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人开始启动千年来的圆梦之旅——探月工程。到2020年,嫦娥五号携带月球土壤回到地球,探月工程的“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圆满完成。中国人终于在月球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如今中国的两只“玉兔”还在月球上工作继续工作。
为了圆这个飞天揽月的梦,许多人付出了汗水、泪水,并付出了他们的青春年华。他们中有担任“指挥者”的功勋卓著的科学大家,更多的人则是在普通岗位上的科技工作者,其中有这么一些特殊的群体——
探月工程里的“嫦娥”
古人常把月亮与嫦娥联系在一起,而在以男性为主的航天科研队伍中,探月工程团队的女性占了近三分之一,她们常常被亲切地称为“嫦娥”。女性具有责任心强、细心等优势,“嫦娥”们巾帼不让须眉,在各自的岗位上表现出色。而作为女性,她们要付出更多。
张玉花以工程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的身份,见证了嫦娥三号“玉兔一号”登陆月球,嫦娥四号“玉兔二号”登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月球挖土归来。
然而,刚被分配进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工作时,张玉花只是一个让领导有些“不知所措”的女航天工程师,因为当时航天领域的工程师绝大部分是男性,领导不知道该给她安排什么工作。这激起了张玉花的好胜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证明女工程师一样行!
如今,张玉花已经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了32年。2004年,张玉花从载人航天“变轨”到探月工程,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成功实施。她已经成长为上海航天研究院第一位女性总指挥,也是很多航天重大项目总师级里唯一的女性。
张玉花是女性领头人中的代表,年轻一代中的女性工程师也不“逊色”。
张艳丽是一名航天电机研发工程师,她设计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月球车、火星探测器、空间站和“北斗”系列卫星上。在一次采访中,张艳丽分享了一个难忘的经历。2009年,她承接了月球车电机的项目。但是就在研发项目进行到重要节点时,她怀孕了。为了尽快完成研发项目,张艳丽不顾自身怀有身孕,与其他同事一样,每天奋战在车间。即使是在面临流产的危险时,她也没舍得放下月球车的研发项目。用她的话来说,这个项目凝聚了她的心血,就像她的另一个孩子。更重要的是,完成这个项目是她对国家的一个承诺。
2013年,“月兔号”月球车在月球完美着陆,张艳丽眼泪夺眶而出。
如今,在航天科技领域,女性科技工作者越来越多,她们的努力,让中国的航天科技有了别样的色彩,尽管她们舍弃了许多,但是她们坚忍不拔、敬业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家人,教育了孩子,将航天人的家国情怀传递给了下一代。
搭“鹊桥”的年轻人
探月工程中的年轻人有很多,为嫦娥四号搭建“鹊桥”的那群年轻人尤为显眼。“鹊桥”是为“嫦娥四号”提供通信服务的中继卫星,取自牛郎织女神话传说中的鹊桥。
为什么嫦娥四号需要中继卫星来提供通信服务呢?原来“嫦娥四号”计划登陆地点是在月球背面,而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永远以同一面朝向地球,因此在月球背面登陆的航天器无法与地面测控中心联系。只有发射一颗中继卫星到月球背面上空,月球背面的航天器才可以先把信号发送给中继卫星,中继卫星再转送回地球,中继卫星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
中继卫星是通信卫星的一种,被称为“卫星的卫星”,可为卫星、飞船等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其具有数据传输量大,数据可实时下传的特点。虽然中继卫星已经不是什么新技术了,但是从来还没有人成功发射过地月中继卫星,“鹊桥”是第一颗。
万事开头难,“鹊桥”的研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受发射窗口等条件限制,留给研制团队的时间只有不到30个月。因此,研制工作一启动,科研人员就进入了冲刺的状态。
“鹊桥”中继卫星的研制团队是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队伍,其中有沉稳、技术过硬的中年骨干,更多的是工作不满10年、富有激情和活力的青年人。为了按时完成任务,项目团队制定了“二十四小时三班倒”的工作制。在那段时间,即使是到了深夜,测试间里还总是亮着灯,假日里办公室内总有人在加班。为了完成各项测试,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黑龙江佳木斯,队员们要在二十多天里完成测试任务,当时正值初冬,温度已在0℃以下,试验基地的一些房间连暖气都没有,他们只能硬抗。时间紧任务重,他们常常和衣而睡,连澡都“懒得”洗。
这群年轻人硬是在不到30个月的时间里,凭借过硬的技术、勇气和毅力攻克了道道难关,承受超乎常人想象的艰苦,他们就像是搭“鹊桥”的“喜鹊”,通过共同的努力,圆满完成了研制任务。
2018年,“鹊桥”中继卫星开始为嫦娥四号服务,并圆满完成任务。2019年11月,“鹊桥”接到指令,开启新装备——它不只为嫦娥四号服务,而且像一台太空射电望远镜一样,可以接收到130亿年前的信号。未来或许可以帮助科学家看到宇宙最早一批恒星的诞生、第一批星系的形成过程。
从2004年探月工程启动,到2020年12月“嫦娥五号”从月球挖土归来,中国探月工程团队用了17年的时间,完成了探月工程的“绕、落、回”三步走规划,这个过程中,有的人从青年人变成中年人,有的人从中年人变成老年人。正是他们秉着航天人的责任感,怀着一颗为国奉献、矢志航天的决心,默默奉献,才使任务得以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