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培公为大清立下赫赫战功,最后结局如何?

周培公为大清立下赫赫战功,最后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849 更新时间:2024/1/19 6:24:07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周培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崇祯五年,即1632年,周培公在湖北荆门出生。当时已是明朝末期,崇祯皇帝虽然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但是,在内忧外患之下,大明江山已是摇摇欲坠。

周培公自幼丧父,十岁那年,李自成率兵进城,母亲也在兵荒马乱中去世了。在这样的状况下,周培公只好自谋生路,不得不依附他人以维持自己的生计。但是,身世的悲惨,并没有让周培公的前程受阻。他一直坚持读书,不断学习,并胸怀大志,立志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渐渐地,周培公凭借自己不俗的谈吐与高超的眼界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周培公的老师伍次友惊讶于他的才华,于是,便写了一封推荐信,把他推荐给了康熙皇帝。

这样的机会,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但是,才华横溢的周培公,却自有一股作为文人的傲气。在他看来,只有通过正式的科举考试步入仕途才是正道。于是,他将价值千金的推荐信弃如敝履,自信满满地步入了考场。没有想到的是,在试卷上周培公却忘了避讳康熙皇帝的名字。

这在古代,可是大不敬之罪。因此,周培公被赶出了考场,开始了以卖字为生的生活。好点的时候,所得的收入还可以勉强充饥,不好的时候就只能饿着肚子了。尽管如此落魄,周培公也没有拿着推荐信找康熙,反而在信的背面写了一支曲子。

之后,他就随手将这封信送给了一位来京告状的女子。

一次,康熙皇帝来到民间体察民情,恰好看到了这封信,于是,唤来周培公问话。当时,康熙皇帝穿的只是普通平民的衣服,并没有说自己是皇帝。但是,周培公根据康熙的言谈举止,很快便意识到眼前之人就是皇帝无疑了。

于是,他抓住机会,说出了自己对当今时局的看法,然后,道出了康熙的身份。康熙皇帝听后,惊叹于他的满腹韬略,又听他道破自己的身份,更是觉得此人不凡。从此,康熙皇帝非常器重周培公,倚之为左膀右臂。

在蒙古叛乱之时,察哈尔王突然来袭,打了朝廷一个措手不及。而且,当时的兵士都排出去平定三藩了,京城空虚,康熙皇帝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而周培公则冷静地建议皇帝,想要让孝庄皇太后的旧部出动,用他们的实力来平定此次叛乱。

康熙皇帝在深思熟虑后,认为周培公的计策可行,并让他亲自率领这些人。孝庄皇太后的旧部,虽然,骁勇善战,但是,大多骜不驯,根本不把周培公放在眼里,甚至,公然违反法律,带头闹事。周培公见状,严肃地将几个带头之人依法处置,以起杀一儆百之效。

然后,他告诉众人,说:察哈尔王拥有数不清的财富,如果,将他打败了,那么,他的金银财宝就一半归国库,一半大家分。

在恩威并施之下,众人都听从周培公的命令,很快,察哈尔叛乱就被平定了。

周培公不但见识过人,而且,很有胆色。在吴三桂叛乱之时,他的旧部王辅臣在北方呼应,情况十分危急。康熙皇帝为了不让他们兵合一处,立即派大军征讨王辅臣。但是,领军的将军图海立功心切,想要用大炮将城墙轰塌。

然而,周培公认为,这样做虽然可以迅速平叛,但是,大炮威力巨大,一定会让很多无辜的百姓因此丧命。周培公看出王辅臣有左右摇摆的心思,决定亲自前去劝降。众人担心他的安慰,可是,他毅然说到:“劝降成功,那是我的福分;如不成功,我死而无怨。”

周培公面对王辅臣这样的悍将,毫无惧色,不卑不亢地为其分析了当今的局势。王辅臣思前想后,决定归降清朝。就这样,周培公凭借自己的胆识为清朝立下了大功,可是,功劳卓著的周培公,却受到了朝廷的猜忌。

如今大权在握的周培公,手中更有几十万的将士。所以,很多人向康熙皇帝进言,担心周培公会成为第二个吴三桂。

康熙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听的多了,也不免心生怀疑,再加上,周培公的汉人身份,康熙决定将他调往盛京(今沈阳)。周培公虽然奉命前去,但是,这一去,却是十一年。这十一年来,康熙对周培公不闻不问。

十一年后,等康熙想要重新重用他时,周培公已经力不从心了。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在向皇帝推荐了姚圣和留给皇帝一副地图后,便驾鹤西去了。周培公在危难之际,临危受命,凭借自己出色的才能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

他逝世后,康熙皇帝为他守了一夜的灵,可能,康熙也感觉,对他实在有些不公了。周培公一生写过不少诗,曾在当时广泛流传,他在陕西军旅时写有:

老去辞家事远游,幽年何故久淹留。燕关秦塞长为客,露竹蝉风早报秋。半壁灯昏人破梦,一声鸡唱月当楼。此时离愁添多少,不见归鞍到郢州。

晚年,他写有一首诗寄朋友、兵部左侍郎张可前,诗云:

