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的天堂:痛恨贪污、小农稳定、道德维系

朱元璋的天堂:痛恨贪污、小农稳定、道德维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28 更新时间:2024/2/10 18:51:53

朱元璋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缺乏想像力的皇帝了,从来没有人围绕着他而编造过什么香软情浓的绯闻轶事。但同时,朱元璋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大胆的皇帝了,没有谁曾像他那样,试图以一己之力,去改造整个社会。

英文的“Utopia”,音译过来就是“乌托邦”。它本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者莫尔代表作的书名。莫尔在书里描绘了一个幸福、美好、自足的理想世界。从此“乌托邦”也就成了“理想国”的另一个同义词。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肯定没有读过莫尔的大作。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一个理想国的孜孜追求。与中国历史上其他皇帝的出身不同,朱元璋从底层爬上来的过程中,吃了太多的苦,见过太多的黑暗面,这或许成了他日后改造社会的强大动力。

极端痛恨贪污

那些流浪的岁月,乞丐的经历,还有和尚的生涯,应该是朱元璋对原有社会体制充满了敌意的主要原因。他的父母兄弟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全部死亡殆尽,那种人世间难以描述的惨痛,恐非常人所能理解。所以,即使事情已经过去了许多年,每每想起父母的惨死,朱元璋仍忍不住想要去寻找出一个凶手。

这个凶手,他在许多次与臣僚们的谈话里都提到过。他不止一次地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他不止一次地重复过那两个字:贪污。

所以,朱元璋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苛的针对贪污的法令。许多年以后,海瑞还在给皇帝的奏章里无限缅怀这些法令,他认为在他那个贪污横行的世界里,只有恢复太祖皇帝贪污八十贯钱就立即绞死的酷刑,以及恢复对官员们贪污的剥皮实草的酷刑,才能让这个世界干净一些。

网络配图

所谓的剥皮实草,其实是朱元璋为了为了增加对官员们的震慑力度,特意制定的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骇人听闻的酷刑:他下令在各地县衙前面都设立设置一个土地祠,县里如果出现贪污的官员,就将他们处死,然后把他们的皮剥下来,挂在土地祠内,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供众人参观。也有一种说法,这个塞上稻草的人皮草人,不是挂在土地庙里,而是挂在各县衙的大堂上面。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朱元璋的老部下朱亮祖。作为明朝的开国大将,朱亮祖倚仗自己的功勋,贪赃枉法,肆无忌惮。朱元璋将他处死后,就曾下令将他的皮剥下来做成稻草人,悬挂于闹市之中。

朱元璋在处理贪官方面是绝不手软的。他从来不害怕杀贪官杀得太多。好几件大案,每每牵连上万官员。有人劝他留点情,不要把天下官员全杀光了,到时候就没人替他管理国家了。朱元璋毫不为意,回答说:“官还怕没有人做么?”到最后真的杀得太多、关的太多,许多县里都没了官员主事,朱元璋仍然拒不妥协,他下令把那些关押在牢狱里的前县令们拉出来,继续发挥“余热”,到大堂上去处理纠纷。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也就出现了:一个戴着镣铐的县令,坐在一具人皮草偶下面,审问着几个戴着镣铐的百姓。

朱元璋对待贪官污吏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严厉。最后,他终于创造出一个以往统治者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得方法——他下令,普通百姓只要发现了贪官污吏,就可以把他们绑起来,送到京城治罪。任何人都不许阻拦,否则俺老朱就杀他全家。

对小农情有独钟

也许是自己本来就出身小农的缘故,朱元璋的一生,始终都对一个完全由大量小农组成的静态社会向往不已。

追究这种爱好,除了“阶级感情”之外,另一点也不能忽略:小农出身的朱元璋,应该最为了解小农在一个社会当中的脆弱性,他们很难经得起任何社会波动的冲击。朱家当年就是在这种社会波动中由自耕农而佃农,由佃农而终于几乎全部饿死的。所以,小农应该是一个社会当中,最厌恶社会波动的群体了。而一个由这种社会波动的厌恶者所组成的社会,它的稳定性自然是极高的。

朱元璋希望自己的朝代能够留创千秋万代,自然会对这些波动厌恶者群体情有独钟。

所以,在左手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朱元璋右手着力打击的目标,则是富商和地主。他并不想创造一个均贫富的新世界,但他拒绝在自己的国家里出现大幅度的贫富分化,因为那将意味着大量的小农失去家园,失去厌恶社会波动的特性,而转变为对社会波动具有狂热追求的流民,曾经作过很长时间流民的朱元璋,对此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

