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平为什么没被刘邦清算,还铲除了吕氏?

陈平为什么没被刘邦清算,还铲除了吕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917 更新时间:2024/2/11 20:46:02

陈平为什么没被刘邦清算,还铲除了吕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开国诛功臣的皇帝中,刘邦算是比较有名的了。皇位只有一个,开拓者既要担心臣子功高震主威胁自己吗,更害怕自己先功臣而去,继任者无法驾驭老臣。

在汉王朝初期,刘邦封了七个王,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韩王韩信、长沙王吴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赵王张耳。封王之后不久,除长沙王吴芮和赵王张耳病逝之外,燕王臧荼、淮南王英布被逼造反,韩王信被迫投靠匈奴,韩信彭越被杀。就连跟随刘邦起义的萧何也是几次下狱。刘邦病危之时,与他最亲近的樊哙也被他下令捉拿问斩。如果不是陈平,樊哙估计也只得人头落地,封爵被消。刘邦的亲近重臣之中,能够不被刘邦猜忌,最终寿终正寝的人并不多,陈平是其中一位。

陈平投靠刘邦之后,得到了刘邦的高度信任,参与了许多军国大事,屡屡为刘邦出谋划策。甚至有许多机密要事都是刘邦与陈平私下里商量的,《史记》上记载,“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知道得太多,对一个臣子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可刘邦却从没有想过要诛杀陈平。这又是为何?

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应该是陈平的人设。刘邦临死之前,吕后问他“萧何死后,谁可为相。”刘邦说是曹参。那曹参之后呢?刘邦说王陵可以,但是王陵太刚直了点,可以让陈平协助。为什么是陈平呢?刘邦给的理由是“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

在刘邦的眼里,陈平就只是一个谋士,一个善于出谋划策的谋士,让他动动脑子,动动嘴皮子,使些阴谋诡计还可以。要让他堂堂正正地独挑大梁,担当重任还是有些不够的。所以刘邦并不担心陈平会向其他人一样,扯起大旗,拉出一帮人来造反,因为他并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对于陈平而言,论民心,他不如萧何;论打仗,他不如韩信、英布、彭越;论势力,他就是孤身一人,没有属于自己的政治班底;论拉拢人才,他就更不如刘邦了。

此外,陈平是一个懂得明哲保身的人,他是以谋士的身份留在刘邦身边的,他很清楚自己的位置,所以他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为汉室谋划就够了。拉帮结派的事,他根本不会做,他的身份也不太适合。

相对于刘邦的其他手下而言,陈平来得比较晚,他是在刘邦平定三秦,准备东征的时候才来的。他在汉国,除了一个魏无知,没有几个熟识的人,如果轻易地去拉拢别人,成立自己的帮派,不但会遭受刘邦原政治班底的抵触,也容易招来刘邦的猜忌。刘邦让他监军,不仅仅是因为他有才能,还因为他的背景够简单,与刘邦的其他手下没有太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情徇私的事情不容易发生。当然,如果他对前辈们都恭敬有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他也就没必要千里迢迢跑到刘邦身边效力了,那他也就不是陈平了。

云梦泽之畔,刘邦用陈平的计策成功抓捕韩信,当刘邦要对陈平论功行赏的时候,陈平却说主要功劳不是他的。刘邦问那该是谁的。陈平说:“如果没有魏无知的引荐,我又怎么能为陛下效力呢?”韩信是刘邦的心腹大患,抓捕韩信对刘邦来说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能够兵不血刃地抓捕韩信,对刘邦来说更是难以想象的事。所以,对于献出计策的陈平而言,他的功劳堪称卓著,刘邦是不会吝惜对他的封赏的。而此刻的陈平却没有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除了报答魏无知的引荐之恩,他没有利用这个机会为任何人求取封赏,以壮大自己的政治势力。

陈平是一个优秀的谋士,作为谋士,不仅要懂得分析事件、提供建议,更重要的是能让领导采纳自己的建议。所以,即便他知道领导是错的,他也不会据理力争,而是采取委婉的方式来劝谏。据理力争往往会导致矛盾激化,不见得有利于事情的发展。

刘邦病危之际,听说卢绾造反,他便派樊哙前去平反。樊哙走了之后,有人在刘邦面前诋毁樊哙,这让刘邦十分生气。卢绾和樊哙跟刘邦的私人关系都很好,尤其是卢绾。卢家和刘家是世交,卢绾和刘邦更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两人从小玩到大,亲密无间。卢绾的背叛对刘邦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这让刘邦很难再去相信那些曾经的兄弟和朋友。所以,当有人进献谗言,直指樊哙的时候,刘邦才会怒不可遏,而刘邦发怒的结果便是决定杀掉樊哙。

樊哙是刘邦的老乡,是刘邦最忠实的小弟,同时也是刘邦的连襟。而且樊哙也是劳苦功高的人,如果仅仅因为几句谗言而被杀,只会寒了众多大臣们的心。陈平深知,等刘邦冷静下来之后,绝对会后悔。他如果真杀了樊哙,只会让刘邦对他心生怨念,会让吕后对他心生怨恨。不管是为了保住樊哙,稳住大臣,还是为了保护自己,陈平的做法堪称完美。

