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十位草根出身的皇帝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十位草根出身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716 更新时间:2024/1/15 14:04:53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当中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拥有人世间的一切大权,是一个神与人的结合体,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人。皇帝是全国最高的教主,通过“封禅”、“祭祀”等仪式,维护着自己“天子”、“真龙”的身份。

网络配图

下面就分别列举出中国古代历史上十位草根出身的皇帝:

一、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

汉高帝刘邦绝对是一个无赖性的“草根人士”,就连他的名字都是称帝后改的,本名叫刘三(刘季)。就连最善于为皇帝遮丑、掩饰的正史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他“改写”为一个生来就聪明绝顶、谋略过人、受人赏识的英雄。《史记》、《汉书》都说刘邦从小就无赖懒散、喜酒好色、懒惰顽劣、游手好闲,从不从事农业生产。因此,不仅邻里乡亲极为鄙视他,就连他的父亲太公都看不起他,经常拿老二刘仲跟他比,可《史书》却没记载当时刘邦是怎么回答的,可能这个无赖脸皮厚的根本没当一回事。而且,刘邦还鄙视读书和读书人,《史书》上记载刘邦见到儒生后会把他们的帽子摘下向里面撒尿,简直是一个混蛋!刘邦也是我最看不起的一个皇帝,骨子里的鄙视。可命运弄人,秦始皇帝死后,天下大乱,刀兵四起。身为泗水亭长的刘邦也趁乱起兵,自称沛公,跟随项梁项羽打天下。趁项羽在黄河以北跟秦军主力鏖战之时,刘邦向西进军咸阳,灭掉秦朝。随后的史实如“鸿门宴”、“楚汉相争”到最后南面称帝就不在赘述。

二、汉昭烈帝刘备(161-223)

无论刘备再怎么苦心极虑地跟中山靖王刘胜这个大蛀虫攀上关系,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刘备也是一个“草根阶层”。《三国演义》、《三国志》都说刘备从小失去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靠织席贩履为生,过着贫寒的生活。《史书》上说刘备双手过膝、自顾能见其耳,而且还学的喜怒不形于色的本领。《史书》还记载刘备小时候玩耍时,指着房前如皇帝车盖的般的桑树说:“以后我也要坐在这样的车盖下面”,这极有可能是史家杜撰出来意在粉饰刘备自小就自命不凡的品质和远大的理想。刘备在黄巾起义的时候开始发迹,同关羽、张飞转战各地,屡建功勋,并开始有了自己的一个据点。但在那个英雄辈出、诸侯割据、混战连绵、弱肉强食的时代,刘备的实力太小了,因此,为了保护自己,等待一展宏图的时机,刘备在残酷的时代学会了忍耐的性格和委曲求全的精神。刘备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孙权,十足是一个投机主义者,也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典型者。刘备最善于见风使舵,也最善于过河拆桥。吕布、曹操都对其有救助之恩,但都被刘备算计过,特别是吕布还是间接被刘备害死的,气的吕布临死前大喊:“你这个大耳朵的家伙最没有信用了”。曹操帮助刘备脱离险境,还任命他为豫州牧,并给他军队讨伐袁术。可没想到,刘备讨伐袁术是假,夺取徐州是真,气的曹操横蹦。可就是这样一个“小人”,在各地都被当作英雄、救世主来看待,连曹操这样的三国时期唯一的英雄都对他赞赏有加,将起视为与自己同等的仅有的两个英雄之一(所谓“煮酒论英雄”一段有“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赤壁之战使得刘备“咸鱼翻身”,短短数年就夺得荆州、益州,成为与曹操、孙权并列的三大势力之一。221年,刘备在成都的武担山即位称帝,随即头脑发热讨伐孙权,名为关羽报仇,实为夺回荆州。但在猇亭一战当中败于年轻的东吴将领陆逊,被火烧联营七百里,狼狈逃会白帝城。223年,刘备在惭愧当中死去。

三、后赵明帝石勒 (274-333)

石勒,本名匐勒,后得字世龙,是匈奴别部羌渠种落的后裔,虽然祖上为羌部落的小小将领,但到石勒这一辈是穷困不堪。晋惠帝大安元年(302年)并州饥乱,杂居于此的少数族人四处求食。当时并州刺史司马腾大量缚卖少数族人到河北、山东等地。在石勒20余岁时被将军郭阳、张隆所掠,两胡一枷押往山东,卖到茌平地主师欢家做耕奴。

