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完颜童记一生与婚姻无缘,不工作不恋爱完颜童记是怎么过来的?

完颜童记一生与婚姻无缘,不工作不恋爱完颜童记是怎么过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805 更新时间:2024/3/29 3:40:20

你们知道完颜童记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2003年2月28日,离春节过去不到一个月,北京的天还是往常一样,极阴冷,似乎与人较着劲似的。就这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在一个普通的养老院,发生了一件不算普通的事儿,一个老太太在吃饺子时,被噎死了。

因进食而死,不可谓不背晦,然而这在她晦暗、失意又苍凉的一生里,这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被饺子噎死的老太太叫王敏彤,这是她去世时人们所知道的信息。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老太太一开始并不叫王敏彤,而是叫完颜童记。

完颜童记,满洲镶黄旗人,父亲乃金世宗完颜雍第二十五代孙,母亲乃乾隆五世直系孙女,是正经的皇亲贵胄。如此显赫之家中成长的完颜童记,骨子就已经高贵无比,完颜童记自幼便和为数不多的姐妹们一样,接受母亲和长辈们的规训,一举一动皆被尺子量好了一般,不得有半点行差踏错。而作为长姐的完颜童记似乎更得长辈们喜爱,也为母亲引以为傲,这一点在多年以后,其妹妹完颜碧琳回想起来,仍如在眼前,其称:

“在那种家庭中是以礼貌来过分要求小孩子的,尤其是女孩子,姐姐是被一切长辈所宠爱着,她永远跟着母亲,吃饭也与大人一桌因为她既驯顺又生得白皙漂亮,但我却是一个黄毛丫头,在后院一个人吃饭,平常不叫出来见客人,怕错了礼法招人笑话,只有在生日节日一些的日子才被打扮好了出来见世面。”

很庆幸,在晚清,照相机已经在皇室和王公贵族中普及,让我们对这位美人的认知不再如谈起西施貂蝉的美一般缥缈和虚无。照片中还是孩童时的完颜童记,两道弯眉下笼着一双修长的眼睛,眼角缓缓往两鬓飞去,眼神却莫名的笃定。高挺的鼻梁,鼻头圆润小巧,柔和而倔强。微缩的下唇时刻透着清冷。一切是那么地恰到好处。这么一个不过八九岁的女童,只端坐在一张小竹椅上,似乎可以道尽了一个朝代的矜持和高贵似的。

前排白衣女孩为完颜童记

纵观整个晚清的照片,无论是身份贵贱、年龄大小,皆无一人可与完颜童记比肩。这个美人即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令人感到惊艳,即便身处一众贵族女子之间,人们仍能第一眼就被她所吸引。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身份高贵,风华绝代的女子,竟然一辈子与婚姻失之交臂。

完颜童记的精神洁癖

像完颜童记这样的家族,大多过了及笄之年就要定下婚约的,自古讲究“高嫁女,低娶妻”,很显然能与完颜家联姻的根基必然不薄,纵使满清已经覆灭,今非昔比。

很不例外的,在天津时,完颜童记便在母亲的安排下,与爱新觉罗氏某子弟订婚,倒也算得上门当户对。谁料这前朝遗少不仅走马放鹰、提笼逛街这样的陋习一样不落,更染上养戏子这样的毛病,有婚约在身的前朝遗少与戏子不明不白,这样的丑闻太被那个沉闷而慌乱的时代所需要了,一时满城风雨。

在旧时,养戏子并非鲜见,然而在那个朝代,风流成性、胡作非为也是男人们的特权,谁允许女人反对来着?谁又在乎女人反不反对呢?所以绝大部分的太太奶奶们知道了也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有甚者主动为夫君制造亲近对方的机会,以图个贤良的名声。可完颜童记非不一样,自打听闻这桩丑闻,这位未婚夫便如成为了一只苍蝇,看见只觉得恶心。她坚决选择了退婚,此举在今天看来自然是值得称颂的,然在哪个时代,完颜童记还是摊上了一个不太好听的名声。

