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允常为什么不重用范蠡、文种?原因是什么

允常为什么不重用范蠡、文种?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857 更新时间:2024/2/29 20:35:14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允常为何不重用范蠡、文种?而范蠡又如何考虑而成功辅佐勾践呢?

智慧的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充满希望的等待。冰冻三尺,远非一日之寒:万紫千红,只待春雷一声。真正懂得等待的人,才是将主动权紧握于手中的人。范蠡用他的一生,成为了“等待”二字最完美的诠解者。

当范蠡和文种进入越国谋职时,接见并面试他们二人的,就是越王允常,但最终的结果却并没有预期中的喜悦。越王允常不仅没有像后世的刘皇叔那样三顾茅庐、折节下士,面对着主动送上门去的高级智囊与管理人才,连最起码的重视之心、重用之意都没有,这实在是让人费解。但小编认为,允常对范蠡、文种二人的轻视,绝非本意,而是另有深意,越王允常之所以不重用范蠡和文种,主要出于以下方面的考虑。

纵观历史长河,在历朝历代的更迭中,对利益的争夺无不与间谍有关。春秋争霸时期战争频繁,各国诸侯为了争夺利益,不断进行兼并战争,通敌间谍也大批存在,允常也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试问,身为楚国贵族的文种,为何放弃楚国的官禄奔走他方?他们在吴国的这段日子经历过什么?既然伍子胥伯嚭这样的楚人都为吴国卖命,范蠡和文种同为楚国人,却为何在吴国作短暂停留后,又辗转来到越国求职?如果单纯论发展潜力,难道相对而言处于穷势地位的越国,还要比吴国更具有影响力吗?他们用什么方式和手段获得了这份《吴国调查报告》?这会不会是一份华丽的诱饵,只是为了博取我的信任?一旦吴越再次开战,范蠡、文种二人真的可以做到与同为楚人的伍子胥、伯嚭不计乡情,全力以赴吗?他们二人真是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即使范蠡、文种他们二人有没有其他的目的,我们越国如果与楚国与楚国人过多来往,会不会受到利用,引发国家矛盾?……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允常内心当然极其渴望贤能智士的加盟;但是为了宗庙国防的长治久安,不得不多留一个心眼,冷静思考,冷漠面对。家族遗风,不能不虑。

别看越国只是个小国, 要想做官照样得论资排来。 允常对文种应该是有所耳闻,面试下来总体感觉也是不错,再加上文种本就是楚国贵族,

又多年为官从政,经验丰富,这种身份在越国人的眼里,绝对是能使国家更上一层楼的人物。如果能确定不是间谍,就很可以重用。

但是范蠡则不然。既非名门贵族,

又无从政经验,单纯得如一张白纸。纵然真的有高深才学,那也需要一个提携引导、培养熟悉的过程,不可能一上任就轻车熟路,这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培养的。另外,

范蠡进入越国之的时候才十八,在允常看来确实年轻。再加上深受道家文化影响的“小疯子”范蠡,外表邋遢,不修边幅,藏智隐谋,想法不拘常理,思维不受局限,让越国君臣上下捉摸不透,无从把握。对于这样一个让自己“弄不懂”“猜不透”“看不穿”的人物,允常不敢轻易表态,草率地就重用了他。因此初入越国的范蠡,就受到了冷落。

范蠡和文种二人来到越国谋职,无形中调整了先前的小矛盾状态,打破了政治派系战队的格局。

试想:范蠡、文种二人在越国谋职成功,假如获取越王的信任和重用后,高官厚爵带来的利益分割必将产生新的矛盾焦点,这是其一。其二,

作为外来势力,要想在越国立足,必然要推动政治改革以彰显能力,从而打破现有的旧的政治体制、政治风气和利益分配制度,这也是很多安于现状的保守派不愿意看到的。其三,越王一旦委以重任,并且加以宠信,就能够获得话语权,这也势必造成很多国内保守势力失去话语掌握权。

鉴于这几方面的考虑,允常也不能轻易允许范蠡、文种的加入,势必会多加考量。

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允常,他是真的拒绝范蠡和文种吗?小编认为,事实并非如此。范蠡和文种投越,允常深识其能。他之所以优待而不重用,更主要的目的是为自己的儿子储备人才,青少年时代的勾践,其实也是个不成器的少主。允常眼见自己的继承人颓废无能,终日酗酒打猎,追求声色犬马之乐,能不担忧儿子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吗?

允常也很想即刻重用范蠡、文种。但是他害怕勾践继承越国王位后,

倘若还这样胸无大志,势必与位居高位的范蠡、文种二人互不相容,君臣不合,定酿大祸。在综合的利弊权衡下,允常一方面优待蠡、

文种二人,以留住人才。另一方面自己又暂不重用,而是把做好人的机会连同自己的王国一并赐予自己的儿子勾践。通过勾践日后的施恩行惠,使范蠡、文种二人得到真正的重用,必定感恩戴德,全力以赴。得此二人,左铺右弼,越国无忧矣!

这是多么崇高无私的父爱呀!

