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打匈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种惨胜的意义是什么

汉朝打匈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种惨胜的意义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314 更新时间:2024/1/20 4:49:0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用极大代价惨胜匈奴,到底有啥意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中国古代历史上,边疆异族的威胁几乎从未彻底消弭过,他们觊觎中原大地的肥沃和富饶,总是盘算着来分一杯羹。所以,历代帝王们都要付出相当大的精力来治理边事,不是出征就是维稳。

其中,匈奴族对中原带来的威胁和伤痛尤为突出,汉朝时,匈奴可以说是最让朝廷头痛的问题之一了。

双方的拉锯长达数十载,休养生息之后,汉朝终于可以放开手脚迎战匈奴。然而他们虽然被赶走,汉朝却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样的惨胜到底有何意义呢?

01匈奴:汉人的强劲对手

匈奴能够成为汉朝的心腹大患,并不是短时间内作用的结果,而是经年累月的冲突和对峙。在一次又一次的摩擦和冲突中,他们的战斗力也在成长,慢慢地就成了中原大军的强劲对手。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他们就显露出了敌意。彼时,匈奴攻灭其他少数民族部落,成为草原上首屈一指的豪强霸主,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政权。于是,他们的目光就从草原移开,来到了中原。

匈奴发源于环境恶劣的草原,这样的地理位置带来了极大的生活成本。一旦他们看到了中原大地的肥沃,就再也无法忘怀,开疆扩土同样成了他们的战略目标,只不过对象变成了汉人。

秦始皇刚刚一统天下,北部边境的匈奴就开始寻衅骚扰。在蒙恬大将军的强势出击下,匈奴被杀得落花流水,一路北逃。但是,他们的欲望并未因此熄灭。

秦二世而亡后,原本统一起来的天下再度分崩离析。匈奴看准中原无暇顾及,一举抢占了河套地区,他们的实力也越发强大起来。汉朝建立起来后,他们已然成为让人生畏的对手。

由于刚刚建立起的政权不够稳固,汉高祖只能放弃大幅度地对外用兵,并采用和亲的方式,来稳住虎视眈眈的匈奴,为西汉争取到了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机。

在历史的变动中,他们从最初的一支小小部落,成长为草原霸主,又成为汉族的大敌。虽然他们带来的是威胁和战乱,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确实是一个顽强的民族。好战、侵略是他们的野心,也是他们的实力。

02汉武帝登基,惨胜匈奴

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终于积蓄起了能和匈奴一战的能量。汉武帝刘彻登基后,便调整了之前的国策,改为更加激进的对外征战。于是,汉匈之间的斗争爆发了。

公元前129年,匈奴起兵南下,汉武帝派出四路兵马迎战,分别交由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统领。然而,公孙敖惨败、公孙贺不战而返、李广被活捉。只有卫青一路猛进,直接打到匈奴腹地龙城,给了匈奴族一个狠狠的教训。

龙城一战,匈奴被彻底激怒,公元前127年,他们大举入侵,于是卫青再次领命出战。他采用迂回战术分散他们的战斗力,切断河套地区与各部的联系,形成包围之势。随后便成功收复被他们抢占已久的河套地区,俘获匈奴人数千。

之后,汉武帝精心重建了河套地区的政治生态,迁徙来大量百姓,总算解决了一大隐患。当然,匈奴人不会善罢甘休,双方的大规模战争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在卫青、霍去病等优秀将领的强势作战下,匈奴人尝到了来自大汉王朝的苦头。他们耗费多年建立起的经济命脉,以及广阔的草场都一一失去,可谓是元气大伤,已经很难给朝廷带来多大威胁了。

但是,汉武帝并不满足于这样的平衡,而是继续频繁出战。即使霍去病、卫青相继去世,他也没有放弃针对匈奴的用兵。汉武帝对打击匈奴有多执着呢?

当时,国家出现了严重的气候灾难,干旱、饥荒、蝗灾席卷着大地,让百姓们的生存都变得举步维艰,更别说募兵打仗了,但他还是坚持对匈奴作战。甚至不惜采用盐铁官卖、抬高赋税,乃至卖官鬻爵的方式来筹措战争开支。

百姓们既要承担巨大的生活压力,又要为庞大的军费掏腰包。而一些有财无能之人靠钱当官、当官为钱,更加重了对百姓的压迫。可以说,汉武帝为了打匈奴,不惜放任江山社稷摇摇欲坠。

好在结果并没有辜负他,匈奴终于被打回了漠北老家,再也没有了还手之力。在这之后,汉武帝颁布了《罪己诏》,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对他来说,这场豪赌算是胜利收场了。

03昂贵代价到底有何意义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付出这么昂贵的代价来打击匈奴呢?要知道,如果这场战争没能胜利,国内压力将彻底爆发。到时候,恐怕连他自己的皇位都难保了,这般让天下百姓蒙受委屈苦楚,意义何在?