在历经这次离婚风波后,完颜童记随母亲离开外祖母家,回到北平的住所——东四三条27号。很巧的是,隔壁26号住的正是“梨园冬皇”孟小冬。

完颜童记和孟小冬

彼时,正是孟小冬一生中最为悲戚失落的时期,前不久,她刚与“伶界大王”梅兰芳办完离婚手续,因为是京剧界的泰山和北斗,更因为孟小冬在被梅兰芳伤透心下,选择反扑,于天津《大公报》连续三天头版登载“孟小冬紧要急事”,将家庭内务公布于众,使得这场离婚战较之完颜童记更被众人瞩目。

一对邻居,两位美人,都如此的倔强、如此的得理不饶人,又是如此的失意。很快,两人惺惺相惜起来,并互引为密友,两人常常一同出游。孟小冬穿起了完颜童记的旗装,完颜童记穿起孟小冬的戏服,学起了戏剧。日子就这么悄悄溜走,往日的哀愁也消散于时光里,这一段日子,于在名利场沉浮过的孟小冬或许不过一段经历,但于完颜童记,或许是她一生中最为快乐、最为难忘的时光了。

孟小冬还是孟小冬,这位倔强、有骨气的“梨园冬皇”在离婚风波中不仅名气不减,还越发魅力无限,后来,她跟了杜月笙。

而完颜童记,却似乎被上帝安排好似的,一次次遭受失意。

被扼杀于时局的“两厢情愿”

1935年,溥仪的弟弟溥杰从日本学习院毕业后,回到长春当起了禁卫军中尉。而在此之前,这位青年才俊的未婚妻唐怡莹因为爆出桃色绯闻,与溥杰取消了婚约,这就给了日本人趁虚而入的机会。

溥杰和嵯峨浩

自此,溥杰的身边经常出现关于婚姻问题的讨论,那些关东军里的熟人常和在他耳边游说,称男人还得女人服侍、什么样的女子最会服侍男人等等,最后方道出答案,自然是日本女子。不久有人偷偷告诉溥仪,关东军确实有将日本女子嫁与溥杰的意思,美名其曰“促进日满亲善”,而在溥仪几个兄妹看来,这自然是日本人知道溥仪没有生育能力,欲图通过一个日本血统的孩子将溥仪取而代之罢了。

兄妹几个开始商议对策,最后溥仪决定,抢先给溥杰办理婚事,并马上派人到北京找合适的对象。不出意料的,出身高贵和容貌出众的完颜童记,成为了幸运儿。

纵然满清成为傀儡,但爱新觉罗氏在完颜童记母女心中,仍是神圣般的存在,更何况是和溥仪的弟弟?母女两忙准备妥当直奔长春,怎奈日方强势干涉,让溥杰这“御弟”务必为“日满亲善”做出表率,此事只能告吹。

据溥仪在后来《我的前半生》中所言,溥杰在听闻成婚的对象是完颜童记时,表现得相当满意的。所以,这世间好不容易有的“两厢情愿”被完颜童记幸运的遇到了,却有生生被扼杀在局势中。这次第,怎能不叫人心灰意冷?

自此痴迷一个人

两次婚姻机缘,都与完颜童记失之交臂,这位被人称为“王大姑娘”完颜童记,开始对婚姻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然而,她的母亲王老太太仍然不愿面对女儿将要孤身终老的事实。“她一定会嫁出去的”,王老太太一直坚信着。

溥仪和婉容

纵然这样,完颜童记对这位表哥的性情为人一无所知。直到这次她才知道,溥仪并不像照片上给人的那种沉默寡言,他竟然会开玩笑,竟然那么健谈。可惜,母女俩的心思最终被溥仪窥破,在溥仪看来,他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能证明他思想正确的妻子,而不是再次将他卷入各种可能发生的猜疑中。作为满清皇室的王老太太母女,他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当王老太太母女再次通过婉容弟弟对他发出邀请时,他选择了拒绝。

然而,完颜童记却彻底陷入对溥仪的仰慕中,难以自拔。她开始对溥仪发出了进攻,各种托人说合,痴缠不已,而溥仪不仅毫无为其所动,反而产生了逆反心理,越发对其不理不睬。

这样的痴缠,直到1962年方告一段落,这一年,溥仪与他的第五任妻子李淑贤结缡,众然此前李已经有过两次失败婚姻,但在异常需要用婚姻证明自己思想正确的溥仪来说,完全可以忽视的。得知这个消息后,完颜童记痛哭不已。

