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梁武帝萧衍:四入佛门饿死内宫之谜

梁武帝萧衍:四入佛门饿死内宫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588 更新时间:2023/12/19 20:41:06

南北朝时期,佛教不仅在民间传播,更被当时的帝王所推崇。梁武帝萧衍夺取帝位后,励精图治,南梁初期社会获得了比较好的发展。但是这种局势并没有维持下去,梁武帝安顿好江山社稷,消除种种后患之后,很快便沉溺于佛教中不能自拔。

他下令广建寺庙,全民奉佛,并亲自主持修建了大爱敬寺、大智度寺、同泰寺等,耗费无数钱财,座座都规模宏大,极尽华丽。他还下诏优待僧尼,出巨资资助。

梁武帝萧衍资料图

各地僧尼研习佛法、聚众讲经。不仅如此,梁武帝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公元527年,萧衍舍身进入同泰寺,当了三天和尚,回宫后,下令大赦天下,并改元大通。公元529年,萧衍第二次进入同泰寺,这一次他脱下御衣衮服,在寺中沐浴洗去凡尘后穿上法衣袈裟,长住于寺中,自号三宝奴,并亲自主持法会,向五万善男信女讲解《涅经》。

萧衍执意要出家,朝中大臣十分惶恐,便一起跪于同泰寺外反复磕头,叩请皇帝还宫理政。在寺中和尚的劝请下,他才极不情愿地回到朝廷。然而萧衍极度迷恋佛教,反复四次舍身寺院。

然而,这么一个崇信佛教的皇帝,最后却饿死于内宫,不禁让人惊诧万分。

梁武帝早年无子,于是便过继侄儿萧正德为嗣子做太子。可是后来梁武帝生了个儿子,取名萧统,随即被立为太子,而侄子萧正德被改封为西丰侯。这让萧正德心里愤愤不满。加上后来梁武帝一心崇佛,荒废朝政,于是萧正德便勾结侯景发动政变,这就是所谓的“侯景之乱”。

侯景原来是东魏大将,因与政敌高欢不合从而转投梁朝。侯景本是奸诈小人,众人劝阻梁武帝且不可用,而武帝执意接受侯景来投,并授他为大将军、封河南王、督河南诸军事。侯景看到皇族矛盾重重,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同萧正德勾结起兵发动政变,答应事成之后让萧正德做皇帝。最后叛军攻进建康城,困住宫城,又引武湖水去漫宫城。梁武帝这位和尚皇帝被困在宫里成为瓮中之鳖,被侯景囚禁于台城净居殿,不许人接近。刚开始的时候,侯景还派人送些粗茶淡饭给萧衍吃,后来连粗食也不给他送了,这时萧衍已经86岁,被囚困的时候仍然诵经念佛、斋戒不辍,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营养,便被活活饿死了。

网络配图

这是一般流传的萧衍饿死的说法,但有人认为他并非饿死。据《资治通鉴》记载,侯景攻破南京后,进宫面见梁武帝萧衍,“入城见武帝于太极殿,以甲士五百人自卫,带剑上殿拜谒”,萧衍神色自若,对侯景说:“卿在戎日久,无乃为劳。”让人带他到三公的座上。侯景非常惶恐,便对左右说:“吾踞鞍临敌,矢石交下,未曾怖畏,今见萧公,使人畏惧不已!”也就是说侯景攻破皇宫见到梁武帝时非常恐惧,被梁武帝的从容自若镇住了,于是便把他软禁在台城,不敢再去见他。后来侯景派王纶给萧衍送去了几百粒鸡子让他吃,因此梁武帝不可能是饿死的。

关于梁武帝之死,《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梁武帝)疾久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遂崩。”就是说梁武帝生病久了觉得嘴巴苦,想要吃蜂蜜而不能,于是大喊“嗬嗬”数声而死。根据这段记载,萧衍是“疾久口苦”,也就是得了重病,嘴巴苦说明梁武帝并非空腹,而他想吃蜂蜜说明他并非肚子饿,而且送去的鸡子有数百粒之多,就知道其他吃的东西一定都齐备。其实当时梁武帝已经八十六岁,眼见国破家亡,恶人横行,禁不住忧愤成疾,而自身又被软禁,无人搭理照料,因此病情日益恶化,最终死去,是很自然的事情。

梁武帝到底是饿死的还是病死的,恐怕今人已经很难明察,因为时隔久远,而且当时萧衍是被软禁,身边人员稀少,关于他的行踪不可能有很准确的记载。但无论他是饿死还是病死,自身都要负主要责任,因为他之所以死乃是由于侯景之乱,而侯景之乱则是由于他过于崇信佛教,以致朝政废弛,国库亏空,老百姓民不聊生,从而对朝廷心生怨恨。

梁武帝萧衍资料图

据《梁书》、《资治通鉴》记载,侯景从采石渡过长江的时候,兵马总共只有八千多人,到攻破台城时却已经发展到十几万人了,也就是侯景在南朝是得到百姓的强烈拥护的。而百姓拥护侯景的原因,也正是侯景所宣扬的,萧梁沉溺佛法、僧尼泛滥,朝纲废弛、民生凋敝。

