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慈禧太后能控制中国47年呢?

为什么慈禧太后能控制中国47年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954 更新时间:2024/3/31 23:30:22

隆裕太后对于慈禧太后的这一人事、政事,特别是权力安排,似乎很不满意。

载润曾回忆说:光绪帝逝世后,“隆裕一心想效仿慈禧‘垂帘听政’。迨奕劻传慈禧遗命溥仪为帝,载沣为监国摄政王之旨既出,则隆裕借以取得政权的美梦,顿成泡影,心中不快,以至迁怒于载沣”。

“慈禧太后到了自知不起的时候”,“贪立幼君”溥仪,这纯粹是“从她的私见出发安排的” ,

“以免翻她从前的旧案”。载涛先生的这一说法,自然有其道理,但有两点值得人们思考。首先,载涛虽说此系慈禧太后出于私见,但细揣其意,却是意指慈禧狭隘的个人得失之私见,

而并非那拉氏家族的私见,更非引发爱新觉罗氏与那拉氏两家族矛盾的私见。其次,如果说慈禧太后完全是出于个人私见,由其亲侄女隆裕太后直接垂帘听政,把握清廷最高权力,岂不更为稳妥?在笔者看来,慈禧太后的上述安排,既是出于个人的得失私见,同时又是归还清廷最高权力于爱新觉罗氏的综合考虑。

第二,慈禧太后所选立的两任小皇帝──光绪帝载湉和宣统帝溥仪,都是爱新觉罗氏家族血统最近的近支亲王后代,她的一切独断专行,虽会引起皇室亲王和其他朝臣的不满,但却没有人怀疑慈禧太后对于大清朝,对于爱新觉罗家族有所不忠或威胁。至于慈禧太后多次选立小皇帝,以及其与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譞、惇亲王奕誴等人的矛盾与斗争,不但皆被他人理解为,

即使是清皇室诸亲王亦认同是为大清朝内部的权力之争,甚至不过是爱新觉罗家族内部的叔嫂家务之争。

1861 年 8 月咸丰帝死后,肃顺等人以 “搁车”

的形式要挟两宫太后。慈禧太后向其胞妹、醇郡王奕譞的福晋哭诉说,肃顺等人“欺我至此,我家独无人乎?福晋言:七爷在此”。慈禧遂命醇郡王入见。醇王又向慈禧献言“此事非恭王不办”。

在此,慈禧太后显然是把自己置于爱新觉罗氏皇权的真正代表者的地位,将自己与八大臣的权力斗争,轻易地转化为爱新觉罗家族内部近支亲王与远支宗亲(如载垣、端华、肃顺等人)及外姓家族(如穆荫、匡源、杜瀚、焦祐瀛等人)的权力斗争。

慈禧太后在热河草拟的治罪八大臣的上谕,也是其“请七兄弟改写”后,带回北京宣布的。

恭亲王奕䜣当权时,每被召见,两宫太后都称其为“六爷”,命人“给六爷茶”,以致奕䜣因天长日久的叔嫂关系而淡忘了君臣间的等级尊卑关系。

慈禧太后本人在很多情况下,是以嫂嫂与小叔子间的关系来处理其与恭亲王奕䜣的政务与权力之争的。慈禧太后的这一作法,得到了朝野上下的认同。如 1865

年慈禧太后罢革恭亲王奕䜣时,就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家庭纠纷,叔嫂之争。后人黄浚在其《花随人圣庵摭忆》中也说,自辛酉政变以后,清廷的部分实权“皆归六爷矣,于是有叔嫂之争”。

与此同时,慈禧太后也将自己与光绪帝间的分歧,归结为爱新觉罗家族内部的家务、家事之争。清廷维新派官员王照认为,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在戊戌变法时期的种种矛盾,并非政见分歧,而是权力之争,若就清皇室内部关系而言,则“纯为家务之争”。王照的这一认识,

得到了部分当代历史学者的认同。台湾学者庄练先生在谈到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时,即曾不无惋惜地说:“一场关系国家前途极为重大的变法运动,竟因家庭间的权力斗争而致彻底破坏。”1900

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慈禧太后看到列强要求其撤帘归政给光绪帝的假照会后, 亦曾怒气冲冲地说:“彼族竟敢干预我家事。”

综上所述可见,无论慈禧太后的主观意图如何,在客观上,她的确成功地使人们普遍认同其对爱新觉罗皇室、家族是忠诚的,这应是其较为顺利地掌控清王朝最高权力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另一重要客观原因。

标签: 慈禧太后

更多文章

  • 哈罗德·威尔逊的晚年是什么样的 他是怎么推翻阴谋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英国,威尔逊