溥仪和李淑贤

而如果你以为她对溥仪就此便放下了,那便算错了。

1965年,溥仪患病住院,当时的看护规定,每次只能进一个人,护士会在门外放好一个牌子,进门须取牌。完颜童记在听闻溥仪住院后,卧立不安,每日必到医院探视,而且大多比溥仪的妻子李淑贤还来得早,一坐便不愿离开。长期以往,不仅门外的李淑贤恼怒不已,病床上的溥仪也难以保持风度了,有一次直接呵斥完颜童记:“我不想见到你,你给我滚出去”,这话正巧被赶来探望溥仪的溥杰夫人嵯峨浩听到,再没有比这尴尬的场景了。

完颜童记到底爱溥仪什么呢?似乎很难说得清,毕竟这位男人,都称不上完整的男人,早在十几岁时,溥仪便失去了某种功能,这一点在纹绣与其离婚时,曾登报公然挖苦过。而婉容在无法被满足的情况下和侍卫私通,甚至生下了孩子,最后几位妻子与溥仪都是有名无实。很显然,完颜童记若嫁过去,也要面对这种境况。

可是,爱情从来就是不讲道理,不问由来的不是吗?

不愿将就的婚姻

1967年,溥仪去世后,完颜童记陷入了无边的恍惚中,她不再想要一桩婚姻,几年后,溥仪的一位弟弟登门表示愿意与其结婚,完颜童记也不再感兴趣,其挥手拒绝:

“一个是他比我小,再就是不能一生都在北府兄弟的圈里转。”

这一挥手,便定下了一生的基调,是苍凉的、孤独的、还有苦涩的。

没有嫁人的完颜童记,在特殊时期,家当多被抄了去,母女住在逼仄的破旧的房子中度日,屋子里蜂窝煤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冬天时门板上常常挂着雾气,仿佛可以化走半个世纪的历史。

母亲去世后,完颜童记越发孤独。她不会工作,生活自理能力都非常有限,幸而有街道每月救济三百元,才得以艰苦度日。即使如此,这位老太太仍是那么的倔强,她有一个瓷瓶,是乾隆时期流传下来的古董,曾有人出价八十万买去,她非要一百万方肯,最后这笔生意不了了之。然而有意思的是,老太太却将这瓷瓶一分不要送给了一个亲戚。对于完颜童记的这一行为,其表弟郭布罗·润麒这么认为:

“可能是因为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她实际上是不舍得卖的,才传给那个亲戚的吧。”

老太太还是老太太,凡事只随心,千金难买我愿意,就像当年义无反顾地退婚,就像后来对溥仪不留余地的痴缠。

也是这位被赠送瓷瓶的亲戚,因不忍见老太太一人住在破败的屋子里孤苦伶仃,几番游说将其送进的养老院,那里有干净的水可以洗澡,有整洁的床铺,有可口营养的饭菜,可谁曾想,刚搬过去不到一个月,老太太便因一个饺子与人世告别,这一年,她90岁。

晚年完颜童记

完颜童记的一生,没有婚姻,没有交际,不曾工作,不曾恋爱。这样女子的一生似乎是毫无意义,她来这世间走这么一遭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再想到她高贵的出身,不凡的气质,绝世的姿容,多少叫人有哀梨蒸食、焚琴煮鹤之感。

可是,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人人都只能沦为巨轮下的蝼蚁,一不小心就被碾为粉齑,管你曾贵为天子或卑贱的庶民,慌乱躁动中谁又会注意到身边这么一张脸的妍媸美丑?人们只想着赶紧向前跑,跑到哪儿去?不知道,横竖就是跑罢,虽然最终也免不了被巨轮碾碎的命运。而完颜童记恰恰相反,她选择了静静的等待,或许在她看来,既然不能与这世间和谐相处,那就离开得优雅一点吧。

