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维和陆逊都被称为“社稷之臣” 两人谁的才能更高一筹

姜维和陆逊都被称为“社稷之臣” 两人谁的才能更高一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529 更新时间:2024/1/17 20:38:06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姜维和陆逊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陆逊和姜维都是三国名将,两人的才能相比,谁更加厉害一些?

姜维是蜀汉名将,陆逊不仅是东吴的名将,更是东吴的名臣,被称为“社稷之臣”,所以二者比较才能,肯定是陆逊更高一筹。

如果真的把这两个人拿出来进行对比,恐怕我们只能比较两人的军事才能了,这是两人的共同之处,也是最有比较价值的。

想要评价一个历史名将,最直观地比较:一看对手,二看战绩和战法。

郭淮陈泰邓艾姜维北伐的主要对手,令姜维劳而无功

姜维北伐雍凉,以及后期退守剑阁的主要对手,先是郭淮,后为陈泰、邓艾。郭淮是姜维的老上级,姜维在天水任郡吏时,郭淮已经是雍州刺史了,是姜维的上级的上级。

姜维投降蜀汉,也是拜郭淮所赐,因为郭淮不信任天水本地人,不许姜维等人入城,姜维被迫投降诸葛亮,其后逐渐成长为蜀汉的大将军。

郭淮是曹魏的老将了,早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中,郭淮就是夏侯渊的司马,夏侯渊战死后,郭淮与众将拥立张郃为主将,郭淮为张郃的司马。

曹丕取代汉朝,建立曹魏后,郭淮出任雍州刺史,诸葛亮北伐时,郭淮多次协助曹真、司马懿抵抗蜀汉大军的进攻,成功阻止了诸葛亮的北伐。

诸葛亮死后,蜀汉的北伐事业进入虎头蛇尾的时期,姜维历次主张北伐,但刘禅对北伐似乎已经不抱太大希望,每次姜维北伐的兵力也仅有几万人,对曹魏的影响非常有限,一个雍州刺史部完全可以应付,郭淮就成为了姜维北伐的主要对手。

公元240年,姜维率军进攻陇西,郭淮率军抵御,进兵至强中,姜维不得不撤军返回。

公元247年,雍州、凉州等地的羌胡叛曹归汉,姜维率军接应,在洮西交战,郭淮认为姜维一定会进攻夏侯霸的为翅,率军进入沨中,接应夏侯霸,姜维果然进攻夏侯霸,郭淮及时赶到,姜维背叛退兵。

郭淮在雍州防御姜维多年,二人互有胜负,但基本上是姜维寻找时机主动出击,郭淮处于被动防守,但郭淮每次都能预料到姜维的部署,使姜维劳而无功。

蜀汉后期姜维的主要对手是曹魏名将邓艾,公元249年,姜维率军进攻雍州,在牛头山被陈泰率军阻止,姜维被迫撤回。退军后姜维又突然返回,进至白水,企图占据洮城,邓艾提前料到姜维的动向,抢占洮城,姜维不得不撤军。

公元256年,姜维升任大将军,与镇西将军胡济分兵两路,约定在上邽会合,进攻雍州。姜维兵出祁山,邓艾已经做好御敌的准备,姜维转攻南安,邓艾于是抢占武城山,据险而守。

姜维难以攻克,于是连夜渡过渭水,沿山路进攻上邽,邓艾率军与姜维在段谷交战,因胡济没有及时赶到,邓艾大败汉军,姜维率领的汉军死伤惨重,姜维自请贬为后将军。

公元257年、262年,姜维两次率军攻魏,邓艾率军据险坚守,姜维难以取得成效,最后在侯和列阵,击败汉军,姜维不得不退往沓中。

公元263年,魏国三路大军南下进攻蜀汉,邓艾由狄道进攻沓中,牵制姜维的主力大军,诸葛绪攻武都,钟会率十万大军取汉中。

姜维得知钟会等人进入汉中,了解汉中守不住了,于是迅速摆脱邓艾,退入阴平,邓艾军追至疆川口,大败姜维。姜维佯装向北退走,将阻挡在前的诸葛绪调到三十里外,从而顺利退往剑阁,与钟会对峙。

