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维作为蜀汉中后期的力量 姜维的能力实际上是什么样的

姜维作为蜀汉中后期的力量 姜维的能力实际上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951 更新时间:2024/2/13 12:54:10

还不了解:蜀汉和姜维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蜀汉中后期的军事支柱和国家脊梁,姜维实际的能力怎么样?

刘禅投降,蜀汉未亡,姜维身死,蜀汉才彻底画上了历史的休止符。但有一口气在,不让寸土河山,在魏蜀决战后的舍命一搏中,让这位年过花甲的老将背影,在蜀地的秋风中,更添一丝落寞和凄惨!

作为蜀汉中后期的军事支柱和国家脊梁,姜维其实是半路出家。他本是甘肃天水人,父亲为天水郡功曹,在平定羌胡叛乱中,为保护郡守而阵亡。姜维也一直在天水做官,成长为天水守将。

天水郡属陇右五郡之一,陇右地区隶属曹魏之凉州。所以姜维父子本是曹魏官吏,地地道道的魏国人。

公元 228 年,魏文帝曹丕去世,魏明帝曹睿即位。在曹魏新旧权力交替之际,深谙政治和天下大事的诸葛亮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于是诸葛亮生平的第一次北伐由此展开。

此次北伐,诸葛亮兵分两路。仅存的一位“五虎上将”赵云率偏师经褒斜道出斜谷,牵制吸引曹魏大将军曹真及其魏军主力。自己则率蜀军主力出祁山直扑陇右,陇右五郡之南安、安定、天水三郡望风而降。由于遭到天水太守马遵的怀疑和猜忌不得入城,身为天水参军的姜维带着天水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归蜀,从此开了其在蜀汉长达 36 年的征战生涯。

公元 228 年,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也是他五次北伐中离成功最近的一次,由于马谡失街亭而功败垂成。但诸葛亮此行并非没有收获,姜维的加入便是其首次北伐最大的收获!

姜维又称“天水麒麟”,其才能诸葛亮赋予了高度的肯定,称其为“凉州上士”,并在给蜀汉第二届领导人蒋琬的信中也对姜维大加称赞,称其才能在马良之上。有诸葛大师做背书给坚定,我们这些后生小辈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姜维除了本身的军事才能,西凉出身也是其重要的附加价值,这与马超归蜀如出一辙,同时与诸葛亮北伐“先取西凉,再图关中,进而并吞天下”的战略规划不谋而合。

楚汉之争时,刘邦出川直扑关中,最终取得天下,诸葛亮的选择显然与之背道而驰。那么诸葛亮为什么放弃这个成功模板,一心先取陇右,而对富饶的关中与不顾呢?

一方面,关中的战略价值天下皆知,长安作为曹魏的重镇,更是重兵布防。二是关中离洛阳太近,曹魏援军顷刻可到。三是关中八百里平川,无险可守,即便到手也很容易丢掉。对于蜀汉而言,关中是一块肥肉,但蛇吞象的把戏并不好玩。

相较于关中,陇右更偏西,离曹魏的政治军事中心更远,同时有天险陇山,进可攻退可守。此外,陇右地区少数民族与汉人杂居,民族矛盾尖锐,曹魏在此根基并不稳。最后一点,陇右地区盛产战马,这样可以极大的改善蜀汉骑兵兵团的战斗力。

鉴于这些好处,诸葛亮首取陇右便在情理之中了,这也是诸葛亮不采用魏延“子午谷奇谋”直奔长安的原因。

诸葛亮的这种战略选择,也可从他的 6 年 5 次北伐中找到答案。

第 1 次北伐,出祁山战陇右,第 2 次北伐,出陈仓,也属偏西,第 3 次北伐,顺手取甘肃的武都、阴平二郡,第 4 次北伐再战祁山,第 5 次北伐,战场同样选在关西地区。土生土长的天水人姜维,这种先天属性,诸葛亮岂能不知

我们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和能量,判断的标准和范围必须多元化,多角度。如今的很多大企业经常聘请一些离退休的老资格做顾问,老板们很清楚,这些人对公司的具体经营活动没有意义。他们看重的是这些老资格背后的关系、人脉和资源,是影响力和面子。马超和姜维,对于蜀汉的陇右战略而言,同样具有此种效果。

对于很多三国迷来说,大家往往容易将蜀汉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有诸葛亮,后有姜维。其实这并不适合历史事实,这只是一种粗线条的划分。

我们以公元 223 年为界,该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223 年之前刘备为主导, 23 年之后,蜀汉其实经历了 4 个权力阶段。

