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揭秘:魏延是因犯了什么罪而被夷灭三族?

历史揭秘:魏延是因犯了什么罪而被夷灭三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358 更新时间:2024/3/31 14:57:40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网络配图

诸葛亮死后,魏延要留下来继续同魏军作战,但是诸葛亮已经做好了部署,安排杨仪率领大军撤回蜀国。魏延的主张得不到实行,愤然之下自己率领大军先行出发,沿途烧毁依山而建的阁道,据守褒谷口,派兵迎击杨仪。等杨仪的部队赶来,以诸葛丞相的丧事责难他,结果是得不到众人的拥护,部众散尽,最后被马岱所杀。死后,被灭三族。

灭族是大罪,只有叛国投敌或篡权谋逆才会受到这种极刑。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三国演义》把魏延说成是叛贼,还说他“脑后有反骨”,天生就是一个贼骨头。当他拒杨仪不成时,曾经说过要投奔魏国。不仅如此,杨仪事后不如意,落魄时也说,若“全师投魏”,还会是这般寂寞潦倒吗?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魏延和杨仪都有叛国投魏之心。只不过由于诸葛亮早就料到魏延会反叛,因此做了周密的安排,让马岱留在魏延身边,还给了杨仪“精囊妙计”,当魏延真正造反时,马岱将魏延斩于阵前。

诸葛亮临终前做了撤兵部署,安排魏延断后、魏延先于杨仪南归,沿途烧毁阁道,褒谷口拒敌杨仪、魏延又的确是马岱所杀、杨仪上书皇帝,魏延谋反,刘禅在成都也做出了应急部署、魏延死后被灭三族,这些史实和小说又是高度重合,这让我们不知道该如何看待魏延之死。由于《三国演义》读者众多,很多人只知道小说中的情节,不知道也不愿意相信历史上的真实,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真实的魏延之死呢?

首先,要弄清几个问题。

诸葛亮会认为魏延投魏吗?

说魏延投魏,无论是“断定”也好,担心也罢,其依据都是诸葛亮的临终安排,即“魏延率军断后,姜维在魏延之前”。这种安排有“用、防”两层用意,用魏延断后,可以防止魏国军队趁机进攻,因为魏延能战;防魏延,就是防止魏延袭击杨仪,因为魏延与杨仪历来不和,魏延夺了杨仪兵权,既可以报了宿怨,又可以掌管全军留在魏国境内继续作战。只不过,诸葛亮去世前蜀军是处于进攻状态,又采取了“秘不发丧”措施,魏国军队并没有来追,这“用”的一面也就被忽略了。由于后来发生的事情,这“防”的用意就明显的显示出来,这就是让姜维处在魏延和杨仪之间。假如说诸葛亮断定魏延会投魏,他应该是在临终前解除魏延的兵权!哪有断定人叛变投敌还会给人创造条件的?魏延如果真想投敌,他应该是先和司马懿联络,然后是一道进攻蜀军。假如是自己行事,将杨仪控制,也就是控制了整个蜀国军队,在这个时候,蜀国的军事大权和大部分军队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还有必要“投魏”吗?所以,《三国志》也用了不合常规的笔法写了魏延的本意不是向北投降魏国,而率军南归,只不过是驱除杀掉杨仪等。

网络配图

诸葛亮说魏延“不从命”指的是什么?

诸葛亮安排好军队的撤退次序以后,还说了一句“假如魏延不服从命令,则大军就(不管魏延)自行出发。”这里诸葛亮所料到的不是魏延会不会投敌,也不是魏延会不会叛乱,而是魏延服从不服从撤退的命令。这就是魏延所说“丞相虽然去世了,还有我魏延在。丞相府中的亲信官属可以把丞相的灵柩护送回去,妥善安葬,我自当率领诸军进击贼寇,怎么能以一个人的死亡而废弃天下的大事呢?”这种安排,用意是什么呢?就是防止魏延挟持全军留在魏国境内继续作战。应该说,魏延和诸葛亮没有对蜀国忠诚的对立,而是有着对魏国军事战略的分歧。诸葛亮是稳打稳扎,蚕食魏国土地进而消耗魏国国力,而魏延则是冒险突进,进行战略决战。本博有专门论述这方面的文章,在此不需多述。只是强调,诸葛亮的用意,即便是魏延不服从撤退命令,有了这种安排,魏延也会知难而退。试想,魏延一军留在魏国境内,没有侧翼保护,没有后勤供给,这仗还能打吗?魏延是大将,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这绝对不是顾及到魏延要“投魏”才这样安排,诸葛亮很清楚蜀国的家底,魏延手里有军队,这些兵他舍不得也赔不起!相反,他知道魏延没有了后盾,肯定会执行命令回到蜀国才这样安排。如果让魏延先行,魏延有可能挡住大军不让回来,留下来继续作战。这才是诸葛亮最担心的,也是最不放心魏延的地方。

