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良为什么不称王?是他害怕吗

张良为什么不称王?是他害怕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189 更新时间:2024/1/25 23:18:10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良为何甘愿做谋士也不称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张良在惠帝六年病卒,谥号文成侯。

刘邦曾赞扬说张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张良与萧何、韩信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向刘邦提出的“聚集三王,方可与霸王一战”的计策,成功帮助刘邦击败了楚汉战争中最强劲的对手西楚霸王项羽。足智多谋的张良为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细读历史,很多人不免会问:张良为何甘愿做谋士也不称王?

其实,张良不是没有为王的雄心。陈胜起义之初,张良也曾聚众百余人。但是张良的城府很深,就像下橡棋一样,常人只能看一步,张良却能看三步。张良有自知之明,认识到自己没有做王的政治手腕,从某种角度来说,他充其量就是块做谋臣的“料”,他与刘邦只能是“帅才”与“将才”的关系。

同时,张良的胸襟也决定了他不会称王。当初,张良投奔刘邦的目的在于报国仇家恨,而不是求取功名。秦朝推翻了,张良目的也就达到了。平定天下论功行赏时,刘邦封侯,曾许诺让张良“自择齐三万户”作为封邑,但张良只要一万户。《汉书列传》记载了张良的原话:“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汉朝建立后,刘邦封包括韩信、张良、萧何在内的7个异姓功臣为侯,和其他人截然不同的是,张良这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元老却激流勇退,称病不上朝,过起了闭门谢客的隐居生活。在封侯之初,张良便向刘邦表示,从此以后想学习“辟谷”、“轻身”之术,抛弃人间世事,不食人间烟火,以求修道成仙。此后,张良便借口体弱多病,逐渐从官场中抽身,不再过问政事。

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封侯之后,张良“乃学辟谷”,声称从此之后要追求修道成仙。“辟谷”就是不吃饭。刘邦的夫人吕后当年就很不理解张良的行为,劝张良说:“人生那么短暂,你何苦自找罪受呢?”

张良的这些作为都是表面现象,其实是“明哲保身”之举,这也是张良的一个计谋。刘邦是个什么样的人,张良也早就看透了。

所以,功成名就之后,张良见好就收,聪明地“拍屁股走人”,去学道,去游玩,闭门不出,逐渐“名正言顺”地从官场中退出,倒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这种超脱之举,才使得张良与众不同地落得善始善终的结局。

当初,张良曾劝韩信也要功成身退,可惜的是韩信不听劝告。直到人头落地之前,韩信才悟透张良的苦心。在被杀之前,韩信曾发出了那句流传千载的哀叹:“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张良能安然无恙,吕后也起了很大作用。有段时间,刘邦欲废掉吕后的儿子,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吕后想保住儿子的王位,却束手无策,情急之下,她找到张良求教。张良给吕后出主意说:“当今天下有4位大贤人,皇上想见却见不到。太子若能请他们为上宾,皇上看见了肯定会对太子刮目相看,就不会废掉太子了。”吕后按照张良的计谋而行,果然使儿子的王位得以保全,吕后当然对张良十分感激。

标签: 张良汉朝

更多文章

  • 孝庄是顺治的亲生母亲 两母子最后为什么会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顺治,孝庄

    很多人都不了解顺治和孝庄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我们看《康熙王朝》就知道,康熙皇帝跟孝庄太后关系很好,康熙执政之处,全靠孝庄太后支招,教他如何修理鳌拜,而康熙亲政之后,对这位奶奶也非常尊敬,但有个现象很奇怪,顺治帝对现在却很不感冒。顺治是孝庄的亲儿子,为什么这娘两尿不到一壶呢,

  • 韩信有多厉害?他为什么被尊为兵仙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信,汉朝

    兵仙韩信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三国的关羽是一个非常傲慢的人,他可以随意训斥孙权的儿子是“犬”,说作为江东雄主的孙权是“犬”,看不起枭雄马超等人,但是却因为诸葛亮说他的才能,可以与韩信比肩而大喜过望,甚至到处去张扬这件事,可见韩信在他心中的地位有多高。事实上韩

  • 羊祜:出身汉魏名门世族之家,无赫赫之功却成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羊祜,魏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羊祜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这人名叫羊祜,羊祜出身于汉魏名门世族之家。从他起上溯九世,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仕二千石以上的官职,并且都以清廉有德著称。羊祜祖父羊续汉末曾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为曹魏时期的上党太守,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左中郎将蔡邕的女儿,姐姐嫁与司

  • 王承恩只是崇祯身边的贴身太监 死后为什么会得到后朝皇帝修墓竖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王承恩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太监王承恩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说到明朝,很多朋友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十个字:“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从永乐帝迁都北京和崇祯帝吊死煤山的历史事件,仅用十个字就可以看出明朝不割地、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的统治实力,这十个字是对明朝气节的真实写照,也是最好的总结

  • 魏延真的有反骨之心吗 魏延不死会不会背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蜀汉,魏延

    你真的了解蜀汉魏延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关于魏延子虚乌有的反骨与投靠刘备时的两次叛变一直争论不止。只是,我从来都不认为魏延是叛变卖国小人。哪怕是在演义里深深烙下反骨标签的魏延。本人不才,希望写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就从魏延第一次“叛变”刘琮,迎接刘备开始说吧。从行为上看

  • 历史上真正“单刀赴会”的人是谁?真的是关羽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羽,三国

    历史上真正“单刀赴会”的人是谁。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演义》中,关羽有一个“单刀赴会”的故事。但是在历史上单刀赴会的却不是关羽。如题,历史上真正“单刀赴会”的人是谁?历史上真正“单刀赴会” 的是鲁肃。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占据益州后拒绝归还荆州。孙权一面命令吕

  • 夷陵之战后,孙权为什么要跟刘备求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权,三国

    还不知道夷陵之战,孙权击败刘备,为何还要向刘备求和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21年7月,刘备称帝后不久,就率领数万大军出蜀,扬言要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而孙权得知刘备大军来攻后,就多次派使者与刘备议和。只是刘备此时怒火攻心,在加上开局就占了优势,所以刘备

  • 从放羊大叔逆袭成御史大夫,揭秘卜式的为官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卜式,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卜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我国汉代,距离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数十年之后,又出现了一个从底层攀上高位的人物,他便是卜式。西汉初年,卜式出生于河南郡,也就是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据《汉书》记载,他"以田畜为事",也就是靠

  • 刘禅真的是千古一帝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禅,三国

    刘禅真的是千古一帝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禅,小名阿斗,刘备的娣长子,注意嫡长子,他在223年成为皇帝,于263年去世,他带领他的人向魏国投降,并留有此间乐,不思蜀的笑谈,回顾刘禅在政治时期的行为确实没有三国演义所表现的那么差,但也谈不上好,最多是个平庸

  • 刘禅如果死守成都,蜀国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禅,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阿斗刘禅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邓艾偷渡阴平,直接导致原本蜀、魏双方对峙的局面变得异常复杂。那么邓艾真的有把握能够迫降成都吗?未必。如果在邓艾围困成都时姜维从后面夹击,那么邓艾必败。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为大家分析一下!先看当时的战争态势,钟会率领十万大军入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