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古神话中,龟是长寿的象征,是一种祥瑞之兽。古代传说中,龟在神兽里面的地位很高,他跟龙、凤凰、麒麟合称“天之四灵”。今天史书凌轩阁就用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上古神话中的七大灵龟,其中第3是大禹的坐骑,第2被女娲所斩,第1能威慑万妖。史书凌轩阁之前写过上古十大神鸟、上古八大神鱼、上古十大神牛等异兽系列文章,对上古神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我后自行查看。
7、南海神鳌
苏轼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么一句:“南海神龟三千岁,兆协朋从生庆喜。”这其中的“南海神龟”,指的就是上古神话中的南海神鳌。南海神鳌是一只生活在茫茫大海中的灵龟,它以长寿、坚韧、力大无穷著称。苏轼诗中的“三千岁”是虚指,他的意思是南海神鳌寿命很长。
在神话传说中,南海神鳌龟形龙身,它一直背负着蓬莱仙山在大海中游荡。如果能找到南海神鳌,也就找到了神话中的蓬莱仙山。总体来说,南海神鳌只是寿命较长,并无特别法术,所以笔者把它排在最后一位。
6、旋龟
“旋龟”是记载于《山海经》中的一种灵龟,有人也把它称为“玄龟”。在《山海经》中,对“旋龟”的记载如下:“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咱们把《山海经》中的话翻译一下,旋龟整体外形像龟,呈暗红色。它的脑袋像鸟,尾巴像蛇,叫声如同伐木。《山海经》中,旋龟这种灵龟有个特点,它可以增强人的听力。把旋龟放在身上,聋人不聋,正常人可以听见非常微小的声音。
5、白蛫
“白蛫”是一种出自于上古神话典籍《山海经》中的灵龟。《山海经》中关于白蛫的记载如下:“又东南二百里曰即公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琈之玉。有兽焉,其状如龟,而白身赤首,名曰蛫,是可以御火。”《山海经》中,即公之山上有种叫做“白蛫”的灵龟。白蛫这种灵龟长得非常有特点,跟一般的龟截然不同。白蛫全身白色,脑袋是红色的,而且这种灵龟已经有了初级的法力,它可以召唤水柱,抵挡火焰。
4、九尾龟
一说起九尾龟,笔者就想起了《水浒传》中没有一句台词的梁山好汉陶宗旺,他的绰号就是“九尾龟”。笔者之前还一直疑惑陶宗旺的绰号,难道龟有九条尾巴就非常厉害吗?原来陶宗旺的绰号“九尾龟”是一只上古灵龟。
古代典籍《骈雅》中有如下记载:“龟有九尾者,即九州龟,一尾主一州。”上古神话中,九尾龟个头不大,只有一尺来长。顾名思义,九尾龟有九条尾巴,它的九条尾巴代表着天下九州。
3、龙龟(大禹的坐骑)
上古神话中,“龙龟”的形象很复杂,在很多神话典籍中都有过记载。《山海经》中有如下记载:“又北百七十里曰隄山,多马。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泰泽,其中多龙龟。”既然它的名字叫做“龙龟”,那它肯定就跟龙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后世的神话传说中,龙龟变成了“龙生九子”之一的霸下。
霸下有龙族血脉,因此它天生力大无穷,而且喜欢背负重物。对于霸下来说,一般的重物根本满足不了它的要求,他喜欢背负大山。大禹治水时霸下背着山在江河里游荡,它被大禹收服后成为了大禹的坐骑。大禹治水时,龙龟背着九天息壤,驮着大禹在江河中前行。能背负九天息壤,说明龙龟的力量远超南海神鳌。
2、补天神鳌(被女娲所斩)
上古神话中,补天神鳌可谓是最倒霉的一只灵龟了。补天神鳌本来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过日子,它没招谁也没惹谁,突然就遭受了飞来横祸,女娲把它斩杀了。《山海经》中记载如下:“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共工撞断了不周山,天柱崩塌,天地四极倾斜。没办法,女娲为了救人,她只好把补天神鳌斩了,来撑起天地四极。由此咱们可以想象,补天神鳌的体型是非常大的,也许丝毫不逊色于鲲鹏。
1、玄武(能威慑万妖)
上古神话中,玄武是地位最高的一只灵龟,也可以说它已经脱离了“神兽”的范畴,它是龟神。上古神话中,玄武是二十八星宿中北方七宿的主神,五行主水,象征四季中的冬季。 最初,玄武跟青龙、白虎、朱雀一样,是顶级神兽之一。但是到了东汉以后,道家神话吸收了玄武,把它塑造成了道家护法神“真武大帝”。
在道家神话中,“真武大帝”的职责就是荡平凡间万妖,扫尽凡间妖邪,说通俗点就是专治各种不服。道家神话中,真武大帝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战神,他多次下凡除妖,对妖怪有着极强的威慑力。所以,玄武是当之无愧的上古七大灵龟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