网络配图

师欢见他壮健雄伟、有胆略、善骑射,就给他自由。石勒仍为人佣耕,又一次为乱军虏去。在没有生路的情况下,他就召集王阳等八骑为盗,后又有郭敖等十骑投奔,成为十八骑。石勒率十八骑参加了汲桑领导的牧人起义,一起投靠了公师藩。公师藩被杀,石勒和汲桑逃亡。汲桑起兵,石勒为副手,屡败晋兵,并杀死了司马腾。汲桑兵败被杀后,石勒投靠前赵的皇帝刘聪,征战河北一带并屡立战功。311年4月,石勒在苦县击溃了王衍率领的晋军主力,焚烧了当时最大实权人物东海王司马越的灵枢,声称为天下人报仇,以宣泄对司马氏统治者的愤恨。六月刘曜攻打洛阳,石勒率军前去助战,攻陷洛阳,迁晋怀帝到平阳,西晋政权遭到毁灭性打击。319年前赵内乱,石勒遂脱离前赵独立,建后赵王朝。329年,石勒在洛阳打败并杀死前赵皇帝刘曜,基本上统一黄河以北。330年,石勒称帝,完成了从一名奴隶到最高统治者的最终蜕变。石勒是一名有作为的少数民族君主,他爱惜民力,鼓励农业生产,使得残破的北方经济有了恢复;重视民族团结,反对欺压汉族;重视儒学教育,兴办学校;崇尚节俭、反对浪费;任用谋士张宾等汉人,选拔贤良,实行考核,政治清明;推行改革,促进羌族的汉化。可以说,石勒是当时那个时代少有的明君,对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南朝武帝刘裕(363-422)

宋武帝刘裕(363-422),字德舆,小名寄奴。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据《宋书·武帝本纪》记载,刘裕是汉高祖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

据《宋书·武帝本纪》记载,刘裕生于兴宁元年三月壬寅夜,即公元363年4月16日。出生时,其母即死,其父刘翘因家境贫寒,便想将刘裕抛弃。与刘裕同郡的刘怀敬之母,是刘裕的从母,当时生刘怀敬尚未满月,闻此事,便前去阻止了刘翘,“断怀敬乳而乳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一》)。刘裕长大后,“雄杰有大度,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事廉隅小节”(《南史·武帝本纪》),对继母也孝谨称著(其继母生有二子,为刘道规、刘道怜)。但仅识文字,以卖履为业。因为刘裕喜欢赌博,所以被邻居们看不起。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竟当上了开国皇帝,所以有人将此称为“寒人掌权”。

五、陈高祖陈霸先(503-559)

陈霸先(503-559)字兴国,小名法生。出生于长城县(今长兴县)下箬寺。《文苑英华》说陈霸先是“火耕水耨之夫,荜门圭窦之子”,门第贫寒。但陈霸先青少年时打鱼练武,兴趣广泛。古代正史对他青少年时有这样的评价:倜傥大度,志度弘远,不理家产,“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又称陈霸先“及长,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陈霸先的仕途也是坎坷万分,据《南史》和旧志言陈霸先“初仕乡里司。

网络配图

后至建康(今南京)为油库史。”南朝制度,县下有乡,乡下有里。里司管一里地的事。可见陈霸先年青时之艰难,其入仕亦从极低之职开始。不久,担任了新喻侯萧映(梁武帝侄子)侯府的传令吏。由于受到萧映器重,萧映任广州刺史,授陈霸先为中直兵参军,不久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梁大同十年(544年),广州爆发兵乱,萧映被围。陈霸先率三千精兵,一战解围,受到梁武帝瞩目。至此,陈霸先的人生轨迹开始转变,一步步走向辉煌。552年,陈霸先由于平定侯景叛乱有功,与另一名大将王僧辩共同执掌了南梁的军事大权。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野心勃勃的陈霸先当然不能容忍王僧辩与自己争夺最高权力,陈王决战在所难免。554年,梁元帝被西魏杀死于江陵。555年,北齐派南梁投降贵族萧渊明来当傀儡皇帝,王僧辩被迫表示支持,陈霸先则坚决反对。9月,陈霸先在江口起兵,利用全国讨伐王、萧的呼声,顺利的实现杀死王僧辩、废掉萧渊明的目标,并最终掌握了南梁的政权。陈霸先于557年禅梁称帝,建立陈政权。陈霸先生逢乱世,尽管身经百战,收拾的却是百废待兴的江山,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公元559年月,陈霸先病逝。

