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
尧见舜德才兼备,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刻苦耐劳,深得人心,便将其首领的位置禅让给舜,并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妻。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地禅让。
娥皇女英嫁舜,究竟谁为正宫?谁为妃子?尧和夫人争论不休。最后决定了一个办法,据说当时舜王要迁往蒲坂,尧命二女同时由平阳向蒲坂出发,哪个先到哪个为正宫,哪个后到,哪个为偏妃。娥皇、女英听了父王的话,各自准备向蒲坂进发。
娥皇是个朴实的姑娘,便跨了一头大马飞奔前进,而女英将排场,乘车前往,并选由骡子驾车,甚觉气派。可是正值炎夏、牲口浑身淌汗,路过西阳村北,遇一溪水,娥皇女英休息片刻,让牲口饮水解渴,以便继续赶路。
在行进中,不料女英驾车的母骡,突然要临盆生驹,因此车停了。这时娥皇的乘马已奔驰在遥远的征途,而女英受了骡子生驹的影响,落了个望尘莫及。正宫娘娘的位置为娥皇所夺取,女英气愤之余,斥责骡子今后不准生驹。因此传说骡子不受孕,不生驹,都是女英封下的。
舜的家庭关系比较复杂。他的爹瞽叟是个瞎子,人也糊涂。舜的亲娘死得早,老爹瞽叟给他娶了一个后妈,生了两个同父异母的孩子,好在娥皇女英很贤惠,从来不因出身高贵而使性子、添乱子,对舜一家子老小侍候周到。
因此,《史记》里夸她俩“甚有妇道”。遗憾的是,舜的后妈事事容不得舜,而且总想把他害死,好把家产全夺过来给她的亲儿子象。因此,她们对于“第一家庭”的内部矛盾,采取了小心谨慎的处理办法,只能暗地里多加防备,以保护她们的丈夫。
帝舜执政三十九年以后,曾到长江一带巡视,不幸死在苍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上。两位夫人闻此噩耗,便一起去南方寻找舜王。
娥皇女英在湘江边上,望着九嶷山痛苦流涕,他们的眼泪,挥洒在了竹子上,竹子便挂上斑斑的泪痕,变成了“斑竹”,“斑竹也称湘妃竹。舜死了,娥皇、女英痛不欲生,便跳入波涛滚滚的湘江,化为湘江女神,人称湘君(娥皇)、湘妃(女英)或湘夫人。
其实娥皇女英并不能算历史人物,多少有些神话的成分,因为上古时期并没有明文记载,不过娥皇女英二妃的美丽动人的形象,历来成为吸引诗人、画家的创作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