邓艾人生中最光辉的一战,就是偷渡阴平,杀入蜀汉心脏,迫使刘禅投降,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邓艾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自东向南,绕过剑阁南边二百余里,一路凿山开路、攀岩小道,甚至用毛毡裹在身上,滚下山坡。

最终邓艾大军出其不意,抵达江油,迫降守将马邈,在绵竹与诸葛瞻交战,邓艾军初战失利,随后置之死地而后生,大破诸葛瞻率领的蜀汉大军,攻克绵竹,斩杀诸葛瞻及张遵。

诸葛瞻败亡后,蜀汉全线崩溃,邓艾乘胜出击,一举拿下雒县,兵临成都,刘禅在投降派的主导下,向邓艾请降,此战一举奠定了邓艾的名将之名,成功跻身武庙,成为古今七十二将。

如果真的一对一地分析姜维与各个对手的能力对比,其实姜维的统兵能力是高于郭淮的,与邓艾交战,也打的有来有回,邓艾坚守姜维无奈,姜维防守,邓艾也没什么办法,所以说姜维的能力与邓艾应该在伯仲之间。

刘备、曹休是陆逊的主要对手,陆逊均以谋略取胜

陆逊人生最高光的时刻,必须是夷陵之战,被称为汉末三国的三大战役,陆逊凭借此战的出色指挥和大获全胜,成功与关羽、张飞、张辽、周瑜、吕蒙、邓艾入选武庙七十二将。

夷陵之战中,面对兵锋强盛的刘备大军,陆逊选择避敌锋芒的战略,主动后退,诱敌深入,将数百里山道让与刘备的蜀汉大军,吴军退到夷陵、猇亭一带坚守。

陆逊采取坚守不出的战略,面对蜀汉将士的挑战,坚壁不出,刘备派张南猛攻孙桓驻守的夷道城,面对吴军将领纷纷请求增援的情况,陆逊仍然坚守不出,相信孙桓一定守得住。

陆逊与刘备僵持近一年,到六月酷暑时节,蜀汉大军闷热难耐,兵将疲惫,刘备下令水军进入岸上的密林扎营避暑。

陆逊抓住蜀汉大军疲惫不堪的机会,率军反击刘备大军,以火攻汉军营寨,火烧连营四十余里,吴军各路乘势发起猛攻,刘备军大败,一路败退到白帝城,蜀汉大军损失惨重,仅数千人身免。

夷陵战后,陆逊返回东吴朝堂,帮助孙权处理政务,公元228年,孙权再次拜陆逊为大都督,主持与魏军交战事宜,陆逊派鄱阳太守周鲂写信告诉曹休,声称愿意归降曹魏,请曹休率军接应。

曹休没有分辨真假,就率领十万马步军,前往皖城接应,结果走入了陆逊布置好的圈套中,曹休自恃兵马精锐,实力雄厚,与吴军交战,两军战于石亭,曹休大败,逃往夹石,遇到贾逵率军接应,才幸免于难,不久曹休气愤发病而死。

出将入相的帅才选陆逊,冲锋陷阵的将才选姜维

姜维的军事训练才能与邓艾相当,邓艾与陆逊同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如果要分辨两人谁高谁下,恐怕还真的很难,两人擅长的东西也不太一样。

相比较而言,陆逊和姜维的作战层次也不太一样,陆逊对付的都是刘备、曹休,这样的统筹一条战线的大将,而姜维却因为蜀汉后期战略思想的转变,对手也仅仅是郭淮、邓艾这样的州郡之长。

