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十二金仙中,既有太乙真人这种极其护犊子,甚至偏袒自己的徒弟哪吒到了没有原则的地步的神仙;也有惧留孙这种和徒弟感情淡漠,甚至眼看着他被渑池守将张奎斩杀而无动于衷,袖手旁观的人。那么惧留孙为何见死不救,眼看土行孙被杀上榜?
土行孙算是阐教三代弟子中比较另类的。他师从惧留孙,主要本领就是地行之术。封神之战时,阐教基本上是站在西岐一方,和站在殷商一方的截教明争暗斗,互相争锋。作为阐教三代弟子,土行孙是少数几个立场出现了问题的。广成子和赤精子的徒弟殷郊和殷洪,二人虽然也是阐教弟子,但二人出身于殷商一方,又是纣王的嫡子,被申公豹忽悠偏离了立场还可以理解,但土行孙作为正宗的阐教弟子,也被申公豹忽悠投奔了邓九公,和西歧作对,他的死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点咎由自取,毕竟《封神演义》的立场是站在西岐一方的。
但不管怎么说,面对土行孙的惨烈,惧留孙却没有任何的表示,只是在土行孙死后,才对姜子牙一方说出了他的理由:“(土行孙)劫数难逃,贫道只有望崖垂泣”。惧留孙选择不救土行孙,我猜测可能是出于以下的原因:
代替自己躲过封神大劫
封神之战的起因之一就是十二金仙犯了红尘杀劫,必须经历一番红尘历练,身入劫中,渡过大劫才能继续修炼,否则就会身死道消,进入轮回。再加上昊天看中了十二金仙,下诏要十二人听命于天庭,元始天尊不想放人,才联合师兄太上老君,上奏鸿钧道人后借机发动了封神之战。
十二金仙杀劫临身,想要渡过大劫,必须经历生死考验,躲过死劫才算渡劫成功,不然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身死上了封神榜而已。而选择收个徒弟,让自己的徒弟代替身死上榜,未尝不是减轻大劫之力的一种尝试。在神话世界中,徒弟作为与自己关系比较密切之人,与自己气运相连,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体的,这也是很多神仙十分谨慎,不愿意轻易收徒的原因。
十二金仙中有好几位都是在大劫降临,封神榜确定之后突击收徒,比如惧留孙、广成子、赤精子清虚道德真君等人。他们的徒弟土行孙、殷郊、殷洪、黄天化等人也相继身死上了封神榜。而十二金仙则成功渡过杀劫,继续自己的修行之路。所以说可能是出于这种考虑,土行孙作为工具人,自然要承担自己的使命,惧留孙不救就是必然了。
封神榜上榜之人大部分都是内定好的,惧留孙也不敢轻易改变
三教会签封神榜,是在三清的师尊鸿钧道人的首肯下,由三清之一的元始天尊主持,太上老君和通天教主对名单都有过协商,共同商议后通过的。结合原著中通天教主回到金鳌岛后传书弟子:“紧闭洞府,静诵黄庭三两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可以看出,对普通的弟子,可能是已经确认好了名单。而三教的精英弟子,命运则全看自己气运和个人的选择,任何人不得插手。
这样的情境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元始天尊会不顾圣人之尊插手精英弟子间的争斗,就是害怕自己的核心弟子会上榜;而通天教主则眼看着四大弟子中两人身死,核心弟子三霄、赵公明身死无法插手的原因。
按封神榜中的说法,上了榜的人中,命运就已经完全被强行锁定,不管如何挣扎,最终的结局都是身死魂魄上封神榜。作为制定榜单之人可以插手,而惧留孙作为三清的下一辈,自然是不敢挺手封神榜事宜,强行改变原定上榜之人的命运的。劫数两字,就可以完美地解释很多人莫名其妙地选择,然后身死上榜的行为。
土行孙只是学习了地行之术,道行并不高深,更为关键的是他违背了大势,背离了阐教的立场,选择了帮助阐教的对立方殷商,本来他的上榜命运就已经注定,行为又等同于背叛,恐怕不是他注定了要上榜,惧留孙自己出手清理门户都有可能。既然他选择了自己作死,惧留孙怎么可能会出手相救?
所以明明推算出了土行孙会丧生于张奎之手,惧留孙还算有情义,曾给土行孙赠言:“地行道术说能通,莫为贪嗔错用功;撺出一獐咬一口,崖前猛兽带长红。” 可以说是揭示了土行孙日后的命运,只是土行孙却不曾看透罢了。惧留孙最后还是出手赠给杨戬等人指地成钢符,困杀了张奎,也算是为自己的徒弟报了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