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范蠡是什么身份?勾践要杀他又是为何?

历史上范蠡是什么身份?勾践要杀他又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993 更新时间:2024/1/26 12:28:25

范蠡是越王勾践的军事幕僚,是春秋末期着名的谋略家,一位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人物。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知识代表阶层的时代,学富五车的楚人范蠡与文种,必然不是等闲平民,以他们学识与贵族身份可以无数诸侯国谋取高位,为何两人偏偏来到越国?晋国一段历史揭开端倪,范蠡与文种或是楚国派出的高级特工,扶持越国对抗吴国以为楚国服务!

范蠡,楚人,出生宛地(河南南阳)三户邑。文种,楚人,楚之郢(今湖北江陵)人。根据史书记载,公元前516年,宛地县令文种见范蠡,一番交谈之后,两人惺惺相惜,五年之后范蠡邀请文种到越国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对于文种而言,这是抛弃眼前光明前途,投向前途未卜的未来。

但范蠡与文种投靠勾践之初二十余年,一直没有得到勾践重用,直到公元前494年,在夫椒之战中,吴王夫差大败勾践,越国差一点就此灭亡,在此之后勾践才重视范蠡与文种,《史记》记载“勾践兵败西于会稽山,始重用范蠡、文种等”。之后,在范蠡等帮助之下,越国慢慢复兴,还灭亡掉了吴国。

勾践灭吴五年之后,北渡淮水,兵逼齐晋两国,与齐鲁诸侯会于徐州,并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肉,承认越是华夏诸侯的“伯”(霸主),一时之间勾践风头无两,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而范蠡称上将军,文种为越国为丞相,三人都达到了人生巅峰。

返回国内之后,范蠡辗转反侧,认为勾践“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于是上书请辞,勾践告诉范蠡,“留下来一起坐江山,不然的话,我就杀了你”。最终,范蠡偷偷逃走,“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随即,范蠡泛舟五湖,但在临行之前,还给好友文种留信一封,上书:“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范蠡认为勾践为人不可信,只可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所以赶快离开,否则必有杀身之祸。文种见信之后,称病不朝,有人谗言文种或将作乱,勾践赐剑让文种自杀。

文种的结局,第一次证实了鸟尽弓藏的残酷现实。

但范蠡在越国的这一段历史,却至少存在二个逻辑问题:

既然勾践起初并未重视范蠡,范蠡对勾践还为何不离不弃,从前511年到前494年一直坐冷板凳?

既然勾践人品存疑,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为何范蠡还数十年全心全力的帮助勾践?

春秋时代社会规则是良禽折木而栖,并非后世只能“货卖帝王家”,数十上百个诸侯国,总有一款君主能够让自己发挥才华,实现人生价值升华。因此,既然勾践为人刻薄,既然勾践不重视,范蠡完全可以早日离开勾践,选择其他诸侯王效忠。那么,范蠡为何没有早日离开越国?

范蠡之所以效力勾践数十年,正常来说无非以下四个原因。

1,范蠡为了名或利,借助越国这一舞台,实现人生价值与扬名的目的。或者,范蠡就是很俗气地为了金钱。但与上述理由一样,范蠡在其他诸侯国一样可以达到这两个目的。

2,勾践蒙骗了范蠡,直到勾践称霸之后,范蠡才幡然醒悟,认识到勾践“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于是才仓促而走。但以范蠡之才,与勾践相处数十年,应该很早就认识了勾践真面目才对。

3,勾践对范蠡有知遇之恩,由于存在报恩想法,所以知道勾践人品存疑,却还是无怨无悔的帮助勾践。但“勾践兵败西于会稽山,始重用范蠡、文种等”,可见勾践起初对范蠡没有什么知遇之恩。

4,范蠡与文种爱国,不忍看到吴国压力楚国,于是自告奋勇地来到越国,扶持越国对抗吴国,减轻楚国的战略压力。关于这一点的历史背景,下面会详述。

总得来说,除了第四个,前三个理由都存在违背常理之处。既然如此,范蠡为何数十年效力一个人品存疑之人呢?晋国一段历史揭开端倪,范蠡与文种更可能是楚国的高级特工!

