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清缅战争中,傅恒起作用了吗?扮演了什么角色?

在清缅战争中,傅恒起作用了吗?扮演了什么角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907 更新时间:2024/3/6 3:17:53

在清缅战争中,傅恒起作用了吗?扮演了什么角色?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还记得曾经看《还珠格格》,尔康在缅甸战场被俘虏,最后被折磨染上毒瘾的情景。不久前热播的《延禧攻略》中,又一次提到了这场清缅战争,好男人傅恒也是战死沙场,不知道哭死了多少人。

清缅战争在乾隆的“十全武功”之列,但这场战争却很是尴尬,不但双方都觉得自己赢了,而且清朝还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傅恒虽不是死在战场上,却是因为这场战役而死。

清缅战争究竟因何而起?关于这一点,中外的观点有很多,英国人对缅甸了解透彻,因此他们也专门研究过。不过,在多数中国人看来,这场战场是出于边境安宁的考虑,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西南边疆。

1752年雍籍牙朝建立后,实行军事扩张政策,连年对外征战。1753年至1757年,雍籍牙王朝军队先后占领阿瓦、卑谬、大光、沙廉、白古,除阿拉干外,基本完成缅甸统一。

1755年和1758年,雍籍牙两次派军远征曼尼坡。1759年,又对暹罗发动战争。此时的暹罗正值阿瑜陀耶王朝(1350-1767年)时期,暹军据守都城阿瑜陀耶,雍籍牙军队久攻不下,被迫撤退。1760年5月,雍籍牙病卒,长子莽纪觉嗣位但是没多久就死了,其弟孟驳继位,孟驳继位第二年,又发动征暹战争。1766年2月,缅军兵临阿瑜陀耶城下。1767年4月,阿瑜陀耶城破,阿瑜陀耶王朝遂亡。就在孟驳征遣战争同时,清朝与缅甸之间爆发了历时四年的战争。

截图来自《延禧攻略》

事实上,清缅战争是雍籍牙王朝向北方扩张导致的缅甸势力频繁滋扰云南边境引起的。乾隆二十三年(1758),雍籍牙军队攻占木邦,从此缅甸势力开始不断骚扰云南边境,这是清朝派兵反击并进剿缅甸的主要原因。

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初十日(1765年12月21日),云贵总督刘藻突然接到了普洱镇总兵刘德成、署普洱府知府达成阿关于缅军入侵车里的急报:“据车里土司刀绍文禀报,莽匪率众数千于十月二十五日窜入猛捧,焚掠猛腊,且分路而进,势甚猖獗。”(《宫中档乾隆朝奏折》)刘藻当即指示刘德成、达成阿调集土练全力攻剩,并令迤东道甘广、镇沅府知府龚士模前往筹办,又派督标游击明浩前往会商攻剿之事,刘藻调兵剿逐入缅,标志着清缅战争的正式爆发。

清缅战争四年的时间里,傅恒其实是最后过去的,也是在他的手里实现了和谈。

一开始统兵的是云贵总督刘藻。刘藻字素存,山东菏泽人,初名玉麟,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试一等,授翰林院检讨,更名刘藻,二十九年补云贵总督。

乾隆三十年(1765)

十一月初十日,刘藻调兵剿逐入境缅军,清缅战争正式爆发。当时云南提督达正巡阅至普洱,刘藻飞札令其暂驻普洱,达启派土弁带练兵1000名前往剿逐。二十五、二十六日,达启与各镇府先后报告刘藻,“莽匪”已由猛腊闯入补角等处,肆意焚掠,前次派遣土练已不能抵御。刘藻闻报,立即加调普洱附近元江、临安二府所属土练各1000名往援。这之后不久,云南边境开始不断收到侵扰,刘藻四处灭火。二十八日,刘藻起程前往普洱,会同达启分路征剿。

十二月十九日,乾隆帝接到刘藻关于调兵剿逐入境缅军的奏报,非常愤怒,他给刘藻的谕旨上说:

