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对秦国有功 商鞅最后为什么会落到被五马分尸的地步

商鞅对秦国有功 商鞅最后为什么会落到被五马分尸的地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577 更新时间:2024/2/29 20:02:2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商鞅和秦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对秦国有功,为何落得五马分尸的下场?

《商鞅》诗云:“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商鞅徒木立信的故事流传至今,他的变革之法令秦国强大,然而却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秦国地处边陲,最终能取得一统天下的伟业,除了历代君主的励精图治之外,也得益于秦国采取的人才招揽政策。六国人才前来相助,秦国不强大都不行,其中有一人的到来奠定了秦强盛的根基,他就是商鞅。

商鞅来到秦国之后协助秦孝公进行改革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大增强,为后面秦始皇征伐六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不过,商鞅本人却不懂得变通,太拘泥于严酷刑罚,最终遭人陷害,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商鞅对秦国有大功,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此外,据说在商鞅行刑那天,秦国百姓欢呼雀跃,仿佛报了血海深仇一般,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商鞅入秦,怀揣着强国之法

在战国中期,法家思想已经逐步发展完善,而各国在法家的指导下纷纷开始强国之路,然而从列国采取的变法举措中,可以明显看出有两派,一种是李悝吴起、商鞅为代表,另一种则是以申不害为代表。

两种派别主张实施解决问题的手段有着天壤之别,前者认为法令高于一切,任何贵族,包括皇族都不能凌驾于制定的法令之上;后者则通过扩大君主的权力来限制贵族,使国力发展最大化。

长期处于蛮荒之地的秦国向来不受中原各国待见,所以秦孝公迫不及待地招揽人才,欲要强秦,他在《求贤令》中明确表示想要收复失地,扩张领土:

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

秦孝公需要的就是拥有强国之术的人才,他想要“强秦”,而商鞅的主张则得到了秦孝公的欣赏,商鞅认为实现霸道必须依靠强而有力的法令。为了增加百姓对法令的信服度,商鞅特意表演了一场“南门徙木”的把戏。

为了使法令更具有威慑性,商鞅不顾犯法太子的求情,坚持对其师傅进行惩罚,法令的公正、公平得到百姓们的认可,在全国推行法令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也成为秦国强盛的根基。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成也变法,败也变法

商鞅主持的变法可以说颠覆了秦国以往实施的所有制度,特别是贵族集团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一个贵族子弟成年后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在家族的帮助下在朝堂谋取一个职务,晋升的唯一途径就是立功。

秦国贵族们对商鞅是恨之入骨,那么平民百姓就一定是支持商鞅的吗?也不尽然,百姓们对商鞅的态度也是不服居多。首先是因为商鞅并不是秦国人,在秦国没有任何威望,其次,商鞅在开始主持变法时,不仅秦国朝廷大臣们反对,民间百姓对此也是怨言颇多。

商鞅可以不重视贵族们的看法,没想到对秦国百姓也持看不起的态度,他十分傲慢地说:

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商鞅认为老百姓什么都不懂,看不懂他的做法很正常,等到成果出现,这些百姓就该开心了。之后,商鞅发扬法家酷刑,在担任秦国国相时,用刑手段就非常残忍,他曾经亲自前往渭水处决一批触犯法令的犯人,然后命人将尸体扔进渭水,导致这条河都被染成了红色。

所以在秦国,对商鞅爱戴的人是少之又少,恨他的人则非常多。

随着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卓见成效,秦国也逐步成为战国中数一数二的强国,商鞅在秦国的声望也日益升高,秦国人畏惧法令,无人不晓商君。这样一来,秦国新任国君秦惠文王就对商鞅产生了不满,加上当初商鞅执意处罚他的老师,新仇旧恨一起,就将商鞅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张仪也是秦国功臣,两人下场截然不同

相比于商鞅五马分尸的悲凉下场,张仪的寿终正寝显然是美满结局。

张仪对秦国的贡献可不比商鞅小,他在外交方面凭借一张三寸不烂之舌,为秦国化解了六国合力伐秦的危机,促使六国互相攻伐,为秦国发展壮大自身争取了很多时间。那么他为什么最后就能寿终正寝呢?