作为外来人员,陈平知道自己最大的政治靠山是当时的统治者,而不是同僚。所以,他一直都努力地与自己的最高领导保持统一战线。

刘邦活着的时候,他与刘邦保持统一战线,刘邦死后,惠帝年少,吕后专权,他便与吕后保持统一战线。吕后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当场否决了,然后就被吕后升为太傅,是为帝师,实际上是剥夺了他的政治权力。吕后又问陈平,陈平说可以。然后,在吕后统治时期,陈平依然得到重用。等到吕后去世,手中依然握有实权的陈平便与太尉周勃合谋,铲除吕氏,迎代王为孝文帝,使得汉朝的统治权重归刘氏手中。

事实上,陈平虽然同意封诸吕为王,但是他依然是汉朝的臣子,他效忠的对象还是刘氏,投入吕后的阵营只是权宜之计罢了。如果他和王陵一样,那大汉王朝的未来可能就是吕氏的了。

孝文帝即位后,封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汉朝以右为尊,以左为次)。之后,周勃感叹自己不如陈平,便辞去了丞相之职,最终陈平独任丞相。第二年,陈平病逝,寿终正寝。

标签: 陈平汉朝

更多文章

  • 上官仪:从和尚到当朝宰相,孙女更是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上官仪,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上官仪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上官仪的父亲曾经是隋朝江都宫的副总监,江都之变时被杀。当时上官仪还小,被家人藏起来才躲过一劫。为了生存,上官仪投身寺院做了和尚。但他不是一个安心念经的好和尚,他发奋读书,于贞观年间考中进士。唐太宗时期,上官仪以文章闻名官场,被

  • 元勰:北魏宗室大臣,最后被赐毒酒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元勰,北魏,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元勰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499年3月,北魏一代明君孝文帝元宏病重,弥留之际,他召来彭城王元勰商议托孤之事。在元宏心目中,元勰是他最为信任之人,也是辅佐他儿子元恪的最佳人选。这两位君臣之间的感情,是在之前无数的斗争中培养出来的。北魏献文帝拓拔弘虽然

  • 郑亲王是什么人?在清朝是什么样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郑亲王,清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铁帽子王郑亲王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是清朝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名字。在满清初期的历史上,济尔哈朗可谓笔墨极重,位高权重,对清朝作出极大贡献。努尔哈赤之时为八大贝勒之一,皇太极一朝封四大亲王之一,顺治帝一朝受封和硕郑亲王。康熙帝时追封谥号“献”

  • 曹操为什么被人称为枭雄而不是英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汉朝

    曹操文武双全,也讨伐过董卓贼人,为何人们称其枭雄而不是英雄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曹操原名吉利,小名叫阿瞒。人们因为自己对曹操的主观感受,常称呼他小名,这是不恰当的。曹操生在宦官家庭,他是位高权重的宦官曹腾的养孙。曹操的父亲是曹腾养子,个人品质也绝非等闲之

  • 徐晃是什么实力?他真的强过孙武和司马穰苴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徐晃,三国

    为何曹操夸赞徐晃要比孙武和司马穰苴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19年7月,关羽命糜芳与傅士仁镇守后方后,他集齐荆州大军,围攻襄樊两城。此次战役,关羽意在樊城,于是他集中主力将樊城包围。樊城守将曹仁无法抵挡关羽的兵锋,只能一面苦力支撑抵挡,一面向许都的曹操求救

  • 李卫只不过是一个买官之人 雍正为什么会对他如此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卫,雍正

    很多人都不了解雍正和李卫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雍正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很少会愿意去相信别人,虽然他的一生有很多十分信任的大臣,但几乎没能有一个良好的结局。就像是年羹尧,尽管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雍正也曾给予了他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最后还不是因为雍正的不信任才将其处之而后快。

  • 宋江临死前为什么要毒死李逵?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江,宋朝

    宋江临死前为什么一定要把李逵毒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宋江这个人物是有很大争议的,褒贬不一,喜欢他的人就说他是仁义道德的典范,忠君爱国,明大局识大义,而不喜欢他的人说他无耻小人,愚忠,背信弃义。今天,笔者就不讨论宋江为人,而是说说他临死前,为什么一定要毒死

  • “作诗狂魔”乾隆皇帝,他还有什么特殊爱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清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看《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里面由张铁林主演的乾隆皇帝经常有一个画面就是乾隆在盖印章,在18年大火的《延禧攻略》里,魏璎珞也有一个片段在说皇帝喜欢盖章,甚至还说乾隆40多个章,和狗皮膏药一样。而历史上真正的乾隆可能比电视剧里描写更加夸张。为什么这么说?乾隆自号十全老人,他对古玩

  • 除掉开国功臣周勃,只是汉文帝稳固皇位的第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文帝,汉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汉文帝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话说周勃在被汉文帝提升为右丞相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这时候就有人开始给周勃提建议了。这个人告诉周勃马上就会大难临头了。周勃一介武夫,政治觉悟没有陈平高,不懂得退让。当他的门客提出他就要大难临头的时候,他还在疑惑。我这官途顺风顺水的,如

  • 吏致都是什么人?为什么他害死太子,皇帝都没有怪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吏致都,汉朝

    吏致都是什么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大家都知道太子就是皇位的下一个继承人,被册封了太子也可以看出皇帝对他的看重,不管是大臣还是其他人都是上赶着巴结,没有谁敢得罪他,但是历史上就是有这么一种人,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只要是犯了错就要承担责任。太子也是一样,所以最后结局都不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