隆心里也非常犹豫,他清楚“火耗归公”于国有利。

不但可以遏制不正之风还可以充盈国库,但是这个改革非议太多,不利于他光辉伟岸的形象,也与他偶像康熙的理念相悖,乾隆左思右想还是觉得名声重要,至于银子 他身为皇帝还会少吗,于是乾隆就琢磨着如何提出此事,而殿试正好给了他引出此事的机会,“火耗归公”到底是什么?

火耗源于明朝,明朝除了皇帝不靠谱外,官员的工资也是出了名的低,没钱不可怕,可怕的是没钱的人有权,官员们脑子一转,就把注意打到了税收上,地方向中央交税缴纳的是银锭子,但他们收上来的却是碎银,这就需要对碎银进行重铸,重铸过程中银两难免会损耗,那这损耗谁来承担呢?

这冤大头自然就是百姓了,百姓额外缴纳的税款,就被称为火耗,清承明制 火耗也沿袭了下来,谁让清朝的皇帝们抠搜的,也没给手下的打工人涨工资,雍正的心腹鄂尔泰,每年基本生活支出就要6000两,但他一个从一品大员,年薪才白银180两,指望工资鄂尔泰连饭都吃不饱。

再说了谁还没点爱好啊,听两首小曲纳两个小妾,半天不到一年的工资就花没了,火耗就成了官员们敛财的重灾区,历代皇帝也默认此事,但谁想到碰到了个较真的雍正呢?

因为康熙晚年怠政,雍正即位之时国库仅有800万两白银,雍正一看这不对啊,理论上来讲,国库白银的数量至少是现存的两倍,他就开始翻账本,这一看可不得了,原属于国库的银子,全都被下面官员拿去消遣了,于是他决定“火耗归公”,取消所有非法加派,不允许官员私自加税,以一定的比例将火耗固定下来,所收取的钱粮,则用于解决地方财政问题,这等好事乾隆为何要废除呢?

其实乾隆在没登基时,就已经出现与雍正政见不合的现象了,与雍正行事果断的执政风格不同,乾隆奉行的是康熙的宽以待人,雍正八年 乾隆就曾写过一篇章,名为《宽则得众论》,大意是说,一个人如果靠刻薄执政,与秦始皇又有何区别呢。

瞅瞅人家这话说的,没指名道姓,却将雍正损的体无完肤,也就是雍正儿子少,要不然哪能让乾隆如此嘚瑟,1735年雍正去世 乾隆即位,老爹的尸体还没凉透,乾隆就开始研究“火耗归公”,因为这项政策,直接没收了官员们的灰色收入,官员们都对此怨声载道,乾隆为了好名声与收拢人心,马上取消了对火耗收入的彻查。

乾隆作为康熙的头号大粉,一切都努力向康熙看齐,他不想通过制度化建设,来解决朝政中存在的问题,而是希望通过他的宽以待人,来感化官员提高官员的操守,乾隆五年 他先是感叹官员缺乏廉洁精神,又提出自己对“火耗归公”的理解,总结起来就是,我爹雍正昏了头,这个政策我看不行,底下的官员瞬间精神了,表示皇上圣明。

但这毕竟是雍正的旨意,乾隆也不能直接废除,从乾隆5年到乾隆15年,户部编订了相应火耗章程,但这份章程形同虚设,谁都没搭理过,所有省份的火耗盈余持续减少,清朝的财政大厦开始崩塌,嘉庆即位后财政政管理彻底崩溃,嘉庆帝自己也开始摆烂,对官员的要求也只是,不能肆意盘剥百姓,就这样雍正耗尽精力才改革的陋习,在乾隆的扶持下蔚然成风,雍正只是改了个寂寞。

标签: 乾隆雍正

更多文章

  • 吴三桂当初为什么要清兵入关 吴三桂有反叛之心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吴三桂,清兵入关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吴三桂为什么要放清兵入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吴三桂这个人,很多人都会想起他起兵反清的事,特别是他的口号,兴明讨虏,这句话放在电视剧里面或许有些人能信,但是你看看吴三桂的一生,这个人,从他生下来开始,就是个反复横跳的二五仔。吴三桂生于万历四十年的辽东,