从 223 年至 234 年,这是丞相诸葛亮时期, 234~243 年,这是大将军蒋琬时期, 243~253 年,这是大将军费祎及尚书令董允时期。从 253 年开始,姜维才真正掌握蜀汉军权,此时离蜀汉灭亡也仅有十年时间。

在诸葛亮及蒋琬时期,姜维处于成长阶段。在费祎时期,姜维虽成长为一颗军界新星,但费祎却是一位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坚持休养生息的国家政策,姜维虽也多次北伐,但每次领兵不过万人,始终受到费祎的压制。

公元 253 年,三国第一刺杀大案发生,蜀汉大将军费祎在一次宴会上被降蜀的魏将郭循刺杀,姜维从此真正走上历史前台。不过耐人寻味的是,魏将郭循却是前次姜维北伐时投降的。历史如此记载,是不是一个阴谋,我们不多评论!

在姜维前后十几次大大小小的北伐军事行动中,有胜有败,有大败也有大胜。比如在“洮西之战”中,姜维大破魏国雍州刺史王经,魏军溺死及被杀者数万人,这是蜀汉北伐历史上第一大胜仗!

姜维作为诸葛亮的学生和徒弟,但二人的军事风格却截然不同。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稳扎稳打,而姜维天生是冒险型人格,用兵主动激进,富有侵略性和攻击性。

两人用兵风格的差异,也导致二人在战果上的不同。诸葛亮 5 次北伐,虽无大功也无大败,每次北伐除了第 1 次马谡失街亭之外,几乎每次北伐都将蜀汉大军完璧归赵的带回来。姜维的主动进攻,有洮西之战这样的战绩,也不乏一些大败。

二人的军事风格的差异,除了在进攻上还表现在防守上,主要是汉中防线的设置。

姜维主政后,将诸葛亮,魏延,王平时期分兵拒守,阻敌于国门之外的防御策略,改为引狼入室,聚而歼之的策略。

这两种防守策略孰优孰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前期的分兵把守各个关口的做法,效果是明显的,但却没有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机会。姜维的引狼入室,虽有聚歼敌人的机会,但也太过冒险,只怕引狼入室打不着狼,反被狼吃了的风险。

在公元 263 年的魏蜀决战中,姜维的功过是非众说纷纭。在我看来,蜀国的最终失利,姜维并无过错,至少有 3 点可以佐证。

第一,263 年魏国大将钟会在关中治兵时,姜维已然洞察魏军的动向和意图,急忙上书刘禅,告知魏军动向,并要求派遣张翼,廖化前往阴平和阳安关。

但刘禅和黄宦官黄浩置之不理,最终酿成大祸,蜀军失掉先机,但这口黑国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甩到姜维的头上。

第二,魏军兵分三路,钟会率 10 万大军直扑汉中,邓艾率 3 万军从陇右进攻在沓中的姜维,诸葛绪率兵三万阻断姜维退路。

在此危急时刻,姜维巧妙的引开诸葛绪,甩掉邓艾,避过钟会,将数万大军成功带回剑阁。这种高超的军事手段,颇有毛主席“四度赤水”的味道。

第三,钟会率十几万曹魏大军直扑剑阁,姜维率数万士兵严阵以待,十几万魏军居然只能望关兴叹,无计可施。

从这个意义上说,姜维无论是游击战还是防守战,野战还是阵地战,都是一把好手。十几万魏军人吃马喂,钱粮消耗巨大,只需拖延时日,魏军将不战而退。这是诸魏葛亮及姜维的亲身经历,百试百灵。

只不过姜维的这一手好算盘漏算了两个人,一是偷渡阴平的邓艾,二是下破了胆,六神无主的刘禅。当姜维率领大军在剑阁阻挡魏军,只待魏军粮尽退兵之时,狗日的刘禅出城投降了。

刘禅投降之后,蜀汉官员或死或降或逃亡,树倒胡孙散,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古今一理,但年已 61 岁的老将姜维却并没有放弃。

姜维无可奈何投降魏将钟会之后,助长钟会,邓艾及诸葛绪等人之间的矛盾,引爆钟会内心谋反的熊熊烈火,这两步姜维都做的十分成功,并且借助一次酒宴的机会,将魏军中高级军官全速扣押。姜维并派人传信给刘禅,要其忍耐数日,复国指日可待。

姜维强烈建议钟会赶紧杀掉这批军官,但钟会此时却犹豫了。这一片刻的犹豫,消息走漏,魏军发生兵变,冲进皇宫释放魏军军官,并将钟会姜维杀死。

魏军士兵对姜维十分痛恨,将其剖腹取出其胆,发现姜维“胆大如斗”,十分恐惧。亲信冒死将姜维胆偷出,葬于四川庐山,因此姜维墓也被称为“胆墓”!

