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千古奇闻:糊涂皇帝反腐倡廉不含糊

千古奇闻:糊涂皇帝反腐倡廉不含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014 更新时间:2024/2/11 20:25:01

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二月十九日(3月23日),宋真宗赵恒于延庆殿驾崩,享年五十五岁,在位共二十五年。群臣为其上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十月十三日,葬于永定陵。宋真宗在位二十五年,尽管他后期处事糊涂,用人失当,误用了有才无德的王钦若丁谓为宰相,自欺欺人,伪造天书祥瑞,封禅泰山,信奉道教、佛教,修建了许多寺庙。这一切,给他前期缔造的“咸平之治”蒙上了阴影。但在他继位初期,因为治理有方,使赵宋统治日益稳固,国家管理日臻完善,社会经济逐步繁荣,这一时期,史称“咸平之治”。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宋真宗卓有成效的反腐倡廉的举措。

网络配图

首先,宋真宗有一个传诸后世的廉政理念。他颁布了告诫百官的《文武七条》:

一是清心,要平心待物,不为自己的喜怒爱憎而左右政事;

二是奉公,要公平正直,自身廉洁;

三是修德,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

四是务实,不要贪图虚名;

五是明察,要勤于体察民情,不要苛税和刑罚不公正;

六是勤课,要勤于政事和农桑之务;

七是革弊,要努力革除各种弊端。

《文武七条》均是廉政之举,是统治者苦心孤诣的安排,也是百姓们的热切期望。在宋真宗看来,“清心”、“修德”就是廉政的源头,只要官员们清心修德了,就能够实现“德治”。第二,宋朝有一整套严谨有效的官员选拔任用制度。宋代严明赏罚,官员有试用期,试用官员转正要有若干名正式官员保举,按规定,官员不得保举曾犯有贪污罪的官员转正。宋朝允许在职官员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者可提前转正或越级提拔,但曾犯贪污罪者不许参加科举考试。又规定,只要是重要职务和接触钱财的职务,一律不允许曾犯贪污罪者担任。宋真宗时,定“州县三课”法,“公勤廉干惠及民者为上,干事而无廉誉、清白而无治身者为次,畏懦贪猥为下。”宋初,内外官任满一年,为一考,三考为一任。特别对法司之官,既有明确的转官年限,也有严格的考课与回避制度。

网络配图

宋朝官员通常定期升级。但是,曾经犯贪污罪的官员升迁则举步维艰。一个官员若犯贪污罪,其上司、曾荐举过他的官员都要受到处罚。这使得上司很注意防范下属犯贪污罪,荐举者很关心被荐举者的德行。这样、只有才德兼备者才能被选拔进入官员队伍,官员的贪污行为也就相应减少许多。

宋代吏部建立了官员档案,凡犯贪污罪者都记录在案。宋代还规定,这些犯罪者,每次晋级或调动职务时,都要向吏部主动申报自己曾经犯过贪污罪,并规定,此类官员不得随意更改姓名。这样的规定,动员了上上下下各方面的监督力量,杜绝了贪污腐败者上升的空间,将他们置于严密的监管体系中,避免其再次腐败。

第三,建立了一整套监察官员的渎职惩处制度,选拔的标准和职务回避制度。宋朝对具有纪委职责的监察官员有着严格的规定,首先要“鲠亮感言”,廉洁无私,不避权贵;其次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从政的实践经验。另外,监察官违反出巡制度也要遭受处罚。还特别规定了监察官失察,自身贪暴受惩处的制度。对失察的监察官,宋真宗要实行严厉的处罚。

除了对官员的严格管理外,宋真宗还搞了一套照顾官员的伏日休务,“诏自今伏日并休务”,即增加官员伏日的休务假。另外,对官员节日之外的事假也较以前灵活,将祭奠亡亲的私忌假的范围扩大到所有官员,私忌日给假一天,并新创了饯行假。一些节假,不仅只施行于官员,那些为官府服役的工匠也可享受,比如给在福建险恶山路上运送官物的军士以旬假和节假。

从现有史料记载来看,宋真宗时期官员约一万余人,还有数十万在各级官署中服役的胥吏,以及各级武职人员及其家属。其中,文武官员每年可休传统节假,还有新设假日。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工商业最发达的朝代,也是人民生活水准最高,官吏的俸禄最高,市民阶层最强大、最富裕的朝代。

网络配图

令人遗憾的是,宋真宗统治后期因用人失当,误用了虽有才却无德的王钦若和丁谓为宰相,自欺欺人,伪造天书祥瑞,封禅泰山,祭祀汾阳,信奉道教、佛教,修建了许多寺庙。这一切,给他前期缔造的“咸平之治”蒙上了阴影。所以,有文人这样评价宋真宗:“澶渊修和,本出真宗本意,观其在道逗留,望敌惊心,一若身临虎口,栗栗危惧。赖寇准力请渡河,敌气少沮。化干戈为玉帛,得以振旅还京,此非寇公之功,乌能至此?王钦若乃以孤注之言,肆其谗间,木朽虫生,仍由真宗胆怯之所致耳。迨至天书下降,举国若狂,欺人欺天,不值一笑。”