魏延是叛乱还是作乱?

但是,令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魏延还是先一步向南走了。在魏延看来,诸葛亮死后,掌握蜀国军队的就应该是他魏延,没想到诸葛亮却把军队交给了杨仪。魏延想不通的是,他魏延竟然沦落到给杨仪当“断后将军”的地步!如果他仅仅不愿意给杨仪当“断后将军”也就算了,但他还做了两件蠢事烧毁依山而建的阁道、据守褒谷口对阵杨仪。魏延这样做尽管是对着杨仪来的,但实际上已经起到了乱军的效应。假如魏延的目的得逞,蜀国损失的难道仅仅是一个杨仪吗?幸好“杨仪等凿山通路,昼夜不停,紧随在魏延军后”,没有造成危局,否则,杨仪所率领的军队,兵士在魏国境内逃散了会是一个怎样的局面?所以,无论是魏延所率领的军队逃散,还是挡住了杨仪所率领的军队回归,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行。也就是说,不仅仅叛国、谋逆是重罪,乱军同样是重罪,再换句话说,叛乱是罪,作乱也是罪!尽管魏延针对的只是杨仪一人,但他对蜀国造成的危害却是巨大的。这种因个人私欲而拿国家军队当筹码的行为,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容忍的,何况是在有人告发魏延造反的情况下。

网络配图

凭魏延的军事才能,杨仪应该不是他的对手,可他为什么会被杨仪所杀呢?这就是魏延政治上的不足。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只把竞争对手的注意力放在了杨仪身上,而没有看到家里还有一个在皇帝身边的、代替诸葛亮行使行政权力的蒋琬;二是没有把诸葛丞相的去世当作要务处理,因为诸葛亮实际上掌管着蜀国的最高权力,为丞相治丧才是最紧要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魏延军和杨仪所率领的大军对阵时,将军何平(王平)说了一句话,魏延的部众就逃散了。何平说“诸葛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就敢这样!”何平这时还不是大将,军事能力应该也不如魏延,但他抓住了事情的要害,当下的蜀国,处理丞相后事是当务之急,而不是泄私愤争官位。这就是魏延政治上不足应付的代价吧!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魏延被杀呢?

魏延军事能力出众,为蜀汉国立有大功,既没有投降魏国的迹象,也没有谋逆的苗头,仅仅是和杨仪争权就被灭三族,这刑罚是不是有点儿太重?用我们现代的观念和标准来看待此事,的确如此。但社会是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人的认识也有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就像我们今天不但废除了这种株连刑法,还要逐步废除死刑,只是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来定性古人的是非。

标签: 魏延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手下五虎大将 都能征惯战却无一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朱元璋手下五大虎将的故事。公元1368年,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建立大明王朝。但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曾经杀戮了不少功臣,那么他手底下的五虎大将又是什么结局呢?第一位:徐达(有传言死于朱元璋手中)徐达是跟朱元璋光屁股长大,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好哥们。徐达年轻的时候练过一段时间的武艺,

  • 三国秘史:张辽威震东吴为何名气还是比不上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辽

    刘备自称汉中王以后,封了“前后左右”四大将,关羽排名第一,虽然说他和马超、黄忠等人“同列”,但以上两人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根本就不能和关羽相比。终刘备一生,真正让刘备放手独立带兵的只有关羽一人。曹操手下有一个五子良将,居首者是张辽。曹操起事是从自己招募士兵开始,所以,他的骨干将领都是曹氏和与其家族有渊