标签: 清朝完颜童记

更多文章

  • 张苞对蜀汉重要到什么地步 张苞死后诸葛亮为什么会痛苦吐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苞,蜀汉

    还不知道:张苞对蜀汉有多重要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三国后期,张苞确实是蜀汉不可或缺的人才之一。三国魏蜀吴,相比之下蜀汉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只是由于演义的艺术加工,给我们留下了蜀汉很强大的印象,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上将,但除去这几位,好像还真没有拿得出手的

  • 历史上的淑嘉皇贵妃,生了四个儿子母凭子贵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淑嘉皇贵妃,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淑嘉皇贵妃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最新播出的《如懿传》剧集里,嘉贵妃金玉妍终于下线了,这位表面心直口快,不善心计,其实城府极深,野心勃勃,狠决老辣的北国金氏贡女,为母族奉献一生,为玉氏一族利益谋划,为让自己的儿子得到嫡位而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如懿传》前

  •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他的一生也是非常优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秀,汉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秀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话说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改立新朝,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将土地国有化、把盐、铁、酒都纳为国有企业,收回铸币权,又推行贷款制度,甚至还发明了游标卡尺,这一系列超越时代的政策和发明,让人一度怀疑王莽他是从民国时期穿越回

  • 敖汉公主:皇太极的长女,13岁去和亲34岁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敖汉公主,清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敖汉公主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清朝却有这么一位公主,虽然她也被父皇派去和亲,但与众不同的是,她却活得幸福美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她就是敖汉公主,可能很多人对她不是特别熟,那主要是因为她出生的时候,还是在关外的缘故,而她的父亲其实是

  • 挽救明朝崇祯遇到了哪些问题?如果穿越回去你怎么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崇祯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挽救明朝崇祯遇到了哪些问题?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最近想到一个脑洞大开的事情,如果有一天让你偶然穿越回到明朝,在熟知明朝历史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去挽救当时的明朝危机呢?譬如限制东林党、不杀魏忠贤或者袁崇焕,其实假如我们穿越回去还是面临不小的阻力,我们都知道明朝末年军队严

  • 关羽最后是怎么死的?刘备为什么不救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关羽,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羽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三国中,关羽因为大意失荆州,导致了一系列的失败,最后在麦城的路途上为吴军所擒获,一代战神就此陨落。然而,通过回首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值得思索指出,比如当时关羽去世的地方离益州并没有多远,为什么此时兄弟有难刘皇叔却没有采取援救呢

  • 诸葛乔:诸葛亮心中的接班人,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乔,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乔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直到刘备“三顾茅庐”见到蛰伏于襄阳的卧龙先生诸葛亮,聆听他那名动天下的“隆中对”,并将其请出山之后,这才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渐渐走上争霸的道路,并最终从群雄中脱颖而出,在汉中称王。毫无疑问,哪怕在星光闪耀的三国时期,诸葛亮也是其中最亮

  • 刘宗敏抢了吴三桂心爱的陈圆圆,他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宗敏,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宗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刘宗敏可能大部分人没有听说过,但是说到吴三桂,人们几乎都是说过的。在明末清初时期,吴三桂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明朝末年,天下大乱之际,作为明朝的大将,吴三桂本应为明朝奋战到最后,可是吴三桂却投降了满清。由此说来,吴三

  • 河西之战霍去病开创骑兵战术,河西之战对汉朝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霍去病

    河西之战霍去病开创骑兵战术。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秦朝灭亡,新生的中原政权出现,西汉王朝建立,而其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大草原的匈奴。汉匈关系一直是影响汉朝北方和西北边疆安定的重要因素。西汉初年,西汉政府苦于无力抗击抵御匈奴的侵扰,被迫采取和亲岁贡策略,以此换取暂时的安宁,赢

  • 12岁的甘罗被拜为丞相,长大后的事迹为何没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甘罗,秦朝

    对甘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起历史上有名的神童,甘罗是其中一位。据悉,甘罗十二岁时就做出惊人之举,不费吹灰之力就为秦国得到了十六座城池。因为功劳堪大,他随及被秦始皇拜为宰相,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甘罗拜相”的故事。甘罗是战国末期下蔡(今颍上县甘罗乡)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