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李自成身边最重要的人 没有他,李自成就当不了皇帝

他是李自成身边最重要的人 没有他,李自成就当不了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678 更新时间:2023/12/4 15:37:46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自成最重要的人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明末李自成的起义军广为人知,在这批部队里有一位谋士:李岩。他是一个被称为“有文武才”、“好施尚义”的知识分子。崇祯13年,李自成从巴西鱼腹山(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夔州古城)突围出来,轻骑由郧县、均县走河南,李岩参加了李自成的起义军。

可以说,李岩作为李自成身边最具谋略的人,是他最早提出了“迎闯王,不纳粮”的方针,为起义部队赢得了广泛的人民群众的拥戴。可以说,若没有他,李自成根本当不了皇帝。

然而,往往就是这样的功臣,最后,却是不得善终。

据《绥寇纪略》记载,定州失败之后,有人传来河南所有起义军向明军投降的消息。李自成听闻此消息后,火速召集下属商议对策。会议上,李岩主动请求率领两万精兵,赶到中州,并且,认为部队到达之后,周围的城池肯定不会有大动作,即使有暴乱,也能迅速平息。

此外,另一个谋士牛金星,也劝李自成答应李岩的要求。但很快,事情却发生了转变。李自成觉得李岩这么一走,万一他变了心怎么办?

这个时候牛金星又出现了,他进言:“我可以找机会除掉李岩。”于是,牛金星设了一场鸿门宴,杀了李岩。

李岩被杀,李自成除掉了一个心头大患,其他的功臣们也算是除掉了一个对手。

李自成在攻破北京之后,坐上龙座,其它事情一概不管,只懂得吃喝嫖赌。而追随他的绝大部分人,也都是同样的操作,不仅以搜刮居民财产为乐,还胡作非为。唯独李岩成了“另类”,他亲近百姓,妥善治理地区,受到了群众的爱戴。

很快,那些只会贪图享乐的人,便开始把他们的强盗逻辑施加到了李岩身上:“他不和我们一起为伍,我们就敌视他。”群众的言论从来都是可怕的,“十八子,得天下”这句童谣传开之后,变成了李自成周围那群谋士嘴里的“李得天下”。李自成一想,周围除了自己姓李,还有一个精明能干的李岩。

所以,万一他哪天看上了我的龙座该怎么办?

再加上牛金星的话,李自成认为:“李岩对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应当及时除掉为妙。”就这样,李岩必死无疑。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朝初代皇帝杀功臣都很正常,但是,李自成这种刚坐上位置就急着杀功臣的,实属罕见。

事实证明,虽然李自成的手下有不少能人,但是,李岩却是唯一一个能文能武的人,这直接导致了他后来的结局。

李岩的死,从某种程度上讲和袁崇焕的死有些相似。可惜都到了明末,他们难道不知道回去必死的道理吗?历史上那么多先例,他们或许明知后果,但还是照做了。

而这,大概就是他们心中,大丈夫应有的行为!

当初,范蠡觉悟出这个道理的时候,试图劝文种。但是,文种却有着大多数人的想法:“我跟随大王征战多年,打下这大好的江山,怎么能说走就走呢?而且,他怎么说也得念点旧情给我点什么。”但没想到,文种最后还是被勾践随便找了个理由杀了,而范蠡却躲过了此难,安度晚年。

自古以来,能够从开国皇帝手里活下来的初代功臣,可谓是少之又少。最终,安度余生的不过范蠡、张良郭子仪等人。跟随朱元璋的刘伯温,虽然,及时退出了官场以保全自身,但最终他还是被牵扯到了争斗之中,落了个不好的下场。

然而,这些人的保命手段无非是告诉皇帝我累了,没有当年那股干劲了,想要回归田园做我想做的事情,比如:种田,赏月。

这种事情,只要把握好尺寸,皇帝一开心,就会放他们走的。

可惜,皇帝并不是那么容易开心的,否则,他们也到不了皇帝这个位置。

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懂这个道理简单,但是,执行起来却非常有难度。因为人的欲望难平,辛辛苦苦若干年,又有谁放得下自己这么多年的成果呢?一部分放不下的人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留下,最后“送死”。而且,他们可能都知道最后的后果,但却依然无惧。

像本文中的李岩,就是典型的后者。

他非常的有实力,完全有能力造反取代李自成。但是,他没有那么做,而是选择留下来当官,最终,被害了。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需要很大的勇气,而这里的行为在道教和儒学上有着分歧,道教认为:这种事情既然“不可为”,那就不为;而儒学则认为即便“不可为”,人们也应该尽职尽责死而无憾!

然而,李岩的身上便透露出了儒学所宣扬的那种“大义凌然”的感觉。古代所宣扬的仁人志士,赋予了这类人使命感,在他们之前有无数人作为先例,但是,使命却让他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这是何等高尚的品德呀!