二人的作战等级并不在一个层面上,从蜀汉最后的防守战争上来看,或者是姜维的权力有限,或者是能力有限,并不能很好的完成整条防御线的布置,被邓艾偷袭了阴平小道。

同样地,陆逊指挥的两次大战,基本上都是稳重取胜的战争,他也没有姜维那种以险取胜,主动出击拼死力战的能力,都是在谋略上胜过对手,进而在战争中取得优势。

所以陆逊是帅才,姜维是将才,如果两军对阵,兵将冲杀,恐怕陆逊不够姜维砍的,但统筹大局,调度各部兵马作战,姜维可能要被陆逊玩弄于鼓掌之间。

标签: 姜维三国

更多文章

  • 张柬之是如何登上宰相之位的?又为何腰推动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柬之,唐朝

    唐朝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朝代,由李渊建立。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689年参加朝廷考试时,张柬之在这一千多人中,位列第一,然而这一年,他已经六十五岁了。而名列第一,也让张柬之立刻就被朝廷任命为监察御史,在后来的工作中,他也没有辜负朝廷的信任和重视:他到处走访县区,

  • 朱棣对“太祖铁牌”视而不见,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棣,明朝

    朱棣对“太祖铁牌”视而不见,这是为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富丽堂皇的大明内宫,曾经存放着一块寒气逼人的铁牌。与巍峨华丽的皇城相比,这块铁牌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究竟是谁立下了这块铁牌?立这块铁牌的目的是什么?朱棣与它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块铁牌是朱元璋立下的。早在夏商周

  • 允礼有何过人之处?他为何能有个不错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允礼,清朝

    爱新觉罗·允礼,原名爱新觉罗·胤礼,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的异母弟,他在康熙帝诸多皇子中算是下场较好的一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自满人入关以来,为了巩固皇权统治制约汉人的发展,每个皇帝都会重用自己的皇子,让他们来共同治理朝政。可是皇子们未免不有野心,主持朝政水

  • 南宋宰相曾怀简介:累迁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封鲁国公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宋,曾怀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王莽作为一个穿越者 王莽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朝,王莽

    对汉朝王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穿越者”王莽的结局如何?他是怎么死的?王莽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在两千多年后,自己居然会成为网红,而他这个网红的标签还跟别人不一样——穿越者。许多人煞有介事地分析着各种理由,来证明王莽就是一个穿越者,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

  • 项羽和刘邦都是英雄 两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项羽,刘邦

    对项羽和刘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项羽和刘邦皆是当世英雄,为何得天下的是刘邦,项羽被逼乌江自刎。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天下英雄云集,大大小小不少人都扯起了反秦的义旗。但是,最终逐鹿天下的,不过只有项羽和刘邦二人。那么,二人皆是当世英雄,为何得天下的是刘邦,项羽

  • 盘点秦始皇手下的“五虎上将”,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秦朝

    盘点秦始皇手下的“五虎上将”,他们分别是谁?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战国末年,秦国坚持执行了商鞅变法长达百年之久,国力之强,远超山东六国;其实秦昭襄王就有吞并天下之志,奈何六国实力尚在,纵然秦昭襄王麾下有名将如白起,有名臣如范雎,但也只能采取“远交近攻”之策,逐渐削弱六国

  • 历史上崇祯帝有一次午睡醒后开始大哭,是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崇祯帝,明朝

    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在位17年。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自古以来,成王败寇是世间永恒不变的定律,而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王朝的变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自古“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一个封建王朝在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后,都会因为古代历史发展的

  • 在曹魏政权中,死后被谥为“刚侯”的武将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谥号,三国

    说到三国绝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汉末三国,在曹魏政权中,有两位武将死后被谥为“刚侯”,能被谥为刚侯的,都很不简单,在蜀汉,被谥为刚侯的是黄忠,黄忠是刘备“五虎上将”之一。在曹魏,被谥为刚侯的,一位是张辽,这是“五子良

  •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建立明朝前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即明太祖,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后因灾变入皇觉寺为僧,25岁(1352年)时,参加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他先后击败了众多诸侯军阀,统一南方,后北伐灭元,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