“此等丑类,野性难驯,敢于扰害边境, 非大加惩创,无以警凶顽而申国法。刘藻等既经调兵进剿,必当穷力追擒,捣其巢穴,

务使根株尽绝,边徼肃清。恐刘藻拘于书生之见,意存姑息,仅以驱逐出境,畏威逃窜,遂尔苟且了事。不知匪徒冥顽不灵,乘衅生事,视以为常。前此阿温、波半、扎乃古一案,未尝不重治其罪,甫经半载,仍敢怙恶不悛,即其屡扰边界,已属罪无可逭。此次若复稍存宽纵,难保其不再干犯。养痈贻患之说,尤不可不深以为戒。著将此传谕刘藻知之。”(《乾隆朝上谕档》)

从乾隆爷的这道谕旨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愤怒,用尽了辱骂的词汇,把缅甸人的侵扰称之为匪徒行径,简直就是乾隆版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如此看来,这场战争不能算穷兵黩武,对于当时的情景来说,清缅战争的发生不是偶然。只是一开始乾隆并没有把他们太当一回事,一道谕旨给到刘藻,觉得他的能力足够将这些人都“根株尽绝”了。

缅甸雍籍牙王朝的创建者雍籍牙雕塑

刘藻接旨后又跟乾隆要了不少军粮与军费,本以为可以信心满满地打个漂亮仗,没想到现实给他闷了一棍子。

这次缅甸兵分三路而来,一路由猛笼滋扰九龙江,一路由猛捧、猛腊窜伏橄榄坝,另整控江一带也有缅兵出现。清军由普洱镇总兵刘德成率领,于十二月十九、二十日由小猛养分两路前进,一路往九龙江,一路往橄榄坝。对于整控江的缅兵,则令何琼诏、明浩由思茅一路领兵驻扎整控江内,俟剿毕九龙江一带缅兵,抄杀猛遮等处,再令过江夹攻(《明清史料》)。

最终的结果是,九龙江、橄榄坝两路清军连战获胜,乘胜夺回车里宣慰土城,但缅兵不肯马上退回。而何琼诏、明浩一路,因闻猛阿被攻,遂与守备杨坤率兵渡江,并将兵器捆载行装,将弁等徒手散行,甫行数里,缅兵冲出,清军溃败,明浩受伤,何琼诏等不知下落。

乾隆帝得刘藻奏报,立即秘密下旨,以熟悉军务得陕甘总督杨应据调补云贵总督,湖广总督吴达善调补陕甘总督,刘藻调补湖广总督。

刘藻奏报何琼诏等阵亡,但何琼诏等陆续回营,刘藻又奏报将他们二人治罪。二月初二日,乾隆帝接到刘藻奏报,气的够呛,以刘藻审理何琼诏一案“情节甚属含糊纰缪”下谕将刘藻降湖北巡抚,与达启一并交部议处,何琼诏、明浩、杨坤三人,俱令处斩。

杨应琚来了以后,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进兵孟艮,把召散打走;找了召孟容的儿子召丙回来,当孟艮的土司。

召散被打走以后,逃到了缅甸的京城阿瓦。杨应琚偏要多事,向缅甸王要求将召散“引渡”。估计他是深刻体会了乾隆爷打死打残的思想了。

但人家缅甸王才不肯交人呢,杨应琚就准备派兵去打,把缅甸并吞下来。他向乾隆密奏说:“查缅甸连年内乱,篡夺相寻,实有可乘之会。”乾隆回答他:”(尔)久任边疆,必不至轻率喜事,如确有把握,自可乘时集事,克日奏功。”但是乾隆转头又添了几句:“倘劳师耗饷,稍致张皇,转非慎重筹边之道。务须熟计兼权,期于妥善,以定行止。”

乾隆的如此批示,十分模棱,等于不批。归根一句话,办得好,是乾隆知人善任;办得不好,是杨应琚临事张皇,劳师靡饷。杨应琚这人虽已是“久任边疆”,却十分“轻率喜事”,与乾隆所预料的恰恰相反。他写了一道檄文恫吓缅甸王,说要派陆路兵三十万,水路兵二十万打过来了。