    略论威尔逊十分着重突显自己是“大众的一份子”(a man of people)的形象,从而使他与以往在上流社会出身的政客构成鲜明的对比。在外表上,他操地道的约克郡口音,常常以Gannex牌男装雨衣示人,该牌子则以工人阶级为销售对象。此外,他又爱吸烟斗(在私人场合却抽香烟)和吃简单平凡的菜色。值得一提

  • 著名经济学家 英国首相哈罗德·威尔逊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英国,男爵

    詹姆士·哈罗德·威尔逊,里沃的威尔逊男爵,KG,OBE,FRS,PC(James Harold Wilson, Baron Wilson of Rievaulx,1916年3月11日—1995年5月24日),是20世纪其中一位最重要的英国政治家。曾分别在1964年、1966年、1974年2月和197

  • 西夏第五位皇帝:李仁孝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仁孝,西夏

    李仁孝(1124年-1193年),即西夏仁宗,西夏第五位皇帝。夏崇宗之子。母曹贤妃。大德五年(1139年)夏崇宗李乾顺去世,李仁孝即位,时年十六岁。仁宗继位之后,尊其母曹氏为"国母",并指定罔氏为皇后。在位期间结好金国,以稳定外部环境;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以推广教

  • 哲悯皇贵妃:第一个给乾隆帝生育子女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哲悯皇贵妃,清朝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满洲正黄旗人,佐领翁果图之女。雍正初年成为皇四子弘历的侍妾。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八生皇长子永璜,九年四月生皇二女。但是,富察氏命运不佳,在弘历即位前两个月,即雍正十三年七月初三病逝。乾隆二年十二月,乾隆追封他的这位最早的妻子为哲妃。乾隆十年正月又以哲妃生育皇长子,追晋为哲悯皇贵妃。金

  • 玛格丽特对谍报工作已经驾轻就熟 玛戈王后的人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法国

    1577年5月,宫廷成员各奔东西。弗朗索瓦率领王室军队前往围困胡格诺派坚守的南方小城伊苏瓦尔(Issoire);凯瑟琳和国王前往普瓦捷,准备进攻身在加斯科尼的纳瓦拉的亨利;而玛格丽特则前往弗兰德斯,陪同她的人有罗什·苏·永以及另外25到30人,其中包括约12名女官、一位枢机主教、一位主教、一位伯爵、

  • 历史上以情人众多所著名玛戈皇后 真实的她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法国,马克思

    马克思说:宗教是被压榨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肉体的制度的肉体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所以对我来说,天主教和新教的立场无所谓好坏,都是麻醉心灵的毒药,是利益集团用于控制人民思想的肉体鸦片,任何一方的胜负,都激不起我心灵的波纹。圣巴托洛缪大屠杀始作俑者固然是天主教派,但是政治斗争历

  • 皇帝死前给弟弟说:皇位随便占,嫂子不能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南宋朝,皇帝

    中国历朝历代的封建政权里,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最奇葩的,享国短短27年,却历经六帝,被刺、篡国、幼主临朝、叔夺侄位、兄位弟继、太上皇、禅让等等闹剧都在这27年中一一展示,可以说,读懂北齐,就读懂封建时代皇位交替的所有方式。东魏权臣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专魏政,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其弟高洋袭位,这位“

  • 成吉思汗为抢回将士遗体,想一个办法,却害苦了战死将士的妻妾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吉思汗

    在我国古代,多少士兵战死沙场,然后变成荒凉野鬼。但是没有办法,在古代这么频繁的交战中,帝王们无暇顾及士兵们的生命安全,一切都要以江山社稷为重。但也有不少的人喜欢打仗,可能与其说喜欢,更不如说他们喜欢权势富贵。他们希望可以通过建立军功,来获得一官半职和财富,把打仗当成是一种翻身的机会。在历史上,也确实

  • 阿加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侦探小说界的化学大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英国,推理小说

    如果你喜欢推理小说,那么你已经有50%的机率是位 “阿加莎迷”。《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无人生还》、《阳光下的罪恶》等精彩作品,我们再熟悉不过。阿加莎与她的部分作品她被举世公认为 “侦探小说女王” ,在全球范围内坐拥无数拥趸。在中国,阿加莎也被广大网友亲昵地称为 “阿婆”。阿加莎是

  • 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 英国女侦探小说家阿加莎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英国,小说家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1890年9月15日—1976年1月12日),英国女侦探小说家、剧作家,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代表作品有《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谋杀案》等。1890年,阿加莎·克里斯蒂生于英国德文郡托尔奎,原名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米勒(Agatha 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