首先对于中原政权来说,匈奴是一个贪得无厌、反复无常的民族。忍气吞声换来的和平不是长久的和平,他们得寸进尺的本性是不会更改的。与其这样步步忍让,不如彻底打得他们无力来犯。

其次,倘若放任他们在边境地带纠集作乱,那么,生活在边境地区的百姓,可以说是永无宁日了。这些人往往是匈奴最先伤害的对象,汉武帝又怎能置他们的安危于不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汉武帝不能容忍匈奴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汉人尊严!

所以,即使顶着巨大的国内压力,汉武帝也要出征攻打匈奴。毕竟国内的矛盾本质上是汉族人之间的矛盾,而匈奴是异族人。涉及到两个民族之间的胜负,出于这层考虑,他宁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惨胜也是胜!

04结语

匈奴是好战和贪婪的,也是顽强的,姑息放任只会给他们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所以,汉武帝举全国之力乘胜追击,是意义深远的举措。当然,为之付出的代价也是十分昂贵的,他赌上了皇位和名声,为的是更长久的和平。

标签: 汉武帝匈奴

更多文章

  • 崇祯临死前都修建陵墓 崇祯是怎么葬在十三陵中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崇祯,明朝

    对崇祯自缢殉国,生前也没有营建陵寝,死后是谁把他葬在十三陵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1644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克了大明的都城北京,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不愿落入农民起义军手中,因此以自缢的方式壮烈殉国,死时年仅34岁。由于明朝末年内忧外患,因

  • 卢谌:晋朝时期文学家,好老庄之学,文章写得很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卢谌,晋朝

    卢谌(284年~351年),字子谅,范阳涿人。晋朝文学家,曹魏司空卢毓曾孙,西晋卫尉卿卢珽之孙,尚书卢志长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范阳卢氏。清敏有才思,初任太尉掾。永嘉之乱后,随父投奔姨父并州刺史刘琨,途中为汉赵刘粲所掳。辗转来到并州,拜司空从事中

  • 刘备当初带着诸葛亮去攻打东吴 刘备还会输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东吴,诸葛亮

    对如果刘备带诸葛亮去伐吴,还会输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你争我斗,谁也不肯甘拜下风。起初,这种局面也是一直持续着。不过,随着关羽大意失荆州并惨败被杀之后,天下大势便开始有了变化。后来,刘备率军去讨伐吴国,可惜最后却大败。那么,如

  • 说说清朝紫禁城那些秘闻 清宫四大谜案是真的还是假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四大宫廷谜案

    对清朝四大宫廷谜案是真是假?乾隆帝的生母,真的是宫女李金桂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爱新觉罗,一个专出恋爱脑的姓氏,满清12帝在近300年的时间里,忙着谈恋爱的同时,也在偌大的清宫留下了无数谜案。太后下嫁、皇帝出家,甚至工作狂雍正都是死于非命,乾隆自诩为十全

  • 赵俨:三国时期曹魏名臣,熟读经史,精明强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俨,曹魏

    赵俨(171~245年),字伯然,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名臣。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熟读经史,精明强干。建安二年,投靠大将军曹操之后,起家朗陵县令,历任司空府掾、司空主薄、都督护军、扶风太守等职。魏文帝曹丕继位后,历任魏国

  • 岑参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什么样的颠沛流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岑参,唐朝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或许不是很熟悉岑参这个名字,但是这句诗我们却是深深印在脑海里的。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就是剧中程参的历史原型,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744年

  • 后世是如何评价赵俨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俨,曹魏

    赵俨(171~245年),字伯然,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名臣。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熟读经史,精明强干。建安二年,投靠大将军曹操之后,起家朗陵县令,历任司空府掾、司空主薄、都督护军、扶风太守等职。魏文帝曹丕继位后,历任魏国

  • 正史中怒鞭督邮的人真的是张飞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三国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读过《三国演义》的都大约记得第二回里边有个情节——张翼德怒鞭督邮。刘备因为讨黄巾有功,被任命为安喜县尉。但是,有个督邮看不起刘备且索要贿赂无果,按照朝廷命令要把刘备的县尉官职免去,刘备

  • 王濬:西晋时期名将,促成了西晋灭东吴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濬,西晋

    王濬(207年~286年) ,字士治,小名阿童,弘农郡湖县人。西晋时期名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濬出身世家,博学多闻,容颜英俊,多谋善战。举秀才出身,起家河东郡从事。泰始八年(272年),担任广汉太守,平定益州叛乱,迁益州刺史。利用长江上游地势之

  •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 秦始皇为何废分封制改郡县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朝,秦始皇

    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为何不效仿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达四百年的诸侯割据状态,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重大改革。对全国各地施行郡县制管理体制,制订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