青山作障水环洲,遥念名园花事稠。别后孤舟对明月,归来卧病又新秋。门无剥啄皆因懒,邑有流亡徒抱愁。何会与君重会面,晚风同上仲宣楼。

其实,历代的皇帝都一样,在他们心中,皇权永远是第一位,任何人都不得侵犯。康熙皇帝虽然不会轻易相信大臣的奏折,但是,他还是按照大臣的意愿,把周培公发配到了盛京,还是担心周培公会叛变,担心周培公会利用手中的权势,对自己构成威胁。

所以,康熙才会顺水推舟,贬谪周培公,让满族大臣与康熙自己都觉得合情合理,但是,周培公却悲剧了。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都是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康熙是一代明君,他的气魄就如同历史上的勾践刘邦一样,而周培公的结局,也与文种、韩信一样。

他们这些人,都不过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罢了。

标签: 周培公清朝

更多文章

  • 朱棣手下臣子为什么对他那么忠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棣,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1402年6月,燕王朱棣的起兵发难,攻进了京城金陵。明建文帝仓皇化装出逃。朱棣即帝位,即明成祖。当初朱棣从北平出发时,谋士僧道衍曾对他说:“南方有个方孝孺,很有学问,有品行。您攻下京城,他一定不会降附,不要杀他。杀了他,

  • 诸葛亮打仗不骑马,为什么喜欢坐轮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分三国。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期。便诞生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令人所津津乐道的应该便是纵横沙场的猛将了,如关羽、赵云、吕布等人。但是真正左右一场战争胜负的却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

  • 秦朝建立之后周天子怎么样了 秦朝皇帝是如何对待前朝天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朝,周天子

    秦朝建立之后周天子怎么样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天下分割太久就和合并,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比如说诸侯纷争的期间,本来天下都在周天子的手上,他才是天下之主。可谁知他脑袋一抽,居然将手上的权力外放,设定下了几大诸侯国,这才造成了天下分割的局势。

  • 谭嗣同是怎么死的?谭嗣同是被谁处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谭嗣同

    谭嗣同是怎么死的?谭嗣同是被谁处死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中国近代历史中,为了拯救晚清时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许多爱国人士纷纷开始了改革创新。就比如说李鸿章、曾国藩等人所兴办的洋务运动;或是光绪皇帝支持下的维新运动;最为成功的就是孙中山的辛亥革命了。改革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

  • 为什么说“魏忠贤不死 大明不亡”?魏忠贤在位时有哪些政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魏忠贤

    为什么说“魏忠贤不死 大明不亡”?魏忠贤在位时有哪些政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说起魏忠贤,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会比较耳熟了,在魏忠贤当权的时代里,损害了很多士大夫阶级的利益,被当时很多文官集团所认为是共同的敌人,欲除之而后快。很多人都会说“魏忠贤不死 大明不亡”,为何会这么说呢

  • 曹操为什么要杀华佗?华佗之死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曹操,华佗

    曹操为什么要杀华佗?华佗之死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受到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影响,如今很多史学家都认为,华佗不仅医术很高明,而且还是个道德高尚的人,一直都心系着天下百姓的疾苦,不愿服侍权贵们。即便是专门为曹操看病,也是找了个妻子重病的借口离开了曹操。曹操屡

  • 张献忠“江口沉银”在上面地方?张献忠“江口沉银”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张献忠

    张献忠“江口沉银”在上面地方?张献忠“江口沉银”是真是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300多年前,张显宗携千船的金银珠宝从成都顺留南下,到了眉山市彭山区镇的时候遭到了袭击。这些千船中的金银珠宝大部分都沉没在了江中。如今考古工作们已经开始对”江口沉银“进行发掘。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江口沉银的

  • 鄂侯驭方和周厉王关系怎么样?周厉王为什么要灭了鄂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朝,鄂国

    鄂侯驭方和周厉王关系怎么样?周厉王为什么要灭了鄂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西周历史上,鄂侯驭方和周厉王关系本来非常好,可是为何,后来周厉王突然率军把鄂国给灭掉呢?(鄂侯驭方鼎)这件事,记载在鄂侯驭方鼎的铭文上。说的是西周末年,周厉王率兵南征淮夷角、僪二国后,在经过鄂国坯地时,鄂侯驭方

  • 曹休石亭兵败后被谁救了?那曹休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休,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曹休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曹休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被曹操称赞为曹家的千里驹,委以重任,统领精锐骑兵虎豹骑。汉中之战时,曹休识破张飞之计,击败吴兰,成为曹魏后期的中流砥柱。然而,在石亭之战中,曹休因为轻敌大意,中了吴军之计,惨败,当时,吴军追击,情况万分危

  • 宇文护:杀了三个皇帝,还逼死独孤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宇文护,南北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宇文护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历史上有个魏孝武帝,是个北朝版汉献帝。当时有个高欢,是北朝版袁绍。当时还有个宇文泰,是北朝版曹操。宇文泰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下有个谋士叫苏绰。苏绰之于宇文泰,好比荀彧之于曹操,恰似诸葛亮之于刘备,正如张昭之于孙权。苏绰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