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征战沙场的姜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舍命一搏的姜维!如今,蜀地胆墓犹存,天水麒麟安在?

标签: 姜维蜀汉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赵云会无缘五虎将呢?详解其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云,三国

    为什么赵云会无缘五虎将呢?明明在跟随刘备三十年间,赵子龙参加过无数场战役,并且都取得不错的成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后 刘备奔袁绍于邺与云相遇,随从至荆州,战博望,出长阪,迁为牙门将军,仅为一名护卫偏将,随刘备南定诸郡后,方升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而关羽已是襄阳

  •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是什么下场?让位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玄宗,唐朝

    所谓盛极必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倘若说起中国古代的强盛王朝的话,人们都会想到唐朝,这是中国人最为骄傲的朝代之一。而唐朝最为兴盛的时期当属唐太宗和唐玄宗之时,此时有着“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美称。然而,凡事盛极必衰,唐玄宗大概是被唐朝的盛世局面所迷惑了,因

  • 历史上年庚绕是中怎么死的?雍正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年庚绕,清朝

    年羹尧早年立下赫赫战功,高官显爵集於一身,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历史上年家是雍正府的家奴,年羹尧帮助雍正夺得帝位,也是份内的事,为主子效力。其实历史上年羹尧助雍正登基没有这样简单,雍正虽然是年羹尧的主子,对年家有知遇之恩,但年羹尧有自己的想法,他这个大将军是康熙帝封的,他在康熙末年也在揣测康熙帝

  • 历史上吴起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吴起,战国

    在 战国时期,吴起就是传奇的存在,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吴起是战国初期卫国曹县人,他父亲相当有钱,是个大财主真正的土豪,可是吴起这个人热衷于功名,到处求官,花了很多冤枉钱,还把老父的家产败得倾家荡产,结果也没弄到一个像模像样的官职,还受到了周边邻里的讥笑。吴起一怒之下,

  • 历史上勾践为了复国都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勾践,春秋

    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原意指越王勾践。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历史上,作为一国之君被敌国彻底打败,还能够忍受漫长巨大的屈辱和折磨,最终恢复整个国家,甚至复仇雪耻吞并强大的敌国,进一步扩张版图使原来弱小不起眼的国家成为天下第一强国者,除了春秋时代

  • 宇文颢:北周德皇帝宇文肱长子,生性至孝,英勇善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宇文颢,北魏

    宇文颢(?~524年),代郡武川(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鲜卑族。北魏大臣,宇文肱的长子,宇文护的父亲,宇文颢生性至孝,英勇善战。北魏正光五年(524年),跟随父亲宇文肱大战卫可孤,舍身保护父亲,战死沙场。北周保定元年(561年),因其为宗室大臣,获赠太师、柱国大将军、大冢宰、恒州都督、

  • 宇文导:邵惠公宇文颢次子,雄杰豪迈,仁义慈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宇文导,西魏

    宇文导(511-554年),字菩萨,代郡武川(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人,鲜卑族。西魏时期大臣、十二大将军之一,太师宇文泰之侄,邵惠公宇文颢次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宇文导雄杰豪迈,仁义慈惠,深得叔父宇文泰的喜爱,册封饶阳县侯,加号冠军将军,大统元年(535年),

  • 宇文娥英:北周宣帝宇文赟之女,卷入谶纬事件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宇文娥英,北周

    宇文娥英(?-615年),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北周时期公主,北周宣帝宇文赟和皇后杨丽华之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嫁给广宗郡公李崇之子柱国李敏。大象二年(580年),父亲北周宣帝宇文贇去世后,大丞相杨坚辅佐朝政。开皇元年(581年),杨坚篡夺北周天

  • 宇文衎:北周宣帝宇文赟第二子,为相国杨坚所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宇文衎,北周

    宇文衎(kàn)(?—581年),字号不详,代郡武川(内蒙古武川县)人,鲜卑族。北周宗室大臣,北周宣帝宇文赟第二子。大象二年(580年),册封莱王。大定二年(581年),为相国杨坚所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宇文衎(570年代-581年),周宣帝宇文赟的

  • 杨慎矜:隋炀帝杨广玄孙,富有才干,善于理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慎矜,唐朝

    杨慎矜(?-747年11月25日),本名杨谦,字慎矜,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唐朝时期大臣,隋炀帝杨广玄孙,弘农郡公杨隆礼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弘农杨氏。深沉刚毅,富有才干,相貌堂堂,善于理财。门荫入仕,起家汝阳县令,擢升监察御史、检校太府卿,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