这一说不要紧,缅甸王一听好家伙来这么多人,于是就动员全国先发制人。而这个杨应琚又不禁打,双方互有胜负。

杨应琚却夸大说打了大胜仗,却被乾隆看破了,于是认为他“欺罔乖谬,不能任事”,把他召回京城,不久就给赐死了。朱仑等若干将官也连带地倒了霉。

这一回去的还不是傅恒,而是明瑞。明瑞姓富察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原任伊犁将军,于乾隆三十年平过乌什地方一个小小的回民暴动,杀掉其首领赖黑木图拉。

明瑞到达云南之时,已是乾隆三十二年四月。他决定分兵两路,一路派参赞额尔景额带领,由北边的猛密,南下攻老官屯;一路由自己率领,经由宛顶攻打木邦。

明瑞的忠心与勇敢,是当时满人之中的佼佼者,作战的经验他也有,可惜他忠勇有余,谋略不足。他身为统帅,不应该自领一军,冲锋陷阵。倘若他肯以这一军付托给麾下的猛将如观音保之流,而自己随后策应,或坐镇碗町或木邦,便不致遭受其后的惨败。

最后,明瑞在一次战役中被缅军包围,在粮草耗尽、疾病扩散的情况下,他肉搏突围,身受重伤,走了20多里之后就走不动了。明瑞剪下了自己的辫子交给身边的人,让他拿回京城给乾隆,然后就自杀了。

缅甸王涉水图

事情到了这一步是远远超出了乾隆的预料的,没想到打成这幅狼狈的样子,自己堂堂的封疆大吏都战死了,这个时候傅恒上场了。

傅恒作为孝贤皇后的弟弟,那是备受重用的。早在乾隆七年(1742)六月,傅恒就以侍卫擢升为内务府总管。八年十月,授户部侍郎。十年六月,命在军机处行走。十二年三月,擢户部尚书。十三年九月,命暂管川陕总督印务,经略军务,寻授保和殿大学士。三十三年(1768)二月二十八日,乾隆帝闻明瑞战死,授傅恒为经略,命出征云南,并以阿里衮为副将军主军事,并授阿桂为副将军、舒赫德为参赞大臣,命舒赫德先赴云南,与阿里衮筹划进军。

三月,舒赫德抵永昌,四月即与鄂宁会奏征缅之艰难,他们认为,滇省山多路远,于是合奏跟乾隆想多要点兵和粮食。

结果乾隆对此大怒,认为他们是“无耻之见”。这时,缅甸方面送回了俘虏的清兵,并且修函一封想议和。乾隆帝闻阿里衮奏缅人致书请和,指示说缅人如果乞罪请降,必须缅王束身归命,或专派大头目前来方可。

过不多久,因为舒赫德、鄂宁妄奏招降缅甸人,乾隆又下令将舒赫德革职,鄂宁降为福建巡抚,云贵总督由阿桂补上。

三十四年(1769)二月二十一日,傅恒自京起程,乾隆帝在太和殿赐敕书及御用甲胄。三月二十四日,傅恒抵云南,四月初四日到永昌,初九日至腾越、随与阿里衮、阿桂会奏进剿事宜。

乾隆给傅恒的装备那是十分康概的。傅恒率军征缅,共调派满洲、索伦、鄂伦春、吉林、厄鲁特、察哈尔兵1万余人,福建、贵州、云南昭通镇兵5万余人,调用河南、陕西、湖广及云南曲靖各府饲养马骤6万余匹。再加上四川工咒术的喇嘛,京城的梅针箭、冲天炮、赞叭喇鸟枪,河南的火箭,四川的九节铜炮,湖南的铁鹿子,广东的阿魏,云南省城制造之鞍屉、帐幕、旗纛、火绳、铅药,以及钉铁、灰油、麻枲等造船材料,军力可谓充实。

