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为什么歌颂元朝并愿意承认其正统地位

朱元璋为什么歌颂元朝并愿意承认其正统地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267 更新时间:2024/1/28 21:42:30

元朝末年腐败,压榨百姓,把人分为四等,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北人之所以地位还稍微高一点,仅仅因为他们被杀得剩下不多了。汉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武器,连一把菜刀也必须几家合用。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

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不料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陈氏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

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他们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网络配图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有时仍会受到老和尚的斥责。不久,寺里的粮食不够和尚们吃了,寺里也得不到施舍,主持只好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也只好扮成和尚的样子,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1348年又回到了皇觉寺。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北方的白莲教也在进行同样的宣传。朱元璋在流浪中,也接触到这样的宣传。

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铤而走险。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并推韩山童为明王。接着,徐寿辉起于蕲州,李二、彭大、赵均用起于徐州。几个月之间,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滔天大势。第二年正月十一日,定远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于定远、钟离一带,数万百姓起而响应。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二月二十七日,起义军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

元朝的统治是受命于天,光明正大,理所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他不但将元灭南宋后的几十年视为正统,且将元、宋并存的十几年亦视为元的正统。不止于从天理的角度承认元朝的合法性,朱元璋还从个人感情角度,表达对元朝统治的感恩戴德之情:“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

网络配图

和所有皇帝一样,朱元璋也提倡孔孟之道,但是说实话,由于军政繁杂,对于《论语》、《孟子》这些经典,他并没有系统研读。如今天下已定,他也有兴致来阅读一下原典。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读着读着,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终于,把书一摔,大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焉?”那意思是说,这老头要是活到今天,还活得了吗?

原来朱元璋读到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就是说,与老百姓相比,国君最不重要。“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就是说,国君对大臣礼貌,大臣也对国君尊敬。若国君视大臣如粪土,则大臣也视国君如无物。

朱元璋大发雷霆,立刻召见文臣,宣布即日起“罢免孟子配享孔庙”,将孟子的牌位撤出孔庙,取消他在孔庙里和孔子一起吃冷猪肉的资格。孔孟之道是中华立邦之本,此命一下,举朝哗然。这一举动就如同基督教国家里要把耶稣驱逐出教堂一样惊世骇俗。大臣们纷纷上奏反对。朱元璋宣布朕意已决,谁也不许再说,否则以“大不敬”罪处死。

大家立马静下来了,谁都知道朱元璋的厉害。可孔孟被崇拜千年,毕竟会有几根铁杆粉丝屹立不倒。刑部尚书钱唐就坚持要进宫为孟子求情。朱元璋一听钱唐为这事而来,命令金吾侍卫将他在殿前活活射死。钱唐肩臂之上各中两箭,鲜血直流,不过仍英勇不屈,楞往里闯。朱元璋敬佩他是条汉子,叫他进来说话。钱唐跪在皇帝面前,痛陈孟子之不可废,说孟子已被天下尊奉千年,一旦废绝,不但震动,四夷也会惊愕,会怀疑那个尊奉圣人之道的天朝上国吗?

朱元璋想想也是这么回事。钱唐舍命闯关,也让他见识了孟子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分量。于是命人把钱唐送到太医院好好治疗,不久又恢复了孟子配享孔庙的资格。朱元璋见濠州城诸将争权夺利,矛盾重重,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新局面。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六月中旬,朱元璋回乡募兵,少年时的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和同村邻乡的熟人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头目,纷纷前来投效。于是很快就募兵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兴十分高兴,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镇抚。

网络配图

这年冬天,彭大的儿子彭旱住自称鲁淮王,赵均用自称永义王,而郭子兴等仍是元帅。朱元璋见这些人半年没出濠州城,于是他从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选了心腹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南略定远。在南略定远途中,朱元璋先招抚了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三千人,后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头的八百人。统率着这支队伍,朱元璋向东进发,乘夜攻破定远横涧山的元军营地,元帅缪大亨投降。朱元璋从降军中挑选了精壮汉人二万人编入了自己的队伍,并南下滁州

在南下滁州途中,定远名人李善长到军门求见。李善长和朱元璋一见如故,李善长以汉高祖刘邦为例劝说朱元璋:只要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朱元璋认为很有道理,于是留李善长做了幕府的书记,并嘱咐李善长好好协调将领间的关系,共创大业。

朱元璋很快攻下了滁州,其亲侄儿朱文正、姐夫李贞带着外甥保儿(后来取名李文忠)前来投靠。从他们口中,朱元璋得知二哥、三哥、姐姐都去世了。其时还有定远孤儿沐英,于是,朱元璋就将这三个孩子收作养子,改姓朱。后来,朱元璋又收养了二十几个义子。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探秘:千古明君汉武帝为何接连杀死五位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武帝