所以,朱元璋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仇富、最歧视商人的皇帝。他认为,只有那些实实在在生产粮食和棉花的劳动才是劳动,那些商人们整日游手好闲,从来不生产任何产品,却过着奢华的生活,显然,是社会的寄生虫。商人们成了被朱元璋首先从自己的国度里清除掉的群体。江南巨富沈万三的传说,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炉了。

网络配图

据传说,朱元璋做皇帝后,沈万三屡次向朱元璋捐献资财,甚至出资修筑了从洪武门到西水门的城墙。但结果沈万三还是被抄了家,并发配云南。沈万三的许多故事真假难辨,但这些故事所构筑的那个背景——一个仇富的皇帝坐在南京城里,则是完全没有错误的。为了贬抑商人,洪武十四年,朱元璋还特意规定,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四种衣料,而商人却只能穿绢、布两种料子的衣服——当然,朱元璋可能没有考虑到,前者有权利穿,但却穿不起,后者没权利穿,但却都烂在了箱底。同样,商人科举、做官,都受到种种的刁难。

推崇乡村道德自治

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是第一个对改造自己的人民产生了莫大兴趣的皇帝。对上层社会采取严厉打击措施的朱元璋,却对底层民众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友善。这可能和他的上下分治的施政方针有关,在上层,他大量采用法家的冰冷的法律以及铁血解决问题,而对下层,他却始终试图以儒家的温情的道德秩序,来建立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静态农业社会。

在建国之后不久,朱元璋就推行了以村为单位的里甲制度。这项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提倡村民利用心中朴素的儒家道德意识,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其实有些类似于村民自治。里长由村民推选德高望重的长者来担任,然后里长凭借自己的道德榜样,也就是道德制高点所赋予的权力,来仲裁本地所发生的财产、婚姻、争斗等纠纷,并负责向村民们及时传达朝廷的指示精神。

朱元璋在《大诰》里面规定:每个村子都应该定期举行村民大会,大家集中在一起来讨论村务,表扬一下近期行为高尚的村民,号召大家向其学习。德高望重的里长,有责任向村民进行道德训示,并对那些行为不检的村民进行斥责和处罚,如果这些人屡教不改,就会以“顽民”的名义向朝廷申请将其充军。朱元璋后来举行“全国人民读《大诰》运动”,就是利用了这一自治渠道,遴选出了一大批“学习《大诰》先进分子”,朱元璋在南京城里亲切接见了他们;也揪出了一大批“抵制《大诰》的坏分子”,朱元璋把他们统统流放到了边远地区。

内敛的军队

网络配图

朱元璋熟悉小农的静态本性,所以他始终致力于不让许多外部因素去迫使小农离开土地,而转化为流民。打击贪官和富商都是出于这个目的。

改革军队,在某种程度上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因为除了官员和地主,供养军队也是小农们的一项重大负担。如宋朝的军费开支,就一度占到过国家财政收入的半数以上。军队是国家的基石,当然不可能取消,所以,建立一支内敛的的军队,自然就成了朱元璋致力追求的一个目标。

所谓内敛,有两层意思。一是经济上的自给自足;二是在对外关系上的保守态度。

明朝建立时统计,全国总人口为6050万,而兵员总数为200万,平均30个百姓养一个兵,这在百废待兴的明朝,无疑是一个很重的负担。所以,朱元璋决定全国各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实行军民分籍,实施“卫所制”。所谓“卫所制”,其实就是军屯,朱元璋希望政府能够做到以军养军,军费开支不再从财政开支中拨付。他把卫所周围的土地收归国有,也就是“官田”,要求各卫所都要从事屯种。具体规定则是:边疆地区,十分之三的部队守城,十分之七的部队屯种;内地则是十分之二守城,十分之八屯种。屯种的士兵每人分给田地50亩,动员军户全家共同耕种,配备耕牛、农具,教种植技术,征收租税。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忠勇不让关羽的乱世战神是何许人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彦章

    关羽的名声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成名的主要原因无外乎忠、勇二字,《三国演义》更是把其忠勇渲染的无以复加。然而在同三国乱世一样的五代乱世,也有一个人,其忠勇不下关羽,但是他却没有关羽那样的“幸运”,除了对历史感兴趣的人,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并多,他就是后梁大将王彦章。《水浒传》中,收服没羽箭张清的时候

