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子昂的一生为何一直郁郁不得志?他最后为何被县令逼死?

陈子昂的一生为何一直郁郁不得志?他最后为何被县令逼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499 更新时间:2023/12/17 21:48:12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陈子昂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96年,郁郁不得志的陈子昂登上蓟北楼,看着悠悠天地,心中苦闷烦躁,遂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登幽州台歌》。

在写这首诗之前,陈子昂刚刚经历了人生中的又一次失意,他被指派为武攸宜的记室参军跟随武攸宜奉武则天之命出兵北讨南下攻占营州的契丹大军,在这次战役中,武攸宜指挥不力,导致兵败,陈子昂数次进言都得不到重视,反而被降为军曹。

怀才不遇的陈子昂才留下了这慨然悲歌,当然或许陈子昂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一生都如这首诗一样,郁郁不得志,最后被一个小县令折腾死了。

后世之人对陈子昂的认识基本大部分都源于他的诗,尤其是这首《登幽州台歌》,他一生所写的诗并不是很多,但他却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唐诗的影响更是甚远,只不过抛去诗歌不谈,大部分人对陈子昂的人生并不怎么了解,而他的一生实际上算是很悲剧的。

陈子昂出生于唐高宗显庆年间(656年—661年),具体是哪一年,有至少四种不同的说法,所以也很难判断。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陈子昂出生的时候,武则天已经成为李治的皇后,她的政治野心已经开始显露,并最终攀到了权力的最高峰,而陈子昂的很多悲剧,说来说去也和武则天有关系。

少年时代的陈子昂实际上是不喜欢读书的,至少不怎么读书,他的性格比较好豪爽,想要做的也是一代大侠,所以喜欢钻研剑术,但因为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在击剑的时候伤了人,这件事给陈子昂的打击很大,自此他与过去的那些旧友断绝往来,一心一意发奋读书,想要考取功名将来有一番建树。

679年,陈子昂到长安国子监读书,并在第二年参加科考,但陈子昂的科考之路并不是很顺畅,先后两次落第,直到684年才进士及第。

有意思的是,这一年是大唐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前一年的腊月,唐高宗李治去世,其子李显继位,即唐中宗,而军国大事由武则天把持,裴炎则是李治指定的辅政大臣。李显急于摆脱武则天的牵制而亲政,结果被武则天和裴炎联合起来将李显贬为庐陵王赶出了京城。

之后,唐睿宗李旦继位,实为傀儡皇帝,多数时间被软禁在宫中,而武则天临朝称制。陈子昂中进士之后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局面。在这样的一个局面之下,心向李唐的正直官员多半没有什么好下场。

陈子昂中进士之后被授予麟台正字的官职,他忧国忧民,数次直谏,采纳不采纳就不是陈子昂所能控制的了,不过武则天最初对陈子昂也算是挺看重的,毕竟确实有才能,但陈子昂也是心向李唐而反对武则天的,所以他曾因此而被下狱,好在后来又放了出来,官拜从八品上的右拾遗。

696年跟随武攸宜征讨契丹,回到洛阳不久,他听说自己的父亲陈元敬在家乡射洪遭到了县令段简的折辱,考虑到陈元敬年龄已经很大,所以陈子昂上疏请求罢职归侍,武则天准了陈子昂的请求,让其回家侍奉父亲,这一年是698年,陈子昂回到了射洪县。

回乡不久,陈元敬去世,而在陈子昂居丧期间,县令段简又对陈子昂出手,关于这段经历,《旧唐书》记载得比较简略,只有一句话:“简乃因事收系狱中,忧愤而卒,时年四十余。”

并没有交代段简因何事将陈子昂下狱,不过同时期的卢藏用曾留下一篇《陈子昂别传》,其上交代段简贪婪残暴,听说了陈家家财万贯,动了心思,想占为己有,遂想办法罗织罪名要害陈子昂,陈子昂害怕,就让家人给段简送去20万,但段简还觉得不够,还是数次将陈子昂拉到县衙受审。

陈子昂本来身体就不好,而且其父去世,他哀伤过度,身体就更加羸弱,再加上段简这样折腾他,很快他就受不住,被段简给逼死了。

其实不管是《旧唐书》还是《陈子昂别传》的记载,陈子昂都是被段简给逼死的,但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按照《陈子昂别传》中的记载,陈子昂回乡的时候,武则天是保留了他的官职和俸禄的。

也就是说,即便陈子昂回乡了,但洛阳城还是有他的一席之地的,这样的一位京城官员,他的官职虽然不是很大,但也不至于被家乡的县令所欺负。而且陈子昂才四十来岁,很难说武则天会不会在将来重要他,段简怎么就敢逼死他呢?