    卷入“巫蛊之祸”的公孙贺公元前91年初春,奉汉武帝诏敕,大汉丞相公孙贺被捕入狱。在狱中,有司穷治其罪,他和儿子公孙敬声受尽了凌辱和拷打,最后,父子双双死于狱中。汉武帝犹恨意难消,下旨将公孙贺灭族——这不是汉武帝杀的第一个丞相,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随着皇帝春秋渐高,性情也越来越乖戾和残暴,位居群臣之首

  • 为什么大名鼎鼎的努尔哈赤绰号叫野猪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努尔哈赤

    对于清朝,虽然离当代较近,但是很多文化还处于尚待挖掘的状态。尤其对于满族文化,当代尤其研究的不够,比如后金第一任大汗努尔哈赤的名字的由来,至今还存在两种学术争议,目前主流文化认为其为野猪皮之意。网络配图 野猪皮是对努尔哈赤的非正统称呼。努尔哈赤,满文《玉牒》其拉丁字转写为nurgaci,一般写作nu

  • 秦始皇嬴政为什么非要囚禁自己的亲生母亲赵姬?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嬴政

    秦始皇一生,可谓传奇。他前十来年跟着母亲赵姬在赵国,被赵人欺负凌辱。十几岁回到秦国被立为太子,3年后秦庄襄王去世,秦始皇登基。然后用了十来年时间,斗倒了三座大山长安君成蟜、嫪毐、吕不韦。接着又用了十年时间,横扫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网络配图秦始皇从小与赵姬相依为命,在赵国母子两个遭受各种耻辱,这个时期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何没有皇后?原来都是童年阴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

    有一种人生,如风般徜徉,如诗般宁静。拥有此生之人,将世间万物都看得淡泊,活得如云如雾般潇洒飘逸。能够拥有这样的人生,未尝不是一种幸运。可惜,身为一国之君,则注定要与这样的人生背道而驰。尤其是像秦始皇这样自幼便有一统天下的野心的人,他的人生注定不会是波澜不惊的。在他有生之年的每一天,都要活出叱咤的豪情

  • 王连为什么能阻止诸葛亮征伐南中,其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

    昭烈帝刘备驾崩后,诸葛亮总揽朝政,凡事必然亲往。建兴初,诸葛亮亲征南中,朝中却有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官员劝其莫往,因其言辞恳切,致使诸葛亮一拖再拖,直到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才三路进攻南中,最终平定南中。那么这位竟能阻止诸葛亮征伐南中的人究竟是谁呢?他就是拜屯骑校尉,领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的王连。王连

  • 史上被刺杀的最多次的皇帝,连厨子和尚都来刺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嘉庆,乾隆

    如果说要给历史中的皇帝安一个最字称呼的话,我想嘉庆帝一定会是最倒霉最悲催的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嘉庆是在乾隆盛世的时候出生的,有一句话叫“生于安乐,死于忧患”,虽然用在这不太适合,但是也有一定的指向性。比如说这个背景下的嘉庆,从小就在深宫中长大,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同时他不

  • 举全国之力才将其打败,十几年却后被其后人反灭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商鞅,秦始皇,项羽

    秦朝自商鞅变法之后逐渐走向强盛,商鞅虽然因变法而死,但是却为秦朝的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商鞅的政敌虽然将他五马分尸,但是却继续采用商鞅变法的主张,使秦国在短短几十年之内完成了一次浴火重生的过程。秦朝为统一全国积累了几十年,而关东六国也没闲着,他们清楚的看到了秦朝快速的发展,于是为了防止秦国威胁到他们自

  • 史上最早的“皇族”,最终因自相残杀而灭族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扶苏,秦二世

    为什么说秦始皇的子孙才算中国最早的“皇族”呢?这就是因为他才是第一个皇帝。秦朝统一天下称皇帝之前,秦国嬴姓王公统治就已经持续了五百多年,子孙众多,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只是王族还不能算皇族,因为秦国只有“王”还没有“皇”。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扫六合,随之称皇帝,他的直系亲属就此才能算皇族。嬴政

  • 在后世颇有争议的曹操,是治事之能臣,也是乱世之奸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

    曹操是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历史人物。他以自己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统一了北方;他在“建安七子”文学丰碑上也留有美名,堪称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然而这样一位人物多遭后人非议,个中原因实在耐人寻味。三国时期是天下纷争的乱世之时,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名垂史册的各具魅力的英雄豪杰。曹操就是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最具争

  • 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太监吓死的皇帝,你知道他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唐肃宗

    唐肃宗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也是唐朝第七位皇帝,于756年—762年在位。唐朝后期,宦官掌权,危害至深,我们了解到唐肃宗居然是被太监吓死的?这是怎样一个奇特的故事?李辅国拥立肃宗唐朝时期,宦官很多,他们嚣张跋扈,肆无忌惮,还误国误民。唐肃宗时期有个很牛的太监,叫李辅国。李辅国本来是一个主管宫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