清代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

傅恒采取的是多路进剿的策略:他本人由南大金沙江西戛鸠路进攻;阿里衮、阿桂出铜壁关驻野牛坝督造船只,船一造好,阿里衮率水师下南大金沙江,阿桂循猛密由江东进讨。

三支兵浩浩荡荡,在乾隆三十四年八月出发,如入无人之境,沿途见不到一个缅兵。最后,他们到达了老官屯。

大量的缅军,完全集中在这老官屯,静候清军前来,以逸待劳。缅军守老官屯,所采的战术就是“栅营”。栅营的木桩,很大很长,深插地下。栅外放了很多横卧的枝干参差的大树,树根向内,树枝向外。清军的枪弹、炮弹均奈何不了这些大树与木桩。清军在栅外猛攻,缅军却在栅内唱歌,敲鼓。

清军用火把浇油,来烧,却由于天气潮湿,雨多,雾多,不但烧不燃缅军的大树与木桩。风向一转,清车反而烧了自己。清军于是找来几百丈的藤条,跑到栅营之前,想扣好大树与木桩,来拖,不曾想反而被缅军用斧头砍断了手。

清军掘地道,埋炸药,想炸开。于是缅军的大树被炸得跳了起来,跳得一丈多高,落下,依然是大树。奇怪的是,木桩仍旧站在那里,并未倒塌。

就这样,两军相持到冬天十一月间。阿里衮已经因伤重而死,傅恒也得了病。缅军的统帅布拉莽傥派了人来,向傅恒建议罢兵。不久,缅甸王孟驳也写了信来。傅恒认为对方颇有诚意,便奏告乾隆。

傅恒自乾隆三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受命征缅,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自京启程,三月二十四日抵达云南,十一月二十六日撤兵回云南,实际统兵差不多八个月。

但是这八个月消耗了不少国力。在人力方面,清军以31000之师出关,竟只存13000余名,损失过半。物力方面,乾隆三十五年四月,阿桂、彰宝遵旨查明傅恒大军征缅用过和缴还的马骡、箭支、火药、铅丸数目,马匹的损失率达98%,大军共带往箭支117400余支,交回4500余支;带往及续送火药189280

斤,铅丸194030斤,交回及停运火药46870余斤、铅丸37710斤;财力方面,清廷为征缴缅甸前后共拨款军需银13201860两。(以上数字来自宫中朱批奏折:

《署理云贵总督彰宝、署理云南巡抚明德奏为遵旨将滇省军需用存各数开单呈览事》 (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乾隆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

(1769年12月13日),中缅双方在缅甸老官屯签订《老官屯协议》,标志着历时四年的清缅战争宣告结束。然而,《老官屯协议》并没有明确统一的文本,关于协议的签订过程和具体内容,中外史籍记载和学者研究充满疑问和分歧。而正是由于对协议内容的不同理解和描述,导致了清缅战争后中缅两国近20年的紧张对峙。

乾隆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

(1769年12月13日),中缅双方在缅甸老官屯签订《老官屯协议》,标志着历时四年的清缅战争宣告结束。然而,《老官屯协议》并没有明确统一的文本,关于协议的签订过程和具体内容,中外史籍记载和学者研究允满疑问和分歧。而正是由于对协议内容的不同理解和描述,导致了清缅战争后中缅两国近20年的紧张对峙。

而傅恒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师回朝。两个月后,傅恒病情恶化。七月十三日,傅恒病逝,乾隆赐谥号“文忠”。嘉许他为“社稷臣”。

嘉庆元年(1796年),推恩赠郡王衔,并配享太庙。

傅恒坐像

通过我们对整个清缅战争的梳理,可以这样讲,整场战争中,双方互有胜负你来我往,最后缅甸也是因为应付暹罗,不想把对清的战役拖延太久,才主动提出议和。而清朝方面,虽然确实也有过胜利,但当时在乾隆的浮夸风下,反而不足为道了。

回到我们开始的问题,傅恒究竟在这场战役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在我看来,他是起到了总结的作用。前面几位领兵者,虽然胜负参半,但毕竟拖了缅甸方面一段时间的,而傅恒过去的时候,又带来了强大的人力物力支持,这种情况下,缅甸不得不议和来避免更多的国力消耗了。

标签: 清朝傅恒

更多文章

  • 曹植《洛神赋》中的女子是谁?洛神有历史原型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曹植,洛神赋

