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不可思议!古代太监竟然可以结婚

不可思议!古代太监竟然可以结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922 更新时间:2024/1/21 16:21:55

从史籍记载看,宦官大量娶妻养子出现于东汉,举个有名的例子就是曹操的爷爷曹节就是娶了老婆,收了义子,这才有后来鼎足三分天下的曹操。不过东汉时期的人并不认为宦官找老婆是一种婚姻关系,反而认为是对女性的摧残与迫害,从心理上不能接受这种婚姻关系。

到了唐代,人们的社会心理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宦官娶妻养子习以为常,不再视为违背人性的反常行为。在唐朝有一半的太监是有老婆的。很多五品以上的高级太监不但有老婆,有个三妻四妾也很常见 。因为唐朝宦官势力大,娶的老婆很多都被封为诰命夫人。比如着名宦官仇士良的老婆胡氏就被封为鲁国夫人。

网络配图

宦官婚姻是建立在大批妇女痛苦之上的,因而是一种残酷畸型的婚姻关系。可是尽管宦官婚姻如此残酷无情,由于种种原因,唐代的宦官娶妻并不困难。这个时代与宦官建立婚姻关系的,主要有如下几类家庭:第一类是官僚家庭,与其通婚者多为高层宦官。

如右神策军中尉孙荣义的前妻,为骠骑大将军、赠开府仪同三司郭全羽之女;军容使、内侍监仇士良之妻胡氏,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大夫、 赠户部尚书胡承恩之女;左神策军中尉刘弘规之妻李氏,为太子宾客兼侍御史李文皓之女。

还有皇帝亲自为宦官娶妻的事例。李辅国权势正盛之时,唐肃宗曾为其娶故吏部侍郎元希声侄元擢之女为妻,并将元擢迁为梁州长史,元氏家族为北朝旧士族,故肃宗以其家之女嫁与李辅国,以抬高其社会地位,示以恩宠。 宦官能娶到大家闺秀必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多数具有一定地位的宦官来说,如果不愿与平民结亲,普 通官吏之家的小家碧玉便是其最理想的选择对象。

官僚与大宦官联姻,是官僚势力与宦官势力联合的表现 。至于普通小官吏与宦官联姻,有迫于宦官权势压力的因素,但也不排除有人想借此飞黄腾达,捞取政治上的好处。第二类是宦官家庭,即宦官之间的相互通婚。这类婚姻在唐代宦官中占较大比例。宦官之间互为婚姻主要是门当户对,择偶方便,此外也有通过联姻以建立更为密切的政治联盟,以便亲党胶固,沆瀣 一气的因素。

这一点在上层宦官家族的互通婚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第三类是与平民家庭通婚,这类婚姻多发生在中下层宦官家庭中。宦官与平民结亲,实在是不得已之举。虽说唐代宦官势力很大,专权擅政, 这仅是对一小部分地位显赫的上层宦官而言,并非所有宦官均有此权势。对大部分宦官来说,不要说与官 僚之家,就是与普通官吏联姻也是很困难的,因此只好退而与平民通婚。

网络配图

平民百姓与宦官通婚,不能排除 宦官以势强娶的情况发生,更多的恐怕还是由于其生活贫困而被迫嫁女。在中国古代社会,贫苦人口必定占多数,这就为宦官普遍地娶妻养子提供了可能的社会条件。

在唐代,有权势的大宦官家族互相联姻,亲族之间相互庇护,从而对当时的政治局势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杨志廉家族是唐代着名的宦官世家,从其父杨延祚起,直到五代后唐时止,这个家族一直地位显赫, 专权擅政,绵亘一百数十年之久。其家四代五人任神策军中尉,掌握禁军兵权,三人出任枢密使,把持中 枢机要之权,史称“世为权家”。

宦官世家形成的结果,必然是世代盘踞宫闱,养子凭借其养父的权势而 迅速提升;而宦官之间的联姻尤其是高级宦官之间的联姻,则容易形成“枝派蝉联”,亲党胶固的局面, 使宦官的势力更加膨胀,专权擅政,在南衙北司之间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这种婚姻关系渗透着浓 烈的政治因素。

唐代的宦官对配偶也是有许多要求的,而并非不加选择。归纳起来,大体有如下几种情况:首先是重视门第。找所谓的“名家”、“盛族”,目的自然是拔高自己,希望得到社会公认。其次,重视女方的德 行贤淑。

一得恪守妇德,耐得住寂寞。潘金莲那样的就算了。省的面子没赚到反而赚个绿帽子。二得能操持家务,赡养教育子女。当然是养子或者养女。三得长的漂亮,而且还得年轻。比如高力士的老婆脸蛋年纪就能跟杨贵妃一拼。

至于婚后,唐代宦官的婚姻观和当时世俗的婚姻观也没什么差别;除了夫妻生活问题和子女一般是收养之外,其家庭结构也与社会其他阶层没有明显的差别。由此看来唐代宦官婚姻是稳定的。稳定性、合法性和普遍性构成了唐代宦官婚姻的全部特点。

网络配图

宦官娶妻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宦官曾经是正常男性,当了宦官以后,虽然丧失了生育能力,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宗法观念压力下,随着政治与经济地位的变化,便开始力图改变这种状况。宦官娶妻虽无夫妻之间的男女之实,却可以得到有家有妻的满足感。

