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唐朝时哪位皇帝最低调但却成就最大

揭秘:唐朝时哪位皇帝最低调但却成就最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763 更新时间:2024/2/8 7:36:47

唐朝有一位皇帝的功劳被种种原因所埋没了,我们现在所见到他的形象,大抵是弱渃无能,其实他是唐朝最有成就且低调的皇帝。他就是唐高宗李治

按理说,唐朝第三代帝王再怎么也轮不上他,李治的皇位纯属坐冷板凳等来的,谁让他的哥哥身为太子的李承乾和他老爹宠爱的魏王李泰,两人卯足了劲为争夺皇位往死里掐呢?结果太子李承乾在沉默中暴发,然后在暴发中灭亡,而四哥李泰则在明争暗斗中失宠,身为晋王的李治捡了个大便宜,成为了李唐帝国第三任CEO。历史学家通常认为李治碌碌无为,只不过躺在他老爹给他留下的雄厚基业上睡大觉,唐帝国在他统治下风平浪静,李治只是过渡期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这种理解有失偏颇,李治任上,虽然没有什么值得彪炳史册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大成就,但以衡量好人皇帝的标准来看,李治这位皇帝委实做得还真是不赖。

网络配图

谁能真正对老百姓好,谁就是好皇帝,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李治不折不扣的是位好人皇帝。李治上任伊始,就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这么做,等于是否定了他那位好大喜功的老爹李世民发动的辽东战役,这场旷日持久的人民战争让唐帝国从贞观之治的繁华景象中深陷泥淖,导致唐帝国乱象丛生,是他力挽狂澜,使帝国走上了休养生息焕发生机的正常轨道。其次,李治下令,归还了国家多占百姓田地,并多次开义仓赈灾和赦免天下租赋。他还亲自提拔和任用了一大批贤臣良相和安帮定国的武将,如辛茂将、卢承庆杜正伦薛元超魏元忠等,而武将方面,则有苏定方刘仁轨裴行俭等,在唐帝国二十多位皇帝中,李治的统治时期国家版图最大,依此硬指标衡量,李治对唐帝国的贡献不可谓不大。

更难得的是李治的品质,就象他的小名一样“为善”,李治是一位大善人,他为人慈祥、低调、俭朴,不喜欢大兴土木,不信方士长生之术,还不喜欢游猎,这些历来为所谓的神武英明的君王,诸如唐朝时比他的名气大得多的李世民、武则天和李隆基都会犯下的难以避免的错误,李治一样都不沾。比如《新唐书》载,李治还是太子时,太宗要求围猎习射,李治就以不爱好为由婉拒。在高宗本纪中,多次记载着李治大赦天下,体恤民力,以及尊老爱幼的事迹。如赐民八十岁以上者粮食和布帛,妇人八十岁以上者授郡君,并赐毡衾粟帛。他还放还宫人,让她们免受深宫禁苑之苦。禁止胡戏,倡导天下清新风气。并且下令皇后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带头植桑养蚕,鼓励民间勤劳致富,在他看似无为而治却又效果奇佳的统治下,唐朝渐渐恢复了元气。

在唐人刘餗的《隋唐佳话》中,记载着高宗李治几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可以一窥这位不显山不露水好人皇帝的真实面目,看出他的仁者之风和厚道之处。高宗有一个乳母叫做卢氏,曾经是滑州总管杜才干的妻子,杜才干在唐太宗时期因犯谋反罪被诛杀,因此这位卢夫人就被收于宫中充当李治的乳母,李治即位以后,感念卢氏对自己的哺育之恩,分封其为燕国夫人,为一品诰命,恩宠无比。卢氏依恃高宗宠信,数次三番想为自己那位短命的丈夫杜才干翻案,大意是说自己的丈夫受人蒙蔽,是被冤屈致死的,高宗李治虽然很感恩,但是始终没有松口,并且对卢氏说,这是先朝之事,我怎么敢擅自变更先朝父皇的决断,最终也没有为卢氏所请翻案。这件事足以说明,高宗宠信归宠信,但在大事面前还是不糊涂的,坚持原则而不被妇人蛊惑失去理智。

