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迁都是一件头等的大事 孝文帝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迁都是一件头等的大事 孝文帝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849 更新时间:2024/3/19 9:27:21

还不知道:孝文帝是如何迁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冯太后死后,孝文帝开始独掌朝政大权,处理起政务来也井井有条,已经展现出他的政治才能。为了巩固政权,同时也为了日后能一统天下,孝文帝决定沿着冯太后的改革路线继续走下去,极力推动“鲜卑汉化”,当时最需要解决的便是迁都的事宜。当时,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平城,但是这个地方土壤贫瘠,气候又十分寒冷,而且这是一个偏远之地,与外界的沟通不是那么顺达。随着北魏的不断发展,平城作为都城的劣性就显得越来越突出了。正因为如此,孝文帝才决定要迁都洛阳。

然而,孝文帝并不是第一个有迁都想法的统治者,几十年来,多位统治者都提过这个问题,但是全都遭到大臣的反对,所以孝文帝继位后也面临了同样的问题。关于迁都,孝文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是他权衡利弊后做出的最终选择,但是他心里很明白,他不能直接向大臣提出迁都事宜,必须另想办法。

公元493年的一天,孝文帝召集群臣,宣布自己要举全国之兵南征。对此,以任城王拓跋澄为首的文武百官均表示反对,他们觉得这么做太冒险了,稍有不慎,北魏就会遭到灭国之灾。群臣的态度早在孝文帝的意料之中,所以他也不再多说。为了造势,他还专门请掌管宗庙祭祀的太常卿王堪卜卦问天,以“知”此次出师是否有利。占卜的结果为“革卦”,《周易》对此卦的解释是:“汤、武革命,应乎天而于人。”由卦象来看,南征是顺应天命的,必能取胜。孝文帝大喜,立即下令出兵。

这时,拓跋澄又站了出来,还是坚决反对南征。孝文帝假装生气地朝拓跋澄大吼:“我是一国之君,一切皆由我做主,您不要再倚老卖老了。”拓跋澄却仍然义正词严地说:“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您葬送了江山社稷。”孝文帝则回答道:“今日,姑且念在您年老功高,就不与您计较了,然而此事到此为止,无须再议了。”其他大臣见气氛如此紧张,也就不再多说些什么了。退朝后,拓跋澄被单独留下。孝文帝这时才客气地对拓跋澄说:“我刚才发脾气并不是真的生您的气,我只是为了吓退其他准备进言的大臣罢了。另外,我也并不是真的要南征,我其实是打算将都城迁至洛阳。我知道大家不会同意迁都,所以我只能找这个借口,才能做成这件事情。我们想要一统天下,就必须迁都到丰饶富庶的中原之地。以我之见,洛阳便是最好的选择。拓跋澄听完孝文帝的解释后,立即舒展眉头,转忧为喜,连连点头表示赞成孝文帝。他还对孝文帝说:“您要是下定决心,那迁都的事就一定会成功。从长远来看,以洛阳为新都的确是最好的选择,对我朝的发展也大有好处。”孝文帝闻言,十分开心。

坚定决心后,孝文帝命人在黄河架设好浮桥,做好渡河的准备。当年秋天,在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孝文帝率领着浩浩荡荡的三十万大军,离开平城,一路向南进发。大军中,也包括朝中大臣。当大军抵达洛阳时,洛阳正下着雨,道路泥泞不堪,根本就没法走,而北魏的将士们也不愿意再前进了。常年在外征战的将士都如此了,更不要说那些养尊处优的大臣了。于是孝文帝让大家先在洛阳城中驻扎下来,说是稍作休整,等雨停了再行军。几天之后,雨停了,孝文帝故意催促大家程,但是大家都不愿意继续走了,纷纷找借口留下来,不愿意继续南征。这正是孝文帝想要的结果。但是,他虽然心中窃喜,却故意装出要独自一人南征的态势,一跃翻到马背上就想走。大臣们吓得全都跪在地上,请求孝文帝不要南征。孝文帝故意表现出极其生气的模样,大声呵斥他们说:“你们这是想阻止我一统天下吗?”安定王拓跋休、尚书李冲等人,连忙上前紧紧抱住他的战马,纵声痛哭,请求孝文帝一定要珍重自己。

孝文帝见此情景,便不再伪装,而是趁机对大家说明:“我们已经昭告天下要南征,如今我们举全国之兵出征,如果就这么半途返回,会遭人唾弃的。大家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南征,可就这样回去岂不是更丢人?既然大军已经到了洛阳,那我们不如干脆以洛阳为都好了,在此处落脚。这个地方富庶发达,交通又便利,比平城要好很多。”说完,他让大家做出选择,此时大部分人都表示愿意迁都洛阳。这时,南安王拓跋桢连忙说停止南征而迁都洛阳是十分明智的,有利于国家的长久发展。几位守旧的大臣听完他的分析后,觉得很有道理,更何况多数人已经同意了,所以他们最后也只能同意迁都了。公元494年,北魏正式以洛阳为都。