  • 为什么说马超勇比吕布坑死爹的能力更强于吕布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马超

    三国史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只能算比较短的朝代,却是大众热点,最爱看的年代。不得不说很大程度上是沾了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光。既是通俗小说,自然会对武艺排名有个高低,全书第一人自然是吕布,但他虽有万般武艺却难逃“三姓家奴”之名,在前十九回就被杀了。而到了第五十九回,第二个吕布出现了,他就是马超。曹操更是留

  • 历史上谁的皇位篡位得来的?这几个皇帝都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坚,司马炎

    皇位,在古代就意味着至高无上的权利,还有各种财富与女人,所以很多人都想要登上宝座。除了继承之外,还能有什么方法得到呢?那就是篡权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几个篡权者。王莽作为西汉皇室外戚,承汉朝外戚掌权的传统,他从外戚逐渐走上权臣的道路。王莽为人谦逊,礼贤下士,并且有大义灭亲的品德,因此一

  • 变态皇帝高洋:建齐破虏国力盛嗜酒嗜杀似魔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高洋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从来不缺少暴君,通常来讲暴君一般就是亡国之君,如夏桀、殷纣等。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甜心即可为大家介绍一位开国暴君,他外柔内刚,果敢能断,领兵治国堪称明君;但在国家大治后,他纵情享乐,嗜酒嗜杀,形同暴君。此人就是北齐王朝的开国皇帝高洋。高洋,字子进,529年出生,因生于晋阳,小名晋阳乐。

  • 唐朝曾有两位平民皇帝:陈硕真和张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陈硕真

    我们先看第一位登上皇帝宝座的布衣平民,不过这宝座是她自己封的:《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九卷记载“(永徽四年十一月)初,睦州女子陈硕真以妖言惑众,与妹夫章叔胤举兵反,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详情如下:唐永徽四年(653),浙江一带农民不堪官吏贪求及豪强逼掠,浙东农民起义军女首领陈硕

  • 女皇也养杀手:武则天豢养的四大杀手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

    近见有论者言:武则天当政期间,任用两大酷吏屠戳李唐宗室及功臣。本人以为说他们是“酷吏”实在抬举了,哪有什么“吏治”可言,武则天想杀谁,他们就干掉谁,这同江湖黑道上的“杀手”无甚本质区别,称其为“杀手”或许更符合史实。而且武则天手下的此类“杀手”亦非两个,据新旧唐书与《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至少豢养过

  • 谁招降的“梁山”?剿灭宋江竟然是一介书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江

    宋江堪称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小说《水浒传》里,他率领众多梁山好汉,几次打败朝廷大军的围剿。但你绝然不会想到,在真实历史中,宋江等人竟然是被一位书生打败,此后宋江等众位好汉下落不明,而这位书生忠心耿耿,抗金不屈,最终悲愤而死!这是怎样的一段历史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一一道来!北宋末年,统

  • 贪官和珅下场有多惨?全靠儿媳才能留全尸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和珅

    和珅在历史上可谓是遗臭万年,没人不知道他这个历史上最大的贪官,没有之一。和珅这一生,可谓是一路上风生水起,深得乾隆皇帝喜爱,所以也让他有了更多机会,才能最后贪污无数。后人评论,在当时和珅过得日子可是比乾隆皇帝都要好,但是尽管如此,最后也终是难逃一死。嘉庆帝对和珅一直深恶痛绝,但是每每弹劾和珅,都最后

  • 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宦官下场如何?死最惨的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高,高力士

    古代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他们的一生就是为了服侍皇帝、妃子而存在,这个特殊群体在历史上并不是默默无闻的,有人权利滔天,也有人成为一代贤臣,但是他们最后的下场如何呢?一、指鹿为马,连皇帝都杀的宦官——赵高赵高作为秦二世胡亥的宠臣,专横跋扈至极。曾把一头鹿当成马拉上朝廷,让朝臣们指认是鹿是马。然后把

  • 乾隆如此风流!却还能成为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乾隆

    这个话题的确有些大,评价一个有着文治武功的皇帝,再说又是一位统治时间最长、最长寿的的皇帝。还好,唐骏有句话,“世间万事万物的运转,大到宇宙,小至一花一果,其实都遵照若干十分简明的规则。只需控制这些规则,就能够不时加以复制,就像我们儿时玩过的万花筒,发明出缤纷多彩的人生内容”,这里我就作为一介小民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