但面对着这么老谋深算的允常,以及千辛万苦来到越国后得到的“给官不给权,留用不重用”的现实落差,范蠡是如何考虑的呢?小编认为,作为一个谋士,最重要的人生方向就是放眼未来、着眼全局。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首先,东南之地现霸兆,非吴即越。二选其一,

吴国盛气已露,“物壮则老”,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并不适合参与了,倘若再厚着脸皮由越返吴,更显愚钝,不再有利用价值。而越国虽暂处弱势,但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不但值得长线投资,更能凸显和检验道学智慧,获得挑战与机遇的多重回报。其次,越王允常虽然能力非凡,可惜已经老了,迟暮之年,远非范蠡心目中的“霸王”“明君”形象。而嗣子勾践,虽然众人对他的评价都不高,但是范蠡通过老师计然教授的“学阴阳而见微知著”的道术,敏锐地发现了长得高高瘦瘦、脸面狭长、发须稀疏、鼠目鸟嘴、鹰鼻广眉的勾践,身上透射出的不可言状的霸王之气,由此觉得假以时日,辅佐于他,定能成就一番霸业。

做不了君王,那就开始做君王师吧。成不了霸业,那就着手培养霸王吧!

范蠡就遵循老子的教诲,决定充实自己以能够更好地辅佐于勾践,于是范蠡就主动向越王允常提出,希望能够暂时离开诸暨,到越国各地进行考察,在《吴国调查报告》“知彼”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知己”,熟悉国情,了解民意。

在这段等待勾践继位的时间里,不虚度、不浪费,要让“无用之用”成为真正有效的“大用”。允常大喜过望,当即批准。

小编思量,允常不重用范蠡、文种的原因也大致如此了,你觉得还有其他的原因吗?欢迎评论告诉小编~而范蠡这样考虑,也不失为良策了,最终的结果大家也知道,范蠡终是成功了,实现了自己的大志。

标签: 允常战国

更多文章

  • 慈禧的晚年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并没有人们传言的那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慈禧

    很多人都不了解慈禧的晚年生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慈禧太后也算是历史上一位比较知名的女人,垂帘听政,将清朝的政治牢牢的握于手中。执政47年,先后将光绪、同治两位皇帝玩弄于鼓掌之中。在西方流传的一些照片中,也可以看出,慈禧太后是个比较漂亮爱美的女性,可是她26岁就没了丈夫,而且

  • 卫庄公溺爱幼子,为什么不让他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卫庄公,春秋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卫庄公溺爱幼子,却又坚持让嫡子继位,最终引发二子相残的悲剧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卫庄公早年的时候,娶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妻子,后人称她为庄姜。她名字里面的那个庄字,其实就是其夫君的谥号,至于姜,则是她的姓。这是春秋时期,女子的常见称呼,当然了,应该是仅限于贵

  • 朱棣和徐皇后的爱情故事是什么样的 果然验证了那句老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朱棣

    还不知道:朱棣和徐皇后爱情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道明朝的第三任皇帝朱棣,我们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杀人无数,手段极度残忍,但冷血帝王也有柔情一面,事实再次证明一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是多么的重要,刘恒和窦漪房、刘彻和卫子夫、杨坚和独孤皇后、

  • 鲁废公的生平怎么样?他经历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鲁废公,春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鲁废公:抹掉的历史和改变不了的影响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国君,大多数史官都不承认他的国君地位,几年都划到了他叔叔鲁孝公的名下,并且史书中只称他为伯御。这件事情需要一直追溯到伯御的爷爷鲁武公时期。鲁武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括,小儿子

  • 李自成的老婆在兵败后的结局是什么?结局残忍但让人望而生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高桂英

    李自成的老婆在兵败后的结局是什么?结局残忍但让人望而生畏!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自成算是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比较成功的一个人了,在1644年,李自成带着他的人马来到了京城,在皇宫中逼着崇祯皇帝自尽了,于是明王朝就这么灭亡了。但是随后皇帝的位置都还没有坐热乎,就被满洲的八旗军赶

  • 朱元璋有没有滥杀功臣?历史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谈及朱元璋,相信人们脑海里都会蹦出两个词,即“滥杀功臣”和“权力野兽”。权力野兽这一点暂且不说,古今很多皇帝都是权力野兽,指名道姓地批判朱元璋,有点不道德。那么,在对待打江山的功臣问题上,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滥杀功臣呢?流传最广的是《大

  • 明朝“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水平到底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由校,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由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春秋战国有一位能工巧匠,他叫鲁班,是当世少有的木匠。他发明的东西有很多,包括锯子、铲子等,还制造了云梯等与打仗相关的兵器。除此之外,还建造了一系列的农业工具,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被世人誉为木匠鼻祖以及中国建筑学鼻祖。千年之后,在明朝出

  • 朱文正是一个怎样的人?朱元璋为什么要软禁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朱文正

    朱文正是一个怎样的人?朱元璋为什么要软禁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朱文正是朱元璋侄子,也是朱元璋集团内的核心人物。朱文正曾在洪都保卫战中抵御陈友谅60万大军的进攻,这在历史上也被称为是一场军事奇迹,因为当时朱元璋的兵力只是陈友谅的三分之一。朱元璋一直很欣赏朱文正,但朱文正最后却

  • 清末大财主李润之,死前将家中的300箱金子藏在了哪里?怎么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民国,李润之

    清末大财主李润之,死前将家中的300箱金子藏在了哪里?怎么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朝代的更替,往往会伴随着很多奇怪的事情发生,尤其是两种完全不同理念的朝代更替之时,奇怪的事情则会更多。比如清朝毁灭的时候,因为与之伴来的是很多新兴事物,两种思想的撞击,让那段时

  • 杨广不是太子,那他是怎么上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杨广,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杨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灭陈后的十年间,杨广都在江都经营南方,不但远离中央,而且太子早立,按说对继承皇位希望不大。可凡事都有意外,问题就出在,他有一个奇葩的妈,一个奇葩的爹。杨广同学平时在江都工作,但每年要回京向皇帝爸爸述职。600年,他回京述职完,准备回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