  • 张纲:东汉时期官员,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纲,东汉

    张纲,字文纪(108—143年),东汉犍为郡武阳人。 张纲是汉留侯张良的后代(七世孙),父亲叫张皓,爷爷叫张胤。他还是蜀汉将军张翼的曾祖父。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张纲少时勤奋好学,对经学有一定研究。他虽出身官宦家庭,但少纨绔习气,很注意气节方面的

  • 张微:西晋时期广汉太守,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微,西晋

    张微(239年-310年),字建兴,益州犍为郡武阳县人。西晋官员,其父张翼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任梓潼、广汉、蜀郡三郡太守,出任庲降都督,后随诸葛亮和姜维北伐,官至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初封关内侯,进爵都亭侯。人物生平张微(华阳国

  • 宗预: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多次出使孙吴并深得孙权的敬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宗预,蜀汉

    宗预(?-264年),字德艳 ,荆州南阳郡安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曾随张飞入蜀助平益州,又受辟为丞相诸葛亮手下主簿,升任参军、右中郎将。诸葛亮逝世后,宗预受命出使孙吴,得到孙权的赞赏。迁后将军,出督永安,又升任征西大将军,

  • 廖化: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以果敢刚直著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廖化,蜀汉

    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人。三国时蜀汉将领。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廖化曾为前将军关羽帐下主簿。关羽败亡后,归属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被刘备授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转拜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迁阴平太守,多次参与蜀汉的北

  • 杨戏:蜀汉时期官员,性情简略,但对故友忠实诚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杨戏,蜀汉

    杨戏(?-261年),字文然,犍为郡武阳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期担任督军从事、相府主簿。受到大将军蒋琬的器重,历任护军、监军、建宁梓潼二郡太守、射声校尉。为人疏阔简略,忠诚宽厚。酒后对姜维有傲弄之言,坐罪罢免。景耀四年,去世,著

  • 大懿皇后:吴大帝孙权的宠妃,被全公主痛恨诋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懿皇后,东吴

    大懿皇后王氏(?―245年),徐州琅邪人。王卢九之女,吴大帝孙权的宠妃。又称琅琊王夫人、大王夫人。与敬怀皇后(小王夫人)没有关系。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选秀入宫,黄武年间被宠幸,生孙权第三子孙和,封为夫人。孙皓继位后追尊大懿皇后。人物生平深得宠幸王氏通过

  • 潘皇后:吴大帝孙权的皇后,容貌美丽但性情妒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潘皇后,东吴

    潘淑(?-252年),会稽句章人,是吴大帝孙权的皇后,吴少帝孙亮的母亲。和孙权是中国历代帝后中年龄差距较大的一对。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潘淑少时与姐姐俱没入织室,后得宠幸拜为夫人,其容貌和宠爱流传到后世,世称神女、江东绝色。太元元年(251年)、立为皇后

  • 雍正上位后得到了“刻薄寡恩”的名声 雍正对兄弟真的如此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雍正,清朝,兄弟

    还不知道:雍正帝对兄弟们刻薄寡恩吗?看看他19个兄弟的待遇和结局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帝在位后期的九王夺嫡可谓十分激烈,这场政潮的余波直至乾隆初年都还存在,而九王夺嫡的胜利者雍正帝在历史上名声并不太好,有传说他弑父、逼母、杀兄、屠弟,甚至还有害子,这就

  • 廖化是如何得到司马懿的金盔的?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廖化,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诸葛亮用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司马懿模仿诸葛亮,也照样仿造,比葫芦画瓢,现学现卖,结果,被诸葛亮用计夺了粮草。司马懿听说之后,率兵来救,在半路上被张翼和廖化截住杀败,司马懿单人独骑逃走,廖化追杀司马懿,司马懿丢下头盔,用金蝉脱壳之计逃走,廖化缴获了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