高宗手下有一个叫做杨德干的官员,时任万年县县令,有一次,一位地位很高的宦官仗着高宗宠信,在百姓的田地中放鹞子玩,将田中庄稼弄得一片狼籍,杨德干下令擒拿治罪,结果将这位宦官杖脊二十下,并且砍下了犯事的鹞子头。宦官深以为耻,就屁颠屁颠的跑到高宗面前添油加醋的诉说杨德干的不是,高宗不为所动,这位惹事的宦官脱下衣服,让高宗验伤,并且痛哭流涕的要求高宗治杨德干以下犯上之罪,打狗还得看主人不是?高宗看过伤后,沉默不语,问得急了,徐徐说道,你早就知道杨德干这个人强硬凶悍,为何又要无事生非,侵犯他治下百姓的田地呢?说完后起身离去。

高宗朝时,朝中贵族仕宦有结党营私现象,高宗深以为忧,当时全国有七大姓比较强势,为太原王姓、范阳卢姓、荥阳郑姓、清河博陵二崔、陇西赵郡二李,这些豪族们恃其名望威信,不愿与其他姓氏缔结婚姻,而是门当户对的选择彼此之间互为姻亲,因为这些人既是当地豪强,不少人又执掌兵权,长此以往,就会架空朝廷,对抗中央集权,而对国家和平政策构成很大威胁,高宗下令,禁止这些人相互通婚,于是这七大家族结成的铁桶阵遂被攻破,再不敢私下互为表里,高宗以他的远见卓识解除了这些仕族大户对当地政权的威胁。

高宗被称为好人皇帝,最重要的一点是爱民,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他要求大臣们恪尽职守,并且每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高宗的臣子们萧规曹随,严格执行太宗遗嘱,高宗还保境安民,多次获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百姓在他的治下安居乐业,史称他执政时为“永徽之治”。高宗最为世人诟病的是他对武则天的宠信,以致后来颠覆了男尊女卑的旧有格局,李治其实并非妻管严,也不是对武则天就一直袖手旁观,任其为所欲为,他曾努力限制武则天权力,一度打算废黜武则天的皇后身份,但晚年的他患上了头疾,眼睛全盲,在掰手腕的政治斗争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已经无法撼动武则天的强势地位了。

网络配图

这位好人皇帝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公元683年)驾崩,终年56岁,死后葬于乾陵。李治晚年因纵容武则天干政,回天无力,致使武后临朝执政后对李氏宗室大加屠戮,因而李唐正史对其评价不高。他死后,武则天开辟了一个全新武周王朝,似乎也没他什么事儿,他的余光遮掩在一代女皇的荣耀之下,他甚至差点成为李唐帝国终结的罪魁祸首,所以正统历史学家对他也不太“感冒”。好人皇帝似乎带着这种尴尬而湮没在历史的繁秩浩卷之中,反倒是一直对他感恩在心的一代女皇武则天给了他一个安慰,死后同穴,历史就是这样的富含戏剧,历史对他,这位好人皇帝似乎多少有些过于寡恩而薄情了。

标签: 李治

更多文章

  • 揭秘:岳飞谥号“武穆”其实是一种刻意贬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岳飞

    岳飞是谁害死的?大家都知道是秦桧。但秦桧只是这个罪恶集团的成员之一,充其量是个头面人物,这个集团至少是由“四人帮”——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读音:莫其懈)组成的。岳王庙前便有“四人帮”永持跪姿的生铁铸像。在杭州岳庙还有一处古籍,透露的信息却截然不同,那就是明代文人文征明的“满江红”词碑,其中有句

  • 本来有希望夺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为何最后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西楚霸王项羽

    历史上的项羽乃是楚国大将,秦末下相人(如今的江苏宿迁),他也是中国知名的军事家,思想家。可以说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武将中名列前茅的,在古代别人对他的评价是“羽之勇武,千古无二”,可见项羽的强大。项羽小的时候就和自己的叔父项梁在吴中带领了军队起义,虽然之后项梁在一次战斗中死亡,但是他在项梁死后带领余下的军