他们并非是忠于皇帝、朝廷,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信念促使他们这么做,这是一种品德。如果,我不这么做,还有谁会这么做呢?放任天下苍生这种事情,绝对不是他们能够做得出来的。虽说,死了会影响到自己,但是,对于他们而言,苟且偷生却是不对的。

为了天下,为了救赎,有多少仁人志士操碎了心,可是,最终的结果,却实在是让世人难以接受。

参考资料:

【《明季北略》、《明史·卷三百九·李自成传》、《明末农民战争史》】

标签: 李自成明末

更多文章

  • 刘邦家里真的很穷吗 其实贫穷只是表面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朝,刘邦

    对刘邦出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的历史上皇帝出现过几百位,但是都是守城之君,中国的朝代,从夏朝算起,周朝分两段东周与西周,除去春秋和战国诸侯纷争,再到秦汉大一统,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严格意义上来说刘秀只是夺取了政权,本质上还属于汉朝的延

  • 姑姑嫁给嘉庆,侄女嫁给咸丰,两人都成了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孝和睿皇后,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孝和睿皇后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清朝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显赫的后族,即钮祜禄氏,这个家族出了六位皇后,妃嫔更是数不胜数,因此,这些被纳入后宫的钮祜禄氏女子都多少有点血缘关系,今天笔者要讲的是钮祜禄氏家族的一对姑侄,姑姑稳居后位长达五十年,侄女入宫一个月便封皇后,

  • 揭秘历史上心狠手辣的四个女人,她们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飞燕,汉朝

    赵飞燕舞姿轻盈如燕飞凤舞,所以人们叫她为“飞燕”。得到这个后位赵飞燕可谓是费了不少的心思,三番五次厚着脸皮缠着汉成帝封自己为后,才得来了赵皇后的地位。但最后却被贬为庶人,看守陵园,落了个自杀身亡的下场。贾南风貌丑而善妒,贾南风的妒忌和暴戾可从她残杀怀孕妃嫔的事件中看出。她的行为就连她的自家人都看不下

  • 盘点明朝开国五虎将,他们最后结局分别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明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中国历代开国君王都有杀功臣的传统,其中以明朝朱元璋杀的最多,他的原则就是能杀的统统杀掉,而且杀人大多没有什么正当理由,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杀,以至于很多官员出门时都要先与家人诀别。今天我们就聊聊明朝开国五虎将

  • 孙权为什么只追封孙坚为皇帝 孙策被孙权无视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孙权,孙坚

    很多人都不了解孙权追封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争霸,可以说孙吴的情况最为特殊,曹魏受汉献帝“禅让”而来,自认为继承了汉的正统,所谓“代汉者当涂高”。蜀汉开国君主刘备自认为继承了汉的正统,不承认曹魏的合法性,双方互为仇敌。而孙吴的情况就较为尴尬了。孙权是229年在武昌登基称帝

  • 诚嫔为什么落水而亡?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诚嫔,清朝

    对清朝唯一落水而亡的妃子诚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清朝被水淹死的妃子,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光绪皇帝的珍妃,珍妃是清朝晚期最受宠的妃子,却在慈禧的指使下被扔入井中,最终成为一水下亡魂。然而,从事件性质上来看,其实珍妃是属于“他杀”,清朝有一位真正落水而亡的妃

  • 万安为什仫要叫万贵妃为姑姑?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万安,明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万安为什仫要叫万贵妃为姑姑的文章。万安是四川人,身材魁梧,眉目如画,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考上了进士,和他同一批考中进士的都有后台,所以仕途很顺利,只有他无依无靠。但他最擅长的是投机钻营,他去巴结和他同榜中进士的李泰,因为李泰是当时得势太监的养子,虽然李泰比他小十二

  • 司马懿那么狡猾,为什么会中空城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司马懿,三国

    狡诈的司马懿, 为何会中诸葛亮的“空城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是一段非常有趣的历史,天下三分呈三足鼎立之势,自然就有非常多的战乱发生。我们比较耳熟能详的就有官渡之战、夷陵之战、赤壁之战等。在这众多的战役当中也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

  • 糜芳跟随刘备那么多年 为何在关键时刻背叛刘备害惨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糜芳,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糜芳背叛刘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关羽,刘备的结拜兄弟,忠心耿耿跟随刘备打天下,为刘备夺得了许多领土,不过这样一位忠义勇猛之士的结局却是不太好的,而导致这种结果的,竟然还是他的结拜兄弟,并且深受刘备信任的糜芳。刘备领兵起义之后,前来追随的人逐渐增多,队

  • 亡国之君孙皓是什么结局?可比刘禅潇洒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孙皓,三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亡国之君孙皓是什么结局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刘禅确实无能,邓艾偏师伐蜀,蜀汉尚有六七万可战之兵,竟然投降。被送到洛阳以后,司马昭请他喝酒,问:“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从此留下了“乐不思蜀”的典故。刘禅此举,到底是因为真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