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焦山之战是怎么输的?为什么会输

焦山之战是怎么输的?为什么会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299 更新时间:2023/12/23 4:49:58

面对元军大举南侵,风雨飘摇中的南宋朝廷下诏各地起兵勤王。郢州守将张世杰、江西安抚副使文天祥入临安勤王,分别被委以保康军承宣使、浙西江东制置使之职。特别是张世杰,一度被朝廷上下寄予很大希望。

张世杰其实是蒙古的“叛兵”。据《宋史》记载,他是涿州范阳人,南宋前期,范阳一直属金国管辖,金被蒙古联合南宋所灭后,又纳入蒙古版图。张世杰出身行伍,年轻时因获罪,不得已投奔南宋。

被委以保康军承宣使一职的张世杰“总都督府兵”,可谓重兵在握。张世杰认为,要想守住临安,必须收复临安周围的失地,然后组织兵力,与元兵决一死战。按照这一想法,张世杰部署兵力,很快从元兵手中收复了广德、常州等失地,一时间,朝廷上下似乎看到了“中兴”的希望。

常州收复了,接下来就应该收复镇江了。此时是德祐元年(1275)七月,距离镇江城陷已整整四个月。怎么夺回镇江城呢?这时江北扬州、真州(今仪征)等地仍为南宋据守,张世杰于是联系两地的守将,打算合围夺下镇江,但这两地的兵力却是屡战屡败。原来,元兵分别屯兵瓜洲和西津渡,已形成南北呼应之势,封锁住了长江。江北之兵根本无法渡江驰援。在此情势下,张世杰决定,结集一万多艘战船,在焦山水面与元军决一死战。

这是决定南宋生死存亡的一战。战前张世杰做了充分准备,他除了将战船屯扎于焦山南北江面外,还分别和常州守将张彦、扬州守将李庭芝相约,让他们分别从大江南北发兵,这样“三路交进,同日用事”。

可惜的是,布阵时,张世杰犯了个致命错误。他令战船以十艘为一方阵,系上索链,沉碇于江,横截于江面。通晓“三国”的人,对火烧赤壁肯定很熟悉,这和庞统所献

“连环计”有什么区别?如果元兵用火攻,这些索在一起、系于江中的船只,哪里还会有一丝战斗力?这是很危险的。张世杰下令,非有号令,不准发碇,以示非胜即死。虽然破釜沉舟的决心令人钦佩,但从布阵开始,此战已经埋下失败的阴影了。

指挥这场战役的元军统帅是平章阿术。据《续资治通鉴》记载,阿术登上与焦山隔江相望的石公山(即今象山),大喜地说:“可用火烧,宋军即败!”于是,他招来一千名善射的健壮士卒,准备乘船以火箭两路夹击宋军战船。阿术自己居中,对宋军形成合围之势。

这场焦山大战发生于七月初二这一天。出乎张世杰意料的是,原本约定同日起兵的张彦、李庭芝,此时却没有如约发兵。这样一来,张世杰从开战起,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为什么张彦、李庭芝没有发兵呢?研究者通常认为,他们出于自身考虑,按兵不动。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如果焦山一战不能取胜,南宋灭亡在即,他们又不准备降元,何来自身考虑呢?在《元史》中,我读到一个细节,张彦并未按兵不动,而是发兵袭击丹阳吕城,结果阿术遣将将其击败。想来李庭芝当时也是发兵的,不过由于瓜洲驻守大量元兵,才没能及时驰援。

焦山大战拉开序幕后,张世杰布阵的弊端就显露了出来。元军驾驶着小型战船,在江面上往来如飞,而宋军的战船却因环环相扣,显得很不灵活。当元军的弓箭手向宋船顺风发射火箭后,一时间,宋船篷樯起火,烟焰蔽江,阵势大乱。此时宋军虽然极力死战,但战船却是前行不得,欲退不能,混战中万余人丧命江中。张世杰眼看大势已去,逃奔圌山。经此一战,元军共夺得战船七百余艘,“宋人自是不复能军”。

《元史》关于这场焦山之战的记载中,有一个生动的细节。当时元军驻守镇江的董文炳,带着儿子董士选,乘船奔赴战场。弟弟的儿子董士表也要同行,董文炳对他说:“我弟弟就你一个儿子,我不忍你和我们一同前往。”但董士表坚持要去,董文炳只得同意了。董文炳乘船居中,旌旗招展,士选、士表乘船居于两翼,大呼突阵。众将士受此感染,奋勇争先。江面上一时声震天地,横尸漂浮,惨烈至极。读至此,怎能不令人伤心惨目?无论宋军还是元军,谁又没有妻儿老小,谁又不是血肉之躯?

有关焦山之战,后代史家各有看法。明柯维骐在《宋史新编》中认为,张世杰没有据守瓜洲和镇江两岸,这是失败的原因。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则指出,并非张世杰不肯据岸而守,而是“其势不然也”,当时两岸元军重兵把守,宋军徒叹奈何。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引宋京学士刘九皋等伏阙上书中的话说:“张世杰步兵而用之于水,指挥失宜,因以败事。”这也只看到了问题的表象。张世杰此战大败,和指挥失当固然有关,但此时南宋很多城池已沦陷,各地兵将如一盘散沙,张世杰以一人之力,怎能挽狂澜于既倒?