乾兴元年四月一日,宋真宗赵恒的陵墓正式动工,其工程非常巨大,动用了几万人的民工和军队,九月基本完工。九月十一日,刘太后召文武大臣至会庆殿,参观为先皇准备的殉葬物,计有珠襦(用珍珠串成的上衣)、玉匣(金钱穿成或银钱穿成的玉衣)、服饰及种种珍贵器物,还有赵恒的“生平服御玩好之具”,琳琅满目,对于赵恒所珍藏、供奉的大量“瑞物”和“天书”应如何处置,太后也和大臣们一起商量,有的说应继续供奉;有的说应焚烧送回“天宫”;也有的说应辟一宫殿专门珍藏,七嘴八舌,莫衷一是。最后,宰相王曾提议:“前后下降的天书和全国贡献的瑞物,都是皇天上帝对先皇帝的特别的恩赐,此项光荣属于先皇帝,先皇帝已经上仙而去,天书、瑞物也应该与先皇帝同归皇堂奉安才是,万不可再留人间。”于是,决定所有“天书”“瑞物”都作为随葬物品,先于皇帝的灵柩送往永定陵,全部埋入陵中,无一字留存。

标签: 糊涂皇帝

更多文章

  • 这个皇帝太节俭!为何却在他身上花钱如流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文帝

    历史上的汉文帝是一位英明君主,“文景之治”是汉朝的盛世。汉文帝非常节俭,连一件穿破了的衣服也舍不得丢,但对邓通截然例外,对他宠爱得无以复加,在他身上花的钱不计其数。这是为什么呢?邓通是蜀郡南安人,他的发迹源于汉文帝的一个梦。像所有的皇帝一样, 汉文帝也企幻长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有

  • 他是水浒里隐市高手 为何没在一百单八将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水浒

    提起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多数的人第一反应就是鼎鼎大名的豹子头林冲,但我们今天说的不是他, 而是另一位擅长使棒的教头——王进。提起他来,很多没读过《水浒》的不由的困惑起来,那一百单八位好汉,也没有此人啊。没错,虽然他一身武艺不俗,但是并没有选择投奔梁山,但不得不说的是,如果没有他,许多书中的主要人物,

  • 关羽为什么必然失荆州,而且丢失了不止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关羽关羽

    人们熟知的“关羽大意失荆州”,是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率军北伐,与曹魏军队在樊城、襄阳一线激战,不料东吴吕蒙“白衣渡江”率军袭取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实际公元219年关羽所失的荆州,只是荆州九郡中的三郡:南郡、零陵、和武陵。在此前四年,关羽就丢失了荆州的三个郡:桂阳、长沙和零陵,而

  • 文德皇后是怎样的人:文德皇后是怎样被选上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德皇后

    文德皇后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十分著名的皇后之一,原因就是后世唐代贤明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那么,文德皇后是怎样的人呢?文德皇后出生于公元601年,是河南洛阳人士。文德皇后并不是如同其他的妃嫔一样,通过民间选妃而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文德皇后是隋朝著名武将长孙晟的女儿,属于名门之后。自幼便琴棋书画,诗

  • 逼得崇祯帝自尽的一代闯王 居然是这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闯王

    李自成,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明天启、崇祯年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公元1629年起义,李自成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网络配图

  •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赵云胜过关羽张飞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云

    如果被问及《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的人物,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说:赵子龙!金庸老先生都曾说过:“我最喜欢的是赵云,我一直觉得他远远胜过了关羽、张飞。他在长坂坡曹军中七进七出,勇不可挡,比之关公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难得多,也精彩得多。同时赵云人品很好,精细而有智谋。”用现在的标准说就是,赵云是个真正

  • 唐朝有个捡破烂的成了土豪巨商 还当了高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

    俗语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从事什么,只要精明强干,方法得当,总会有出人头地之时。唐朝人裴明礼就是一个典范。据《御史台记》记载:裴明礼,河东(今山西)人氏。山西人自古经商有道,裴明礼虽然也有经商头脑,“善于理生”,但因没有资本干大买卖,只能到京城长安讨生活,干点“收人间所弃物”之类的小买卖。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骁勇善战为何征服不了印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只要一提起这个名字,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十分会打仗,都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君王。确实,成吉思汗曾经率领着军队征服了大半个欧洲,他手下的蒙古骑兵更是凶猛无比,所向披靡。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骁勇善战的蒙古人,在面对一个国家的军队时,也曾束手无策,无法征服,这个国家就是印度。那么印度这个国家到底拥有

  • 崇祯帝比前任勤政多了为何却亡了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崇祯

    公元1627年,23岁的木匠皇帝朱由校因病去世,其弟朱由检继位,是为崇祯皇帝。从史书上来看,崇祯帝可是个勤快人,比明朝的大多数皇帝都要勤政,在位17年来比鸡起得早,比狗睡的晚,用尽心力意图复兴明室,但最终却亡了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据专家分析原因很多,比如正好赶上小冰河时期,使得国内灾害频发

  • 忠王李秀成从被凌迟改成斩首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秀成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的将领,被封为忠王,生于1823年,死于1864年,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是我国近代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忠王李秀成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早年生活非常的艰难,后来因为战功卓著被屡屡升职,后来发生了天京事变,太平军的将领大大的损失,李秀成作为青年将领被迅速的提拔成为了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