小编认为虽然侯景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却在客观上迎合了百姓的要求,因而获得了广泛的支持,所以迅速打败了南梁的三十万兵马,让梁武帝萧衍成为阶下囚。可见梁武帝崇信佛法,并四次舍身侍佛并没有获得佛祖的保佑,反而落了个国破身亡的结局。

标签: 梁武帝萧衍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刘彻一生玩弄女人无数 却钟爱四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一生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建立了不朽丰功伟绩,不仅使汉朝在他统治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汉武帝刘彻也是一个荒淫无度的人物。做为一个“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的男人,汉武帝多次在全国挑选秀女,充盈后宫,一时间后宫竟有美女两万之众。然而,在这些女人中,有四

  • 解密宋朝三个皇帝为何拼死拒绝登基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赵曙

    英宗赵曙,宋朝第五帝。明道元年(1032)正月生于宣平坊,为仁宗弟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仁宗赵祯久未得子,遂于宗室内择选幼子以为建储之备。谁知造化弄人,庆历间仁宗二子相继夭折。七年(1048),赵曙再次被迎入皇宫,这次却未给予任何名份,充其量就是皇储的递补。原因是仁宗自认为正当盛年,以后可能继续得子,

  • 太监安德海究竟有何绝招能让慈禧处处听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安德海,

    李莲英为什么能够把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通吃?不管李莲英是好人还是坏人,在清朝的历史上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多多少少对清朝历史的进程有点影响。那么他是如何在公众玩弄权术的,为何慈禧和光绪都听他的?李莲英是怎么被杀的李莲英小时候就会察言观色、见风转舵,就能够认得清眉眼高低。他是河北人,出身挺贫寒。他父亲想让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能坑人的四个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括,马超

    赵括应该称得上史上最坑的领导吧。此君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纸上谈兵的版权所有者。赵括同志熟读兵书,胸怀韬略,于长平一役一战成“名”,将赵国四十万热血男儿悉数“奉献”给秦国。对于这个厚重的见面礼,秦军自然笑纳,而且一并坑杀,从此赵国一蹶不振。只是,这些亡魂恐怕要在黄泉路上咒骂:跟了这样的草包领导,

  • 帝王封官“潜规则”:英明女皇也爱提拔拍马之徒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帝王封官“潜规则

    当官应当德才兼备,择官应该选贤任能,这是古今通用的准则。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当今组织的选拔考核,都是为此而设。然而,有规则,就有“潜规则”。在官员任用上私定“标准”,暗箱操作,无论古今都不乏其例。在这方面,一些封建皇帝就带了个坏头。他们选拔官员的“标准”,实在荒唐透顶。汉灵帝:议价卖官鬻爵汉灵帝刘宏

  • 耶律德光:中国史上唯一被制成木乃伊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耶律德光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帝羓”,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木乃伊皇帝”的意思。网络配图此人就是辽太宗耶律德光。公元927年,25岁的耶律德光成为辽国的第二代皇帝,其时,中原地区正是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民不聊生。耶律德光养精蓄锐,一心梦想要吞并中原。9 年后,机会终于来了,44岁的大汉奸石敬塘为了取后唐而

  • 晚清第一改革家曾国藩:勇气比武器更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晚清第一改革家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学习欧美最早的实践者之一,但他并不是一个崇洋媚外的人,他非常注重维护中国的权益。在借师助剿这一问题上,他坚决反对列强深入长江镇压太平天国。在阿思本舰队一事上,他坚决主张解散这一中国完全不能控制的舰队。他不主张向列强购买大量洋枪,用以镇压太平军,他告诉弟弟曾国荃,勇气比武器更重要。他所

  • 宋仁宗的权力约束:不能随便给妃子加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仁宗的权力约束

    宋仁宗在位期间,后宫嫔妃很久没有升迁,十分不满,便屡屡提出申请,仁宗总是说没有先例,大臣们不会答应。妃子们不信,说:“圣上出口为敕,谁敢不从?”仁宗笑着说:“你们不信,不妨试一试。”旨意下发后,大臣们果然上奏说没有依据。有的嫔妃半信半疑,仍然向仁宗讨要封赏,仁宗也不推辞,取来彩笺写上某宫某氏转任某官

  • 李世民憎恨负面报道:破坏新闻自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憎恨负面报道

    要说古代没有新闻媒体那是不对的,其实一直就有,到皇帝时代结束才消失,转变为真正的现代媒体。这种新闻媒体和现代新闻媒体一样记录和报道新闻事实,以传播为目的。区别仅在于:它的主要被报道人只有一个,就是当时的皇帝;它的读者不在当世,而在后世。这种新闻媒体,就是记载皇帝私生活的《起居注》和记载皇帝和大臣之间

  • 揭秘:为何说诸葛亮的儿子还不如阿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熟悉正史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并非经天纬地之才,《三国演义》中的好多仗都是罗贯中帮他“打赢”的。比如草船借箭是抄袭孙权的,空城计是抄袭曹操的,就连火烧新野都是抄袭刘备在博望放的一把火。罗贯中可谓一代著名化妆师,把诸葛亮生生化妆成了三国第一智者,以至于鲁迅先生实在看不过去了,大呼:“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