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郅都抗旨不遵为何反而得窦太后重赏?真相是什么

郅都抗旨不遵为何反而得窦太后重赏?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783 更新时间:2024/1/17 9:33:39

郅都抗旨不遵为何反而得窦太后重赏,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古代帝王之言,如天威雷霆,不容任何人忤逆辩驳,凡抗旨不遵者,轻则处死,重则满门抄斩。

汉景帝时期,皇帝身边的一位贴身侍卫,却在抗旨之后得到封赏,并且被封为官员,一路低开高走,甚至曾一度威震匈奴,最终被司马迁载入史册,留名青史。

郅都抗旨不遵反得窦太后重赏

郅都,西汉的杨县人,大概是今天的山西省洪洞县人,地理位置上要偏东南方向一些。

郅都为人正直,直言敢谏,在汉景帝身边做中郎将时,便经常直言进谏。

汉景帝有一次带着自己宠爱的宫人贾姬,一起游玩于上林。

贾姬内急,前往如厕,却不想此时一头野猪冲过向厕所,危及贾姬。

贾姬乃是汉景帝至宠,见状立即命令郅都前往营救,结果郅都公然抗旨不遵,一动不动。

汉景帝心急,欲亲自前往,却不想被郅都拦下,并且说了一番引人深思的话:“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柰宗庙太后何!”

天下如贾姬者多矣,然皇帝却只有一位,即便您不看重自己,也要为太后着想。

简单的一句话,却充分体现郅都的几个优秀品质:“忠于皇室、注重社稷、直言敢谏”。

汉景帝是明君,自然不会因为美人而伤害郅都,窦太后更是心如明镜,她听说此事以后,不仅没有责怪郅都,而且“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窦太后赏赐郅都背后的汹涌波涛

窦太后与汉景帝,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真就单纯是真情流露吗?自然没有那么简单。

窦太后对郅都的重赏,汉景帝对郅都的封官重用,都并不仅仅是一次情感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是一个对于当时朝廷环境来说,十分成熟的做法。

“文景之治”时期,固然是一个社会稳定平和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权贵家族势力膨胀的问题也随之加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文帝采取将功臣集团瓦解分化到地方“就国”的策略,阻止其势力进一步扩大,稳定皇权。

到汉景帝时期,更是直接对发展壮大的皇族诸侯国开刀,通过“削藩”策略,强行阻止他们继续发展,威胁皇权。

汉景帝敢这样做,因为他有底气,在七国叛乱之后,随即一一平息。

扼制皇族宗室、地方豪强发展,已经成为汉景帝时期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执行起来却并不容易,需要一个为人刚正,忠于皇室,敢于得罪豪强的人才行。

诚然,这样的人并不好找。

郅都的出现,让窦太后和汉景帝眼前一亮,“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郅都可不就是符合他们需要,符合朝廷现状的人。

窦太后的重赏水到渠成,汉景帝的封赏也随之而来,郅都的抱负得以施展,背后有窦太后和汉景帝撑腰,他自然可以放飞自我,张扬个性,成为忠君爱国,严守律例的为官典范。

郅都崛起与结局

郅都得到汉景帝的重视以后,汉景帝对他任职济南太守。

郅都的这个官职不是平白而来,背后也有渊源。

当时济南郡的大姓宗族已经达到三百余家,地方豪强势力空前膨胀,甚至与官府对峙的情况屡有发生,西汉朝廷历来采取“无为而治”的方针,对于这种情况一时间竟然束手无策,史料称其为“莫能制”。

济南郡的宗族豪强问题,循于常法无法解决,必须有非常人行非常事方可破局。

郅都的这个济南太守就是这么来的,既是汉景帝对他的重赏,也是汉景帝对他的考验。

济南郡的问题能否解决,解决的好与坏,都关系到郅都未来的前途发展,如果他无法解决好济南郡的问题,便无法继续成为汉景帝给予厚望的抑制豪强发展的重臣。

郅都上任济南太守以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按照律法,将济南郡中势力最大,行事最嚣张的瞷氏等几个大姓家族的首恶分子全部诛杀。