  • 刘备病死白帝城为何好多人落泪 真正答案在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备

    说到三国,有位仁兄是最勤奋的,不管收获如果,他总是往自己的目标努力,努力再努力。一副打不死的小强的样子。当然,要想在战场上打不死,那只能加强自己的跑功,而我们今天这位主角的跑功强得让人叹服。这位仁兄堪称三国时代的“跑步冠军”:论身手之矫健,他好比博尔特;论耐力之持久,他好似王军霞;滑溜至极,不管战事

  • 三国十大战将都有谁?关羽竟然连前三都没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关羽

    一直感觉赵云是一个非常牛掰的人,但是现在竟有人说三国里的战将赵云竟然不是第一,那就看看谁这么厉害吧!龙虎榜第十名文丑与颜良齐名,同为袁绍部下大将,武功水平当与颜良相差无几。延津之战,徐晃与文丑交战应该不久,自知不敌而退。文丑弯弓搭箭,一箭射掉张辽头盔,一箭射中张辽面颊,箭箭都是十环满分,一次比一次精

  • 周瑜后人是"学霸":罗贯中嫉妒他贬低周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瑜

    南京人周柏泉是三国名将周瑜的第63代孙,他一直在不断研究祖宗留下来的族谱,想查证自己所在的南京周氏是否三国名将周瑜后代。最近,周柏泉在江西吉安发现了一套清道光三十年,三国名将周瑜嫡系后裔第五次续修的《庐邑乌东周氏宗谱》残存缮本四卷。这一宗谱不仅证明了周柏泉所在的南京周氏确系周瑜嫡系后裔,而且还道破罗

  • 神童也有失误 甘罗十二为丞相却死于女人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甘罗

    中国历史悠久,出现很多早慧的神童。司马光不仅砸缸救友,七岁时,便“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蔡文姬六岁就无师自通,掌握了音律;项橐7岁时把孔子考倒,后世尊为圣公;东方朔2岁即能暗诵《魏史》;骆宾王6岁即写下传诵千古的《咏鹅》诗。但是若论到年龄最小便获得官职最高的神童,莫过于甘罗。

  • 战国水利工程家李冰为后世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水利工程家李冰

    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家。他号称陆海,出身地与生卒年不详。在公元前256年,他被秦昭王任命为蜀郡太守。蜀郡那时是旱涝之地,蜀郡人民长久以来一直与洪水与干旱做着斗争。李冰在当地人民的呼吁声中,担当了治水的大任。李冰简介里说李冰治水采取了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他的成果也颇为可观

  • 宋朝宰相赵普贡献非凡但为何难以流芳百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宰相赵普

    赵普独相凡十年是一篇文言文故事,而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赵普曾经单独担任宰相一职总共十年。赵普在这担任宰相的十年里一直刚毅果决,不畏强权,并且始终以天下苍生安危为己任。有传闻,在赵普独相凡十年期间,一次有一个皇帝厌恶之人立功劳,这在当时立功就可以升官,但是因为皇帝非常不喜欢这个人,因此皇帝就不同意这次升

  • 宋英宗赵曙是用街头流氓手段夺取政权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英宗赵曙

    宋英宗赵曙是宋太宗赵广义的重孙子,是宋仁宗赵祯的堂兄赵允的的第十三个儿子。宋仁宗自己的三个儿子都早夭,所以帝位后继无人,在公元1035年的时候,赵曙就被宋仁宗接到了皇宫中抚养,还给他赐了名字叫做赵宗实,还让曹皇后抚养赵曙。1058年,丞相韩琦、龙图阁直学士包拯等人又向仁宗提了要立储君,仁宗说后宫又有

  • 努尔哈赤喜欢多尔衮 为何却是皇太极继承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一共有十六个儿子,最初他有意培养长子褚英继承大统。不料褚英虽然战功显著,却心胸狭窄,控制欲极强,缺乏必要的政治手腕。结果遭到四贝勒,五贝勒和大臣的联合举报,努尔哈赤遂冷落了他,并且痛下杀手。这件事,给努尔哈赤的心里留下了阴影。网络配图为了介绍后代团结,天启元年正月十二日,他召集了自己的子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