六、后梁太祖朱温(852-912)

朱温绝对是继刘邦之后集流氓、无赖与一身的“草根皇帝”,但他的人品却又比刘邦更次、人性更残酷。朱温兄弟三人,父亲早死,母亲带着兄弟三人在萧县大户刘崇家作佣人为生。兄弟三人当中以老三也就是朱温最凶悍、无赖,因此常常遭到主人的鞭打。877年,朱温参加了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并逐渐崭露头角。黄巢攻占长安后,朱温担任东南面行营先锋使。攻陷同州后,又被任命同州防御使。882年唐朝军队反攻,朱温也遭到黄巢猜忌,于是转而投靠唐朝,并反过来充当镇压起义军的急先锋,并因此被赐名为全忠。883年年,任宣武军节度使(今河南开封),加东北面都招讨使。884年,全忠与李克用等联兵镇压黄巢起义军,用同志的鲜血为自己铺设了一条通向中央的道路。以后10余年间,地方上朱全忠凭借汴州(今河南开封)优越的地理条件,逐步吞并割据中原和河北地区的藩镇。在中央,勾结一些对宦官专权不满的官僚,打击宦官势力,并遥控皇帝。901年被封为梁王,同年朱温尽诛宦官,完全掌控中央。904年,全忠遣人杀昭宗,立其子李柷(哀帝)。907年,全忠废李柷称帝,改名晃,是为后梁太祖。建都开封(后曾一度迁都洛阳),国号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朱温对农业生产比较重视,对唐王朝积弊也有所改革。但他与据有太原的沙陀贵族李克用、李存父子连年征战,损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物,逐渐丧失军事上的优势。他生性残暴,滥行诛戮,制造社会恐怖气氛。在私生活方面更是一塌糊涂,竟然公开与自己的各个儿媳“扒灰”,引起诸子的仇视。晚年,因皇位继承人未定,皇室内部矛盾尖锐。912年,为次子朱友珪所杀,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七、后汉高祖刘知远(895-948)

后汉帝国的建立者刘知远是一名少数民族的君主,同后唐建立者李存勖、后晋建立者、卖国贼、“儿皇帝”石敬瑭同属于沙陀部,但其出身却要卑贱的多。尽管称帝以后,刘知远生拉硬扯的将自己的远祖跟东汉皇族搭上边,但也不能否认,到了他这一代,已经完完全全地“泯然众人矣”。

网络配图

在刘知远小的时候,他性格很内向,平时也是寡言少语,因为体质较弱,所以又经常得病。还有他的眼睛白多黑少,加上脸色紫黑,给人一种很威严的感觉。由于少时家贫,刘知远充军当马奴,在晋阳牧马。在一次牧马时,因为马踏坏了寺庙属地的庄稼,被僧人捆绑起来,打了一顿。据说刘知远在晋阳牧马时看上一个李姓姑娘,提亲时由于家贫只好“倒插门”进入姑娘家为婿。可见,刘知远真是狼狈到了极点。后唐时期,刘知远从军投靠割据河东的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当军卒,地位很低,看不到晋升的前景。后来由于两次救过大将石敬瑭的命,被石敬瑭留为牙门都校。石敬瑭担任河东节度使后,提拔刘知远担任马步军都指挥使,甚得石敬瑭信任。936年,刘知远为石敬瑭出谋划策并建立了后晋帝国,石敬瑭也投桃报李委重任于刘知远,最后将其提拔为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死后,养子石重贵与契丹反目,刘知远也开始积极准备着代晋自立,对朝廷的命令也开始阳奉阴违。946年,契丹大举南下灭掉后晋,刘知远立刻就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帝国。契丹在中原地区人民激烈的反抗下退回关外后,刘知远也进入开封,统治后晋旧土。刘知远的主要功绩是利用民众抗击契丹的热情,不仅将其赶出中原,而且还遏制了契丹再犯的意图,这对饱受战乱的中原地区生产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刘知远当皇帝还不到2年,于948年去世。