    曹植《洛神赋》中的女子是谁?洛神有历史原型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曹植所描写的“洛神”和顾恺之画中的“洛神”到底是谁呢?是不是就是他的嫂子甄氏呢?位列“三曹”之一,素以文采见长的曹植在他一生的作品中,除七步诗之外,《洛神赋》便是他最着名的代表作之一了。但曹植在《洛神赋》中所写的洛

  • 皇后李凤娘是什么结局?她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凤娘,宋朝

    两千年来最彪悍的皇后李凤娘到底下场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李凤娘的画像很难说她美若天仙,但放在宋朝,她的长相就是审美链的最顶端。就是凭着美貌的名声被推举嫁给太子而成为皇后的。虽然据传李凤娘入宫后行事乖张无才无德,但笔者以

  • 令妃生的两个女儿中,为什么得到的称号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令妃,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令妃生两女儿为何一个是固伦公主?一个是和硕公主?是乾隆偏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最近我们十分熟悉,并且让我们觉得她的一生尤为传奇的令妃这么一个人物。大家也都知道令妃在早期的时候出身低微,基本上是一个宫女出身,所以在当时能够爬升上那么高的一个位置,对于她来说也算

  • 寿康太妃是皇太极皇后的妹妹,为什么到最后却嫁给了努尔哈赤?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寿康太妃,清朝

    还不知道此女是皇太极皇后的妹妹,却嫁给努尔哈赤,历经五朝,活了68岁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家都知道,清朝第一位名副其实的皇后是孝端文皇后哲哲,哲哲是皇太极建立清朝后所册封的皇后,可是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哲哲有一个堂妹竟然嫁给了努尔哈赤,妹妹转眼间成为了自己

  • 揭秘宋襄公为何是春秋五霸之一 原来只是恰逢其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春秋,宋襄公

    很多人都不了解宋襄公能成春秋五霸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春秋五霸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春秋时期历史人物。老实说小编并不怎么相信春秋五霸这种说话了。首先春秋时代不只有五个霸主;其次,所谓春秋五霸这种说法不过是后世儒家学者根据他们自己的政治信条创造出来的历史术语。依照儒家学者的想法划分

  • 韩侂胄独裁专政的下场是什么?为什么死的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韩侂胄,宋朝

    还不知道独裁专政的韩侂胄为何死得如此之惨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家都知道韩侂胄独裁专政,自私自利,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韩侂胄的结局大家可想而知。下面帆菲就带大家来看一下韩侂胄到底是怎么死的。宋金战争中,金人在取得胜利后便已经有意乘势收手。对金国来

  • 在雍正皇帝的心腹宠臣中 为什么只有他能够得以善终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雍正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雍正心腹李卫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雍正皇帝,大家都知道,电视剧中的四爷,历史上的雍正其实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像雍正在位期间,他以前的得力助手年羹尧、隆科多都没有好下场,唯独李卫有好下场。没错,这个李卫就是以前电视剧中播放的的李卫当官的男主角,李卫

  • 石守信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是自甘堕落还是另有苦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石守信,宋朝

    石守信贪婪成性,克扣民工工资,是自甘堕落还是另有苦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在论功行赏的时候,赵匡胤把石守信列在开国功臣第一位,升任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兼任归德军节度使。不久,石守信又率军平定

  • 武惠妃有多受宠?杨玉环真的是她的替代品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惠妃,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中国历史故事网上的唐玄宗到底有多爱武惠妃?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朝算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一个朝代,在这期间出了两位奇女子,一位是众所周知的美女杨玉环,另一位就是武惠妃了。武惠妃是女皇帝武则天的孙侄女,唐玄宗对她十分宠爱,至于人们常说李隆基独宠杨

  • 明朝的三大罪将之一:杨镐死后竟被另一个国家侍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镐,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杨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我们一般在评论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会用一种叫做盖上棺材论定一个人。就比如曾经受到别人误会的周公,又比如曾经被看作是忠臣是孝子的王莽。一个人只有走过了自己的一生,我们才可以对他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做客观的评价。也有人不管是在世间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