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吴三桂如果没有投降清朝,李自成能顺利统一天下吗?

历史上吴三桂如果没有投降清朝,李自成能顺利统一天下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664 更新时间:2024/1/16 16:46:19

李自成是明末时期的农民起义领袖,高迎祥死后,他自称为闯,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明末崇祯十七年,在山海关附近的一片石,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三方发生了一起影响历史走向的大战,在这一战中,李自成部溃败,并且因此丢掉刚占领没几天的北京城,从此一蹶不振,直到灭亡。假设吴三桂不和清廷联手,而是将多尔衮拒之关外,李自成还能否按照他的意愿一统天下呢?小编以为还是不会,理由如下:

第一:李自成将遇到和崇祯一样的问题,两面作战,他比崇祯的处境还差,因为李自成当时只有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和半个湖广等五个半省份的地盘,其中山东、河北还是刚占领没几天的新领地。大明两京十三省,他还不到一半。财力、资源、人力都没法比,更何况他占有的地区都是多年战乱造就的贫乏的北方。单凭这些地方无法和清廷及南方长期抗衡。

第二:李自成进北京前和进北京后的行为都还是贼寇的性质,大杀特杀皇族和士绅,用抢来的财物和物质维持军队及地方的运转,没有生产就没有源源不绝的财力支撑,而且最主要的是把所有的士绅全给推到对立面。历史上清军南下时,大批的江南士绅投降清廷,但李自成要想征服南方恐怕没那么容易,士绅们估计会拼死抵抗。

第三:李自成没有长远的规划,这跟他得不到读书人的支持有关,历史上也是在李岩和刘金星等举人投靠后,李自成才有了收拢人心的政治口号。一直到进北京后,身边也就这么几个举人,对于如何治理一个国家根本就没有正确的概念,甚至根本就对长城外的清廷毫无认知。也许称帝后会逐步学习并了解,但清军随时会入关,他正好面对着强大的清军,没时间给他学习,北方的老百姓在崇祯朝被清军劫掠,如果在大顺朝时还被这么抢,老百姓怎么看待新生的大顺朝?

第四:李自成后期崛起离不开政治口号的重要作用,“迎来闯王不纳粮”这个口号深入人心,这也是李自成进北京后只能在原明朝官员口袋里抢钱,而不能马上征税的原因,不纳粮就无法维持庞大的军队和新生的朝廷运转起来,可要是纳粮他的信誉就又丢没了,不好办。

综上所诉,即使吴三桂帮助李自成守住山海关,清军无法长期待在中原,但把崇祯朝的入关战事也来上那么几回,加上南方的敌对,李自成估计要疯狂,没钱,也没有上层士绅的支持,大顺朝能否站稳脚跟都是个大问题,更何况南北皆敌。最好的结果是李自成放弃山东和河北,回到陕西好好经营,守住山西,做个土霸王,这也是他当时杀到北京下时给崇祯皇帝提的要求,李自成根本就没有统一国家的动力和心思。最坏的结果就是历史依旧是历史,他退出河北,清军依旧进来,逐步干掉他和南方,继续一统天下。

标签: 李自成明朝

更多文章

  • 韩令坤是什么出身?他自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令坤,五代十国

    韩令坤是五代至北宋初年时期的著名将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显德二年(955年),韩令坤参与后周伐南唐之战,获得歌伎杨氏,对她十分宠爱。不久韩令坤俘获唐将陆孟俊,准备将其送给皇帝。杨氏因为全家遭陆孟俊杀害,恳请夫君韩令坤替自己报仇。然后韩令坤杀了陆

  • 能进入曹操庙庭陪祀,朱灵与臧霸有什么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灵,三国

    臣子配享太庙,从来都意味着无上荣耀,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文臣武将中,先后有五批人进入曹操庙庭,配享太庙,比如,夏侯惇、曹仁、程昱、荀攸、司马懿、郭嘉等,在这五批名单之中,以第二批配享太庙的名单人数最多。正始四年(243年)七月,魏国皇帝曹芳下诏,曹真、曹休、

  • 刘虞最后是什么结局?他为何没有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虞,汉朝

    刘虞是东汉大臣,东海恭王刘疆的后裔,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初平四年(193年),幽州牧刘虞率十万大军讨伐不听号令的旧部公孙瓒,结果却被公孙瓒率领的几百精兵击败。刘虞爱民如子,深受幽州百姓爱戴,统领十万大军为何还打不过只有几百人的公孙瓒呢一,出身名门刘虞出身汉朝宗室,为东海恭王刘

  • 越王消灭吴国之后 身为谋士的范蠡为何要离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越王,范蠡

    还不知道:范蠡和越王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春秋时期,越王在谋士文种和范蠡的帮助下,灭掉了吴国。在灭吴之后,本该是共享富贵之时,可是,谋士范蠡却要离开越王,到别的地方生活。甚至他还认为,越王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那么,为何范蠡有这个想法?关于这个问题,我有

  • 太子朱标死后 朱元璋为何不选择朱棣作为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棣,朱元璋

    首先,朱棣在朱元璋还在位时就曾发生过兵变,起义军袭占了南京。虽然最后被击败,但朱元璋对此却铭记在心,因此并不信任朱棣。其次,朱元璋想要确保皇位稳定,而朱棣在朱元璋去世后的南京政变中展现了极强的决断力和组织能力,这也让朱元璋的继承人们开始怀疑他是否会抢夺皇位。最后,朱元璋在生前一直想要废除世袭制,使皇

  • 三国时期孟达是如何因为叛变丢掉自己的一切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孟达,三国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人因为叛变而名噪一时,但是,也有一些人因为叛变而丢掉了一切。其中,孟达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孟达原本是曹魏的一员大将,但是,由于害怕被人陷害,他投降了蜀汉。诸葛亮得知后,非常高兴,立即派人拉拢孟达,希望他能够加入蜀汉军队,一起讨伐曹魏。孟达为了自己的前途,也是非常积极地响应了。然

  • 历史上秦始皇的口头禅是什么?代表着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秦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争议性的统治者之一,他的口头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和责任感。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价值观。首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了国家和个人之间的紧密联系。秦始皇认为每个公民都有责任为国家的兴旺发展做出贡献。他认为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

  • 历史上秦始皇有哪些经典名句?有何历史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秦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争议性的统治者之一,他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句子和语录。以下是一些关于秦始皇的句子摘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体现了秦始皇的战略思想和治国理念。他认为国家的兴衰是由历史的必然性所决定的,只有通过统一六国,才能够实现长治久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强调了军事

  • 汉成帝刘骜简介 汉成帝死因,汉成帝刘骜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成帝刘骜,汉成帝刘骜之死,汉朝皇后

    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在位,死后谥号“孝成皇帝”,葬于延陵,庙号统宗。人物简介刘骜在位期间,生活荒淫,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怠于政事,将朝政全委托给外家诸位舅舅,大权逐渐为

  • 宋神宗赵顼简介 励精图治却将北宋送上灭亡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宋神宗赵顼,宋朝皇帝

    宋神宗赵顼,英宗长子,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英宗赵曙长子。嘉佑八年(1063)受封光国公;后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受封淮阳郡王;治平元年(1064)进封颍王。治平三年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为神宗,时年20岁。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后,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