八、南唐烈祖李昪(888-943)

李昪,徐州(今江苏徐州)人,字正伦,小名彭奴,其父亲本姓潘,名荣,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六岁时李昪的父亲就在战乱中去世了,他随母亲跟着伯父一起到了淮南。不久,母亲也不幸去世,成了孤儿的李昪只好到寺庙里勉强维生。后来杨行密派兵支援山东的王师范,攻打濠州(今安徽凤阳)时得到了他,见他聪明机灵,长得也很招人喜爱,于是就想将他收为养子,但亲生儿子们极力反对,杨行密无奈只好把他给了属将徐温,李昪就做了徐温的养子,改名为徐知诰。徐知诰长大后,不但相貌出众,而且胆略过人,他为人厚道,待人诚恳,人缘也很好,威望高过徐温的其他儿子们。徐温因此常常训斥自己的儿子不如徐知诰,引起诸子的忌恨。诸子多次想设计加害于他,但都因为徐知诰人缘好、善于藏拙而化险为夷。杨行密死后,徐温执掌南吴朝政,徐知诰也因为能力突出担任要职,成为养父的左膀右臂。徐温死后,徐知诰在宋齐丘、等人的帮助下执掌朝政,并于937年废掉南吴皇帝杨溥称帝,建立南唐政权。登上帝位以后,徐知诰自称是唐室后裔,改名李昪。在位期间亲政爱民、力行节俭、奉行睦邻外交,为实现南唐的稳定发展作除了重要贡献。

九、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

朱元璋是为百姓所熟知的最著名的“草根皇帝”之一,关于朱元璋的故事、传闻、戏曲数不胜数。朱元璋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贫寒,大饥荒时一家人几乎死尽。为生活所迫,朱元璋少年时在皇觉寺为僧,备受僧侣欺凌。元朝末年,参加红巾军郭子兴部下反元,在郭子兴手下屡立功勋,深得信任。

网络配图

郭子兴还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也就是后来的“大脚马皇后”。郭子兴死后,其子郭天叙代领其众,并接受小明王韩林儿的收编,朱元璋也被任命为左副元帅。郭天叙死后,朱元璋接管全军。接着,朱元璋向将江南进军,1356年攻占集庆(南京),并改名为应天。此后,朱元璋以应天为根据地,相继攻取常州、江阴、常熟、徽州(今安徽歙县)、扬州等地;并接受徽州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在应天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势力不断壮大。1363年,韩林儿投奔朱元璋,并完全被其控制。随着势力的增强,朱元璋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明升等割据势力,并暗杀韩林儿统一南方。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同年,派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将元朝末代皇帝顺帝赶出关外,正式统一南北。朱元璋即位后大力加强君主专制,废除宰相职位,集大权与一身;大兴文字狱,压制社会思想,制造恐怖气氛;大兴“胡、蓝党狱”,大杀功臣,造成社会的恐怖万分;建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严密监视社会舆论;大封诸子为王,驻守地方,意在维护统治。当然,朱元璋在促进社会稳定、鼓励生产、选拔人才、打击腐败、改革行政机构等方面还是做出了不少功绩。朱元璋可谓功过参半的君主,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色彩。1398年,朱元璋病逝。

十、大顺永昌帝李自成(1606-1645)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原名鸿基。称帝时以李继迁为太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一说家中非常富裕),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声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十一年在潼关战败,仅率刘宗敏等十余人,隐伏商雒丛山中(在豫陕边区)。次年出山再起。十三年又在巴西鱼腹山(腹一作复)被困,以五十骑突围,进入河南。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1645年5月于通山县(今属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年仅40岁。李自成的悲剧在于没有清醒的意识到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犯了政治上的“幼稚病”,最后落得悲惨的下场。

更多文章

  • 冷面皇帝竟也会冷幽默!雍正奏折中趣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雍正

    雍正帝批示奏折也很认真,有的还很睿智幽默,读来令人发笑。如有个官员犯了罪,在狱中给雍正写悔过书,以期得到赦免,内有“辜负天恩,羞惧交并”两句话,雍正在一旁批道:“知道你害怕得要死,不过羞愧与否倒不一定(知汝惧死实甚,然羞则未也)。”网络配图有次宫里邀请了个戏班子,欲在宫中搭台唱戏,有个御史认为此举有

