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绍有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为什么不行动呢?

袁绍有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为什么不行动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503 更新时间:2024/1/17 1:35:3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袁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魏武帝曹操之所以能够削平诸侯、一统中原,除了把“足食足兵”的原则发挥到极致外,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他把汉献帝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里,由此获得以朝廷名义征伐招讨、号令天下的资本。按照常理来讲,既然“挟天子以令诸侯”能带来如此丰厚的“红利”,那么,作为地盘最广、号召力最强的军阀,袁绍更应该捷足先登,以便成就一番大事业,但他最终却没有这样做,似乎是失策至极。

事实上,夺取冀州之初(191年)和汉献帝从长安冒死逃回洛阳后(196年),袁绍曾在大谋士沮授的建议下,两度滋生出想派兵迎奉皇帝的想法,但最终都不了了之。平心而论,袁绍之所以两度中止迎奉汉献帝的计划,绝非因为生性优柔寡断、目光短浅,而是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归结起来,大概有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在袁绍看来,汉献帝并非合法皇帝。众所周知,董卓在废黜少帝刘辨、改立献帝刘协一事曾遭到部分朝臣的反对,其中便包括袁绍,而他也由此被排挤出朝。因此,尽管献帝坐了天下,但在袁绍的眼中他不过是董卓的傀儡,根本不具有合法性。不仅如此,为了对抗董卓集团,袁绍在关东纠集同盟军时,还打算拥立宗室刘虞为皇帝,只因后者坚决不肯听命才作罢。

虽然没有完成另立朝廷的愿望,但袁绍依然不愿承认献帝的合法性。原因无他,袁绍以讨伐董卓的名义起兵,而由于献帝跟董卓是一种畸形的“共生”关系,那么讨董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无异于推翻献帝。如果袁绍转而承认汉献帝的合法性,那么讨董军事行动(包括讨伐后来的李傕郭汜)便失去正义性,而袁绍靠此积累起来的权威和名望也将荡然无存,这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

其次,在袁绍的眼中,汉献帝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诚如谋士郭图和大将淳于琼所言,如果把汉献帝迎奉到河北,那么出于君臣之道,袁绍必须事事要向皇帝奏报,如果服从皇命,那么自己的权威便会不断被削弱,而如果抗旨不遵,则难免会招致天下人的声讨,无论怎样看都不划算(“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引文见《后汉书》)。

有人可能会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来辩难,证明傀儡皇帝非但不是“烫手的山芋”,而且还能给当事人带来无穷尽的政治“红利”,

由此得出袁绍不肯迎奉献帝,乃是见识短浅之举。其实这样说并不恰当。曹操从汉献帝身上榨取到大量的“剩余价值”不假,但在他能完全控制住皇帝之前,曾面临过一系列政治暗杀,稍微举措失当便会死无葬身之地。

其实,对于挟持皇帝所需面对的风险,无论是曹操还是袁绍,必然都会有清醒的认识。不过,曹操由于出身低贱(宦官养孙)、形象不佳、政治号召力极弱,他没有其他选择,只能靠迎奉汉献帝来号令天下。反观袁绍,不仅出身高贵、形象气质佳,而且政治号召力极强,根本不需要再借助汉献帝来扩大影响力,自然也就没必要去面对那些政治风险。

最后,袁绍担心汉献帝与河北世家大族合流,威胁自己的地位。熟悉历史的朋友都清楚,东汉是个世族占据支配地位的朝代,各州郡内部的世族之间经常互相联姻、结盟,以此来维护共同利益,除作为“天下共主”的皇帝外,他们绝不肯轻易接受外地家族强加的统治。就袁绍来讲,其所属的汝南袁氏尽管是豪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但根基毕竟还在河南,若想在河北立足,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袁绍难免会产生这样的顾虑,即一旦把汉献帝迎奉过来,那么河北的世家大族们很可能便会联合起来,以拥戴皇帝为名压制他,从而形成两个权力中心,并通过逐步削减权力的方式,最终将自己的势力赶出河北,实现“冀人治冀”的梦想。更何况,积极倡导迎奉汉献帝的沮授正是河北世家大族的代表,便更是增添袁绍心中的疑虑、忧惧。