宦官娶妻养子不仅是为了满足有妻有家的愿望,同时也想与其他正常男性一样能够传宗接代,使已经获得的政治地位和财产能得以继承,这是其 娶妻养子的最主要目的。

宦官通常都具有强烈的自卑心理,唯恐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如正常男性,所以他们 除了养子外还要养女,凡是朝官拥有的特权,他们也都同样力争拥有。如封妻荫子,承袭爵位,参与决策 ,控制军权,兼并土地,营建府宅等,无不全力争取。掌管国学,教授徒众,历来是士大夫的专职,宦官 也要染指,这就是唐代宦官中不止一人掌管国子监的原因所在。

宦官阶层的这种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必 然要首先解决婚姻问题,据史料显示,他们把这个问题解决的不错,下一步,他们要把手伸向整个政局。

标签: 结婚

更多文章

  • 解密:开国功臣彭越为什么被刘邦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彭越

    彭越简介,彭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将领之一,他也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效力于刘邦,后来刘邦称帝后,封了他为诸侯王。那么最后他是怎么死的呢?大家都知道刘邦当了皇帝后,杀了很多当年追随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其中就有彭越。那么刘邦为什么要杀彭越呢?下面随小编去看看刘邦杀彭越的原因吧。网络配图彭越简介:被刘邦猜忌公元前

  • 揭秘为什么秦始皇和汉武帝都不喜欢商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和汉武帝

    自古以来,商人地位就非常低下,正所谓士农工商,商排在最后一位,其实这在古代是一种非常常见重本抑末的行为,毕竟粮食为国家之本,但是其实之所以到最后这种思想越来越严重,离不开两位千古帝王的推波助澜,这两位帝王就是秦始皇和汉武帝。秦始皇在位期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略取南越陆梁地,置桂林、南海

  • 荒唐的双性恋汉哀帝!竟要把皇位让给男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哀帝

    很奇怪,汉朝的皇帝中出了好几个双性恋。比如汉文帝与邓通,汉成帝与张放,汉哀帝与董贤。在同一个朝代中,如此密集地出现此种盛况,只能感叹汉高祖刘邦的某种基因太强大了。与前面的两位相比,汉哀帝是个时运不济的货。他不仅才能平庸,而且短命,在历史上几乎是个可以忽略的角色。不过,他却凭着与男宠董贤的亲密关系,留

  • 皇帝也被戴绿帽:萧皇后同杨广搞外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天生一个色鬼,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杨广厮守萧皇后那么多年,不与别的女人嬉戏,难道就仅仅是为了表演给他母亲看吗?这是因为萧后太漂亮了,而且被杨广视为命中的福星。萧后乃南梁的明帝萧岿的女儿,她命中注定与杨家有着不解之缘。她出生那年,正是隋文帝杨坚篡位成功的时候。八年后,二十多岁的杨广带兵将建

  • 三国司马懿为何会落得”大赢家“的称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司马懿

    世人给司马懿“大赢家”的称号,使得盖世枭雄曹操都显得气短一截,不知道曹操知道这个结局会不会气得吐血。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三国司马懿。司马懿,字仲达,是一个成功获取战乱成果的人。诸葛亮名声虽大,都不如他大权在握、挥洒自如。后人用奸雄来描述他,为何不能说这是一种赞誉呢?试问三国时期奸雄之多,又有哪个像他

  • 解密:宋朝名将李继隆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继隆

    李继隆是北宋时期著名将领,字霸图,祖籍上党,生于公元950年,去世于公元1005年,享年五十六岁。李继隆出生在将门世家,是北宋开国名将李处耘的长子,因此从小耳濡目染之下,培养了极高的军事素养。难得的是,李继隆除了骑射功夫了得之外,还通晓音律,能以礼待儒士,谦虚谨慎,足智多谋。史书记载,李继隆喜读《春

  • 胸怀壮志的崇祯皇帝为何不能挽救大明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是历史上一个非常具有悲剧色彩的皇帝,崇祯皇帝的一生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那就是“无力回天”。崇祯皇帝虽然是一个亡国之君,但是崇祯皇帝却并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而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君主,非常的勤政,完全没有一个昏君所具有的特点。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吗?崇祯皇帝算得上是一个好皇帝。要说崇祯皇帝是否是一个好

  • 曾国藩的智慧:立志要坚决,不要找借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曾国藩

    曾国藩的四弟曾国葆办事能力很强,但在读书方面表现很差劲。曾国藩曾努力教导他读书,最终归于失败。有一段时间,曾国葆很想发愤读书。他在写给曾国藩的信中说,他要努力读书,家里的私塾离家太近,在那里读书容易被家里的琐事所打扰,他想到外面找个学馆读书。网络配图曾国藩得知后,认为曾国葆这是在为不想读书找借口。曾

  • 谁才是隋唐群雄中的第一猛将?横行宇内无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罗士信

    在《隋唐演义》中虚构的故事中,天底下最厉害的有十八条好汉,其中李元霸就是天下第一条好汉,而罗士信是当时唯一能与李元霸匹敌的人,不知是不是为了给他们点缺陷,这二人都是力大无穷却又憨中带傻的人物。想想也是,又勇又猛还聪明无比,那还让不让人活了?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是有真实居多的人物,唯独李元霸是虚构的,所以

  • 揭秘孙权若能早死几年 也算一代明君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权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一首《南乡子》,加上曹操那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让不少人对孙权大是崇拜。网络配图孙权早年接替父兄,折节下士,招贤纳才,开拓领土,坐拥江东六郡八十一州,把东吴管理的兵强马壮,人才济济,并在222年称王,229年称帝。然而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