  • 齐国姐妹花的悲惨命运:嫁了父亲之后再嫁其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齐国姐妹花的悲惨命运:

    这句诗歌,从侧面反映了周朝时诸侯联姻的一个有趣情形:齐国姜氏以出美女著称,当时的上流社会男子,都以迎娶齐国姜家女子为人生乐事。——齐国姜家先祖姜子牙先生,似乎在话本小说里的形貌有些古怪,怎么后代女娃们却生得那么娇艳?最出名的姜家女儿名庄姜,诗歌赞颂她的绝世姿容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

  • 抨击科举制度的思想家顾炎武是什么朝代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科举制度,顾炎武

    我们从小就在学校里面接受教育,而爱国教育自然是不少的。相信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句话了,也正是由于这一句话,在我们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而说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句话的顾炎武,自然也就被我们深深的记住了。顾炎武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教育家,在诸多方面

  • 忠义仁勇的关羽为何成为“关财神”?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关羽

    核心提示:那么忠义仁勇的关羽为何又成为“关财神”了呢?据史载,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豕庙林”三祭合一的洛阳关羽庙会规模宏大,庙会时焚香祭祀,唱戏娱乐、饮食、商品极为热闹,逐渐成为当地的商品贸易集市,关羽便成为经商者的保护神,忠关羽变成商关羽。网络配图 经商者的店铺及家里便供奉起了“关羽神

  • 雍正的母亲是谁 雍正为何要杀自己的母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雍正

    若问清朝诸多皇帝中,谁最得现在的少女们的喜爱,那小编我只能说属雍正其谁了,还记得《步步惊心》吗?该剧主要哦讲述的是清穿女从现代穿越回清朝,以嫖四四也就是雍正为主,那为何雍正这么深得少女的喜爱呢?这就要从雍正的母亲说起了。想知道雍正的母亲是谁吗?雍正最后为何要杀自己的母亲乌雅氏呢?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 慈禧太后预言了什么为什么大清就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慈禧太后

    慈禧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祸国殃民的女人,然而就是这个女人,竟然一语成谶,准确的预言了大清朝的灭亡。现在想来,这诡异的历史,真是让人有些哭笑不得啊。慈禧慈禧太后是晚清统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者与实际统治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长达四十七年。慈禧在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巨变”的危殆时刻,没能

  • 古代帅哥潘安为什么会被妖后贾南风利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帅哥潘安,贾南风

    传奇美男子潘安的一生中,发生过哪些令人惊叹的故事呢?据悉潘安由于生得貌美,年轻时每次外出狩猎,手中拿着弓箭走在洛阳大道上,女子们见了他没有一人不争相将手连起来,把他围在其中。潘安在河阳县任县令时,由于当地地理以及气候的原因,因此整个县都种满了桃花,潘安浇花息讼而深受百姓的爱戴,于是后来就用“河阳一县

  • 杨素:隋朝第一名将与隋朝第一奸臣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杨素

    李世民,他是一代明君不假,但也做过许多恶事,杀兄弟夺嫡、逼父亲退位,还斩杀了十个无辜的侄子。本文的主角也是这样一位人物,他文武兼备,极富军事才能,堪称隋朝第一名将;但他也曾迫害国家栋梁,助纣为虐,说他是隋朝第一奸臣也不过份!这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以下文章小编将一一为您道来。此人名

  • 震惊!康熙的陵墓竟葬了四十八个后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康熙

    康熙皇帝在位61年,死后葬于清东陵,即今天的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内有顺治帝孝陵、孝庄昭西陵、乾隆帝裕陵、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康熙帝的陵墓为景陵。从空中看,景陵整体上呈半圆形,地位高者列前居中,地位低者居后。景陵地宫内,除了葬康熙皇帝,还有孝成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和敬敏皇贵妃

  • 关公与绿帽子:为啥红着脸的关公喜欢戴绿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公

    绿帽子,顾名思义,就是绿色的帽子,意指被人戴绿色的帽子。不过,绿帽子还有一层隐含的意思,那就是指一个男人自己的女人和别的男人偷情、相好,那么这个男的就被称做是被戴了绿帽子。所以,对于现代的男人来说,没有谁会喜欢,但是,亲们可能不知道,在历史上还真的就有一个戴绿帽之人,那是关羽关公。关公为什么戴绿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