标签: 北魏孝文帝

更多文章

  • 曹髦被杀之后,蜀国为什么要找司马昭兴师问罪?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髦,三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昭杀曹髦,蜀国为何兴师问罪。曹髦字彦士,魏文帝曹丕庶长孙,东海定王曹霖庶长子,正史五年(244)年,被封为郯县高贵乡公。曹髦才思敏捷,勤奋好学,有祖父曹丕的风范。曹芳因谋划诛杀司马师,事情败露,司马师废掉曹芳,于正元元年(254年)立曹髦为帝。后心不堪忍

  • 鲁肃鲁肃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他真的是个老实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鲁肃,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正史上真正的鲁肃是忠厚的老实人吗?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鲁肃在三国演义中,表现不佳,甚至是个庸才。当然,三国演义是小说,因为情节需要,他们更突出的是诸葛亮。所以,很多历史上关于鲁肃做的事情,也就都安插到诸葛亮的身上了。我们来看看《三国志》正史上

  • 刘谌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妻子跟儿子?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谌,三国

    历史上的的蜀汉北地王刘谌是怎样一个人?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关于蜀汉的皇室,人们比较熟悉的往往是开国皇帝刘备和亡国之君刘禅,除此之外,它的存在感是非常低下的。蜀汉景耀六年(263),邓艾偷渡阴平道直入蜀汉腹地,兵临成都。面对邓艾并不算多的兵力,后主刘禅出城投降,宣告蜀汉的灭

  • 李牧连败强秦,一生无败绩,并入了战国名将之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牧,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牧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春秋,诸侯并起,百家争鸣,礼崩乐坏。战国,诸侯攻伐,敌侔争权,纷争不断。春秋战国的乱,预示着社会即将发生重大变革,旧贵族统治的奴隶制度,即将土崩瓦解,而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早已跃跃欲试。这个过程中,虽充满血腥和战乱,但对整个时代来说亦

  • 中国一共有多少帝王?比89岁乾隆长寿的有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乾隆

    中国一共有多少帝王?比89岁乾隆长寿的有几个?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人数不少,但长寿的并不多。01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众所众知的乾隆皇帝。乾隆帝生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嘉庆四年(1799年)寿终正寝,享年八十九岁。02司马迁在《史记

  • 汉昭帝刘弗陵到底是怎么死的 他是死于暴毙还是被人害死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刘弗陵

    还不知道:刘弗陵的真正死因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弗陵身为汉武帝最小的一个儿子,在八岁那年登基,二十一岁那年就去世了。在位仅仅13年,历史上称他为汉昭帝,不过对于汉昭帝的死,确实没有记录的十分详细,因为在历史上,无论是哪个皇帝去世,皇帝也是位高权重的一个人

  • 汉武帝对东方朔的话如此的信任 为何就是没有重要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朝,汉武帝

    汉武帝为何不重用东方朔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历代的皇帝中,小编个人最欣赏的就是汉武帝刘彻。历朝历代的打打杀杀中,也就属在汉朝时期比较温柔。而汉武帝是最亲民的一位皇帝,他天生幽默,喜欢钻研天下奇事奇闻,巡狩时听旁臣说有此地有异云环绕,他立即

  • 李广利率兵出战匈奴 为何最后会投降他们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李广利

    李广利为什么会投降匈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一、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是汉武帝的爱妃,弟弟李延年又是汉武帝的男宠,李广利因此成为外戚。后来李夫人生下了皇子刘髆,李广利更是得宠。前104年,李广利被汉武帝任命为贰师将军,征讨大宛。经过两次征伐,李广利

  • 清朝历史中有蓝琪格格这个人吗?蓝琪格格是谁的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蓝琪格格

    清朝历史中有蓝琪格格这个人吗?蓝琪格格是谁的孩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经典电视剧《康熙王朝》相信很多朋友们都看过了,康熙为了能够争取平定台湾的时间,便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蓝琪格格嫁给了葛尔丹。那么在历史当中蓝琪格格真的是嫁给了葛尔丹吗?事实上并没有,而是嫁给了自己的表哥。而康熙

  • 金庸的《鹿鼎记》是随便写的吗?韦小宝的历史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韦玉

    金庸的《鹿鼎记》是随便写的吗?韦小宝的历史原型是谁?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鹿鼎记》相信很多朋友们都看过了,很多人都对韦小宝这个人物产生了很浓烈的兴趣,有崇拜、有羡慕、有说他是混混的、花心大萝卜什么的,但是不管是哪一种,韦小宝这个人物可以说被金庸刻画的非常成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