“快刀斩乱麻”之道,让济南郡的所有豪强大姓家族都惊呆了,他们从没见过如此雷厉风行,到任即动手的人。至则族灭瞷氏首恶,馀皆股栗。——《史记》

仅仅一年时间,“莫能治”的济南郡便成为“郡中不拾遗”的典范,周边各郡纷纷对此表示敬畏,本是平级的他们,对待郅都却像对待上级一样,“畏都如大府”。

郅都出色完成任务,通过汉景帝考验。

公元前150年(前元七年),郅都晋升为中尉,掌管京师的治安警卫,亲领北军。

郅都成功取得汉景帝重用,也一直不改往日作派,忠于皇室,严格执法,刚正不阿,敢于直言。

随着郅都的官位提升,郅都用法严苛的优点开始在这个盛世格格不入。

盛世和平时期,犯错误的人逐渐减少,最好的时候每年仅有几百宗案件而已。

问题是,案件减少,但是犯错的人地位却越来越高,因为此刻只有皇室才敢于犯错。

皇室宗族不比地方豪强,郅都的那一套以暴制暴显然在处理这样的事件上无法与时俱进,逐渐出现弊端,与皇室人员产生嫌隙,已成必然。

好在郅都背后站的是汉景帝与窦太后,即便是周亚夫也拿他无可奈何。

但如果郅都得罪的人是汉景帝和窦太后会如何呢?

公元前150年,太子刘荣被汉景帝废为临江王。

公元前148年,临江王受皇帝诏进京,因被告侵占宗庙地修建宫室犯罪受审。

临江王刘荣受审于中尉府,郅都依旧是老样子,管你是废太子还是天皇老子,一切按照律法来办。

一番严苛的审理,使临江王刘荣心惊胆战,向郅都索要笔墨,希望能够给汉景帝写一封书信,却遭到郅都的拒绝。

最终,还是窦婴暗中帮忙,临江王刘荣才得到书写工具,向景帝写信谢罪后,在中尉府自尽。

郅都此举,与当年抗旨不遵,忠于皇帝、严格执法何其相似,只是这一次他不救的可不是一个宠妃,而是汉景帝的长子,窦太后的长孙。

郅都之举使窦太后勃然大怒,在汉景帝的保护下,罢官了事,后来又偷偷使其镇守边关,使匈奴闻其名而不敢进犯。

窦太后得知郅都再次被汉景帝偷偷重用以后,杀心骤起,即便是汉景帝,最终也只得依了窦太后的旨意。

郅都,是忠臣,却被窦太后处死。

至此,“苍鹰”陨落,成为弃子,匈奴寇边。司马迁将他载入史册

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将郅都载入史册,记载在《史记》的《酷吏列传》之中。

司马迁写《酷吏列传》,其实也有其本人的良苦用心在里面,郅都虽为酷吏,但是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残酷酷吏”,反而很刚正正直。

最重要的是,郅都乃是汉武帝之前的人,并非是如今当职之人。

历史上的酷吏那么多,司马迁为何要先写郅都?然后又逐渐写了郅都以后,甚至到汉武帝时期的酷吏?原因只有一个,他想借此向汉武帝劝谏,表达酷吏带给人间的苦痛。

司马迁自己本身,就是酷吏残害的当事人,他希望汉武帝不要重用酷吏,选择郅都非常巧妙,因为他并非是残酷酷吏,可以给自己留一条退路,万一汉武帝不悦,这也是他的一个说辞。

可见,即便到司马公这里,郅都依然没能改变“一枚棋子”的宿命,本来可与成为包拯、海瑞那样青天的正直人士,终究因为缺乏智慧,落得个悲凉结局,载入史册,与那些残酷酷吏为伍,可惜。

标签: 郅都汉朝

更多文章

  • 刘备为何会在汉中之战时,任命法正为军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三国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刘备的故事。在三国时期,无数能人异士层出不穷,而在这种乱世中,最重要的就是才能和谋略,刘备作为统领,有很多有才能的人由于他的仁义去跟从他。在刘备一生中遇到过很多有能力的人,有军事才能的人更是数不