春秋时代,诸侯争霸,其中晋楚争霸最为激烈、持续时间最长。

晋文公时,通过城濮之战击败楚国取代齐国成为霸主,由此也拉开了晋楚争霸战争序幕。在之后百余年中,晋楚为争夺霸主地位经常爆发大战,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晋国主动上阵,晋楚双方直接对抗,第二阶段是晋国寻找盟友战略包围楚国,由于晋国国内六卿专权,互相争斗,国力有所下滑,于是制定了从“北—东北—东”三方形成对楚国的包围网战略。

《左传》记载:“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邾人会吴于钟离。”简单的说,就是公元前563年(晋悼公九年),晋、吴国君历史性的第一次会面,双方联合围剿楚国,对抗秦楚联盟。史书记载,楚人申公巫臣全家被灭,内心愤恨不已,决心与楚国决裂,逃到晋国之后献计“联吴疲楚”,亲自前往吴国,教会吴国驾驶战车,成为楚国衰落、吴国崛起的序幕,奠定了吴国走向争霸的舞台。

需要说明的是,吴国是泰伯之后,而泰伯是古公亶父之子,周文王的大伯,周武王的大爷,古公亶父定下剪商战略之后,让泰伯奔吴在江淮地区建立周人力量,以期择机从背后给予商朝致命一击。当然,这一战略后来没有用上,但说明吴国与晋国(周武王二子建立)有着深厚血缘关系。晋吴能够结盟,不仅是血缘亲戚关系,还因为存在楚国这一共同敌人。

晋吴结盟让楚国压力倍增,那么楚国该如何应对呢?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吴越两国冲突不断,楚国最佳的破局盟友应该是越国,扶持越国对抗吴国,即“联越制吴”,消弭东方的战略压力。

前519年,吴楚爆发鸡父之战,吴国大胜楚国大败,楚国在战略上居于守势。第二年,吴国为大举讨伐楚国,阖闾灭了巢与钟离,控制了淮河中游地区。之后几年,吴国一直剪除楚国外围附属势力,包括前510年击败越国,总之吴军步步紧逼,时刻准备给予越国致命一击。《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自昭王即位(前516年),无岁不有吴师。”可见,吴军几乎连年出动骚扰,楚国应接不暇,疲于奔命。

前506年,晋国率19国诸侯联军入侵楚国,消耗与吸引了大量楚军之后,吴国从东方发动袭楚,吴王阖闾、夫概孙武、伍子胥等都参与了这一战,吴军势如破竹,攻破楚都,楚国大败。随后,楚国联合秦国反击吴军,与此同时向来与楚亲善的越国派兵击吴,迫使“吴使别兵击越”。

就在晋国帮助下,吴国让楚国疲于奔命之时,楚人范蠡与文种非常巧合地来到了越国,要说两者没有一定联系,估计很难让人相信。笔者认为,范蠡与文种的身份,要么是爱国分子,私下助越制吴,要么楚人特意派遣范蠡与文种来到越国,提升越国国力,以更好的压制吴国,当然也有收集情报、破坏吴越和解的特工身份。

如果范蠡是楚国特工,那么范蠡身上的很多谜团就容易揭开了。

勾践17年内冷待范蠡文种,但范蠡身负特殊使命,所以一直没有离开越国。直到范蠡帮助越国灭吴称霸,实现了楚国战略目的,于是才考虑抽身而走。但范蠡与文种这一独特身份,勾践肯定比较清楚,所以不准范蠡离开,说出否则“将加诛于子”的话,因为范蠡掌握越国大量情报,勾践不可能放他回去。关于范蠡下落,历史上还有一些说法,比如认为范蠡是被勾践沉入湖底,所谓范蠡泛舟五湖只是一种美好传说。

至于文种,之后或许不愿回国了,范蠡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勾践不可信为由劝说他之后,文种心生犹豫称病不朝时,勾践认为文种不会真心效忠他,而文种掌握越国大量情报,又不可能放他出去,于是只能将文种赐死。

因此,勾践要杀范蠡与文种,是为了国家不被楚国控制,或重大情报泄露。“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勾践这么做何错之有?