  • 明朝名臣于谦:土木堡后成为大明支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于谦

    五百四十多年前的明代,北京发生了一场异常惨烈的北京保卫战。在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中,拯救国家于危难之时、力挽狂澜的人,却是一位书生——于谦。这场战争成为于谦人生中的一次壮举、一个巅峰。也成就了他“救时宰相”的美誉。网络配图于谦,汉族。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苍水并称“

  • 清朝纪晓岚一生不得重用 是因乾隆嫌其貌丑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纪晓岚

    即便纪晓岚再才华横溢,他相貌一般般、近视眼、口吃这些“毛病”,是乾隆和纪晓岚一辈子貌合神离,得不到真正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之所以说纪晓岚“悲哀”,是因为乾隆对他的评价:“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真不知道纪晓岚当时听到这句话是何表情何心态?乾隆对纪晓岚说这句话的

  • 败家子乾隆皇帝 为何会被称为明君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乾隆

    这几年,富二代、官二代和某某二代几乎都成了一个贬义词,他们的出现,往往都伴随着很多的负面新闻。这些某某二代,都会被骂为败家子,明明有着良好的出生,有着极好的前程,却做起了败家子。不过,这些败家子在野史君看来,都是不怎么聪明,不管是智商还是情商,都不高。野史君最佩服的败家子,是清朝的一个皇帝,将自己爷

  • 岳飞惨遭杀害 以一敌百的岳家军为何袖手旁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岳飞

    古代治军的楷模非岳飞莫属,以治军严明闻名于世。他带领的军队为岳家军,战斗力可谓超强,号称以一敌百!刚开始只有一两万人,后来扩充到12支大军十多万人。跟随岳飞四处征战,大败金人,堪称最精锐的部队。网络配图岳飞因抗金成为举国皆知的英雄,威望极其的高。假若岳飞对朝廷有一丝的不忠,应该很容易成为第二个赵匡胤

  • 汉武帝临终前三个举措 保障了王朝100年的安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一直以来都是公认的雄才英主,但终究人无完人,在他老年的时候,也犯下了很多过错。引发巫蛊之乱,不仅使得卫皇后及卫太子一家惨死,还牵连数十万无辜生命。加上穷兵黩武,为战匈奴不惜消耗巨大人力物力,却又收效甚微。这一系列失误的举措,让原本强盛的西汉,逐渐开始凋敝。网络配图而汉武帝去世前,又将皇位传给8

  • 诸葛亮神机妙算率10万精锐 却无法抵挡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北伐前,写下了《出师表》,表现出了始终对蜀汉的一片忠心。同时也对蜀汉的局面,表现出极大的担忧,企图通过北伐来扭转这种不利的局势。于是,诸葛亮亲率10万大军出征,可以说这都是蜀国的精锐。但即使这样,却依然挡不住一个人,而且此人导致他直接归西。网络配图他就是司马懿,青龙2年的时候,诸葛亮率大军驻扎

  • 秦二世胡亥:喜怒无常缘于极度的自卑和恐惧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胡亥

    秦二世胡亥这位荒唐的傀儡皇帝,21岁就糊里糊涂地登基,把本来不属于他的皇位抢到手里,但面对偌大的一个摊子,却缺乏治国的才能。有李斯、冯劫这样的“中佐”之才而始用终弃。网络配图却去信任一个为人阴险而狡猾的宦者赵高,结果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把父亲殚精竭虑打下的万里河山拱手交付人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

  • 曹操晚年犯下一个致命错误 直接导致曹魏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

    三国中,曹操各方面的能力都要比吴蜀的孙、刘二人强。但即使如此,曹操仍不免犯下一个致命的大错。就是在接班人这件事情上,出现了废长立幼的打算。曹丕虽作为长子,但曹操并不想让他继承,反而一直想让聪明的曹植接他的班。不过最开始,曹操最喜欢曹冲,只不过曹冲十来岁就夭折了。这让曹操十分痛苦,曹丕作为长子就去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