主要原因还是商鞅太过“耿直”。商鞅为了维护变法尊严,坚持对当时还是太子的秦惠文王进行处罚,虽然最后是秦惠文王的师傅代为受刑,但仇恨的种子已经扎根在秦惠文王心中。当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任后,曾经的太子怎么会放过他呢。

而且商鞅还曾经欺骗过魏国,导致他与魏国之间的关系成了水火不容的态势,也正因为如此,当商鞅遇难时,魏国人不愿因伸出援助之手。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史记·商君列传》

魏王更是将商鞅送回了正在追捕他的秦国,商鞅至此还想挣扎,组织起一支大军想要进攻郑国以谋取生路,最后还是被秦国大军打败,押解回国都,被判处车裂之刑。

而张仪面对不喜欢自己的君主,采取的方式就委婉很多,为了给自己留退路,张仪主动请辞,并为君主出主意攻伐自己的国家,将出逃伪装成为国尽忠,做事相当圆滑。这种处处维护君主利益的做法自然是君主很满意,这就是张仪为何能顺利到达魏国的原因。

结语

以现在眼光来看,商鞅之死是必然事件,虽然他大无畏的变革精神令人敬佩,但其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法与情永远无法割裂开,法令再完善也需要人去执行,脱离情的法只能是严刑峻法,不得人们理解与拥护,所以说商鞅被车裂的下场正是当初他不近人情所导致的恶果。

参考资料:《史记》

标签: 商鞅秦国

更多文章

  • 曹操一共有七个女儿 曹操为什么都把她们嫁给同一个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汉献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和汉献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一共有7位女儿,个个貌美如花,为何却都嫁给了同一位男人?曹操作为一世枭雄,一生有七个女儿,但是,曹操的女婿却只有一个。这种现象让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感觉很奇怪,但是,事实上,曹操的七个女儿都嫁人了,

  • 论实力曹操比刘备还要强 诸葛亮为什么不投奔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刘备

    对诸葛亮和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实力超过刘备,诸葛亮为什么不投奔?我们对于诸葛亮也是非常的熟悉,很多时候形容人们聪明机智,就用诸葛亮来代替,那么很多人们也非常的不理解,为什么当时刘备的势力很弱小,诸葛亮却依然帮助刘备呢?为什么诸葛亮不去找曹操来辅佐,

  • 西汉开国功臣曹参简介:秉承“萧规曹随,休养生息”的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参,西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参(?—公元前190年),字敬伯,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

  • 推翻韦后政权后李隆基首当其冲 最后为什么是李旦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隆基,李旦

    对李隆基和李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推翻韦后一党之后,为何是李隆基的老爸李旦当皇帝?在整个推翻韦后政权的过程当中,李隆基的作用自然是首当其冲的,可以说是整个事件的核心人物。然而,我们了解,在这场事件过去后,李隆基并非就想当然的成为了新的皇帝,因为当时大唐王朝

  • 李自成打明朝失败多次都能重来 清军一败为何再也不行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自成,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明末李自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李自成打明代,失败百次重来百次,为什么被清代打败就不行了?李自成在清代所遭遇的情形,与他在明代时所遭遇的情形如出一辙。李自成在明代曾数次卷土重来,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明王朝要同时应付农民的叛乱,还

  • 汉武帝都已经击败匈奴了 汉元帝为什么还要和亲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武帝,汉元帝

    还不了解:汉武帝和汉元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武帝打败了匈奴,为何后来汉元帝还要将王昭君嫁到匈奴和亲?历史上的汉匈战争,从西汉打到东汉,历时三百多年,大致可以分为八个阶段。一、匈奴强势时期。公元前200年,平城之战。刘邦冒进,被冒顿单于40万军队围困。命

  • 晋成公:晋国第25任国君,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晋成公,晋国

    晋成公,姬姓晋氏,名黑臀,晋文公之子,晋襄公异母弟,晋灵公的叔叔,母为周王室之女,春秋时期晋国第25任国君,在位共7年。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晋成公早年在东周作人质。公元前607年,晋灵公遇害,晋成公回到晋国继位。晋成公继位后,恢复公族官职,并馀子、公行

  • 刘备一生最大的两个错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三国

    刘备一生最大的两个错误是什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刘备,起初卖草鞋,卖席子,最终却当了皇帝。无论其出身如何?他身上必定有过人之处,当然他也有很强的魄力,特别是在用人识人上,他可以说是难得的明主!当年,他三顾茅庐请出当世大贤诸葛亮,在诸葛亮下山之后的表现,不得不说

  • 宇文护连杀三任皇帝最终却输给宇文邕 宇文护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宇文护,北周

    宇文护是怎么死的?为何连杀三任皇帝最终还是输给宇文邕?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宇文护(513年-572年),字萨保,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之侄,邵惠公宇文颢第三子。南北朝时期北周权臣。早年跟随宇文泰与东魏多次交战,屡建战功,历任都

  • 吴王夫差: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君主,吴国被灭后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夫差,吴国

    吴王夫差,姬姓,吴氏,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吴王阖闾之子,在位共23年。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前494年,吴王夫差在夫椒之战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会稽(今绍兴市),迫使越国屈服。此后,又于艾陵之战打败齐国,全歼十万齐军。前482年,于黄池之会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