总而言之,范蠡究竟是何身份,如今已经无法100%还原,但就时代背景而言,范蠡与文种的楚国特工身份应该更接近历史真相。另一方面,勾践可能并非史书记载的那么老奸巨猾,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逼走范蠡杀死文种等,可能还存在不得已的苦衷。

标签: 范蠡春秋

更多文章

  • 弘昼为何将宝贝女儿送给乾隆皇帝收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和硕和婉公主,清朝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也可以说是大清命最好的皇帝,他的子孙也很多,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虽然乾隆的嫔妃多,子女也多但他最喜欢的公主却只有两位。其中一位便是十公主,乾隆很是疼爱她,把她嫁给了首富和坤的长子丰绅殷德;另一位公主是弘昼送进宫中的女子,乾隆把她当着掌上明

  • 庞统和诸葛亮之间有矛盾吗 庞统临死前为什么说他骗了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诸葛亮

    很多人都不了解庞统遗言,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赏识。庞统临死前对刘备说,你被诸葛亮骗了,庞统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庞统为什么说诸葛亮骗了刘备?一、矛盾庞统是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根据三国演义里面的描述。庞统为人正直善良,因样貌看上去太平常,甚至比平常人稍差一些,并没有引起过多人对

  • 关羽丢失荆州让蜀汉陷入被动 荆州对蜀汉的影响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关羽,荆州

    还不了解:关羽和荆州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羽丢失荆州成为最为重要的转折,荆州对蜀汉的的影响有多大?蜀汉为什么会陷入被动?要想解释清楚这事,还得从头说起。赤壁之战后,刘备暂时击退了曹操,占据了半个荆州的地盘。按照当年诸葛亮的隆中对,接下来刘备要做的,就是拿

  • 唐宣宗李忱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登基后第一道圣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忱,唐朝

    扮猪吃老虎出 处 《三十六计》,比喻用心机耍诈故意装成愚弱者让对手疏忽,再趁机赢得最后胜利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历史人物,便深谙这个道理,他虽出身于皇室,但因生母身份低微,在这“吃人的皇宫“中极难生存,而当他被迫处于政治斗争的

  • 曹操开出了丰厚条件拉拢关羽 关羽为什么还要拒绝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曹操

    曹操当初为了拉拢关羽,开出了丰厚的条件,关羽为什么要拒绝曹操,关羽拒绝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看过三国的朋友想必都了解关羽和曹操约法三章的事,特别是《三国演义》把这件事夸张化描述,让人真的以为关羽是为了大义,为了保护刘备的家眷才勉强为

  • 刘禅稳坐皇位四十一年,为何还被说是扶不起的阿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禅,三国

    刘禅早年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刘备攻取益州,建立蜀汉后,册立为太子。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年号建兴。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从章武三年(223年)即位,到炎兴元年(263年)降魏,刘禅前后在位四十一年,乃是三国时期所有君

  • 曹操在赤壁之战惨败后,一直想攻战西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汉朝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准备出兵南征,七月,曹操率军南下,打算讨伐荆州。八月,荆州刘表病逝,刘琮继位为荆州牧。曹操得知此事后,

  • 历史上那拉皇后被“废”的真相是什么?是什么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那拉皇后,清朝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驾崩于圆明园,根据其生前秘密所立传位诏书,皇四子弘历登基为帝,是为乾隆帝。以上问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清朝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三月,乾隆皇帝的结发妻子、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去世在南巡归来的途中,乾隆伤心不已。两年后,乾隆册封皇贵妃那拉氏为

  • 曹操喜好人妻,真的能说明他是贪恋美色的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操,汉朝

    关于曹操,素来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说。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被塑造得奸诈而狠毒,完全堪称“乱世之奸雄”。不管正面还是负面,这位汉末风云人物的身上确实有着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地方。举例来说,曹操爱好文学,喜欢创作,甚至与两个儿子曹丕、曹

  • 刘备入川之后如果想一统天下,他需要怎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三国

    公元200年,衣带诏事发,曹操亲自率军讨伐刘备,刘备战败后投奔袁绍。数月之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前来汇合,一番商讨,刘备舍弃袁绍,南下投靠荆州。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当时荆州刘表到郊外迎接刘备,并让刘备屯兵于新野。但由于刘备志向远大,加上他素有声望,在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