就算是武则天没有保留他的官职和俸禄,那在将来也未必不会重用他,毕竟他还算是年轻啊,段简不可能不为自己的仕途着想,按照正常逻辑来说,陈子昂这样的人回乡,作为县令,段简即便不去巴结,也不可能加害啊。

所以,陈子昂表面看起来是被家乡的县令给逼死的,而真正导致陈子昂死亡的人,或许就在洛阳城。也因此,唐中晚期的沈亚之曾在《上九江郑使君书》中写道:

“然乔死于谗,陈死于枉,皆由武三思嫉怒于一时之情,致力克害。一则夺其伎妾以加害,一则疑其摈排以为累,阴令桑梓之宰拉辱之,皆死于不命。”

这里的乔就是乔知之,陈即陈子昂,两人是同一时期的人物,陈子昂还曾随左补阙乔知之的军队到达西北延海、张掖河一带。在沈亚之看来,陈子昂的死其实是和武三思有关系,这就说得通了,武则天摄政时期,大力提拔武氏子弟,武三思甚至还成为太子的热门人选,对反对他的人大家株连杀害。

素来心向李唐的陈子昂自然不为武三思所喜,利用陈子昂在老家侍奉父亲、居丧的时间来加害他,很说得通,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段简这样的一个小县令敢对陈子昂下手了。

标签: 陈子昂唐朝

更多文章

  • 康熙与乾隆都是长寿皇帝,雍正为何却只在位13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正,乾隆

    大家应该都听偶“康乾盛世”这个评价,但是我们会发现为何这个好评中没有雍正皇帝呢?难道雍正皇帝如不得自己的父亲与儿子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并不是,了解清朝历史的人大概都知道,雍正皇帝之促成“康乾盛世”是最重要存在。如果雍正皇帝没有将父亲传给他的基业好好管理

  •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是什么身份?大清生育子女最多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孝恭仁皇后,清朝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是什么身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康熙皇帝作为历史上少有的几位长寿皇帝,不止在政治上大有作为,后宫也十分充实。妃子十分多,不仅妃子多,而且子嗣更是数不胜数。但这其中就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妃子,因为她儿子便是下一位大清的皇帝雍正皇帝。而且她为康熙皇帝孕

  • 曾国藩去世之后 李鸿章是怎么对待他的后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曾国藩,清朝,李鸿章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曾国藩后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曾国藩(左)与李鸿章熟悉晚清史的人,都知道李鸿章和曾国藩之间的深厚渊源。对李鸿章而言,曾既是恩师,又是贵人。没有曾国藩不遗余力的培养和提携,李鸿章后来的仕途功业恐怕都是未知数。李鸿章对曾国藩也十分感激敬佩。他毕生以做曾的学生为荣,张

  • 北魏孝文帝将皇太子赐死,背后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北魏

    北魏孝文帝虽然是鲜卑人,但他却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誉,他在统治期间积极实行汉化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后人甚至认为孝文帝“有舜、文王之姿”。可就是这样一位明君,却做出了许多人不解的行为,他丝毫不顾及父子之情,居然将自己的长子,也就是皇太子赐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中

  • 唐肃宗的张皇后是如何搅动朝廷风云的?她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皇后,唐朝

    唐肃宗张皇后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唐朝中后期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皇帝们一般都不册立皇后了,从唐代宗到唐昭宗,唯有唐德宗之王淑妃临终得以封后,唐顺宗禅位后,王氏因是宪宗之母而被封为太上皇后,而昭宗时,国家已经风雨飘摇,昭宗有感何氏生死不离故而册之为后

  • 富察皇后被誉为“大清第一美人” 富察皇后到底长的有多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富察皇后

    很多人都不了解富察皇后,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追忆居中阃,深宜称孝贤。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 ——乾隆很多人觉得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不会对一个女子专情,实际上古代也有很多痴情男人,乾隆年到80岁,失去富察皇后42年,他仍然深爱富察皇

  • 揭秘:袁术的名望为什么不如袁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绍,东汉

    众所周知,汉末三国是士族门阀崛起并成为社会主导阶层的时代。被称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最早崛起的士族门阀之一,在东汉末年出现了袁绍和袁术两位风云人物。有意思的是,同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袁术的名望却一直不如袁绍。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首先要说明的是,现

  • 历史上真实的尔晴原型是谁?她是什么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那拉氏,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上真实的尔晴是什么形象?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延禧攻略》影视剧的播出让不少观众都痴迷于中,观众们看到女主角魏璎珞的霸气反击时不禁拍手叫好,看到剧情后面黑化的尔晴又让不少观众讨厌到牙痒。历史上真实的尔晴,为傅恒生下6个儿女,家族还出了3位皇后黑化后的尔晴害死了待她

  • 曹操当初为什么要杀华佗 曹操此举是不是正确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华佗

    很多人都不了解华佗被杀,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师。在《三国演义》中,曾有华佗为关羽刮骨毒的情节,除了体现了关羽的坚定意志以外,更展现了华佗医术高超。然而可惜的是,后来华佗为曹操治病时提出了“劈脑取根”的疗法,被曹操怀疑要谋杀他。于是华佗被曹操冤杀。但在真正的历史中

  • 曹操手下从来不缺文臣武将,那么谁才是最值得他信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文臣武将

    东汉末年,狼烟四起,军阀混战,而曹操入许都,以天子名号,笼络了各路人才,是当时势力最大的一个阵营。曹操非常注重笼络各方人才,帐下聚集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在谋士方面,最为出名的就是五谋臣: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还有最终背叛曹魏的司马懿,但是最受曹操倚重,同时也最离不开的确是五谋臣之首的荀彧。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