正是基于以上三点考虑,袁绍连番婉拒沮授的建议,不肯迎奉被其他诸侯视为“香饽饽”的汉献帝来河北,从而“便宜”了曹操,使得后者借此壮大实力,并由此走上兼并群雄之路。虽然后世之人屡屡把袁绍拒绝迎奉汉献帝视为愚蠢之举,但就当时的情势而论,他这样做的确合情合理,只是因为他后来败给了曹操,才让这些正当理由变得苍白无力而已。

标签: 袁绍三国

更多文章

  • 靖康之耻后,阶下囚徽宗与钦宗的生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钦宗,宋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靖康之耻的故事。靖康之耻后,徽宗活了8年,钦宗活了30年,他们的生活如何?公元1127年,金军再次南下,这一次在没有了种师道和李纲的情况之下,汴京很快被攻破,宋徽宗和宋钦宗已经大量的宗室、大臣都成为了

  • 俗话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 咸丰后宫中为何只有慈禧给他生下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咸丰,慈禧

    对咸丰和慈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咸丰皇帝是历史上被低估的皇帝之一,咸丰皇帝作为清朝的第九位皇帝,为大清的江山社稷也曾添砖加瓦,面对清朝内忧外患的局面,最终却无力回天。咸丰是道光皇帝的第四个儿子,被道光皇帝秘密立为储君,登基称帝后勤勤恳恳,按照自己对大清朝的

  • 历史上有很多皇帝,为何在后期却是晚节不保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帝,晚节不保

    唐玄宗是唐朝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位皇帝,他一手缔造了“开元盛世”。在他即位前期,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所以有姚崇、宋璟这样的贤相帮他处理政务。不仅社会繁荣稳定,人民也生活富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对外关系上,他开疆拓土,国力强盛。文学上,唐诗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宋徽宗为何一定要杀掉卢俊义?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徽宗,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徽宗为何一定要杀掉卢俊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 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水浒传》中,隐藏得最深的人,就是宋徽宗。别看阮小七也好,鲁智深也罢,当然还有宋江等,都说:天子圣明,只不过是被奸臣蒙蔽。但须知再好听的话,一旦说得过多就证明有问题。道理很简单,谁天天没事很严肃的告诉你

  • 曹植的经典代表作,最后两句流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植,三国

    每当谈论古诗,估计多数人不由自主地想到唐代诗歌,毕竟唐朝有名的诗人多如繁星,经典作品数不胜数。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件事,诗并非起源于唐代,早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诗经》,据说是孔子整理而成,话句话说。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早在春秋之前,古人就已经开始吟诗,像

  • 孝哲毅皇后的家世是怎样的?她为什么能当上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孝哲毅皇后,清朝

    孝哲毅皇后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据相关统计,整个清朝一共出了114位状元,在这114位状元中,仅有一人是旗人出身,他就是蒙古正蓝旗的崇琦,令人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位状元公的女儿,却被同治钦点为皇后,成为第三位从大清门抬入紫禁城的大清皇后,即孝哲毅皇后。同治十

  • 雍正上位之后 雍正为什么要处死康熙的心腹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康熙,雍正

    雍正杀康熙心腹,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清朝的康熙皇帝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皇帝,他开拓了大清的“康乾盛世”,使中国的封建王朝达到了顶峰。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一直活到69岁,也就是说它当了60年的皇帝,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实属罕见。所以这个长寿的帝王有着丰富

  • 三国人物谯周生平简介:其门下竟有陈寿、罗宪等学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谯周

    三国人物谯周生平简介:谯周的故事是怎样的?谯周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谯周?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谯周生平简介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今四川西充槐树镇)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幼贫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

  • 位居丞相的陈平的名声,为什么会不及张良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平,汉朝

    大家好,说起陈平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汉高祖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四年,除了有张良、萧何、韩信兴汉三杰,还有一个重要谋士陈平,陈平在楚汉相争及后来铲除诸吕的行动中,都屡出奇计,有的人认为陈平智谋不在张良之下,那为什么陈平的名声远不及萧何、张良等人呢?究其原因,萧何、张良是谋天下之公事,而陈平主要是

  • 宋徽宗赵佶非嫡非长,为什么能成为北宋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徽宗,北宋

    你知道宋徽宗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1100年正月,端王赵佶进入开封城的皇宫,黄袍加身,接受百官的朝拜,成为北宋的第八位皇帝,即宋徽宗。宋徽宗是宋神宗的儿子,排行第十一,他的生母陈氏出身不高,也非皇后,按理说宋徽宗排行既不居长,也不是嫡子,根本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那么他是