  • 汉景帝与周亚夫的关系如何?他们之间有什么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景帝,汉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汉景帝与周亚夫的关系如何,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说到周亚夫,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西汉的名将,他最大的功劳就是在汉景帝朝,平叛了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因平叛七国有功被封为侯,还到了朝廷被汉景帝提拔为了宰相!作为臣子当官能够当到宰相,也算是祖坟冒青烟了

  • 司马炎为何是“贵族流氓”式皇帝?因为他的皇位是坐享其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炎,皇位

    相比较那些地痞,以及由地痞转化的官痞来,文学家的流氓化显然更具有“影响力”,称他们是“流氓精英”并不“过誉”。提及“精英”流氓化朝代,西晋当列头牌。西晋以奢侈成风闻名,彼时社会虽贫富悬殊,但享乐主义至上。整个社会弥漫着“我堕落我快乐”。尽管享乐主义打破了虚伪的礼法,肯定了人的自然属性,并直率地加以表

  • 卫子夫最早只是一个舞女 卫子夫是如何成为皇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卫子夫,汉朝

    对卫子夫的人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卫子夫最初是一个出名的"贫民窟女孩",但是却一路升级成了皇后,自古以来能做皇后的人,大多数都是家里有钱,或者世代都是朝廷重臣的,可卫子夫要钱没钱,家里还"穷到发光",她的"成名史"还要从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说起。平阳府的歌

  • 明朝穷途末路的崇祯,为何会选择苦苦哀求大臣捐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崇祯,明朝

    你们知道崇祯在穷途末路时,为什么不选择抄大臣家?而是苦苦哀求他们捐钱,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崇祯这个皇帝在历史上评价很高,他在国破的时候,选择自杀,这份气节至今为止被人们所称赞,崇祯当时完全可以选择南迁,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崇祯最终却选择了上吊自杀,实际上如果客观的来评价崇祯,只能

  • 揭秘:明朝一代宗师李贽为何自刎狱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贽,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贽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1602年3月16日,明代的大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死在了狱中,他自刎身亡。这一年他七十五岁。他入狱的“理由”是“敢倡乱道,感世诬民”。人们都明白,在个思想被禁锢的时代,“乱道”的思想往往是积极的。他留下了《焚书》

  • 历史上权势滔天的太后那么多 慈禧的权势为何是最牢固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慈禧,太后

    很多人都不了解慈禧掌权,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古代帝王很多并非寿终正寝,有的在青壮年时候就早早驾崩,所以当皇后自动“升级”成太后时,面对着幼年的皇帝,把控朝纲,掌权整个国家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大秦宣太后、西汉吕太后、西汉窦太后等太后们虽然一样权势滔天,但在国内也不是一言九鼎。真正选出“

  • 朱棣在位时间长达22年 期间为何没有生下过一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棣,明朝

    对朱棣子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成祖朱棣,从推翻建文帝开始,到其去世,一共在位长达22年。但是让人感到诡异的是:在这22年时间里,朱棣和他的嫔妃们,居然没有生下一个子女,这无论如何,都是非常反常的,那么,这其中原因何在?图片:朱棣在位时期剧照一、古代帝王的

  • 宦官张承业为了恢复唐朝统治奋斗半生,最终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承业,唐朝

    大家好,说起宦官张承业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宦官干政,影响整个国家政局的案例,明朝的三大宦官王振、刘瑾和魏忠贤,这三人排除异己、独揽大权,对整个国家的影响基本都是负面的,魏忠贤甚至可以被称为加速国家灭亡的催化剂。而有一位宦官,一直为国家统一、君臣团结而不懈努力,死后还被追

  • 东吴元老张昭在赤壁之战前,为何建议孙权主动投降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昭,三国

    对东吴元老张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对于熟悉汉末三国的朋友们来说,张昭肯定不是陌生人物。张昭是东吴的奠基元老、文臣之首,与周瑜并列为“文武双璧”。《三国演义》形容是“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据说孙策在临死前甚至允许张昭可以取代孙权(若仲谋不任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