焦山之战是南宋继丁家洲之败后的另一场大败,至此南宋军队彻底失去了对元兵的抵御能力。当年十一月,元丞相伯颜率大军三路进兵,直逼临安。眼看元军兵临城下,南宋朝廷决定奉表乞降,并派文天祥出使元营。

标签: 焦山之战南宋蒙古

更多文章

  • 岑港之战中戚继光运用了怎样的战术?是怎么大获全胜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岑港之战,明朝

    在龙山所附近的两次战斗,使戚继光开始显露头角,也使他认清了明军的弱点:缺乏必要的训练,战斗中畏缩不前。如果不迅速采取措施,训练出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就无法取得御倭战争的胜利。鉴于此,戚继光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起草了一篇《任临观请创立兵营公移》,正式向上司提出了自己的练兵建议。在这篇《公移》中,

  • 穿鼻条约简介 穿鼻条约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签订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英国,林则徐,穿鼻条约

    《穿鼻条约》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概念,历史上只存在一份《穿鼻草约》,是由当时的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琦善和当时英军的负责人义律两个人拟定的,这个草约,满政府是不承认的,英国政府也是不承认的,未经两国政府承认的文本只能成为草约而不能叫做条约。背景他只留下少数军队封锁广州,自己率领大部分舰只北上,在中途攻陷舟山

  • 吉普赛人来过中国吗?中国也有吉普赛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吉普赛人,罗姆人

    罗姆人约于公元1000年离开印度,经阿富汗、波斯、亚美尼亚、土耳其等地,到达欧洲。(至今仍有罗姆人散居伊朗等地。)14世纪时罗姆人已到达巴尔干半岛,16世纪时已遍布欧洲各地,包括苏格兰、瑞典等地。另有罗姆人经叙利亚到达北非,再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到达西班牙。同时印度北部至今仍有和罗姆人相似的民族居住。罗

  • 信浓四大将之一:木曾义昌曾指挥过神流川合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木曾义昌,日本,神流川合战

    木曾义昌,是日本战国时代信浓地区的豪族,与其并列的还有另外三位,分别是:小笠原忠实、村上义清 、诹访赖忠。当时的人们称四位将军为:信浓的四大将。木曾义昌(きそ よしまさ)是信浓豪族,和村上义清、小笠原忠实、诹访赖忠三人合称为信浓的四大将,在武田信玄的猛攻下降服,迎娶信玄之女成为一门,但信玄死后,信长

  • 日本战国武将村上义清:信浓四大将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村上义清,日本,信浓四大将

    日本战国武将。信浓北部领主。终生与武田信玄作战,曾两次击败信玄。战败后投奔了上杉谦信。引发了川中岛合战。《更级上将村上源府君年谱》记载,是年,武田信虎突然侵入佐久郡,在平贺地区纵火焚烧。村上义清年仅十六岁,其父赖平应佐久众大井氏的邀请,率军出援,迎击武田军。这就是后来两度大破武田信玄军的名将村上义清

  • 盱眙之战起因经过简介,南朝宋击败北魏(盱眙之战(南北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盱眙之战,盱眙之战(南北朝)

    450年(宋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反击宋的大举进攻,越过黄河、淮河,向南挺进至瓜步山(今江苏六合东南),饮马长江。后因宋军沿江严备,魏军缺乏船只,更因为北方人不适应南方气候,军中流行瘟疫,只得于次年正月北撤。经过盱眙时,拓跋焘驱使丁零、匈奴、氐羌等族士兵筑长围攻盱眙,

  • 星门事件的起因是什么 星门事件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非洲,亚丁湾,科学家,星门事件

    2010年11月14号至15号上午11时,亚丁湾连续发生62次地震。这一事件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派遣科学家前往事发地点进行调查,真相却不得而知。但有科学家向外界透露这一事件为秘密事件。并且有人曾传言此次事件其实为位于亚丁湾的星际之门打开所造成。事件起因2010年11月14号开始至15号上午

  • 北魏攻宋河南之战经过及结果简介,山东、河南一带多为北魏所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魏攻宋河南之战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在东晋太尉刘裕灭后秦时,虽因力弱而未能救秦,但仍不忘南伐以开拓疆域。泰常七年九月,魏帝乘刘裕病卒之机,命司空、晋兵大将军奚斤督宋兵将军周几、吴兵将军公孙表率兵攻宋。十月,魏军将行,博士祭酒崔浩以宋军长于守城为由,建议先分军略地,后再战取城。魏帝不从,而采纳奚斤先攻城之议,命奚斤等率步

  • 朝鲜历史上的三大妖女,她们为何被称为亡国妖女?(朝鲜三大妖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禧嫔,张绿水,金尚宫,朝鲜,朝鲜三大妖女

    朝鲜王朝三大妖女,张禧嫔、张绿水、和金尚宫。一直在说中国的亡国妖女,比如中国历史上最美的皇后,再比如更著名的中国历史上10大女色狼,今天我们要来看看朝鲜王朝的三大妖女,她们被称为亡国妖女,个个美艳绝伦。1、张绿水张绿水(,1480年6月3日-1506年),李氏朝鲜王朝中期的暴君燕山君(1476年-1

  • 陈霸先篡梁立陈,梁朝并没有灭绝还留了一人建立后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南北朝,陈霸先篡梁

    南朝宋齐梁陈,陈代梁后,实际上梁朝并没有灭绝,梁朝皇室一支称帝,被称为后梁或西梁,国祚持续了三世三十余年,一直到陈朝灭亡前两年才被隋灭,后梁的开国皇帝是昭明太子的第三子萧察。昭明太子“侯景之乱”中梁武帝被侯景关押饿死,侯景立梁武帝三子萧纲为帝,是为梁简文帝。后废帝自立。其后梁武帝七子萧绎镇守江陵,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